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docx
2022年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启蒙读物,也是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的人文经典。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1 有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个特别感人的视频,说的是一个曾经走错路的男孩因为结识了弟子规这本书而获益良多,从而浪子回头,走回了正途。视频中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说着弟子规给他个人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及人生意义。虽然不否认这个视频有炒作的成分,但是我们必需承认弟子规这本书籍中的优秀传统学问。况且,在没有阅读过这本书之前,我们都没有任何权利去评判它。于是乎,为了有权去评论这本书,阅读弟子规好像成为了天经地义。 初步了解之后,知道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独立成章却又密不行分,详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做人、处事等行为规范。这本书的主要功用就是启蒙养正,教化子弟行为敦厚、人伦尽份、防邪存诚,对于处于今日聒噪社会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可以使人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德和礼仪规范的教化中得到熏陶,从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启迪,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规范自身行为,可谓一本教人为善修德的好书。 虽然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22年,但是不得不承认做人的确是一门学问。做人也有很多规则,尤其是想做一个受人确定的人就更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本书分为八个部分,我不一一作出介绍,只选择其中几个个人觉得很有参考意义的部分进行简洁阐述。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化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孝顺长辈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素养。“入则孝”告知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性细致地照看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谐、温馨。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出则悌”告知我们出行在外要有良好的修养,为人虚心,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落落大方”.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必做到见长辈让道那么正式,但是尊老爱幼却应时时刻刻体现在我们的四周。“信”告知我们要时时讲诚信。中国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见讲诚信对于人而言是如此之重要。当别人对你的信发生质疑,那也就意味着别人在和你相处的时候,在心里已经无形中设置了一道屏障,对于你的言行,他们会谨而慎之。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2 今日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他给我的启发很大。 这本书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做人的一些规范和道理。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事勿忙,忙错多,勿畏难,勿轻略。”这一句。意思是:做事不能匆忙忙忙,否则简单出错,不要怕困难,也不能随意敷衍了事。 先看“事勿忙,忙多错。” 忙,一个心加一个亡字。心亡为忙。我们祖先在造字之始,就已经把这个字的意思说得极明白了。当我们希望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说“专心去做”.当我们已经心不在焉之时,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中国人讲用“心”,西方人讲用“脑”.“心”几乎可以涵盖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心”与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是我们感知事物、推断事物的动身点,犹如一台照相机的镜头,镜头假如受损了,就不行能真实地反映任何事物。 所谓欲速则不达。从前,有一位农夫挑着一担橘子进城赶集。太阳已经偏西,农夫必需在城门关闭之前赶到,否则便会白忙活一场。农夫着急的跑着,正好前面来了一位过路人,农夫立马停住了脚步,气喘喘吁吁地问道:“大哥,我是否能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到城里?”可这位过路人却说:“你渐渐地走还来得及。”农夫一听,非常生气,扭头就走,心想,那照你这么说,慢走可以到达,那快走就不行了吗?不以为然的农夫越走越快,越走越快,结果一不当心,摔了一跤,橘子散了一地,农夫只好一个一个地捡了起来。这时,天色已晚,当农夫到城门时,城门早就关闭了。可想而知,这位农夫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此,我们做任何事情,应当镇定自若,要有充裕的时间去略微安排,我们的事情应当怎么做,免得事到临头,挤在一起忙,乱在一堆,这个都很不好;而且特性很急的人,他愈是简单遗忘这一句话。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当自己很忙的时候,就会愈来愈惊慌,惊慌到最终变得几乎完全没有头绪,导致错误百出。 诚然,“事勿忙,忙多错。”就是告知我们做任何事情,心里都要先有一个安排,按部就班,最终才有可能胜利做好这件事。什么是优先次序?我们都要明白,哪一个应当先做,哪些比较重要我们应当要先做。千万不行以等到时间特别紧迫的时候,才匆忙忙忙特别惊慌的来把它完成。结果事与愿违,往往会做得不好,也很简单出差错,而且也会影响整个团体。假如是团体行动的话,你的惊慌、你的忙乱都会让人家心情整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内心肯定要清清晰楚,不要事情许多就忙乱得没有头绪。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3 最近父母让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慢慢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觉,原来做人也有很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化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训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终归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遗忘哺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敬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敬重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挚友要相互敬重,要和谐,假如不和谐,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劳,和谐,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肯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兴奋,我们也会因此更欢乐的。 再来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则,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齐,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简单被别人”说闲谈“。尤其是不应当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欢乐。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4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洁,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才智,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当报答的恩情是父母的哺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许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华蜜的生活。 其次待人接物要怀着尊敬之心,为人要虚心。 尊敬与虚心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虚心很难做到对人尊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傲慢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很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虚心是一种品质,反而经常争强好胜,傲慢自满。 第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读完弟子规后,我感觉它主要是规范了人的行为,每句话都有一个道理,每句话都发扬着一种思想,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看法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通俗易懂的文字里揭示着很多做人的道理,对于我们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良师益友。在此我简洁的写一下它给我在工作中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惊慌,忙乱就简单出错;不要胆怯困难,应当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仔细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望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地总会赶上,望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立刻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尊敬之心,尊老爱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习惯。 有句话叫“细微环节确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育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微环节,我们都是一般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一般的事,假如每个人都仔细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意细微环节,把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5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华蜜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才智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育人类如何听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反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挚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行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绚丽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恳切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理论大道当中。 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注意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注意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知我们行孝必需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埋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学问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居处的人、感恩曾经指责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吸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规读书心得感想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