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边坡项目工程技术标准规范GB50330.doc
-
资源ID:2487292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10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筑边坡项目工程技术标准规范GB50330.do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building slope engineering20020530发布 20020801 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129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没局,各有关协会:. 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汁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我部组织有关部门对该规范进行了审查,现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02002,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 3.2.2、 3.3.3、 3.3.6, 3.4.2、 3.4.9、4.1.1、4.1.3、15.1.2、15.1.6、15.4.1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重庆市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5月30日前 言 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一二OO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 (建标200285号)的要求,以重庆市建设委员会为主编部门,由重庆市设计院会同7个单位共同编制完成。 本规范共有16章及7个附录,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规定、边坡工程勘察、边坡稳定性评价、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锚杆(索)、锚杆(索)挡墙支护、岩石锚喷支护、重力式挡墙、扶壁式挡墙、坡率法、滑坡、危岩及崩塌防治、边坡变形控制、边坡工程施工、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等。 本规范是我国首次编制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有关技术规范,采用了我国建筑边坡工程中诸多新的研究成果与设计、施工方法,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反复讨论和修改后,审查定稿。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识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标准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重庆市设计院(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邮编400015),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重庆市设计院 参编单位:.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重庆交通学院 重庆大学 主要起草人:.郑生庆、郑颖人、李耀刚、陈希昌、黄家愉、方玉树、伍法权、周载阳、徐锡权、欧阳仲春、庄斌耀、张四平、贾金青目 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3 基本规定 3.1 建筑边坡类型 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3.3 设计原则 3.4 一般规定 3.5 排水措施 3.6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4 边坡工程勘察 4.1 一般规定 4.2 边坡勘察 4.3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4.4 危岩崩塌勘察 4.5 边坡力学参数5 边坡稳定性评价 5.1一般规定 5.2边坡稳定性分析 5.3边坡稳定性评价 6 边坡支护结构上的侧向岩土压力 6.1 一般规定 6.2 侧向土压力 6.3 侧向岩石压力 6.4 侧向岩土压力的修正7 锚杆(索) 7.1 一般规定 7.2 设计计算 7.3 原材料 7.4 构造设计 7.5 施工8 锚杆(索)挡墙支护 8.1 一般规定 8.2 设计计算 8.3 构造设计 8.4 施工9 岩石锚喷支护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计算 9.3 构造设计 9.4 施工10 重力式挡墙 10.1 一般规定 10.2 设计计算 10.3 构造设计 10.4 施工11 扶壁式挡墙 11.1 一般规定 11.2 设计计算 11.3 构造设计 11.4 施工 12 坡率法 12.1 一般规定 12.2 设计计算 12.3 构造设计 12.4 施工13 滑坡、危岩和崩塌防治13.1 滑坡防治13.2 危岩和崩塌防治14 边坡变形控制 14.1 一般规定 14.2 控制边坡变形的技术措施15 边坡工程施工 15.1 一般规定 15.2 施工组织设计 15.3 信息施工法 15.4 爆破施工 15.5 施工险情应急措施16 边坡工程质量检验、监测及验收 16.1 质量检验 16.2 监测 16.3 验收附录A 岩质边坡的岩体分类附录B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侧向压力计算附录C 锚杆试验, C.1一般规定 C.2基本试验 C.3验收试验附录D 锚杆选型附录E 锚杆材料附录F 土质边坡的静力平衡法和等值梁法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 则1.0.1 为使建筑边坡(含人工边坡和自然边坡)工程的勘察、设计及施工工作规范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0.2 建筑边坡工程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各种作用、边坡高度、邻近建(构)筑物、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和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合理设计,精心施工。1.0.3 本规范适用于建(构)筑物及市政工程的边坡工程,也适用于岩石基坑工程。对于软土、湿陷性黄土、冻土、膨胀土、其他特殊岩土和侵蚀性环境的边坡,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0.4 本规范适用的建筑边坡高度,岩质边坡为30m以下,土质边坡为15m以下。超过上述高度的边坡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的边坡工程应进行特殊设计。1.0.5 本规范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的基本原则,并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97的规定制定。1.0.6 建筑边坡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等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符号 2.1 术 语2.1.1 建筑边坡 building slope 在建(构)筑物场地或其周边,由于建(构)筑物和市政工程开挖或填筑施工所形成的人工边坡和对建(构)筑物安全或稳定有影响的自然边坡。在本规范中简称边坡。2.1.2 边坡支护 slope retaining 为保证边坡及其环境的安全,对边坡采取的支挡、加固与防护措施。2.1.3边坡环境slope environment 边坡影响范围内的岩土体、水系、建(构)筑物、道路及管网等的统称。2.1.4永久性边坡permanent slope 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边坡。2.1.5临时性边坡temporary slope 使用年限不超过2年的边坡。2.1.6 锚杆(索) anchor bar(rope) 将拉力传至稳定岩土层的构件。当采用钢绞线或高强钢丝束作杆体材料时,也可称为锚索。2.1.7锚杆挡墙支护retaining wall with anchors 由锚杆(索)、立柱和面板组成的支护。2.1.8锚喷支护anchor-plate retaining 由锚杆和喷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支护。2.1.9重力式挡墙gravity retaining wall 依靠自身重力使边坡保持稳定的构筑物。2.1.10扶壁式挡墙counterfort retaining wall 由立板、底板、扶壁和墙后填土组成的支护。2.1.11坡率法 slope ratio method 通过调整、控制边坡坡率和采取构造措施保证边坡稳定的边坡治理方法。2.1.12工程滑坡 landslide due to engineering 因工程行为而诱发的滑坡。2.1.13危岩 dangerous rock 被结构面切割、在外营力作用下松动变形的岩体。2.1.14崩塌 collapse 危岩失稳坠落或倾倒的一种地质现象。2.1.15软弱结构面weak structural plane 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含泥或岩屑等结合程度很差、抗剪强度极低的结构面。2.1.16外倾结构面out-dip structural plane 倾向坡外的结构面。2.1.17边坡塌滑区 landslipe zone of slope 计算边坡最大侧压力时潜在滑动面和控制边坡稳定的外倾结构面以外的区域。2.1.18等效内摩擦角 the equative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考虑岩土粘聚力影响的假象内摩擦角,也称似内摩擦角。2.1.19信息施工法 construction method from information 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和监测数据,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并及时修正施工方案的施工方法。2.1.20动态设计法 method of information design 根据信息施工法和施工勘察反馈的资料,对地质结沦、设计参数及设计方案进行再验证,如确认原设计条件有较大变化,及时补充、修改原设计的设计方法。2.1.21 逆作法 topdown construction method自上而下分阶开挖与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2.1.22土层锚杆 anchored bar in soil 锚固于土层中的锚杆。2.1.23岩石锚杆 anchored bar in rock 锚固于岩层内的锚杆。2.1.24系统锚杆 system of anchor bars 为保证边坡整体稳定,在坡体上按一定格式设置的锚杆群。2.1.25坡顶重要建(构)筑物 important construction on top of slope 位于边坡坡顶上的破坏后果严重的永久性建(构)筑物。2.2 符 号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静止岩土压力标准值; 主动岩土压力标准值; 被动岩土压力标准值; 侧向岩土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静止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 主动岩土压力合力设计值; 被动岩土压力合力标准值; 侧向岩土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值; 挡墙每延米自重; 静止岩土压力系数; 主动岩土压力系数; 被动岩土压力系数; 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 锚杆所受轴向拉力标准值; 锚杆所受轴向拉力设计值。2.2.2材料性能和抗力 弹性模量; 岩石完整系数; 岩土对挡墙基底的摩擦系数; 泊松比; 岩土的粘聚力; 岩土的内摩擦角; 结构面的粘聚力; 结构面上的内摩擦角; 岩土体等效内摩擦角; 岩土的重力密度(简称重度); 岩土的浮重度; 岩土的饱和重度; 岩土对挡墙墙背的摩擦角; 锚固体与岩土层粘结强度特征值; 锚筋与砂浆粘结强度设计值; 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 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锚筋抗剪强度设计值。2.2.3几何参数 挡墙基底的水平投影宽度; 边坡高度; 钢筋直径; 锚固体直径; 锚杆锚固段长度; 锚杆自由段长度; 锚杆倾角;挡墙墙背倾角; 挡墙基底倾角; 边坡滑裂面倾角。2.2.4计算系数 建筑边坡重要性系数; 荷载分项系数; 稳定性系数; 、工作条件系数; 侧向静止岩土压力折减系数; 锚杆挡墙侧向岩土压力修正系数。3 基本规定3.1 建筑边坡类型3.1.1 边坡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3.1.2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应按表3.1.2划分。 表3.1.2 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破坏形式岩体特征破坏特征滑移型由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体硬性结构面的岩体沿外倾结构面滑移,分单面滑移与多面滑移软弱结构面的岩体不受外倾结构面控制和无外倾结构面的岩体整体状岩体,巨块状、块状岩体,碎裂状、散体状岩体沿极软岩、强风化岩、碎裂结构或散体状岩体中最不利滑动面滑移崩塌型危岩沿陡倾、临空的结构面塌滑;由内、外倾结构不利组合面切割,块体失稳倾倒;岩腔上岩体沿竖向结构面剪切破坏坠落3.1.3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应考虑主要结构面与坡向的关系、结构面倾角大小和岩体完整程度等因素,并符合附录A的规定。3.1.4 确定岩质边坡的岩体类型时,由坚硬程度不同的岩石互层组成且每层厚度小于5m的岩质边坡宜视为由相对软弱岩石组成的边坡。当边坡岩体由两层以上单层厚度大于5m的岩体组合时,可分段确定边坡类型。3.2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3.2.1 边坡工程应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不良影响)的严重性、边坡类型和坡高等因素,根据表3.2.1确定安全等级。表3.2.1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边坡类型边坡高度H(m)破坏后果安全等级岩质边坡岩体类型为I或类H30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不严重三级岩体类型为或类15H30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H15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不严重三级土质边坡10H15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H10很严重一级严重二级不严重三级 注: 1 一个边坡工程的各段,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2 对危害性极严重、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的特殊边坡工程,其安全应根据工程情况适当提高。3.2.2 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建筑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1 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 2 危岩、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 3 边坡塌滑区内或边坡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破坏后果不严重的上述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可定为二级。3.2.3 边坡塌滑区范围可按下式估算:. (3.2.3)式中 边坡坡顶塌滑区边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 边坡高度(m); 边坡的破裂角( )。对于土质边坡可取45+,为土体的内摩擦角;对于岩质边坡可按6.3.4确定。3.3 设计原则3.3.1 边坡工程可分为下列两类极限状态:.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达到承载力破坏、锚固系统失效或坡体失稳;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对应于支护结构和边坡的变形达到结构本身或邻近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限值或影响耐久性能。3.3.2 边坡工程设计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支护结构立柱(肋柱或桩)和挡墙的基础底面积及其埋深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 边坡与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但其荷载分项系数均取1.0,组合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采用; 3 在确定锚杆、支护结构立柱、挡板、挡墙截面尺寸、内力及配筋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基本组合,并采用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荷载分项系数和组合值系数;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按有关规范的规定采用,对安全等级为一级的边坡取1.1,二、三级边坡取1.0; 4 计算锚杆变形和支护结构水平位移与垂直位移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5 在支护结构抗裂计算时,荷载效应组合应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 6 抗震设计的荷载组合和临时性边坡的荷载组合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3.3.3 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3.3.4 边坡工程应按下列原则考虑地震作用的影响:. 1 边坡工程的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地震基本烈度,且不应低于边坡破坏影响区内建筑物的设防烈度; 2 对抗震设防的边坡工程,其地震效应计算应按现行有关标准执行;岩石基坑工程可不作抗震计算; 3 对支护结构和锚杆外锚头等,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3.3.5 边坡工程的设计应包括支护结构的选型、计算和构造,并对施工、监测及质量验收提出要求。3.3.6 边坡支护结构设计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 支护结构的强度计算:.立柱、面板、挡墙及其基础的抗压、抗弯、抗剪及局部抗压承载力以及锚杆杆体的抗拉承载力等均应满足现行相应标准的要求; 2 锚杆锚固体的抗拔承载力和立柱与挡墙基础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3 支护结构整体或局部稳定性验算; 4 对变形有较高要求的边坡工程可结合当地经验进行变形验算,同时应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保证边坡和邻近建(构)筑物的变形满足要求; 5 地下水控制计算和验算; 6 对施工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进行验算。3.4 一般规定3.4.1 边坡工程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工程用地红线图,建筑平面布置总图以及相邻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和基础图等; 2 场地和边坡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 3 边坡环境资料; 4 施工技术、设备性能、施工经验和施工条件等资料; 5 条件类同边坡工程的经验。3.4.2 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法。应提出对施工方案的特殊要求和监测要求,应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监测的反馈信息,必要时对原设计做校核、修改和补充。3.4.3 二级边坡工程宜采用动态设计法。3.4.4 边坡支护结构型式可根据场地地质和环境条件、边坡高度以及边坡工程安全等级等因素,参照表3.4.4选定。表3.4.4 边坡支护结构常用型式 条件结构类型边坡环境 边坡高度 (m) 边坡工程 安全等级 说 明重力式挡墙 场地允许,坡顶无重要(构)筑物土坡,8岩坡,10一、二、三级土方开挖后边坡稳定较差时不应采用扶壁式挡墙填方区土坡,lO一、二、三级土质边坡悬臂式支护土层,8 岩层,10一、二、三级 土层较差,或对挡墙变形要求较高时,不宜采用板肋式或格构式锚杆挡墙支护土坡,15岩坡,30一、二、三级 坡高较大或稳定性较差时宜采用逆作法施工。对挡墙变形有较高要求的土质边坡,宜采用预应力锚杆排桩式锚杆挡墙支护 坡顶建(构)筑物需要保护,场地狭窄土坡,15岩坡,30一、二级严格按逆作法施工。对挡墙变形有较高要求的土质边坡,应采用预应力锚杆岩石锚喷支护类岩坡30一、二、三级类岩坡30 二、三级类岩坡15 二、三级坡率法 坡顶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土坡,10岩坡,25 二、三级 不良地质段,地下水发育区、流塑状土时不应采用3.4.5 规模大、破坏后果很严重、难以处理的滑坡、危岩、泥石流及断层破碎带地区,不应修筑建筑边坡。3.4.6 山区地区工程建设时宜根据地质、地形条件及工程要求,因地制宜设置边坡,避免形成深挖高填的边坡工程。对稳定性较差且坡高较大的边坡宜采用后仰放坡或分阶放坡。分阶放坡时水平台阶应有足够宽度,否则应考虑上阶边坡对下阶边坡的荷载影响。3.4.7 当边坡坡体内洞室密集而对边坡产生不利影响时,应根据洞室大小、深度及与边坡的关系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3.4.8 边坡工程的平面布置和立面设计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做到美化环境,体现生态保护要求。边坡坡面和坡脚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坡顶应设护栏。3.4.9 下列边坡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应进行专门论证:. 1 超过本规范适用范围的建筑边坡工程; 2 地质和环境条件很复杂、稳定性极差的边坡工程; 3 边坡邻近有重要建(构)筑物、地质条件复杂、破坏后果很严重的边坡工程; 4 已发生过严重事故的边坡工程; 5 采用新结构、新技术的一、二级边坡工程。3.4.10 在边坡的施工期和使用期,应控制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产生和发展。不应随意开挖坡脚,防止坡顶超载。应避免地表水及地下水大量渗入坡体,并应对有利于边坡稳定的相关环境进行有效保护。3.5 排水措施3.5.1 边坡工程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地表及内部排水系统。3.5.2 为减少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塌滑区后缘设置截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其设计应考虑汇水面积、排水路径、沟渠排水能力等因素。不宜在边坡上或边坡顶部设置沉淀池等可能造成渗水的设施,必须设置时应做好防渗处理。3.5.3 地下排水措施宜根据边坡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可选用大口径管井、水平排水管或排水截槽等。当排水管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渗漏。3.5.4 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对岩质边坡,其泄水孔宜优先设置于裂隙发育、渗水严重的部位。边坡坡脚、分级平台和支护结构前应设排水沟。当潜在破裂面渗水严重时,泄水孔宜深入至潜在滑裂面内。3.5.5 泄水孔边长或直径不宜小于100mm,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最下一排泄水孔应高于地面或排水沟底面不小于200mm。在地下水较多或有大股水流处,泄水孔应加密。3.5.6 在泄水孔进水侧应设置反滤层或反滤包。反滤层厚度不应小于500mm,反滤包尺寸不应小于500mm 500mm 500mm;反滤层顶部和底部应设厚度不小于300mm的粘土隔水层。 3.6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3.6.1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基础方案、构造作法和基础到边坡的距离等因素,考虑建筑物基础与边坡支护结构的相互作用; 2 当坡顶建筑物基础位于边坡潜在塌滑区时,应考虑建筑物基础传递的垂直荷载、水平荷载和弯矩对边坡支护结构强度和变形的影响; 3 基础邻近边坡边缘时,应考虑边坡对地基承载力和基础变形的影响,并对建筑物基础稳定性进行验算; 4 应考虑建筑基础和施工过程引起地下水变化造成的影响。3.6.2 在已有重要建(构)筑物邻近新建永久性挖方边坡工程时,应采取下列措施防止边坡工程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 1 不应使建(构)筑物的基础置于有临空且稳定性极差的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体上和稳定性极差的土质边坡塌滑区外边缘; 2 无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支护结构底部外边缘到基础间应有一定的水平安全距离,其值可根据不同计算方法综合比较并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3 抗震设防烈度大于6度时,不宜使重要建(构)筑物基础位于高陡的边坡塌滑区边缘。当边坡坡顶塌滑区有荷载较大的高层建筑物时,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应适当提高。3.6.3 在已建边坡坡顶附近新建重要建(构)筑物时,边坡支护结构和建筑物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新建建筑物的基础设计应满足3.6.2条的规定; 2 应避免新建高、重建(构)筑物产生的垂直荷载直接作用在边坡潜在塌滑体上;应采取桩基础、加深基础、增设地下室或降低边坡高度等措施,将建筑物的荷载传至边坡潜在破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岩土层内; 3 当新建建筑物的部分荷载作用于现有的边坡支护结构上而使后者的安全度和耐久性不满足要求时,尚应对现有支护结构进行加固处理,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3.6.4 坡顶有建(构)筑物时,应按6.4.1条确定支护结构侧向岩土压力。3.6.5 在已建挡墙坡脚新建建(构)筑物时,其基础和地下室等宜与边坡有一定的距离,避免对边坡稳定造成不利影响,否则应采取措施处理。 3.6.6 位于稳定土质或强风化岩层边坡坡顶的挡墙和建(构)筑物基础,其埋深和基础外边缘到坡顶边缘的水平距离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应进行局部稳定性验算。4边坡工程勘察4.1 一般规定4.1.1 一级建筑边坡工程应进行专门的岩土工程勘察;二、三级建筑边坡工程可与主体建筑勘察一并进行,但应满足边坡勘察的深度和要求。大型的和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宜分阶段勘察;地质环境复杂的一级边坡工程尚应进行施工勘察。4.1.2 建筑边坡的勘探范围应包括不小于岩质边坡高度或不小于1.5倍土质边坡高度,以及可能对建(构)筑物有潜在安全影响的区域。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穿过最深潜在滑动面进入稳定层不小于5m,并应进入坡脚地形剖面最低点和支护结构基底下不小于3m。4.1.3 边坡工程勘察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在查明边坡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边坡类别和可能的破坏形式; 2 提供验算边坡稳定性、变形和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值; 3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并提出潜在的不稳定边坡的整治措施和监测方案的建议; 4 对需进行抗震设防的边坡应根据区划提供设防烈度或地震动参数; 5 提出边坡整治设计、施工注意事项的建议; 6 对所勘察的边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潜在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开挖或构筑的适宜性做出结论; 7 对安全等级为一、二级的边坡工程尚应提出沿边坡开挖线的地质纵、横剖面图。4.1.4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稳定性较差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并宜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文长观孔。4.1.5 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根据岩土条件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并与稳定性分析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相配套。 4.2 边坡勘察4.2.1 边坡工程勘察前应取得以下资料:. 1 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拟建建(构)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图; 2 拟建建(构)筑物的性质、结构特点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尺寸和埋置深度; 3 边坡高度、坡底高程和边坡平面尺寸; 4 拟建场地的整平标高和挖方、填方情况; 5 场地及其附近已有的勘察资料和边坡支护型式与参数; 6 边坡及其周边地区的场地等环境条件资料。4.2.2 分阶段进行勘察的边坡,宜在搜集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先进行工程地质测绘。测绘工作宜查明边坡的形态、坡角、结构面产状和性质等,测绘范围应包括可能对边坡稳定有影响的所有地段。4.2.3 边坡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 1 地形地貌特征; 2 岩土的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3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4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 5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6 不良地质现象的范围和性质; 7 坡顶邻近(含基坑周边)建(构)筑物的荷载、结构、基础形式和埋深,地下设施的分布和埋深。4.2.4边坡工程勘探宜采用钻探、坑(井)探和槽探等方法,必要时可辅以硐探和物探方法。4.2.5 勘探线应垂直边坡走向布置,详勘的线、点间距可按表4.2.5或地区经验确定,且对每一单独边坡段勘探线不宜少于2条,每条勘探线不应少于2个勘探孔。 表4.2.5 详勘的勘探线、点间距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 勘探线间距(m) 勘探点间距(m) 一级 20 15 二级 2030 1520 三级 3040 2025 注:.初勘的勘探线、点间距可适当放宽。4.2.6 主要岩土层和软弱层应采集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三轴试验获取。每层岩土主要指标的试样数量:.土层不应少于6个,岩石抗压强度不应少于9个。岩体和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宜采用现场试验确定。4.2.7 对有特殊要求的岩质边坡宜作岩体流变试验。4.2.8 边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探井、探坑和探槽等,在野外工作完成后应及时封填密实。4.2.9 当需要时,可选部分钻孔埋设地下水和边坡的变形监测设备,其余钻孔应及时封堵。4.3 气象、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4.3.1 建筑边坡工程的气象资料收集、水文调查和水文地质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收集相关气象资料、最大降雨强度和十年一遇最大降水量,研究降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2 收集历史最高水位资料,调查可能影响边坡水文地质条件的工业和市政管线、江河等水源因素,以及相关水库水位调度方案资料; 3 查明对边坡工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汇水面积、排水坡度、长度和植被等情况; 4 查明地下水类型和主要含水层分布情况; 5 查明岩体和软弱结构面中地下水情况; 6 调查边坡周围山洪、冲沟和河流冲淤等情况; 7 论证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和对边坡应力状态的影响。4.3.2 建筑边坡勘察应提供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在不影响边坡安全的条件下,可进行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或压水试验等。4.3.3 建筑边坡勘察除应进行地下水力学作用和地下水物理、化学作用的评价以外,还宜考虑雨季和暴雨的影响。4.4危岩崩塌勘察4.4.1 危岩崩塌勘察应在拟建建(构)筑物的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应查明危岩分布及产生崩塌的条件、危岩规模、类型、稳定性以及危岩崩塌危害的范围等,对崩塌危害做出工程建设适宜性的评价,并根据崩塌产生的机制提出防治建议。4.4.2 危岩崩塌区工程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宜选用1:2001:500,对危岩体和危岩崩塌方向主剖面的比例尺宜选用1:200。4.4.3 危岩崩塌区勘察应满足下列要求:. 1 收集当地崩塌史(崩塌类型、规模、范围、方向和危害程度等)、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含地震)、防治危岩崩塌的经验等资料; 2 查明崩塌区的地形地貌; 3 查明危岩崩塌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重点查明危岩崩塌区的岩体结构类型、结构面形状、组合关系、闭合程度、力学属性、贯通情况和岩性特征、风化程度以及下覆洞室等; 4 查明地下水活动状况; 5 分析危岩变形迹象和崩塌原因。4.4.4 应根据危岩的破坏型式按单个危岩形态特征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并提供相关图件,标明危岩分布、大小和数量。4.4.5 危岩稳定性判定时应对张裂缝进行监测。对破坏后果严重的大型危岩,应结合监测结果对可能发生崩塌的时间、规模、方向、途径和危害范围做出预测。4.5 边坡力学参数4.5.1 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根据现场原位试验确定。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的规定。当无条件进行试验时,对于二、三级边坡工程可按表4.5.1和反算分析等方法综合确定。表4.5.1 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结构面类型结构面结合程度内摩擦角()粘聚力(MPa)硬 性结构面1结合好>35>O.132结合一般3527O.130.093结合差27180.090.05软 弱结构面4结合很差18120.050.025结合极差(泥化层)根据地区经验确定 注1 无经验时取表中的低值; 2 极软岩、软岩取表中较低值; 3 岩体结构面连通性差取表中的高值; 4 岩体结构面浸水时取表中较低值; 5 临时性边坡可取表中高值; 6 表中数值已考虑结构面的时间效应。4.5.2 岩体结构面的结合程度可按表4.5.2确定。表4.5.2 结构面的结合程度结合程度结构面特征结合好张开度小于lmm,胶结良好,无充填;张开度13mm,硅质或铁质胶结结合一般张开度13mm,钙质胶结;张开度大于3mm,表面粗糙,钙质胶结结合程度 结构面特征结合差张开度13mm,表面平直,无胶结;张开度大于3mm,岩屑充填或岩屑夹泥质充填结合很差、结合极差(泥化层)表面平直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