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输配电项目.doc
ICS*17.120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3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 T 2014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输配电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for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本稿完成日期:)2014 - XX - XX发布2014 - XX - 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3/ T2014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25配电线路工程25.1线路路径25.2设计气象条件25.3导线35.4导线排列35.5绝缘子及金具45.6电杆、拉线和基础46配电装置工程56.1变压器、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56.2配电室、配电屏和配电箱66.3电能计量67通信自动化68接地和防雷79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89.1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89.2无功补偿810验收评价8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田输配电建设工程体系9前言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标准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 总则;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壤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间道路;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输配电;高标准农田建设 科技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后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 评价规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归口。本标准由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负责起草,湖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等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超强、侯雪波、方庆、李格、柳明华、盛立新、何宗旺、杨利民、彭福茂、李桂元、赵克金、方晓峰、邹望坤、吴军、刘味果、张斌、王斌、龚贺、徐启栋、刘振林、李江辉、阳小民、徐义军、李燕妮、潘宁、钦松、吴文科。9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输配电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所涉农田输配电建设的配电线路工程、配电装置工程、通信自动化、防雷及接地、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验收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所涉农田输配电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72 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GB/T 117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 1386.1 低压电力线路绝缘子 GB/T 2314 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 GB 4623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GB/T 6451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 11032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 12527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GB 14049 额定电压10kV、35kV架空绝缘电缆GB/T 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7468 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 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 5014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7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 488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499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 601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 765.1 架空配电线路金具技术条件DL/T 5118 农村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DL/T 5130 架空送电线路钢管杆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0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合本文件。3.1电能质量 electric power quality指供应到客户受电端的电能品质的优劣程度,通常以电压允许偏差、电压允许波动和闪变、电压正弦波形畸变率、三相电压不平衡度、频率允许偏差等指标来衡量。3.2 谐波源 harmonic source指向公共电网注入谐波电流或在公共电网中产生谐波电压的电气设备。3.3TT系统 TT system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接至电气上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无直接关联的接地极上。3.4 IT系统 IT system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系统内所有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用保护接地线单独的接至接地极上。3.5无功补偿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在电网中安装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等容性设备,以供给感性电抗消耗的部分无功功率的做法称为无功补偿。4 基本要求4.1 农田输配电建设规划应符合DL/T 5118规定,供电方案应符合电网建设总体规划。4.2 农田输配电建设应根据平原河网区、丘岗冲垅区、丘陵山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类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方案,做到安全可靠、经济适用。4.3 农田输配电建设属用户受电工程,应符合用户用电报装工作要求。4.4 农田输配电建设一般采用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4.5 所有已投运的农田输配电设备应安装规范、清晰、可靠的标识牌和标志牌。4.6 农田输配电建设工程体系见附录A。5 配电线路工程5.1 线路路径5.1.1 线路路径应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工程相结合,不占或少占农田,线路杆塔位置应与农田环境相适应。5.1.2 线路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避开低洼地、易冲刷地带和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地段。5.1.3 线路路径应避开储存易燃、易爆物的仓库区域。配电线路与有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和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5.2 设计气象条件 5.2.1 线路设计所采用的气象条件,应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和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若当地气象资料与DL/T 5220规定的典型气象区接近,宜采用典型气象区所列气象数据。5.2.2 农田输配电线路的最大设计风速值,在平原河网区、丘岗冲垅区应不小于25m/s,在丘陵山地区宜采用附近平坦地区风速的1.1倍且应不小于25m/s。5.2.3 线路设计采用的年平均气温应按DL/T 5220规定。5.2.4 线路设计采用导线的覆冰厚度应根据附近已有线路运行经验确定,导线覆冰厚度不小于10mm。5.3 导线5.3.1 农田输配电线路应采用多股绞合导线,其技术性能应符合GB/T 1179、GB 14049、GB 12527等规定。5.3.2 钢芯铝绞线及其他复合导线的规格应按最大使用张力或平均运行张力进行计算确定。5.3.3 风向与线路垂直情况导线风荷载的标准值应符合DL/T 5220的规定。5.3.4 农田输配电线路一般采用架空裸导线,遇下列情况宜采用架空绝缘导线:a) 线路走廊狭窄的地段;b) 多层建筑邻近地段;c) 房屋及人口密集地区;d) 游览区和绿化区;e) 空气严重污秽地段;f) 建筑施工现场;g) 鱼塘较多的区域。5.3.5 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1所列数值。表1 导线设计的最小安全系数导线种类一般地区重要地区铝绞线、钢芯铝绞线、铝合金线2.53.0铜绞线2.02.5注:重要地区指主要街道、厂区及人口稠密地区。5.3.6 农田输配电线路导线截面的确定应满足DL/T 5220的要求,1kV10kV配电线路主干线截面应不小于50mm2, 1kV以下配电线路导线截面应不小于25mm2。5.3.7 校验导线载流量时,裸导线与聚乙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70,交联聚乙烯绝缘导线的允许温度采用+90。5.3.8 1kV以下三相四线制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5.3.9 导线的弧垂应根据计算确定。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减小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小的百分数为:a) 铝绞线、铝芯绝缘线为20;b) 钢芯铝绞线为12;c) 铜绞线、铜芯绝缘线为78。5.4 导线排列5.4.1 农田输配电1kV10kV线路的导线应采用三角排列、水平排列、垂直排列。1kV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5.4.2 同一地区1kV以下配电线路的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应统一。零线应靠近电杆或靠近建筑物侧。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5.4.3 农田输配电线路的档距、导线的线间距离和同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应符合DL/T 5220的规定。5.4.4 沿建(构)筑物架设的1kV以下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5.4.5 1kV10kV农田输配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横担上的导线,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级。5.4.6 农田输配电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过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以及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应符合DL/T 5220规定。5.4.7 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山坡、峭壁、岩石及各种强、弱电架空线路的距离和交叉跨越应满足DL/T 5220相关规定。5.4.8 低压线路可与同一电源10kV配电线路同杆架设。当10kV配电线路有分段时,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不应跨越分段区。5.5 绝缘子及金具 5.5.1 绝缘子的性能应符合GB 772、GB/T 1386.1的规定。5.5.2 绝缘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1kV10kV配电线路: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耐张杆宜采用两个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或一个悬式绝缘子和一个蝴蝶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b) 1kV以下配电线路:直线杆宜采用低压针式绝缘子,耐张杆应采用一个悬式绝缘子或蝴蝶式绝缘子。5.5.3 在空气污秽地区,配电线路的电瓷外绝缘应根据地区运行经验和所处地段外绝缘污秽等级,增加绝缘的泄漏距离或采取其他防污措施。应符合DL/T 5220的要求。5.5.4 金具的材料和工艺应符合GB/T 2314的规定和设计图的要求,选用的材料应降低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非金属类材料应满足户外使用条件,具有耐候性;金属类材料可选用铝质、钢(铁)质、铜质及合金材料,钢制金具应热镀锌,应符合DL/T 765.1的技术规定。5.5.5 绝缘子和金具的机械强度应符合DL/T 5220的要求。5.6 电杆、拉线和基础 5.6.1 农田输配电线路的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应采用定型产品。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GB 4623标准。5.6.2 农田输配电线路采用的杆塔应满足安全运行等条件,1kV10kV线路架设应选用10m及以上杆塔,1kV以下线路架设应选用8m及以上杆塔,并满足DL/T 499对交叉跨越距离的要求。5.6.3 杆塔、导线的风荷载,其垂直线路方向风量和顺线路方向风量,应按GB 50061的规定设计。5.6.4 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当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小或增加,但应不小于30。5.6.5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与路边缘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6m;跨越电车行车线的水平拉线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9m,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5.6.6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其截面应按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且应不小于25mm2。5.6.7 空旷地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装设防风拉线。5.6.8 当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设置拉线绝缘子时,在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处应不小于2.5m,地面范围的拉线应设置保护套。5.6.9 拉线棒的直径应计算确定,且应不小于16mm。拉线棒应热镀锌。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mm4mm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5.6.10 电杆基础应结合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5.6.11 电杆埋设深度应计算确定。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宜采用表2所列数值。表2 单回路电杆埋设深度 单位:m杆高8.09.010.012.013.015.0埋深1.51.61.71.92.02.35.6.12 多回路的配电线路验算电杆基础底面压应力、抗拔稳定、倾覆稳定时,应符合GB 50061的规定。5.6.13 现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应不低于C15级,预制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20级。5.6.14 采用岩石制作的底盘、卡盘、拉线盘应选择结构完整、质地坚硬的石料(如花岗岩等),且应进行试验和鉴定。5.6.15 配电线路采用钢管杆时,钢管杆的基础型式、基础的倾覆稳定应符合DL/T 5130的规定。6 配电装置工程6.1 变压器、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 6.1.1 配电变压器应选用S13及以上节能型低损耗变压器,其技术参数应符合GB/T 6451、GB/T 10228标准。6.1.2 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取应根据用电负荷的大小、用电负荷同期率及负荷的发展等因素确定,变压器负荷率宜为0.65-0.8,对于仅向排灌动力负载供电的专用变压器,宜按异步电动机铭牌功率的1.2倍选用变压器容量,并满足GB/T 17468的规定。6.1.3 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的线径应按照变压器容量选择,并适当考虑负荷发展裕度一次选型到位。6.1.4 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及外壳、避雷器的接地引下线宜采用JKLYJ-10-50绝缘线。6.1.5 配电变压器台的设置位置应在负荷中心或附近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段。6.1.6 正常环境下, 400kVA及以下的配电变压器宜采用柱上安装,柱上安装的配电变压器,其底座距地面应不小于2.5m; 400kVA以上的变压器宜采用室内装置, 当采用箱式变压器时,应综合考虑使用性质、周围环境等条件。6.1.7 下列类型的电杆不宜装设变压器台:a) 转角、分支电杆;b) 设有接户线或电缆头的电杆;c) 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d) 交叉路口的电杆;e) 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f) 人员易于触及或人员密集地段的电杆;g) 有严重污秽地段的电杆。6.1.8 安装在室内的配电变压器,室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变压器外廓距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应满足DL/T 499的规定。6.1.9 一、二次侧熔断器或隔离开关、低压断路器,应优先选用少维护的合格的定型产品,并应与负荷电流、导线最大允许电流、运行电压等相配合。6.1.10 农田输配电1kV10kV线路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应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6.1.11 开关底部对地距离不少于 5.5m,但不宜过高,以便于运行人员操作。6.2 配电室、配电屏和配电箱6.2.1 配电室一般可采用砖、石结构,屋顶应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增加保温层或隔热层,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其他部分应不低于三级。6.2.2 配电室内应留有维护通道,且满足以下要求:a) 固定式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屏前通道宽度为1.5m;b) 固定式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屏前通道宽度为2.0m;c) 屏后和屏侧维护通道宽度为1.0m,有困难时可减为0.8m。6.2.3 配电室的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应布置在配电室两端,门应向外开启;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6.2.4 配电室进出引线可架空明敷或暗敷,明敷设宜采用耐气候型电缆或聚氯乙烯绝缘电线,暗敷设宜采用电缆,敷设方式应满足DL/T 499的要求。6.2.5 配电室进出引线的导体截面应按允许载流量选择。主进回路按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的1.3倍计算,引出线按该回路的计算负荷选择。6.2.6 配电屏应采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的产品,配电屏的各电器、仪表、端子排等均应标明编号、名称、路别(或用途)及操作位置。6.2.7 配电屏应牢固地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型钢顶部应高出地面10mm,屏体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6.2.8 配电屏内二次回路的配线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电流回路截面不小于2.5mm2,其他回路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导线。配线应整齐、美观、绝缘良好、中间无接头。6.2.9 配电屏内安装的低压电器应排列整齐。6.2.10 控制开关应垂直安装,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开关的操作手柄中心距地面宜为1.21.5m;侧面操作的手柄距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不宜小于200mm。6.2.11 控制两个独立电源的开关应装有可靠的机械和电气闭锁装置。6.2.12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配电箱,应满足以下要求:a) 配电箱的外壳应采用不小于2.0mm厚的冷轧钢板制作并进行防锈蚀处理,有条件也可采用不小于1.5mm厚的不锈钢等材料制作;b) 配电箱外壳的防护等级应符合DL/T 499相关要求,户外型配电箱应采取防止外部异物插入触及带电导体的措施;c) 配电箱的防触电保护类别应为类或类;d) 箱内安装的电器均应采用合格的定型产品;e) 箱内各电器件之间以及它们对外壳的距离应能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以及操作所需的间隔;f) 配电箱的进出引线应采用具有绝缘护套的绝缘电线或电缆,穿越箱壳时加套管保护。g) 室外配电箱应牢固地安装在支架上,箱底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9m,并采取防止攀登的措施。h) 室内配电箱可落地安装,也可暗装或明装于墙壁上。落地安装的基础应高出地面50100mm。暗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4m;明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2m。6.3 电能计量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DL/T 488相关技术规程的要求。7 通信自动化7.1 自动化系统应统筹多种自动化系统的需求,统一规划设计数据采集平台。7.2 通信系统应满足信息化系统数据、语音、图像等传输的需要,通信点采用公众通信网通信方式。7.3 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应能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8 接地和防雷8.1 农田输配电设备接地方式宜采用TT系统,对安全有特殊要求的宜采用IT系统。8.2 同一低压电力网中不应采用两种保护接地方式。8.3 采用TT系统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 除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外,中性线不应再行接地,且应保持与相线同等的绝缘水平;b) 为防止中性线机械断线,应与相线截面相同,其截面应不小于25mm2 ;c) 必须实施剩余电流保护,包括:剩余电流总保护、剩余电流中级保护(必要时),剩余电流末级保护,其动作电流应满足DL/T 499的要求; d) 中性线不应装设熔断器或单独的开关装置;e)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均应装设过电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8.4 采用IT系统时应满足如下要求:a)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及各出线回路均应装设过流保护,包括短路保护和过负荷保护;b) 网络内的带电导体不应直接接地;c)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电流很小,切断供电不是绝对必要时,则应装设能发出接地故障音响或灯光信号的报警装置,而且必须具有两相在不同地点发生接地故障的保护措施;d) 各相对地应有良好的绝缘水平,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从各相测得的泄漏电流(交流有效值)应小于30mA;e) 不应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配出中性线作220V单相供电;f) 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和各出线回路终端的相线均应装设高压击穿熔断器。8.5 除类和类电器外,所有受电设备(包括携带式和移动式电器)外露可导电部分应装设保护接地。8.6 电力设备的传动装置、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电力配线的金属管、配电盘的金属框架、金属配电箱以及配电变压器的外壳应装设保护接地。8.7 接地体和保护接地线以及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电阻(工频)在一年四季中均应符合DL/T 499的要求。8.8 接地装置的地下部分应采用焊接,其搭接长度的要求为:扁钢为宽度的2倍;圆钢为直径的6倍。8.9 保护接地线与受电设备的连接应采用螺栓连接,与接地体端子的连接,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应加装防松垫片。8.10 配电变压器的防雷装置应结合地区运行经验确定。防雷装置位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二次侧中性点以及金属外壳应分别引出接地。8.11 柱上断路器应设防雷装置。经常开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两侧均应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线与柱上断路器等金属外壳应分别引出接地,且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8.12 农田输配电1kV10kV线路,当采用绝缘导线时宜有防雷措施,防雷措施应根据当地雷电活动情况和实际运行经验确定。8.13 在下列场所应装设符合GB ll032规定要求的低压避雷器,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a) 多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大于40日的地区)和易受雷击地段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各出线回路的首端;b) 在多雷区和易受雷击的地段,直接与架空电力线路相连的排灌站的接户线;c) 在多雷区和易受雷击的地段,架空线路与电缆或地埋线路的连接处。9 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9.1 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9.1.1 谐波负荷注入公共电网连接点的谐波电压限值及谐波电流允许值应符合GBT 14549标准的限值。9.1.2 当有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时,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非线性负荷设备接入电网的电能质量评估报告。9.1.3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运、同步达标”的原则,在供电方案中,明确治理电能质量污染的责任及技术要求。9.2 无功补偿9.2.1 100kVA及以上高压供电的电力用户,在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5;大、中型电力排灌站,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90;农业用电功率因数不宜低于0.85。9.2.2 无功补偿应分层分区、就地平衡,应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按有关标准设计并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为提高电容器的投运率,并防止无功倒送,宜采用自动投切方式。9.2.3 电容器的安装容量,应根据自然功率因数计算后确定;当不具备设计计算条件时,可按变压器容量的20%30%确定。9.2.4 机械负荷惯性较大的电动机,随机补偿容量可按1.31.5倍电动机空载无功功率配置;机械负荷惯性小的电动机,随机补偿容量可按0.9倍电动机空载无功功率配置。10 验收10.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中变压器本体及附件安装验收应符合GB 50148的要求。10.2 电力电缆线路安装工程及其附属设备和构建物设施的验收应符合GB 50168的要求。10.3 电力架空线路安装工程及其附属设备和构建物设施的验收应符合GB 50173的要求。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农田输配电建设工程体系表A.1 农田输配电建设工程体系表一级二级三级说明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农田输配电工程1.1配电线路工程通过导线将电能由某一处输送到目的地的工程。1.1.1高压输电线路输送高压电能的线路。一般分为电缆输电线路和架空输电线路。1.1.2低压输电线路输送低压电能的线路。一般分为电缆输电线路和架空输电线路。1.1.3弱电输电线路输送弱电所需的线路,一般为信号线,主要包括网络线,电话线,监控线,射频电缆,电视线等。1.2配电装置工程承担降压或使用配电设备,通过配电网络进行电能重新分配的装置。1.2.1变压器电能输送过程中改变电流电压的设施。1.2.2配电箱(屏)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柜中或屏幅上所构成的低压配电装置。1.2.3其他变配电装置其他变配电的相关设施,包括断路器、互感器、起动器、避雷器、接地装置、弱电井等相关设施。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