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修改版.doc

    • 资源ID:2497968       资源大小:4.67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修改版.doc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1 设计依据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1.1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2 机电管线综合要求2.1综合排布目的: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2.2综合排布内容:(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3 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图纸修改图纸送审各专业会签综合协调图完成综合协调图-剖面综合协调图-平面专业图纸处理问题提出图纸会审图纸、技术资料收集设计院 运用BIM技术绘图进行管线碰撞 未通过 通过图纸下发、存档4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4.1总体原则:风管布置在上方(当有重力排水时,通风必须让重力排水管道),电管、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电管、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4.2避让原则: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施工时:先安装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4.3管道间距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4.4考虑机电末端空间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4.5垂直面排列管道: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布局机电管线综合布局(一)综合布局(二) 综合布局(三)综合布局(四)附表-管线排布距离附表(一):阀门并列时管道的中心距(mm)(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B4-2DN2540508010015020025025250402702805028029030080300320330350100320330340360375150350370380400410450200400420430450460500550250430440450480490530580600附表(二):管道中心距和管中心至墙面距离(mm)(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B4-1管径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管中心至墙面(建筑完成面)(1)非保温管道与非保温管道251351103216516512040165175175130501801801901901307019519520520521514080210210210220230240150100220220230230240250260160125235245245255255265275295180150255255265265275285295305325190200270270270280290300310320330360220250305305315315325335345355375395425250300340340360360360370380390400430460480280附表(三): 保温管道与非保温管道保温层厚度管径253240507080100125150200250300管中心至墙面(建筑完成面)(2)保温管道与非保温管道35502517018514516035553220022020022015517535554020022021023021023016518535605021524021524022525022525016519035657023026023026024027024027025028017520535708024528024528024528025529026530027531018522040751002602952602952703052703052803152903253003352002354580125280315290325290325300335300335310345320355340375225260458515030034030034031035031035032036033037034038035039037041023527550902003203603203603203603303703403803503903604003704103804204104502703105510025036040536040537041537041538042539043540044541045543047545049548052530535060105300400445400445420465420465420465430475440485450495460505490535520565540585340385(3)保温管道与保温管道35502520522514516035553223527523527515517535554023527524528524528516518535605025030025030026031026031016519035657026532526532527533527533528534517520535708028035028035028035029036030037031038018522040751003003703003703103803103803203903304003404102002354580125325395335405335405345415345415355425365435385455225260458515034542534542535543535543536544537545538546539547541549523527550902003704503704503704503804603904704004804104904205004305104605402703105510025041550541550542551542551543552544553545554546555548557550559553563530535060105300460550460550480570480570480580490580500590510600520610550640580670600690340385注: l 保温材料为泡沫混凝土。2 表内上面数字适用于管道中介质温度小于10 0 ; 下面数字适用于10 0 2 0 0 。3 管道安装方式: 室内或通行及半通行地沟内架空安装。附表(四):给水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名称最小净距(mm)引入管1. 在平面上虞排水管道不小于10002. 与排水管水平交叉时,不小于150水平干管1 与排水管道的水平净距一般不小于5002 与其他管道的净距不小于1003 与墙、地沟壁的净距不小于801004 与梁、柱、设备的净距不小于505 与排水管的交叉垂直净距不小于100立管不同管径的距离要求如下:1. 当DN32,至墙的净距不小于252. 当DN32DN50,至墙的净距不小于353. 当DN70DN100,至墙的净距不小于504. 当DN125DN150,至墙的净距不小于60支管与墙面净距一般为2025附表(五):空调水管最小间距参考表公称直径无缝管外径保温层厚度最小中心距非保温管中心距备注DN50(含以下)5725200200DN707632250200DN808932250200DN10010832300250DN12513332300250DN15015932350300DN20021932400350DN25027332450400DN30032540500450DN35037740550500DN40042640600550DN45048040700600DN50053050750700DN60063050850750DN70073050950850DN850880501100DN10001030501250DN12001230501450附表(六):电缆与管道相互允许距离电缆与管道之间走向电力电缆控制和信号电缆热力管道平行1000500交叉500250其它管道平行150100附表(七)动力管道最小间距参考表公称直径无缝管外径壁厚保温层厚度最小中心距备注DN15183.050250DN20253.050250DN25323.550250DN32383.550250DN40453.550250DN50573.550250DN70764.050300DN80894.060300DN1001084.060350DN1251334.560350DN1501594.560400DN2002196.060450DN2502738.060500涉及机电管线排布部分规范1.1.1.1.1.给排水专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 给水:条文编号内容3.5.2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应沿区内道路平行于建筑物敷设,宜敷设在人行道、慢车道或草地下;管道外壁距建筑物外墙的净距不宜小于1m,且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基础。 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与其它地下管线及乔木之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本规范目录A的规定。3.5.3室外给水管道的覆土深度,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管道材质及管道交叉等因素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3.5.5敷设在室外综合管廊(沟)内的给水管道,宜在热水、热力管道下方,冷冻管和排水管的上方。给水管道和各种管道之间的净距,应满足安装操作的需要,且不宜小于0.3m。 室内冷、热水管上、下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下方;垂直平行敷设时,冷水管应在热水管右侧。 生活给水管道不宜与输送易燃、可燃活有害的气体的管道同管廊(沟)敷设。3.5.7室内给水管道不应穿越变配电房、电梯机房、通信机房、大中型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中心、音像库房等预氺会损坏设备和引发事故的房间,并应避免在生产设备上方通过。 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不得妨碍生产操作、交通运输和建筑物的使用。3.5.8室内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预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3.5.9埋地敷设的给水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管道不得穿越生产设备基础,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穿越时,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5.10给水管道不得敷设在烟道、风道、电梯井内、排水沟内。给水管道不得穿越橱窗、壁柜。给水管道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且立管离大、小便槽端部不得小于0.5m。3.5.11给水管道不得穿越伸缩缝、沉降缝、变形缝。如必须穿越时,应设置补偿管道伸缩和剪切变形的装置。3.5.12塑料给水管道在室内时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宜布置在不宜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3.5.13塑料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灶台上边缘;明设的塑料给水立管距灶台边缘不得小于0.4m,距燃气热水器边缘不宜小于0.2m。达不到此要求时应有保护措施。 塑料给水管道不得与水加热器或热水炉直接连接,应有不小于0.4m的金属管道过度。3.5.15建筑物内埋地敷设的生活给水管道与排水管道之间的最小净距,平行埋设时不应小于0.5m;交叉埋设时不应小于0.15m,且给水管应在排水管上面。3.5.18给水管暗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不得直接敷设在建筑物结构层内;2 干管和立管应敷设在吊顶、管井、管窟内,支管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内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3 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的外径不宜大于25mm;4 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管管材宜采用塑料、金属与塑料复合管材或耐腐蚀的金属管材;5 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管材,如采用卡套式或卡环式接口连接的管材,宜采用分水器向各卫生器具配水,中途不得有连接配件,两端接口应明露。地面宜有管道位置的临时标识。3.5.20给水管道应避免穿越人防地下室,必须穿越时应按人防工程要求设置防爆阀门。3.5.21需要泄空的给水管道,其横管宜设有0.002-0.00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排水:条文编号内容4.3.2居住小区排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应根据道路的行车等级、管材受压程度、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经计算确定,应复合下列要求:1 小区干道和小区组团道路下的管道,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m。2 生活污水接户管道埋设深度不得高于土壤冰冻线以上0.15m,且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3m。4.3.3建筑物内排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自卫生器具至排水管的距离应最短,管道转弯应最少。2 排水立管宜靠近排水量最大的排水点。3 架空管道不得敷设在对生产工艺或卫生有特殊要求的生产厂房内,以及食品和贵重商品仓库、通风小室、变配电间和电梯机房内。4 排水管道不得穿过沉降缝、伸缩缝、变形缝、烟道和风道。5 排水埋地管道,不得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或穿越生产设备基础。6 排水立管不得穿越卧室、病房等对卫生、安静有较高要求的房间,并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7 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橱窗、壁柜。8 塑料排水立管应避免布置在宜受机械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采取保护措施。9 塑料排水管应避免布置在热源附近,如不能避免,并导致管道表面受热温度大于6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塑料排水立管与家用灶具边净距不得小于0.4m。10 排水管道外表面如可能结露,应根据建筑物性质和使用要求,采取防结露措施。4.3.4排水管道不得穿越生活引用水池部位的上方。4.3.5室内排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预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4.3.6排水横管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备餐的上方。当受条件限制不能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措施。4.3.7排水管道宜地下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如建筑有要求时,可在管槽、管道井、管窟、管沟或吊顶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在气温较高、全年不结冻的地区,可沿建筑物外墙敷设。4.3.8住宅卫生间的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穿越楼板进入他户。4.3.12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排水立管仅设置伸顶通气管时,最低排水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距排水立管管低垂直距离不得小于表4.3.12的规定。表4.3.12最低横支管与立管连接处至立管管底的垂直距离立管连接卫生器具的层数垂直距离40.455-60.757-121.213-193.0206.0注:当与排出管连接的立管底部放大一号管径或横干管比与之连接的立管大一号管径时,可将表中垂直距离缩小一档。2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水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宜小于3.0m,且不得小于1.5m。3 横支管接入横干管竖直转向管段时,连接点应距转向处以下不得小于0.6m。4 当靠近排水立管底部的排水支管的连接不能满足本条1、2款的要求时,排水支管应单独排至室外检查井或采取有效的防反压措施。4.3.13下列构筑物和设备的排水管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方式:1 生活饮用水贮水箱(池)的泄水管和溢流管;2 开水器、热水器排水;3 医疗灭菌消毒设备的排水;4 蒸发式冷却器、空调设备冷凝水的排水;5 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和冷风机溶霜水盘的排水。4.3.14设备间接排水宜排入临近的洗脸盆、地漏。如不可能时,可设置排水明沟、排水漏斗或容器。间接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隙,宜按表4.3.14确定。表4.3.14 间接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隙间接排水管管径(mm)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隙(mm)255032-5010050150注:饮料用贮水箱的间接排水口最小空气间隙,不得小于150mm。4.3.18室外排水管道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排水管与排水管连接,应用检查井连接。2 室外排水管,除有水流跌落差以外,宜管顶平接。3 排出管管顶标高不得低于室外接户管管顶标高。4 连接处的水流偏转角不得大于90。当跌落差大于0.3m时,可不受角度限制。4.4.8居住小区生活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宜按表4.4.8确定。表4.4.8 居住小区室外生活排水管道最小管径、最小设计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别管材最小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接户管埋地塑料管1600.0050.5混凝土管1500.007支管埋地塑料管1600.005混凝土管2000.0040.55干管埋地塑料管2000.004混凝土管3000.003注:接户管管径不得小于建筑物排出管管径。4.4.9建筑物内生活排水铸铁管道的最小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宜按表4.4.9确定。表4.4.9 建筑物内生活排水铸铁管道的最小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通用坡度最小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500.0350.0250.5750.0250.0151000.0200.0121250.0150.0101500.0100.0070.62000.0080.0054.4.10建筑排水塑料管排水横支管的标准坡度应为0.026。排水横干管的坡度可按表4.4.10调整。表4.4.10 建筑物排水塑料管排水横干管的最小坡度和最大设计充满度外径(mm)最小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1100.0040.51250.00350.51600.0030.62000.0030.64.6.9通气管和排水管的连接,应遵守下列规定: 2 器具通气管、环形通气管应在卫生器具上边缘以上不少于0.15m处按不小于0.01的上升坡度与通气立管连接。雨水:条文编号内容4.9.18天沟坡度不宜小于0.003.4.9.20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悬吊管应按非满流设计,其充满度不宜大于0.8,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4.9.21 重力流屋面雨水排水管系的埋地管可按满流排水设计,管内流速不宜小于0.75m/s。热水及饮水供应:条文编号内容5.6.12热水横管的敷设坡度不宜小于0.003.附录A 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表A 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 给水管污水管雨水管水平垂直水平垂直水平垂直给水管0.5-1.00.1-0.150.8-1.50.1-0.150.8-1.50.1-0.15污水管0.8-1.50.1-0.150.8-1.50.1-0.150.8-1.50.1-0.15雨水管0.8-1.50.1-0.150.8-1.50.1-0.150.8-1.50.1-0.15低压煤气管0.5-1.00.1-0.151.00.1-0.151.00.1-0.15直埋式热水管1.00.1-0.151.00.1-0.151.00.1-0.15热力管沟0.5-1.01.01.0乔木中心1.01.51.5电力电缆1.0直埋0.5穿管0.251.0直埋0.5穿管0.251.0直埋0.5穿管0.25通信电缆1.0直埋0.5穿管0.151.0直埋0.5穿管0.151.0直埋0.5穿管0.15通信及照明电缆0.51.01.0自动喷水灭 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条文编号内容7.1.2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接,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表7.1.2 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喷水强度(L/minm)正方形布置的边长(m)矩形或平行四边形布置的长边边长(m)一只喷头的最大保护面积(m)喷头与端墙的最大距离(m)44.44.520.02.263.64.012.51.883.43.611.51.71233.69.01.5注:1 仅在走道设置单排喷头的闭式系统,其喷头间距应按走道地面不留漏喷空白点确定。2 喷水强度大于8L/minm时,宜采用流量系数K80的喷头。3 货架内置喷头的间距均不应小于2m,并不应大于3m。8.0.11水平安装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冲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2,准工作状态不冲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条文编号内容5.1.7管道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等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5.1.7的规定。表5.1.7 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的最小距离公称直径(mm)253240507080100125150200距离(mm)4040506070801001251502005.1.10管道横向安装宜设0.002-0.005的坡度,且应坡向排水管,当局部区域难以利用排水管将水排净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当喷头数量小于或等于5只时,可在管道低凹处加设堵头;当喷头数量大于5只时,宜装设带阀门的排水管。5.3.1报警阀组的安装应在供水管网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安装时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报警阀组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m。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地面应有排水设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92年12月第一版)条文编号内容1.4.1给水管道布置和敷设: 5 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坡向室外给水管网或坡向阀门井、水表井,以便检修时排放存水。(第二大条)1.7.2水泵装置: 6 吸上式水泵的吸水管应有向水泵不断上升且大于0.005的坡度,如吸水管水平管段变径时,偏心异径管的安装要求管顶平,以免存气。出水管可能滞留空气的管段上方应设排气阀.暖通专业: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条文编号内容5.3.9柔性短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柔性短管的长度,一般宜为150300mm,其连接处应严密、牢固可靠。6.2.5防火阀、排烟阀(口)的安装方向、位置应正确。防火分区隔墙两侧的防火阀,距墙表面不应大于200mm。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条文编号内容4.8.18采暖管道的敷设,应有一定的坡度。对于热水管道、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和凝结水管,坡度宜采用0.003,不得小于0.002;立管与散热器连接的支管,坡度不得小于0.01;对于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坡度不得小于0.005。5.2.6夏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1.2m;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风口,当其下缘距室内地面的高度小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向工作地点的措施。、5.3.4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2. 应低于排风口;3.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低坪不宜小于2m,当设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4. 应避免进风、排风短路。5.8.1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或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截面,其最大长、短边之比不应超过10。5.8.15可燃气体管道、可燃液体管道和电线、排水管道等,不得穿过风管的内腔,也不得沿风管的外壁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通风机外室。5.8.20当排除含有氢气或其他比空气密度小的可燃气体混合物时,局部排风系统的风管,应沿气体流动方向具有上倾的坡度,其值不小于0.005。5.8.21 当风管内可能产生沉积物、凝结水或其它液体时,风管应设置不小于0.005的坡度,并在风管的最低点和通风机的底部设排水装置。6.4.18空气处理设备冷凝水管道,应按下列规定设置:1.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冷凝水盘位于机组的正压段时,冷凝水盘的出水口宜设置水封;位于负压段时,应设置水封,水封高度应大于冷凝水盘处正压或负压值。2.冷凝水盘的泄水支管沿水流方向坡度不宜小于0.01,冷凝水水平干管不宜过长,其坡度不应小于0.003,且不允许有积水部位。3.冷凝水水平干管始端应设置扫除口。4.冷凝水管道宜采用排水塑料管或热镀锌钢管,管道应采取防凝露措施。5.冷凝水排入污水系统时,应有空气隔断措施,冷凝水管不得与室内密闭雨水系统直接连接。6.冷凝水管管径应按冷凝水的流量和管道坡度确定。7.8.3机房内设备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机组于墙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m,与配电柜的距离不小于1.5m;2. 机组与机组或其它设备之间的净距不小于1.2m;3. 留有不小于蒸发器、冷凝器或低温发生器长度的维修距离;4. 机组与其上方管道、烟道或桥架的净距不小于1m;5. 机房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1.5m.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页码内容P333烟囱和烟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砖砌或钢筋混凝土制烟囱的位置,一般宜布置在锅炉房的后面,在不影响锅炉房建筑基础和引风机、除尘器布置的条件应尽量靠近锅炉房。高层建筑采用贴墙砖砌烟囱时,水平烟道长度,一般不宜大于30m.。 2.钢板制烟囱应装有可靠的牵引拉绳,拉绳位置要均布,烟囱高度高于20m时,应装设双重牵引拉绳。P347风烟道的设计; 烟道宜采用地上布置,水平烟道顺气流方向宜有i=0.03的向上坡度。烟道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清扫孔,其尺寸不应小于400(宽)500(高)mm。P1075制冷机房设备布置的间距见表: 设备布置的间距项目间距(m)主要通道和操作通道宽度1.5制冷机突出部分与配电盘之间1.5制冷机突出部分相互间的距离1.0制冷机与墙面之间的距离0.8非主要通道0.8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侧面突出部分之间1.5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一侧与墙面1.2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通风与空调工程(91SB6

    注意事项

    本文(管线综合排布原则修改版.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