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金色的鱼钩 ▎冀教版 (10).doc
-
资源ID:24729869
资源大小:35.5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金色的鱼钩 ▎冀教版 (10).doc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快速默读课文,认识本课的生字,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揭题:师:(出示鱼钩:)同学们,你们见过鱼钩吗?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我们三位年轻的红军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曾发生过一个动人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吗?那就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1、出示学习要求(一)快速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运用边读边想的方法完成填空: 课文按( )的顺序来写,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 )接受党交给他( )的任务,不惜( ),送小战士( )的故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认读词语。 颧骨、两鬓、搪瓷、熬过、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喜出望外、无边无涯、奄奄一息(2)抽学生填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交给他(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任务,不惜(牺牲自己),送小战士(走出草地的)故事。过渡:是啊,老师和你们有同感,都对老班长充满了深深地敬意,让我们再次到课文中去感受老班长那崇高的品质吧!三、研读与赏析1、出示学习要求(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方法:读画-读-想)【外貌包括长相、穿戴和神情。】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画出的句子,谈体会。其他同学做相应的补充。(2)教师预设学生可能会勾画的句子:(课件出示,根据时间关系,灵活出示句子,不一定全部出示)引导学生读悟-体会-说-写-演A、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师引导: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预设生会回答:(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师引导学生采用抽生读、分组读、男女生读的方式入情的读。B、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师:抓住皱紧眉头、硬咽两个词,让学生做硬咽鱼骨头的动作,问:从这些词语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生谈体会: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饥饿难忍,却把自己辛苦钓来的鱼让给三个小战士吃的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C、“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师:老班长为什么眉头拧成了疙瘩?生:(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师:为什么老班长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预设学生的回答: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了,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D、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师范读这段话之后问:从班长的语气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生:感觉到即使在生命垂危时刻,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他仍然关心着三个小战士。“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是在鼓励三个小战士对胜利要充满信心。师引导: 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你会说点什么?或怎么喊?)生:看着课本上的插图,纷纷表演。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牺牲了。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出示课件)“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引导: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回答。师生共同梳理答案:(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创设情境、读写训练】当你某一天来到革命烈士博物馆,看到展览馆里陈列着的这个生了锈的鱼钩和老班长的遗像,你想说点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话。)四、当堂训练当你某一天来到革命烈士博物馆,看到展览馆里陈列着的这个生了锈的鱼钩和老班长的遗像,你想说点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话。)五、板书设计肩负重任 关心战友 弯钩钓鱼 舍己为人 老班长 钓鱼不吃 无私奉献奄奄一息 忠于革命 壮烈牺牲 革命乐观精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