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管理计划站施工方案方针.doc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基坑支护、降水施工方案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01月19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基坑支护、土方开挖、降水方案库号: 总(副总)工程师: (签名)审定人: (签名)审核人: (签名)项目经理: (签名)项目总工: (签名)编写人: (签名)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01月19日+目录1编制依据12工程概况23工程周边环境条件2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35基坑周边使用条件66地下水控制及排水措施77 设计说明及施工初期准备87.1 综合说明87.2 初期准备88 支护结构、土方开挖及地下水控制施工98.1 地下水控制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标准98.2 排桩、冠梁、支撑梁、锚杆、面层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128.3 材料质量及其控制措施258.4 人员、机械设备的组织管理。268.5 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289 检测方案与应急预案319.1 基坑监测主要内容319.2应急预案3410 施工安全与质量保证措施3810.1 施工安全3810.2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4210.3 质量保证措施4311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措施4911.1 文明施工措施4911.2 环境保护管理措施5012 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5412.1 施工进度计划5412.3 工期纠偏措施5613 基坑的安全使用与维护5613.1 基坑的使用5713.2 基坑的维护57+1编制依据1.1图纸资料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地下结构施工图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门诊综合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项目编号:12-067K)(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基础图(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污水处理站总平面图(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1.2技术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 13(J)133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3法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河北省及保定市关于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法规2工程概况拟建工程位于保定市五四中路与长城大街交叉口,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内,病房楼东侧(见图2-1)。场地平坦,高程约17.0m。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7.27m。基坑南北长约27.8m,东西宽约20.5m;基坑开挖深度约11.18m。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一级,设计使用期限为12个月。污水处理站位置图2-1交通位置图3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基坑距离西侧病房楼(地上 1618层,主楼基础为天然地基上的梁板式筏基,基础埋深7.6m)10m;距离化粪池(现经现场查明)为2.3m;基坑距离北侧消防水池(埋深需进一步查明)约1.8m;基坑距离东侧长城大街9.5m;基坑开挖范围内有医院病房楼供水管线、污水管线、燃气管线等,施工前燃气与供水管线都已经迁改完成,可以进行施工基坑;基坑开挖前需进一步查明有无其它管线。4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4.1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该区地层位于华北地层区,华北平原分区的冀中小区。在最大钻深60m范围内,根据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可划分为十三层,表层为素填土,层至层为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冲洪积地层,层至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4al+pl)冲洪积地层。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见表4.1。各层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表 表4.1地层编号岩性名称岩性特征描述层厚m层底埋深m层底高程m分布情况素填土暗黄褐色,粉土质,稍湿状,含砖屑,松散。局部以杂填土为主,成分混杂。0.6 3.80.63.812.41 15.52全场地分布粉土黄褐色,湿,中密,含姜石,具灰斑。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夹粉质粘土薄层。0.8 4.13.95.111.1712.23全场地分布1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土质较湿软,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0.91.65.46.010.2710.78全场地分布2粉土黄褐色,稍湿,含姜石,中密-密实。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顶部及底部粘质重。2.25.57.811.34.978.48全场地分布细沙灰黄色,饱和,中密。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偶夹粉土或粉质粘土薄层。2.44.011.512.43.794.12全场地分布1粉土黄褐色,湿,砂质重,中密-密实。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呈透镜体状分布。0.41.59.211.25.017.03局部地段缺失中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级配均匀。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3.54.415.316.5-0.290.81全场地分布1粉土黄褐色,湿,含姜石,中密-密实。无光泽,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低。夹粉质粘土薄层。3.76.219.522.5-6.22-3.22全场地分布2中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呈透镜体状分布。0.51.320.621.7-5.42-4.32局部地段缺失1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姜石,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中夹粉土或细砂薄层。2.15.423.525.9-9.68-7.22全场地分布2细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偶夹粉土或粉质粘土薄层。0.44.331.232.5-12.069.02全场地分布3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姜石。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夹密实状细砂或粉土薄层。2.76.331.232.5-16.25-13.92全场地分布4中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0.62.231.233.9-17.71-14.92全场地分布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姜石较多。夹粉土薄层,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8.110.341.842.8-26.58-25.52全场地分布中砂灰黄色,饱和,密实。矿物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组成,含少量云母及暗色矿物。2.73.544.845.8-29.61-28.52全场地分布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含姜石较多。夹粉土薄层,切面稍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本层层底未揭穿,最大钻探厚度15.2m。全场地分布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4.2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采用勘察报告推荐值) 表4.2地层编号土层名称层厚m(kN/m3)c(kpa)()渗透系数 k(cm/s)土层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素填土0.63.818101516粉土0.84.119.429.723.7801粉质粘土0.91.619.327.68.3602粉土2.25.52037.915.51.510-490细沙2.44.0190303.010-3801粉土0.41.519.730.221.73.010-490中砂3.54.4190381.510-21401粉土3.76.219.425.921.73.010-4802中砂0.51.3190351.510-21401粉质粘土2.15.419.335.211.63.010-5702细砂0.44.3190333.010-3803粉质粘土2.76.319.438.711.53.010-5704中砂0.62.2190381.510-2140粉质粘土8.110.319.448.313.23.010-5704.2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报告资料场地地下水属于潜水,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为7.708.40米,稳定地下水位高程为7.728.62m米。含水层为2层粉土底部及层细沙,属孔隙潜水型,主要补给来源为侧向渗入及大气降水、地表渗漏,地下水排泄以人工开采和向下渗流为主要形式。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年变幅约2.00米以内。根据场地内所取水分析可不考虑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拟建污水处理站基坑底地坪绝对高程约为6.09m(0.000(17.270m)下11.180m),基坑开挖深度大于地下水埋深,因此施工中需配合降水工序。5基坑周边使用条件施工现场仅设置临时的砂石、水泥、模板、脚手架存放点,存放点的位置距离基坑坑边不少于2.0m,且堆积载荷不大于20kPa。钢筋堆放和加工场地应设在离基坑边缘较远的位置,基坑工程开展以后严格禁止大型载重车辆停留或在附近行驶。6地下水控制及排水措施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毗邻的门诊综合楼基坑降水工程经验,该工程拟采用管井降低地下水位的地下水控制措施。(1)总涌水量(Q)基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基坑按均质含水层潜水完整井总涌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基坑降水总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取等效渗透系数8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取12m; Sd基坑底下水位的设计降深,取4m; R降水影响半径;按计算,其中sw为井水位降深取10m; r0基坑等效半径;按 计算,其中A为基坑面积。计算得出基坑总涌水量Q=660m3/d。(2)管井出水能力:q=ld24 式中:q管井出水能力(m3/d);d过滤器的外径,取300mm;l过滤器淹没段长度,取1m; 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取100。计算得管井出水能力q=72m3/d。(3)管井深度(HW):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设计深度(m);HW1基坑深度,取11.18m;HW2降水位距基坑底要求的深度,取0.5m;HW3ir0;i为水力坡度,在降水井分布范围内宜为1/101/15;r0为降水井分布范围的等效半径或降水井排间距的1/2(m);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取2.0m;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取1.0m;HW6沉砂管长度,取3.0m。计算得出:HW=19.18m。(4)管井数量n=1.1Qq 计算得n=1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保定地区的降水经验,综合确定管井间距10.0m,降水井深25m。 基坑顶部设置集水总管,集水总管采用直径273mm的钢管制作,就近接入城市排水管网。7设计说明及施工初期准备7.1综合说明(1)基坑结构设计使用期限为1年。(2)基坑开挖深度为:11.180m,属于深基坑。(3)超载:距离坑边2.0m范围内不能堆载,临时施工堆载不大于20kPa;(4)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基坑周边既有建筑物类型、基础形式、基础埋深及距离基坑的距离,周边建筑物对支护结构的变形、地下水条件的变化引起地基变形限值的要求,基坑开挖范围内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厚度等特点将基坑划分为3个支护单元,采用排桩加支撑加预应力锚杆的支护结构。7.2初期准备根据本工程的情况,施工前准备工作主要有现场踏勘、修建临设、测量放线、施工用水用电布置、施工队伍的调遣及施工机械、材料的进场等工作。准备工作的实施将为施工的全面展开提供前提条件。(1)现场踏勘:在施工前踏勘现场,落实项目部的临时用地,了解现场环境、周边环境对工程施工的要求。确定进场道路、临建、料场的位置。(2)修建临时设施:根据现场踏勘的资料、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及甲方要求,修建临时生活、办公设施。(3)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测放出基坑范围、料场及加工厂等的具体位置并设置标志。(4)施工用水用电布置:施工临时用水、用电线路铺设。(5)施工队伍的调遣及施工机械:组织施工人员进场并进行安全教育、技术交底。施工设备进场并报验。(7)材料进场:施工材料进场并组织见证取样送检。8支护结构、土方开挖及地下水控制施工8.1 地下水控制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标准8.1.1管井布置、深度及结构设计降水井10眼沿基坑外侧布置,管井间距10m,井深25m,管井成孔直径500mm,虑管直径300mm。设计井结构为先钻凿直径500mm的孔至设计深度,后下入内径300mm,壁厚50mm的无砂砼管,环状间隙充填磨圆度好的粒径为0.5mm10mm的级配滤料,井管口高出地表0.2m。(附管井结构图)8.1.2 基坑降水施工工艺测量放线、钻机就位:根据基坑降水平面布置图,测放出管井井位并用钢钎钉入地面以下300mm。回转钻机对准井位,并准备好井管、滤料及洗井设备。凿井、换浆:回转钻机对准孔位并开始钻凿至设计深度,钻进过程中,钻探人员应随时掌握钻孔深度、地层变化、孔壁稳定性、孔内浆液漏失等情况,保证成孔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凿井完成后后将钻头提高0.5m开始循环清孔换浆,循环过程中加入清水稀释,至泥浆密度接近1.05g/cm。吊放井管:井管过滤器为无砂砼管,下放井管前确认井管无残缺及断裂现象,井管连接处注意公母口对接,外包两层60目过滤网,用1214号铅丝绑扎,绑扎间距25cm,在井管壁外侧通长均匀设3道竹制肋板进行固定,并用8号铅丝进行绑扎,绑扎间距4050cm,肋板搭接处要加密绑扎,使井管牢固可靠。填滤料:井管安装完成后,在环状空隙填入滤料,采用动水填砾法,此法为将水泵下入距井管底部12m处进行抽水抽浆,同时用另一水管向井内供水,均匀、连续、缓慢地填入滤料,不得突填、间歇猛填。填砾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填砾方量,及时测量砾面深度,根据井内水位情况调节抽水和供水强度。如发现填入量与砾面高度不符,应放缓填砾速度或设法进行处理。洗井:在下管填滤料后8小时内完成洗井,以免时间过长影响降水效果。采用空压机和水泵联合洗井法进行洗井。填砾工作完成后,用空压机在含水层部位自上至下以0.5m间距进行吹洗,直至井底,往返12次,后再用水泵进行间歇抽水,达到水清砂净为止。管井施工完成后,安装潜水泵,并进行试水,满足现场降水需求正常工作,开展排水管网的施工。根据已完井情况,分段交叉施工排水系统。封井:降水施工结束后直接采用砾石做回填处理。降水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8.1:图8.1 降水施工工艺流程图8.1.3管井施工质量标准井身应圆正、垂直,并符合下列规定:井身直径不得小于500mm,孔斜率不大于1;完成管井洗井工作后,应进行单井试验性抽水,标定单井出水量;抽水试验结束前,应对抽出井水含沙量进行测定,降水管井抽排水含砂量应小于1/100000;净地沉淀物高度应小于井深的5。8.1.4 排水管网布置铺设排水管网,集水总管采用直径273mm的钢管制作,排水管线布置在降水井外侧的保护井衬上,每5-8m砖砌托台,排水管居中放置。在排水管线转角连接处、每边中部、排水管网进入甲方指定管线接口处设置沉淀池,沉淀池采用砌砖池,需做防水处理。排水管网向水流方向的倾斜为1。在角点处及铺设管网工作井位置可适当调节加密降水井间距。8.2 排桩、冠梁、支撑梁、锚杆、面层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8.2.1排桩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本工程支护桩采用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600mm,桩间距1m,设计有效桩长17.08m和16.58m,总桩数91根。排桩施工严格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执行。排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2-1:图8.2-1 排桩施工工艺流程图8.2.1.1测量定位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采用全站仪测放桩基轴线和桩位,桩基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设在不受施工影响的地方,施工中经常复测。桩位测放偏差不大于20mm。8.2.1.2 埋设护筒、钻机就位护筒的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采用5mm钢板制作,其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上部开设12个溢浆孔;护筒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m,下端外侧应采用粘土填实;回转钻机就位,对准桩位,调整钻机平稳,保证钻进过程中不产生位移。8.2.1.3成孔钻进(1)钻机就位后调整好位置与垂直度,然后钻进至设计深度并进行第一次清孔。开钻时,钻头的中心一定要定位准确,轻压、慢转、限制回次进尺,并从孔口及时补充泥浆,保证泥浆面始终保持在距护筒0.5m以内。钻头下放或提升到护筒底部时,一定要慢提慢放,以防钻头挂碰护筒。在钻进砂层时,根据孔内泥浆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泥浆比重。(2)开钻时慢速钻进,待导向部位或钻头全部进入地层后,再正常钻进。(3)钻机在钻进过成中采用减压钻进,即钻机的主吊钩始终要承受部分钻具的重量。(4)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要高于地下水位,且不低于护筒顶0.5m;钻进过程中如发生孔斜,应及时采取纠斜措施,纠斜后方可继续钻进。(5)根据本工程地质情况,成孔过程中采用自造浆泥浆护壁。(6)施工时,根据桩机的施工安排及路线设计泥浆池,泥浆沟泥浆池根据场地情况就地开挖。8.2.1.4 清孔(1)当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经确认后,开始清孔作业。(2)清孔利用储浆池的泥浆进行泥浆正循环置换出孔内的渣浆,在清孔过程中要不断向孔内泵送优质泥浆,保持孔内液面稳定。(3)清孔按下列规定进行:清孔后孔底泥浆的比重宜为1.101.25;清孔结束时,除要求测定孔底泥浆的比重外,还测定含砂率及其粘度。清孔后孔底泥浆的含砂率应8%,粘度应28s;清孔后的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200mm,清孔合格后立即进行水下混凝土施工。8.2.1.5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1)排桩钢筋笼的制作在现场进行,加工制作完成并通过验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签证后,用汽车吊进行吊装就位。(2)钢筋笼纵筋采用HRB400级,采用单面搭接焊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且在35d或500mm(取大值)的同一接头连接区段范围内钢筋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横向加强筋及螺旋箍筋分别为HRB400级与HPB300级钢筋,纵横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箍筋与主筋50%点焊,主筋与加强筋100%点焊牢固。钢筋笼保护层用直径10mm圆钢弯制成高度为50mm的弓形钢筋,以保障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3)采用吊车吊放钢筋笼,钢筋笼吊放时,要注意垂直放下,避免碰撞孔壁。(4)钢筋笼用直径10mm的圆钢作吊筋进行定位,吊筋的长度为地面吊点的高程和笼顶标高之差;吊筋上部做成吊环,在地面用钢管穿过固定。(5)灌注过程中,应做好监测工作,检查钢筋笼是否上浮。8.2.1.6 灌注水下混凝土(1)排桩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砼强度等级C30。(2)混凝土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为180220mm,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3)水下混凝土采用导管进行灌注,导管底距孔底部约3050cm。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拼装、试压,试水压力0.8Mpa,隔水栓采用球胆。(4)灌注前应检查孔底沉渣情况,浇注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上升,要适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埋入混凝土面以下保持26m,严禁把导管底端提出混凝土面。(5)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一旦发生机具故障或停电、停水及发生导管堵塞、进水等事故,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8.2.1.7 排桩施工质量标准(1)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见表8-1。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表表8-1项序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查方法主控项目1主筋间距10用钢尺量2长度100用钢尺量一般项目1钢筋材质检验设计要求抽样送检2箍筋间距50用钢尺量3直径10用钢尺量(2)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见表8-2。桩质量检验标准表表8-2序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单位数值1桩位mm50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2孔深mm300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3桩体质量检验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4混凝土强度设计要求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8.2.2冠梁及支撑梁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8.2.2.1 冠梁及支撑梁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1)工艺流程见图8.3图8.3 冠梁施工流程图凿桩头及清土a凿除桩顶浮浆及多余桩身混凝土,并剔除桩主筋上残余混凝土,保证主筋伸入冠梁的长度不少于700mm,如不能满足要求,可焊接同规格、强度等级的钢筋。采用搭接焊时,焊接长度单面焊不小于200mm,双面焊不小于100mm。b人工清理梁下地表和坑壁表面,做到平整、无虚土。钢筋安装a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规定,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见下表。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值1绑扎钢筋骨架长:10mm;宽、高:5mm2受力筋间距10mm3受力筋排距5mm4绑扎箍筋间距20mm5钢筋保护层10mmb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或闪光对焊,且接头应相互错开。c绑扎时搭接点应结合梁的受力特点错开放置,接头每截面不超过50。d施工中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侧模a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b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并涂刷隔离剂,不能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c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值1轴线位置5mm2截面内部尺寸+4,-5mm3表面平整度5mm混凝土浇注a采用强度等级C30的商品砼,灌注前检查砼的坍落度,满足技术要求方可灌注;b砼运输、浇注、间歇的累计时间不应超过砼的初凝时间,冠梁砼应连续浇注,一次完成。如需多次浇注,浇注前应对交接缝进行处理,交接面应凿毛、清理干净并用水润湿;c浇注砼后振捣密实,保证连梁表面平整、光滑、顺直。混凝土养护a砼浇注完毕后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b砼浇水养护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c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模板拆除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冠梁表面和棱角不受损伤。8.2.3锚杆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施工前必须先了解周边建(构)筑物埋藏情况,认真检查锚杆施工是否会对建(构)筑物构成破坏影响,并注意避开和保护,当碰到障碍物时必须马上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后方可继续施工。8.2.3.1 主要设计要求(1)设计预应力锚杆具体位置见设计图纸。(2)预应力锚杆钻孔直径为150mm,锚杆长度18m至20.5m不等。(3)钢绞线采用23s17-15.2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绞线。(4)预应力锚杆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且应满足锚固段要求。(5)若监测时锚杆轴力大于预警值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以便采取相应措施。(6)预应力锚杆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二次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一次注浆68小时后(初凝后)可进行二次注浆。(7)注浆采用纯水泥浆,水泥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8.2.3.2 预应力锚杆施工(1)土层锚杆施工流程成孔 锚杆制作锚杆安放清孔注浆初凝二次注浆 养护 腰梁制安 锚杆张拉锁定(2)锚杆成孔本工程锚杆采用干成孔作业,若钻进过程中遇塌孔时采用全套管护壁成孔工艺,其主要指标如下:锚孔孔位偏差50。锚孔角度允许偏差3。钻孔深度应超过设计长度0.5m。8.2.3.3 锚杆制作及安装要求(1)下料长度应考虑锚杆的成孔深度、腰梁、台座尺寸以及张拉锁定设备所需的长度。(2)锚杆杆体材料为钢绞线,严禁有接头,严禁使用焊枪断料。(3)索体自由段应涂润滑油和套塑料管,并应扎牢。(4)锚杆杆体全长设置定位支架,定位支架自由段2.0m,锚固段1.5m。锚杆杆体保护体厚度不小于10mm。(5)一次注浆管放置于索体中心,二次注浆管放置于钢绞线同一环形截面上,随索体一同放入孔中,注浆管端部距索体端部宜为501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及端头应密封,保证一次注浆时浆液不进入二次注浆管内。(6)索体插入孔内的深度不应小于锚杆成孔深度的95%,亦不得超深。(7)索体安放时应防止注浆管被拔出,若注浆管被拔出的长度超过500mm时,应将索体拔出,修正后重新安放。8.2.3.4 注浆(1)注浆材料及浆液要求:注浆浆液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0.5。配制浆液所用水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物质,严禁使用污水。浆液应均匀搅拌,随搅随用,并在初凝前用完。注浆体强度:满足设计要求。(2)锚杆注浆压力要求:注浆泵的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考虑浆液输送过程中管路损失对注浆压力的影响,确保足够的注浆压力。注浆过程中,如发现注浆量减少或注浆管爆裂,应将索体及注浆管拔出,待更换注浆管后,再下放索体,若中途耽搁时间超过浆液初凝时间,应重清孔后再下放索体,重新注浆。一次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浆后即可停止注浆。预应力锚杆采用二次压力注浆,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应在水泥浆从孔口溢出后停止注浆,二次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一次注浆68小时后(初凝后)可进行二次注浆。8.2.3.5 锚杆试验在进行锚杆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锚杆抗拔试验的规定,选取一定数量的锚杆进行极限承载力的试验,其中同一条件下的极限抗拔承载力试验的锚杆数量不少于3根。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材料和施工工艺等与工程锚杆相同。8.2.3.6 锚杆张拉(1)张拉前应对张拉设备进行标定;(2)锚固体强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方可进行张拉;(3)台座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的轴线方向垂直。(4)锚杆的张拉顺序应考虑临近锚杆的相互影响。(5)锚杆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要求。8.2.3.7 锚杆锁定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符合技术要求的锚具;(2)锚杆的锁定值应符合设计应力值要求;(3)台面的承压面应平整,并与锚杆的轴线方向平行。(4)锚杆锁定后若经监测发现明显的应力损失,进行补偿张拉。(5)在锚杆进入工作状态后,不得再进行抗拔检测,以免造成事故。8.2.3.8 质量控制措施(1)预应力锚杆使用的锚杆、锚具、水泥等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在施工前要根据设计要求通过锚杆试验,验证锚杆的设计参数和确定施工工艺。(3)钻孔要保证位置正确,要随时注意调整好锚孔位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4)钻进后要反复提插孔内钻杆,至土渣干净,再接下节钻杆。(5)钢绞线使用前要检查各项性能,检查有无油污、锈蚀、缺股断丝等情况;如有不合格的,应进行更换或处理。断好的钢绞线长度要基本一致,偏差不得大于5cm。端部要用铁丝绑扎牢,不得参差不齐或散架。钢绞线束外留量应1.52.5m。钢绞线与导向架要绑扎牢固,导向架间距要均匀,一般为2m左右。注浆管使用前,要检查有无破裂堵塞,接口处要处理牢固,防止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6)在注浆前将管口封闭,接上压浆管,即可进行注浆,浇注锚固体。(7)注浆是土层锚杆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必须认真进行,并作好记录。灌浆材料用纯水泥浆。水泥必须经检验合格,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为防止水泥浆泌水,水泥浆应随拌制随用,整个注浆过程应在10min内结束。(8)预应力锚杆采用二次注浆工艺,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二次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一次注浆68小时后(初凝后)可进行二次注浆。(9)注浆前用水引路、润湿,检查输浆管道;注浆后及时用水清洗搅浆、压浆设备及灌浆管等。注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d,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始可进行张拉工艺。在灌浆体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锚杆移动。(10)张拉前要对千斤顶进行标定,清擦孔内油污、泥砂。张拉力要符合设计要求。(11)工程施工前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降水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必须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钻机、压浆泵、搅拌机等应能正常运转。(12)施工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及角度,锚杆插入长度,注浆配比、压力及注浆量,锚杆应力等进行检查。(13)每段支护体施工完后,应检查坡顶位移,坡顶沉降及周围环境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8.2.4土方开挖工艺流程及其质量标准8.2.4.1土方开挖施工布置本工程基坑南北长约27.80m,东西宽约20.50m,基坑开挖深度约11.08m。待排桩、冠梁、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开始开挖。采用分层分段开挖至第一道锚杆标高下0.5m处,施工第一道锚杆、腰梁;待第一道锚杆注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张拉锁定,分层分段开挖土方至第二道锚杆下0.5m处,施工第二道锚杆、腰梁;待第二段锚杆注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张拉锁定,分层分段开挖至基础底上部300mm处,人工开挖剩余300mm。整体采用倒退式,采用两台挖掘机配合进行,一台位于马道上开挖下层土方,另一台位于原始地面上,开挖上层土方及下层挖掘机甩上的土方。剩余马道土方采用吊车开挖。弃土采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弃渣场。8.2.4.2土方开挖工艺流程原有地面破除 开挖第一层土方 第一道锚杆腰梁施工 开挖第二层土方 第二道锚杆腰梁施工 开挖第三层土方 人工清槽 (1)基础土方开挖为满堂基开挖,采用反铲挖掘机,人工配合,按图纸要求,基础底板基底标高以上预留300厚土方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机械碰撞桩基和对基底土层的扰动。(2)土方开挖宜分层、分段、对称开挖,使桩基础受力均匀,控制相邻开挖的土方高度,防止土方高差过大,产生推力,使排桩位移、变形。土方开挖分层厚度1米。8.2.4.3质量技术措施(1)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工长)、测量工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2)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测量工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坑开挖下口线测放到坑底。及时控制开挖标高,做到5m挖土工作面内,标高白灰点不少于2个。(3)认真执行开挖样板制,即凡重新开挖边坡坑底时,由操作技术较好的工人开挖一段后,经测量工或质检人员检查合格后作为样板,继续开。操作者换班时,要交接挖深、操作方法,以确保开挖质量。(4)开挖边坡时要坚持先围扩口挖土、先支护后挖土的操作方法。(5)挖土过程中,土建要配备足够的人工。底层开挖后要注意成品保护。垫层混凝土应及时施工,减少土层暴露时间。8.2.4.4质量标准主控项目:1、标高。是指挖后的基底标高,用水准仪测量。检查测量记录。2、长度、宽度。是指基底的宽度、长度。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等,检查测量记录。3、边坡。符合设计要求。按6.2.3条观察检查或用坡度尺检查。只能坡不能陡。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主要是指基底,用2m靠尺和楔开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符合设计要求。观察检查或土样分析,通常请勘察、设计单位来验槽,形成验槽记录。土方开挖前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施工过程中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槽。形成施工记录及检验报告,检查施工记录及验槽报告。土方开挖工程质量检验标准项序项 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mm)检验方法柱基基坑基槽挖方场地平整管沟地(路)面基层人工机械主控项目1标高一5030+5050一50水准仪2长度、宽度(由设计中心)线向两边量)+20050+300100+500150+100-经纬仪、钢尺量3边坡设计要求观察或用坡度尺检查一般项目1表面平整度2020502020用2m靠尺和楔开塞尺检查2基底土性设计要求观察检查或土样分析8.2.4.5注意事项(1)施工中必须遵守相关规范规程的各项规定,一级国家级行业的强制性标准、规范、规程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规章、规范性文件。(2)在支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