2022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精选范文3篇.docx
2022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精选范文3篇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今日我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精选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驾驭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学问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相识中括号,驾驭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能进行简洁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学问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实力,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依次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学问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驾驭三步运算的运算依次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支配 本单元共支配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状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留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留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留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驾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依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驾驭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线段图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留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依次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驾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依次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依次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肯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学问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沟通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留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育学生仔细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常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例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育学生发觉数学学问和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依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依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依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依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视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索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 (小组探讨。个别汇报) 2.依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视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视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视察这组算式探讨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三、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一 1题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圃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加数 =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一2、3、4、5 B层:练习一2、4、5 C层:练习一2、4 其次课时(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当留意的问题。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推理、概括实力。 4.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驾驭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缘由。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学问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学问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理解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探讨) (依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学问探讨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视察:第、与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改变?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依据上面第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引导学生视察第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练习:做一做 三、0的运算 1.计算:6+0、6-0、6×0、6÷0 2.引发学生探讨:6÷0=?为什么? 探讨:0不能作除数。6÷0不行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探讨:0÷0不行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全部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练习二7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观赏谁?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二2、4、9、11、12 B层:练习二2、4、9、11 C层:练习二2、4、9 第三课时(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并能娴熟习的进行运算。 2.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依次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依次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依次计算?举例 4.今日我们学习“四则运算”,究竟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依次。 2.假如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依次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假如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依次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依次: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观赏谁? 板书 四则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先。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1、2、3、6、7 B层:练习三1、2、3、6 C层:练习三1、2、3 第四课时(例5) 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案精选范文二 教学目标: 1.情境创设,敏捷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生活中的简洁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沟通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看法;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倾听,并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挚友们,大家好!听着好听的歌曲.伴着柔软的春风!今日老师想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 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1)师:我们来到了租船处,在这个图中你都发觉了什么信息呢? (2)现在有了这几个数学信息,老师有个问题要让大家帮着老师解决。依据这些数学信息,我们去租船吧! (出示问题) 2.解决问题 分析:假如都租小船 30÷4=7(只)2(人)7+1=8(只)20× 8=160(元) 假如都租大船:30÷ 6=5(只)35× 5=175(元) 全租小船,但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是不是还可以再省钱呢? 把这2人和另一条小船的4人都支配坐1条大船,还可以省钱。 6条小船:20× 6=120(元)1条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顾与反思: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先假设,再调整)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三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观赏谁? 板书 租般问题(无奢侈,则)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B层:练习三5、自己出一道“租船问题” C层:练习三5 第五课时(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驾驭四则混合运算依次,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培育学生视察比较类推的实力 3.培育学生养成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学问形成体系。 教学打算: 课前学生对本单元学问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梳理学问体系。 谁来说说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能不能用图来表示出来。 加减混合运算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 乘除混合运算 积商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两级运算 四则运算 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 含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先算小括号 有关0的运算 0不能做除数 二、本单元学问重难点 你认为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学问是什么? 驾驭起来比较难的学问是什么? 在学问运用中,你觉得要留意什么?那些简单错? 四则运算的依次是什么? 三、四则运算 什么是四则运算? 有哪几种四则运算? 加减混合、乘除混合、加减乘除混合、含小括号 每种运算都要留意什么? 在脱式计算中要留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查漏补缺。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依次。 2.让学生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运算依次的必要性,精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驾驭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例1和例2,总结同级运算的依次 2、试做做一做1、2题 二、主题图 谈话导入:冬天你们最想参与的户外活动项目是什么?你都去过什么地方,参加过哪些活动?说给大家听。 老师随着学生讲话,出示主题图。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洁地问题干脆解答。 2、依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1)小组沟通。 (2)老师巡察指导,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3)集体沟通。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归纳出相应的板书内容。 (4)小结。 通过补充条件,接着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料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沟通,再全班沟通。(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三、汇报沟通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安排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老师巡察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相互补充,留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留意事项:从思路上对比分步列式和综合版式,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用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往右的依次计算.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事实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状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其次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 倍。就可以干脆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视察:这两道题中,有什么共同点?先说说运算依次有什么不同?再结合题意理解。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精确的解决问题。) 点拨: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并组织沟通. 老师要留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驾驭,主要驾驭运算依次。 三、归纳概括: 在例1例2的对比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4.巩固练习 (1)依据老师供应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削减重复练习。 (2)做一做 四、小结,检测反馈 1、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依次的) 运算依次为已有学问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基础练习 1、运算依次一样的画“”,不一样的画“” (1)12×4÷3 12+4-3 ( ) (2)16×3÷8 16+3+8( ) (3)40-2÷2 40÷2×5 ( ) (4)35-7+2 35-7×2( ) 2、计算。 82-36+25 56÷7×8 25×3÷25×3 65×4×9 15+6-3 15×6÷3 80÷8×5 变式练习(推断) 1、28×4÷28×4=1( ) 2、492-198=492-200-2( ) 3、a台织布机b小时织布c米,则每台布机每小时织布c÷a÷b米( ) 拓展练习 1、小明家订4个月的欢乐星球用了48元,他家订一年的欢乐星球要多少钱? 2、四班左边站了四行,每行13名同学,右边站了9名同学,一共有( )人。表示( )个十,( )个一。 3、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过年了,小兰用压岁钱为自己的小图书馆购买了一批课外书。小图书馆有2个书柜,每个书柜有6层,每层放了15本书。现在小兰的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料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依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依次计算。 课后反思:在新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解决问题的策略入手,让学生真正理解同级运算的依次。在练习中,强调情境的一贯性,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爱好,并注意开放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依次。 2.让学生经验探究和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仔细审题、独立思索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1、预习例3和例4,总结含两级运算的依次 2、试做7页做一做,11页做一做 二、主题图引入 (课件)视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视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学问,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依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大家最喜爱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肯定特别好玩。今日,爸爸妈妈就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出示出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汇报沟通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须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须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引导学生探讨: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抓住新旧学问的联系,利用迁移,学会新知。)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依次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依次。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假如每30位游人须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探讨,独立完成。 小组内相互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让学生重点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说清要先算什么在算什么,最终算什么?依据什么?)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须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须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须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视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依次的不同。(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 学生进行小结。 老师依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 五、检测反馈 基础练习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假如有乘法,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 )。 2、计算32-16+22,先算( )。 3、计算24×(27-19)÷16,应先算( ),再算( ),最终算( ),计算结果是( )。 4、计算竞赛120×3-720÷72 240-24×5+54 407-126×3 142+350×6 变式练习 把下面几个分步式改写成综合算式. (1)960÷15=64 28=36-64 综合算式_. (2)75×24=1800 1800=7200-9000 综合算式_ (3)810-19=791 791×2=1582 1582+216=1798 综合算式_ (4)96×5=480 480+20=500 500÷4=125 综合算式_ 拓展练习 1、明珠小区去年年底全部改用了节水龙头,王奶奶家上半年节约水费42元,李奶奶家上半年节约水费54元,平均每月李奶奶家比王奶奶家多节约水费多少元?2、一位老爷爷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除以4,然后减去12,再乘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爷爷现在多少岁?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须要花多少钱? 假如每30位游人须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依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依次: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反思: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混合运算,为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创建了条件. 将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了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须要,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