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24768772       资源大小:39.55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2022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多一点坚持,少一点埋怨,许多你认为过不去的坎,都能轻松越过。在高三这一年,拼搏一场,赢得美妙人生,成就将来幻想。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2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华文明被称为礼乐文明,是因为礼乐在社会组织和道德教化中发挥了基础作用。据文献记载,周公在西周立国之初就开启了礼乐文明的建构过程。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 西周所形成的礼乐文明,正是催生儒家学说的母体和温床。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缘由,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没有周公,则礼乐文明体系难以建立;没有孔子,则礼乐文明的精神就难以大白于天下,而这正是唐代以前周孔并称的缘由所在。所以,若要相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就要学习孔子思想;但从产生的次序看,则是先有礼乐文明,后有儒家学说。周制是孔子心仪的文明形态,儒学则是孔子对于周礼的思想提炼。因此,礼乐制度才是儒学的社会存在之“体”。 孔子的儒学思想有两个核心概念,即仁和礼。孔子关于仁有很多说法,最基本的是“仁者爱人”,将仁看作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的真诚情感。孔子以仁为礼的基础,没有仁,礼就会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进而丢失其化民成俗的功用,这正是春秋时期的文化逆境。他同时强调以礼为仁的前提,主见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当纳入到礼的规范之中。如此说来,孔子摄礼归仁,以仁为礼之内在基础;同时又摄仁归礼,以礼作为仁的实践途径。因此,在孔子那里,仁与礼是互摄的。同时,他又认为,仁是礼的精神前提,礼乐规范应当归本于仁;仁的达成又以礼为前提,礼是仁道的实践途径。所以,仁与礼是互为前提的,仁礼互摄和相互成就,正是儒学作为实践之学的特征所在。 礼乐文明不仅是儒学产生的母体,而且是接纳和融汇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本身,供应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内存空间,使得它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这正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一旦礼乐文明体系本身被解构,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母体被打破,它们便失去了和平共处和沟通会通的思想文化平台,“诸神的和谐”也就被“诸神的斗争”所代替,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文明变迁所特殊应当吸取的阅历和教训。 儒家是中华礼乐文明的主要阐释者和代表学派,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方面的显著改变:一是儒家推行社会教化的礼乐制度,经过长期激进的反传统而被摧毁,丢失了社会存在的根基;另一方面,儒家本身的思想形态也经验了重要的义理转向,以重建道德形而上学作为主要目标,努力提高儒家思想的思辨性,使得传统儒学转变为哲学,在大大提升儒学思辨实力的同时,也使得它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新时代,儒学能否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进而重建儒学与生活的联系,将成为礼乐文明能否重建复兴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赵法生重建礼乐文明须要什么样的儒学,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代的礼乐制度源自殷商的祭祀礼仪,据文献记载,经过百余年的努力,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 B. 儒家学派创始于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缘由,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 C. 春秋时期的文化逆境表现为礼丢失仁的基础,蜕变为虚文而走向形式主义,丢失化民成俗的功用。 D. 中华天下体系形成于巨大文化内存空间足以涵融各种外来文化的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以近代以来儒家发生的两方面改变为现实前提,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 B. 这篇文章主要采纳道理论证的方法,严密的逻辑,推导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C. 第三段重点论述的是孔子对“仁”和“礼”关系的相识:互为前提,互摄和相互成就。 D. 主体部分采纳递进式结构,分析了礼乐文明与儒家学说,各种外来文化的关系。 3.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了孔子,礼乐文明的精神才大白于天下,所以,学习孔子思想,就能相识周代礼乐文明的精神特质。 B. 文化之间的“和谐”变成“斗争”,与涵融它们的礼乐文明体系这一母体被解构、被打破有关。 C. 因为儒学思辨实力的提高和传统儒学向哲学的转变,所以儒学离礼乐教化的社会基础越来越远。 D. 新时代,假如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礼乐文明就会重建复兴。 1. C(A“最终由周公建构完成”错,由原文“直到西周中叶,经百余年努力,殷商的祭祀礼仪改造为周代的礼乐制度才正式完成”可知,周代的礼乐制度直到西周中叶才正式完成,此时已不是“周公”,所以不是由周公建构完成。B“儒家学派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缘由,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错误,由原文“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促使孔子反思礼乐制度崩解的缘由,从理论上总结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可知,是“孔子”反思了礼乐制度崩解的缘由,从理论上总结了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核,而不是“儒家学派”。D“形成于”错,“礼乐文明的信仰结构”是“中华天下体系得以形成的关键所在”。) 2. A(“论证了中华文明的基础性作用”,论证话题错误,本文论证的是“重建礼乐文明须要什么样的儒学”,作者的逻辑是礼乐文明内蕴于儒学,所以前面用来较多的篇幅二者的关系,并对孔子“仁”“礼”关系做了分析,因而,要重建复礼乐文明,须从儒学入手,而儒学从近代以来又遭受两方面的改变,故而作者最终期盼儒学能重返乡村与社区,成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伦规范,重建与生活的联系,这也是作者对标题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3. B(A 结论肯定化。C 原文是因果推导,选项的开头变成了并列关系。D 原文只是说“关键所在”,不能推导出这一肯定化的观点。) (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4-6小题。 材料一: 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77.6亿件,同比增长25.7%;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396.7亿元,同比增长23.7%。 分业务类型看,同城业务量累计完成50.8亿件,同比下降0.2%;异地业务量累计完成220.4亿件,同比增长33.9%;国际及港澳台业务量累计完成6.3亿件,同比增长21.2%。 分区域看,上半年,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1%、12.6%和7.3%,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0.5%、11.1%和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 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基本持平;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摘自2022年07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国家邮政局今日发布2022年6月邮政业消费者申诉状况通告。通告显示,国家邮政局和各省(区、市)邮政管理局6月共处理消费者申诉44844件,申诉中涉及快递服务问题的42840件,占总申诉量的95.5%。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1479件,环比下降5.7%,同比下降68.5%。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的主要问题是投递服务、快件丢失短少和快件延误,分别占有效申诉总量的35.6%、21.2%和18.6%。快递服务问题有效申诉量环比增长的有违规收费和快件延误问题,同比均呈下降趋势。 (摘自2022.7.22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快递员事先没通知一声,就把快件投递进了智能快件箱,这样的状况屡见不鲜。日前,国家邮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递服务管理方法(下称方法),从今年10月1日起,用智能快件箱投递快件,应当征得收件人同意,否则此类状况算违规。 此番新规定的“快递投放快件箱须要征得用户同意”,是快递公司与收件人的一种契约,是依法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利于促进快递业的规范发展,削减无谓纠纷,倒逼快递末端服务精细化,值得期盼。 当然,不行忽视的是,快递柜公司、快递公司、用户三方应当照看各方利益。逾期费怎么收,收多少应当进行明确规范,避开引发不必要的争议,从而削减三者之间可能产生的摩擦和冲突,使快递业能健康有序发展。 (摘自2022.7.22新京报,有删改) 材料四: 记者日前从国家邮政局2022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绿色包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今年4月份随机检查状况显示:快递包装减量化成效明显,电子运单运用率已达95%;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渐渐降低;可循环中转袋推广应用深化推动,已达到50%;45毫米“瘦身胶带”得到全面推广。 在推动包装绿色化方面,行业探究推动步伐明显加快。邮政企业在30个省完成配发绿色包装箱,在北京和河南试用可降解包装袋。 在推动包装减量化方面,推广应用成效更加凸显。寄递企业通过推广运用电子面单、规范包装操作、削减胶带运用、印刷减量等措施推动包装减量化,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运用率达到95%以上。邮政企业进行系统升级,推广运用一联面单。邮政企业已有23个省完成窄胶带选购运用。 在促进包装循环利用方面,行业亮点做法不断涌现。邮政企业试点投入可循环包装箱,回收率达100%,运用中空板可循环信盒,材料重量减轻60%以上。 (摘自2022.7.16工人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 B.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10.1%。 C. 邮政业消费者对快件丢失短少问题的有效申诉占总量的21.2%。 D. 寄递企业推广运用电子面单,主要品牌快递企业电子运单运用率达到95%以上。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 B. 2022年 6月,邮政业消费者对快递服务问题申诉42840件,比2022年6月下降0.3%。 C. 快递是否投放智能快件箱,应当敬重客户意愿,激励用户在购物时就自行选择配送方式。 D.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寄递企业正规范包装操作,杜绝全部二次包装。 6. 依据以上材料,简要概括我国快递业发展特点。 4. A(“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理解错误,材料一第三段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 5. C (A“快递业务量与快递业务收入呈正相关”说法肯定,材料一中第三段“与去年同期相比,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收入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B“比2022年6月下降0.3%”理解错误,环比指相对于2022年5月下降了0.3%。统计学中的“环比”,就是报告期(例如某月(年)对应上月(年),上月(年)对应前月(年)的逐期之比。以一期为一环,取环环相比的形象比方。 而“同比”则是同期之比的意思,一般指本年某月的累计指标与上年相同月份的累计指标之间的对比。D“杜绝全部”用词肯定化。材料四其次段中 “寄递企业二次包装占比渐渐降低”。) 6. 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持续增长;服务质量有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国家制定管理方法,规范企业,保障用户权益;快递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庄 重 朱以撒 在绿树掩映的弘一法师骨塔前,时间的力气已经渗透到旁边巨大的山石上每一个游客都可以看到深深勒入石上的“悲欣交集”四个字,斜阳照在上边,又是一年深秋了,这四个字在萧瑟的松声里会诉说一些什么?我想起来了,当时的情景也是在深秋,就要进入那个志向状态的世界了,法师挺着病体,已知将来。墨色在干裂的秋风里粘稠了,不是非常滋润,法师要来了纸笔,蘸满墨,闲闲澹澹地落下。字型照旧是清癯修长,像法师此时的一道影子。弟子们在旁屏息敛声,四周死一般岑寂,法师清瘦的面容和深陷的双目,流露出欣慰和安静之光全部的感受都简化了,浓缩在这四个大字里。当笔轻轻搁下时,暮色已然卷进了高墙。我通常把这种宁静肃穆下的场景归于庄重。是的,怀揣庄重和深重,这种心情让人速长几岁。 人生的一些场景假如不懂得庄重,心就总是悬浮无着。 来到这个省会城市的初期,我租住在城市边缘的老房子里,起先了没有人管束的高校生活。我忙着读书写字,不知道这个城市的走向,对这个城市的习俗浑然无觉。一个早晨,从铜管乐的吹奏声中醒来,这是一个阳光绚丽的星期天,我伸着懒腰循声走去,宛转的花儿与少年在晨风里漂浮。接下来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办丧事这是我第一次从侧面见到这个城市对远走的人的送别方式。后来,人接连地到来,花圈渐渐地铺排绽开,就有些人起先坐着喝茶抽烟、闲聊说笑。这样的人多起来,气氛就有些变了。庄重的场合一旦不庄重了,对其他人来说是一种隐痛,也使场景滑稽起来,模糊了主题。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像树,一棵树倒下的时候,内部昭示了它生前隐藏的隐私。人的内部没有年轮,他的诞生日就成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记录满月、周岁、每年的生日,仪式落满了俗世的尘埃,却慎重其事地实行着。一个人辞别这个世界,仪式的庄重是不亚于诞生的。凄美的清明,春雨滋润,空气中布满潮湿,多数的祭祀仪式。我想这就是一种转换,一个人到来了,一个人远去了,他们擦肩而过,都慎重其事。 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出现。对于庄重的感受,最初是一个人赐予我的。她就是我的二姨。自幼残疾使她对生活倍加珍惜,在她有生的日子里,她的和善、宽容和博爱让邻里无不赞扬。每次用餐前,我见她闭目默祷,然后,缓缓用箸。她感谢上天赐予的一日三餐,细嚼慢咽,庄重的神情下专心品尝。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头是城市居民生活的低谷,日子贫瘠粗砺。粮店凭票证供应的陈年老米,淘米时一片浑浊,入口时一股酸气、霉味;配搭的玉米粉、洗去淀粉后如树皮的地瓜片,令人难以下咽。她常年的胃病加剧了,却仍旧吃得那么香甜,如甘饴入口,点滴不曾遗漏。吃饭时不要说话,二姨如是说。这里的道理是什么呢?后来,我悟出来了,它不纯是生理意义上的,主要是心灵感应上的宁静,有益于专心地品尝造物主的赐予,心怀感恩。 在离开家乡之前,我始终被这种庄重的神情熏染着,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它不断涌出来。我最喜爱的还是独自用餐,慢条斯理,镇定自若。像二姨那样,我品尝到了大地的芳香。布莱克说:“从一粒细砂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鲜花便是天堂”这“看”里确定有心的投入,不是任何人用眼一瞥就可以那么轻易地感受。 庄重的高级形式是敬。还是引朱熹的话来绽开,“不要放纵,不要戏慢,整齐肃穆,便是主一,便是敬。”(朱子语类)敬天地、敬社稷、敬祖宗、敬人伦,都是有道理的。人不是独立不倚的存在,连绵而下的遗传、血缘使人与这个世界的前前后后充溢了联系。庄重的举止,使自己的心得到妥当的安排。不过,生活中这样的举止终归太少,无任何敬畏、禁忌,轻浮、放荡、粗野把更多时间与空间充塞了。在这个越来越消遣化的世界里,戏说正在快速消解着庄重;失去了敬,怀旧、伤春、悲秋、闺怨、别离这些恒久的主题,也会慢慢变得轻浮起来,甚至沦为世俗。 放下书本,在夜幕驾临的时刻走到城市高处,在闪耀着明丽的灯影里,我看到一个城市在消遣中漂移无定。这个城市早年生长过很多慷慨激扬的人物,我对他们是怀有崇敬之情的,把这些英灵看成城市的骨骼。他们的历程伴随着苦难与雄心,每一个人要被考证或阐释,都可以带出与之相伴的那段沉重的时间。惋惜没有噱头。他们的故居此时大门紧闭,黯淡无光,本该让城市牢记的人,在消遣声色中,慢慢被遗忘了。一个时代不庄重了,戏说搞笑如潮水浸湿了我们的生活,日子确定浮华起来。时间假如像一盘不变质的录影带就好了,它可以倒卷,让我们看到一凝重严峻的细微环节,包括每一个眉眼里那些值得崇敬的东西。 那么,自问:你,在什么时候显得稍稍庄重一些呢? 庄重,它所持有的庄重、深重的气息,令今日的生命感到难以承受之重。太多的消遣色调,冲淡了我们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阻挡我们顺当追求一些本质的东西。在初秋的树干上,我看到夏日遗留在上边的三五蝉壳,风吹过来,微微作响。主子扔下它们远去,此时恍若三五空屋。 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弘一法师病中写下“悲欣交集”开篇,渲染宁静肃穆的氛围,让人感慨时间易逝。 B. 作者认为人生须要各种仪式,是因为他认为仪式本身就能让人们体会庄重,懂得敬畏。 C. 作者引用朱熹的话,既是对上文“庄重”的总结深化,也引出下文对当代人缺乏敬畏的批判。 D. 浮华的生活让城市的人们沉溺于消遣,从而失去庄重之心,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 8. 从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庄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 9.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最终一段划线句的作用。 7. C(A“让人感慨时间易逝”错误,应为“让人感到离世的庄重”。B“他认为仪式本身就能让人们体会庄重,懂得敬畏”过于肯定。作者认为“仪式”很重要,应当慎重其事地实行,但仅仅有仪式是不够的,“唯有心真正地投入,庄重的神情才会出现”。D“作者渴望回到艰难的过去”无中生有。作者渴望人们牢记城市英灵,让城市持有庄重深重的生活气息。) 8. 面对生命的到来或逝去,持有最基本的肃穆、慎重之情;面对艰苦的生活、坎坷的命运,依旧怀有感恩之心;面对天地间的诸多人事,保持敬畏之心;对于已逝的英灵,要恒久牢记与崇敬。 9. 在内容上,运用比方,将遗留在树干上的蝉壳比方为空屋,表现蝉壳被抛弃后仿佛人去屋空,流露出作者对人们抛弃生命中原有的厚实部分的隐忧与伤感,形象含蓄,令人思索与回味。在结构上,承接上文,是对作者观点的深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时常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如渡淮”。告者以谋叛论,肃曰:“淮限宋境,一水耳,果欲叛,不难往也,口虽言而心无实,准律当杖八十。”奏可。继擢户部主事。金亡,依东平严实,辟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行军万户府经验。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能堪,肃赞实奏罢之。世祖居潜邸以肃为邢州安抚使,肃兴铁冶及行楮币,公私赖焉。中统元年,擢真定宣抚使。时中统新钞行,罢银钞不用。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肃建三策:一曰仍用旧钞,二曰新旧兼用,三曰官以新钞如数易旧钞。中书从其第三策,遂降钞五十万贯。二年,授左三部尚书,官曹典宪,多所议定。未几,兼协商中书省事。三年,致仕,给半俸。四年,卒,年七十六。肃性舒缓,有执守。尝集诸家易说,曰读易备忘。后累赠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文献。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B.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C.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D. 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牙侩,原指牙齿咬合,引申为买卖双方居中说合的经纪人,又称牙子、市侩。 B. 潜邸,特指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居住的宅第,登基后改称“东宫”。 C. 楮币,元代发行的纸币,因用楮树皮造成的纸制成而得名,后亦泛指一般纸币。 D. 赠,追赠,古代皇帝为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恩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肃公正执法,敢于坚持己见。他任尚书省令史时反对杀掉无辜者,任新蔡县令时反对杀掉偶发埋怨者;以上两次他干脆上奏皇帝,使相关人等得以保全。 B. 刘肃体恤民生,心系百姓疾苦。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此事。 C. 刘肃治才出众,擅长化解难题任邢州安抚使时,公私均得以获利;任真定宣抚使时,化解了换钞难题;任左三部尚书时,参议制定了许多典章制度。 D. 刘肃生荣死哀,受到朝廷优待。他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退休前任朝廷重臣,退休后还依旧享受俸禄,死后多次受朝廷追赠,而且获得美妙的谥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 (2)真定以银钞交通于外者,凡八千余贯,公私嚣然,莫知所措。 10. C(A 从语境来看,“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错,刘肃身为尚书省令史,其职责为辨析冤狱,故“我职也”后断开;从语意来看,“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错,“惜一已”“戕十一人之命”应为转折关系,和“可乎”相连,其意应为“疼惜自己性命而杀十一人,莫非可以吗?”故“惜一己”前应断开,“惜一己”后不行断开。B 从语法上看,“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错,“肃”是“见”的宾语,“肃”前不能断开,“肃”后断开。D 从语言标记来看,“曰”后为“曰”的内容,“曰”后应断开,而“冤狱”是“辨析”的宾语,故“辨析”前断开,后不能断开。) 11. B(“以太子身份”错,应是以“非太子身份”,“登基后改称东宫”错,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居处称“东宫”。) 12. A (“以上两次他干脆上奏皇帝”错,刘肃任尚书省令史时,右司郎中张天纲为其上奏,使问题得以解决。) 13. (1)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牛藏起来不耕作。(关键点“赋”,收赋税;“差”,差别;“匿”,藏。同时留意句意。) (2)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家私人都争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关键点“交通”,做交易;“嚣然”,扰攘不宁,争论纷纷;“措”,处理。留意句意。) 【参考译文】 刘肃,字才卿,是威州洛水人。金兴定二年考取词赋进士。曾担当尚书省令史。当时有盗贼偷取了大内保藏的官罗和珠宝,盗贼没有按时抓捕到,官府就逮捕了为买卖珠宝双方说合的经纪人和管理仓库的官吏,无辜而服罪的有十一人。刑部协商都准备处以极刑,刘肃坚持自己的看法说:“偷盗之事尚未获得主要的赃物,杀掉他们,他们会很冤。”金国国主震怒。有近侍夜里去见刘肃,具体地向刘肃说明白金国国主的旨意,刘肃说:“辨析冤狱,是我的职责,疼惜自己的性命而杀十一人,莫非可以吗?”其次天,刘肃到尚书省去辩解得更加有力。右司郎中张天纲听了说:“我为你具体地,上奏辩解分析这件事。”奏疏送入宫中以后,金国国主醒悟,囚犯因此没有被处死。后来刘肃调任新蔡县令。以前,县里收取百姓的赋税以牛的多少为差别,百姓把牛藏起来不耕作。刘肃到任后,吩咐繁殖、蓄养增加牛的人家不加赋税,百姓于是殷实富足。靠近淮河的百姓有潜逃进入南宋国境的,在南宋被登记兵丁以后就多供应粮食,间或有回来的,但衣食很是困难,间或发出怨言说:“还不如到淮河那边去。”控告的人认为应以谋反论罪,刘肃日:“淮水是宋国的边疆,一条河罢了,真要反叛的话,不难前往,他们嘴里虽然说而内心没有这样实际的准备,依据法律应当杖责八十下。”皇帝准奏。后来刘肃被提升为户部主事。金国灭亡以后,他去依附东平的严实,被任命为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又改任为行军万户府经验。东平每年缴纳蚕丝白银,又需缴纳丝绵十万两、染色绢布一万匹,百姓不能承受,刘肃辅佐帮助严实上奏皇帝罢停了这件事。忽必烈住在潜邸时,让刘肃担当邢州安抚使,刘肃兴办冶铁业并且发行纸币,公家私人都借此获利。中统元年,被提升为真定宣抚使。当时中统年间的新钞发行,要求停止旧银钞不再运用。真定有人用银钞和外地人做交易,总共有八千多贯,公家私人都争论纷纷,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刘肃提出三条建议:一条为照旧运用旧钞,二条为新旧兼用,三条为官府用新钞按数目换旧钞。中书省听从他的第三条建议,于是给了真定新钞五十万贯。中统二年,刘肃被任命为左三部尚书,官府的官曹典章制度,有许多是他参议制定的。不久,兼管协商中书省事务。中统三年,退休,朝廷赐予他一半俸禄。中统四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刘肃性格从容和缓,有操守。他曾经收集各家关于易的学说,编为读易备忘。后来多次受封为推忠赞治功臣、荣禄大夫、上柱国、大司徒、邢国公,谥号为文献。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追赋暮游 许月卿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寒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注:许月卿在青年时曾怀着报国之心到扬州,投效于名将赵葵幕中,以军功补进武校尉,嘉熙四年之冬,罢武职,离扬州取水路南下。一天黄昏,舟泊无锡,上岸游南禅寺。这首诗一年以后追写此游之作。南禅:无锡锡山佛寺名。离立:相并而立。 14. 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写景记游之作,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依巡游依次写了三个阶段:舍舟访寺,寺中览古,出寺所见。 B. 领联专写古迹。作者选取入诗的是两处较出名气、印象也较深的北宋遗迹。墙壁上的题诗,碑上的阴文,依旧清楚。 C. 颈联以“侵”与“满”两个动态词为中心组成,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表现出古寺的环境氛围。 D.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平淡。通篇无一奇语警句,却浑成流畅,富于平淡质朴之美。 15. 有人评价首句的“荒”字覆盖全篇,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如何表现“荒”的? 14. C(错在“侧重于古寺的客观描写”,“薄游草草寒侵袖”是说眼前的荒芜景象让诗人感觉到寒意,“远思悠悠风满轩”是说寒风阵阵,让诗人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应当是侧重于诗人巡游古寺的主观感受。) 15. (1)通过描写自然环境表现“荒”,描写隆冬季节,黄昏时刻,寒风阵阵,远树云烟迷漫的寺景,营造荒芜萧瑟的氛围。(2)通过描写历史古迹表现“荒”。描写寺院中的古迹,名人题诗、碑文依旧清楚,但是人已不在,暗含迹存人亡的今昔感慨,物是人非,追思荒远。(3)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现“荒”。通过“草草薄游”“寒风侵袖”“远思悠悠”来表达了诗人失落怅惘的困难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阅历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验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1)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2)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000年前是文明诞生的大时代,世界几大流域_孕育出早期文明。中国的史前时代,就起先_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序列。在长江下游地区,出现了一个尚玉的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_在它之前,玉器就已广受尊崇,但在此时却达到空前旺盛的程度。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我们发觉,通行的文明标准不应成为推断一种文化是否进入文明社会的生硬公式。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_在玉器上的。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觉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联结着人们的思想。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我们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的文明,( )。在这个持续改变的过程中,礼制规范、社会模式等文明因素不断地传承、交汇,直至夏商。从良渚到商周,正是中华文明从区域性文明向大一统逐步汇聚的一个连绵不断的过程。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谋而合 演化 即使 表现 B. 不谋而合 演化 尽管 体现 C. 殊途同归 演化 尽管 表现 D. 殊途同归 演化 即使 体现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觉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人们的思想。 B. 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功能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觉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呈现出人们的思想。 C. 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虽然良渚文化尚未发觉文字系统,但那些锈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折射出人们的思想。 D. 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作用,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觉文字系统,但那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发觉了人们的思想。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相继旺盛的是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改变 B. 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改变,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旺盛 C. 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的相继旺盛,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改变 D. 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发生改变,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文明相继旺盛 17. 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议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样。殊途同归:比方实行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强调过程,应选“不谋而合”。演化:发展改变。演化:演化,多指自然界的改变。语境指社会现象,应选“演化”。尽管: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语境表转折,应选“尽管”。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详细表现出来。表现:表示出来,有意显示自己,含贬义。语境指详细表现,应选“体现”。故选B。) 18. A(B“对良渚文化,虽然尚未发觉”搭配不当。C 结构混乱,“文字具有记录语言传承文化的工具”句式杂糅。D 语序不当,“虽然”应移到“良诸文化”之前;“发觉思想”搭配不当。) 19. C(“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中的“这”指代“良渚文明”,应在最前面,解除A项、D项;“区域文明重心不断发生改变”与后文“在这个持续改变的过程中”连接紧密。因此应在最终面,解除B项。) 20.下面四个话语情境存在表述不当之处,请指出五处并加以修改,使之精确、得体。 情境一:某同学在春节给老师发来的微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欢乐,万事如意! 情境二:电台新闻广播稿:春节过后,天价机票让回程游客望而却步,大雾天气又让已经严峻“超载”的海南岛陷入了大规模的路面拥堵滞留游客可望明日离开海岛。 情境三:记者连载报道:鸣翠湖开放后,我已多次光顾,不论是春天的万紫千红,还是冬天的玉树琼枝,我都领会过。 情境四:某位中学生代自己家长拟写的请柬:我明天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愿,特于府上备下薄酒 【答案】(1)将情境一中的“垂念”改为“感念”。(2)将情境二中的“可望”改为“有望”。(3)将情境三中的“光顾”改成“巡游”。(4)将情境四中的“乔迁新居”改为“搬新家”。(5)将情境四中的“府上”改为“家中”。 21.依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一般人起先参加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供应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乎其微的爱汇合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气。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化,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爱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理想,取而代之的是寓擅长乐的参加方式。 【答案】(示例)微公益指一般人用寓擅长乐的方式参加的、将微小的爱心汇合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气的活动形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提示,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使人生华蜜,必需酷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全部日常琐事中体会无上的甘露。问题是,为使人生华蜜,酷爱琐事之人又必需为琐事所苦为了微妙地享受,我们又必需微妙地受苦。” 你的人生中有过这样的“琐事”或者“微小处”吗?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以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 琐事之中,亦苦亦乐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都喜好以藏书打赌,这似已成了生活中再寻常不过的琐事。某典故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胜者品茗,茶香四溢。 不得不说,古人的高雅情趣,博闻强识,着实令世人艳羡。但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