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历史小故事.docx
2022年历史小故事 初中历史内容较为丰富琐碎,通过历史故事讲解能够增加学生的记忆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下面这些是我为大家举荐的几篇历史小故事。 历史小故事1:三家分晋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斗争,很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 革,大权慢慢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纳了封建的剥 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方法,来笼络人心, 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那个时候,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 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相互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 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 晋国原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见每家 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故意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 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 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 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立刻吩咐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当右路,魏家的军队担当左路, 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叮嘱将士们坚决 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似乎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 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靠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 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叮嘱兵士在 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始终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挡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吩咐兵士在水坝上开了个豁口。这样,大 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沉没在水里,人们不得 不把锅子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愿倒戈。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 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挡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 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听从地答应,心里暗暗惊讶。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 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示了 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状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特别焦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 说:民心当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方法找他 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 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迟疑,给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其次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 赶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觉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起先还以为 也许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抓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 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惶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 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 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历史小故事2:商鞅南门立木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吩咐,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方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 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真吸引了不少有才能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 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需留意农业,嘉奖将士;要准备把国家治好, 必需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简单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见。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 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短暂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就拜商鞅为左庶长(秦国的官名),说:从今日 起,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办法。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根据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 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吩咐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 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争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 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也许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信任他下的吩咐,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 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照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争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 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始终搬到北门。 商鞅立即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马上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吩咐不模糊。 商鞅知道,他的吩咐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 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凹凸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 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散而贫困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 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气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 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其次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敞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 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 归谁全部。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干脆管理。这 样,中心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 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很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 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需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 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历史小故事3:墨子破云梯 在战国初年的时候,楚国的国君楚惠王想重新复原楚国的霸权。他扩大军队,要去攻打 宋国。 楚惠王重用了一个当时最有本事的工匠。他是鲁国人,名叫公输般,也就是后来人们称 为鲁班的。公输般运用斧子不用说是最灵活的了,谁要想跟他比一比运用斧子的本事,那就 是不自量力。所以后来有个成语,叫做班门弄斧。 公输般被楚惠王请了去,当了楚国的大夫。他替楚王设计了一种攻城的工具,比楼车还 要高,看起来简直是高得可以遇到云端似的,所以叫做云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输般抓紧制造云梯,一面打算向宋国进攻。楚国制造云梯的消息一传播 出去,列国诸侯都有点担忧。 特殊是宋国,听到楚国要来进攻,更加觉得大祸临头。 楚国想进攻宋国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对。反对得最厉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铺张奢侈,主见节约;他要他的 门徒穿短衣草鞋,参与劳动,以吃苦为高尚的事。假如不刻苦,就是算违反他的主见。 墨子还反对那种为了争城夺地而使百姓遭到灾难的混战。这回他听到楚国要利用云梯去 侵略宋国,就急连忙忙地亲自跑到楚国去,跑得脚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 下一块裹着脚走。 这样奔跑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见公输般,劝他不要帮助楚惠王攻 打宋国。 公输般说:不行呀,我已经答应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输般带他去见楚惠王,公输般答应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恳切地说: 楚国土地很大,方圆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国土地不过五百里,土地并不好,物产也不丰 富。大王为什么有了华贵的车马,还要去偷人家的破车呢?为什么要扔了自己绣花绸袍,去 偷人家一件旧短褂子呢? 楚惠王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道理,但是不愿放弃攻宋国的准备。公输般也认为用云梯攻 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当地说: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着的皮带,在地下围着当做城墙,再拿几块小木板当做攻城的工具,叫 公输般来演习一下,比一比本事。 公输般采纳一种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种方法守城。一个用云梯攻城,一个就用火箭烧 云梯;一个用撞车撞城门,一个就用滚木擂石砸撞车;一个用地道,一个用烟熏。 公输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还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没有使出 来。 公输般呆住了,但是心里还不服,说:我想出了方法来应付你,不过现在不说。 墨子微微一笑说:我知道你想怎样来应付我,不过我也不说。 楚惠王听两人说话像打哑谜一样,弄得稀里糊涂,问墨子说:你们原委在说什么? 墨子说:公输般的意思很清晰,不过是想把我杀掉,以为杀了我,宋国就没有人帮助 他们守城了。其实他打错了办法。我来到楚国之前,早已派了禽滑釐等三百个徒弟守住宋 城,他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了我的守城方法。即使把我杀了,楚国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听了墨子一番话,又亲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事,知道要打胜宋国没有希望,只好 说:先生的话说得对,我确定不进攻宋国了。 这样,一场斗争就被墨子阻挡了。 看了历史小故事的人还看了: 1.中国历史小故事 2.小历史故事 3.中国历史趣味小故事 4.中国历史名人小故事 5.搞笑历史小故事7篇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