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docx
2022年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 仰视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努力学习,冲刺高考,我带来的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祝你金榜题名 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1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写出点M的集合; 列出方程=0; 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直译法:干脆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定义法:假如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意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意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干脆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找寻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意的关系式; 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2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推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困难,应先化简,再推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探讨函数的问题肯定要留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随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随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推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需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肯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娴熟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推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驾驭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依据单调性 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别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3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别状况,不要遗忘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视是空集的状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洁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分?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推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分.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视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推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视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视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肯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肯定单调 10.你娴熟地驾驭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需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比较函数值的大小;解抽象函数不等式;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驾驭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留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探讨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驾驭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视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视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留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留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肯定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留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留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探讨是关键”,留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肯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需留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留意“同号可倒”即ab0,a0. 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留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状况进行探讨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留意到了吗?(时,应有)须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26.你知道存在的条件吗?(你理解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吗?你知道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与全部项的和的不同吗?什么样的无穷等比数列的全部项的和必定存在? 27.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别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28.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留意步骤齐全,二要留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29.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晰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分吗? 30.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内的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你知道吗? 31.在解三角问题时,你留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留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32.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别角.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33.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34.你还记得某些特别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35.驾驭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洁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要留意数形结合与书写规范,可别忘了),你是否清晰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吗? 36.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为“左+右-,上+下-”;如函数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2(x+2)+4-3,即y=2x+5. (2)方程表示的图形的平移为“左+右-,上-下+”;如直线左移2个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2(x+2)-(y+3)+4=0,即y=2x+5. (3)点的平移公式:点P(x,y)按向量平移到点P(x,y),则x=x+hy=y+k. 37.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留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38.形如的周期都是,但的周期为。 39.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高三数学理科学问点归纳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