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docx
-
资源ID:24908459
资源大小:18.6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docx
2022年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 迎着中学课程改革的滚滚洪流,我国新一轮中学课程改革,以素养教化为显明旗帜,拉开了帷幕。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化模式,才能树立起地理素养教化的新旗帜。但素养教化在中国提倡了多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究其根本缘由是考试制度和教材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化手段没有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中学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老师要适应新的要求,须要重新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面和教学技能,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探讨新形势下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帮助学生驾驭地理学问和技能。 一、设置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课程目标又分为老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两种。老师通过预期的设计要让学生明白通过教学将会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老师在设计教案中要花功夫,整个学习的流程、活动的设计、数据的应用、信息的播放、问题的设置等都要经过思索,明确编写的目的性。在讲授下节课前,可先将学习目标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的预习中先了解,在课堂讲授后可以检查学习目标,这样的导向性学习和总结性小结可让学生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学案中给出的学习目标,应包括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老师可设置悬念、布置问题、捕获生活常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进而引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转变思维模式,提高认知实力 转变教学思维,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接受不同的模式训练,也可以尝试多样化教学,同时可以培育学生多样的学习方法。思维模式的转变,可以大大地深化学习的层次,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头脑共识也能很好地展示课程内容,融学习、消遣、引导、激发为一体,满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老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发动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课程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请各小组的学生上台展示各自搜集到的与生活亲密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图片、资料、影像,并要求各小组依据收集的材料,反映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危害,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运用一点时间绽开探讨,信任这样的课堂学生们都特别活跃、各抒己见。同时通过师生的互动教学、同学之间的探讨可进一步拓宽学问视野,提高认知感悟实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爱好 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现实,影音播放、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活动有着很好的协助作用,可以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在教学中可借助地理模型、地球仪、地理挂图等直观教具,尤其可借助投影、电视录像、幻灯片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形象、直观地驾驭地理学问,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新课改的背景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扣住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创设情境。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其次就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培育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地理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世界自然带分布规律时,师生共绘志向大陆自然带模式图,边讲边引导读图,设疑问难:低纬度或高纬度地区为何纬度地带性明显?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为何在南半球相同纬度没有分布?属何种分布规律?中纬地区为何经度地带性明显?热带雨林带为何在大陆东岸向高纬延长?老师在设问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激励并引导学生多看书、多构思、多画图,在适当的时候赐予启发和点拨,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绽开学习,并运用已驾驭的学问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四、注意延长教学,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教学、创新学习也是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的内在要求,老师在关注学生驾驭的地理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还要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学生的接受实力和学问内容的实际状况动身,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驾驭学问,并不断提高,同时也满意学生的内在须要。另外,在教学中,要注意延长性教学,尽可能通过简洁明白的语言和道理让学生明白,尽量收集一些时事热点和生活中的地理小窍门,收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进行突破性教学;同时也要强化老师对学问内容进行再次探究,达到点、线、面、体的统一,以便提升自身的学问和技能。 五、开展其次课堂,强化社会实践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老师可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有针对性地布置课外作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把学生带出校内到接近的工厂参观,注意开展其次课堂,力求把课本学问寓于各种活动中,帮助学生把学问转化为实力。如在讲授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时,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入手,事先按不同任务支配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观测一天内沙子和水在早、中、晚三个时段的气温,通过细致视察沙子和水的温差改变,进一步理解和驾驭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教学亚洲季风气候的成因设下铺垫,也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 总之,新课程下中学地理的有效性教学要求老师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融入多学科的学问;同时也可以运用多学科的思维进行创新性学习,信任肯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爱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真正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第4页 共4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