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电大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指导 .pdf
1 / 18 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科人体寄生虫学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说明和要求教案目标人体寄生虫学是护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病原寄生虫所致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适应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的需要,为护理学的学习打下有关病原学的基础。在学习人体寄生虫学时,要联系解剖学、病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体寄生虫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要点、主要致病作用及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了解寄生虫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首选治疗药物、地理分布及流行因素,从而可以制定防治和消灭寄生虫病的有关措施。医学寄生虫学导学医学寄生虫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研究寄生在人体内或体表的寄生虫和寄生虫与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媒介、保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以及与寄生虫病传播和预防有关的流行病源和生态学的所有因素。寄生虫病遍及全世界,在人类传染病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在经济落后地区、热带地区,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很高,对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严重影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作为医学生,有必要学习医学寄生虫学。第一篇:总论掌握寄生虫现象与寄生虫的概念;寄生 (parasitism) 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活关系称寄生。受益的一方称为寄生物(parasite ),受损害的一方称为宿主(host) 。过寄生生活的多细胞的无脊椎动物和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则称寄生虫掌握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根据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寄生虫分为:1专性寄生虫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如丝虫;或生活史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如钩虫,其幼虫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但发育至丝状蚴后,必须侵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发育至成虫。2兼性寄生虫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成虫)既可寄生于宿主肠道内,也可以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3偶然寄生虫因偶然机会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某些蝇蛆进入人肠内而偶然寄生。4体内寄和体外寄生虫前者如寄生于肠道、组织内或细胞内的蠕虫或原虫;后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多数饱食后即离开。5长期性寄生虫和暂时性寄生虫前者如蛔虫,其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后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时暂时侵袭宿主。6机会致病寄生虫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力增强。了解寄生虫感染的免疫;人体对寄生虫感染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抵抗能力,表现为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所谓免疫就是机体排除异己,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异体物质,或改变了性质的自身组织,以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一般将免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2 / 18 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前者作用不是针对某一抗原性异物,而且往往是先天性的;后者具有针对性,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些免疫反应必须由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后才形成。了解寄生虫病的预防与治疗。第二篇:医学原虫概述:熟悉形态、生理、生活史、分类地位及常见种类。原虫为单细胞真核动物,体积微小而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全部生理功能。在自然界分布广泛,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约65000 余种,多数营自生或腐生生活,分布在海洋、土壤、水体或腐败物内。约有近万种为寄生性原虫,生活在动物体内或体表。医学原虫是寄生在人体管腔、体液、组织或细胞内的致病及非致病性原虫,约40 余种。其中的一些种类以其独特的生物学和传播规律危害人群或家畜,构成广泛的区域性流行。掌握溶组织内阿M 巴、杜氏利什曼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方式、病原学诊断方法,溶组织内阿 M 巴,即痢疾阿M 巴,为侵袭型阿M 巴病的病原虫,主要寄生于结肠,引起阿M 巴痢疾和各种类型的阿M 巴病,为全球分布,多见于热带与亚热带。据统计,在全球超过5 亿的阿 M 巴感染者中,侵袭型的年发病率高达4 千万例以上,至今每年死于阿M 巴病的人数不少于4 万,当前在医学上的重要性已被认为仅次于疟疾与血吸虫病。利什曼原虫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对人和哺乳动物致病的利什曼原虫有:引起人体内脏利什曼病的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皮肤利什曼病的为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引起粘膜皮肤利什曼病的为巴西利什曼原虫等。我国的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又称Kala-azar ,即黑热的意思。因其致病力较强很少能够自愈,如不治疗常因并发病而死亡。了解免疫学检查法、流行情况及防治原则。蓝氏贾第鞭毛虫简称贾第虫。寄生人体小肠、胆囊主要在十二指肠,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吸收不良等症状,致贾第虫病,为人体肠道感染的常见寄生虫之一。本虫分布于世界各地。近十多年来,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在旅游者中发病率较高,故又称旅游者腹泻,已引起各国的重视。阴道毛滴虫是寄生在人体阴道及泌尿道的鞭毛虫,主要引起滴虫性阴道炎,是以性传播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全球性分布,人群感染较普遍。疟原虫( malaria parasite)寄生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少数寄生于鸟类和爬行类动物,目前已知有130余种。疟原虫有严格的宿主选择性,仅极少数的种类可寄生在亲缘相近的宿主。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其他二种少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一些病例。第三篇:医学蠕虫概述:了解蠕虫的概念、重要类别、生活史类型。蠕虫为多细胞无脊椎动物,藉身体的肌肉收缩而作蠕形运动,故通称为蠕虫。在动物分类学史上,蠕虫曾被认为是独立的,具有特殊性的一类动物。但在分类学研究不断发展之后,人们发现蠕虫,实际上与人体有关系的包括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所属的各种动物。因此在分类学上,蠕虫这个名称已无意义;但习惯上仍沿用此词。由蠕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蠕虫病,具有重要意义的蠕虫种类几乎全部属于前两门。掌握吸虫的形态、生活史特征。华支睾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布氏姜片吸虫、日本血吸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实验诊断、流行及防治。以日本血吸虫为重点,掌握虫卵的发育过程,与致病的关系;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的吸虫纲。寄生人体的吸虫属于复殖目,称为复殖吸虫。复殖吸虫虽然种类繁多,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3 / 18 态各异,生活史复杂,但基本的结构和发育过程略同。中华分支睾吸虫简称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寄生于肝的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布氏姜片虫是寄生人体小肠中的一种大型吸虫,也是人类最早认识的寄生虫之一。血吸虫也称裂体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种类较多,主要有三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此外,在某些局部地区尚有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病例报告。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在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于其它人体寄生吸虫,如血吸虫系雌雄异体;成虫在肠系膜静脉或膀胱静脉丛寄生,虫卵从粪或尿中排出,因虫种而异;尾蚴的尾部分叉,在水中经皮肤侵入缩主;生活史中无雷蚴和囊蚴阶段。兹以日本血吸虫为例,作较详细叙述,并扼要介绍曼氏血吸虫和埃及血吸虫。熟悉各项实验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致病、流行及防治方法。了解绦虫形态及分类特征。掌握绦虫概述:掌握猪肉绦虫形态、生活史、致病;牛肉绦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绦虫或称带虫,属于扁形动物门中的绦虫纲,该纲动物全部营寄生生活。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长如带状,大多分节,无口和消化道,缺体腔;除极少数外,均是雌雄同体。成虫绝大多数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中,生活史需12 个中间宿主,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的时期称为中绦期,各种绦虫的中绦期结构和名称不同。寄生人体的绦虫有30 余种,分属于多节绦虫亚纲里的圆叶目和假叶目。掌握线虫概述(蛔虫、鞭虫、蛲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线虫隶属线形动物门的线虫纲,是无脊椎动物中一个很大的类群,不但种类多,而且数目也极大,估计全球约有 1 万余种。大多数线虫营自生生活,广泛分布在淡水、海水、沙漠和土壤等自然环境中;营寄生生活的只是其中很少的种类,常见的寄生于人体并能导致严重疾患的线虫约有10 余种。重要的有蛔虫、钩虫、丝虫、旋毛虫等。掌握蛔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 )。掌握蛲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蠕形住肠线虫又称蛲虫,本虫呈世界性分布,儿童感染较为普遍,可以引起蛲虫病。掌握鞭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毛首鞭形线虫简称鞭虫,是人体常见的寄生线虫之一。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以引起鞭虫病。掌握钩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丝虫的形态、生活史、致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第四篇 医学节支动物掌握总论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门(占已知的一百多万种动物中的87左右)。除自生生活外,也有少数寄生种类。它们都具有下列主要特征:1虫体左右对称:躯体和附肢(如足、触角、触须等)即是分节,又是对称结构。2体表骨骼化,由几丁质及醌单宁蛋白质(quinone tanned protein)组成的表皮,亦称外骨骼。外骨骼与肌肉相连,可作敏捷的动作。3循环系统开放式,体腔称为血腔,含有无色,或不同颜色的血淋巴。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4 / 18 4发育过程中大都有蜕皮(ecdysis )和变态( metamorphosis )现象掌握蛛形纲、昆虫纲主要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蛛形纲的特征是躯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愈合为一体,无触角,无翅,成虫有足4 对。本纲中有医学意义的是蝎亚纲(Scorpiones )、蜘蛛亚纲(Aranea )和螨亚纲( Acari )或称蜱螨亚纲。现以蜱螨亚纲为代表叙述。昆虫纲是动物界种类最多(75 万种以上)、数量最大的一个纲。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成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 对,胸部有足3 对第一部分部分练习题 1.医学原虫是指 A.寄生于人体并能致病的原虫B.营寄生生活的原虫 C. 引起人兽共患病的原虫 D.单细胞真核动物 E. 寄生于人体的非致病性和致病性原虫2.生活史属人间传播型的原虫是 A.齿龈内阿M 巴 B.杜氏利什曼原虫C.刚地弓形虫 D.疟原虫 E. 上述所有原虫 3.福氏耐格里阿M 巴可引起 A.阿 M 巴性角膜炎 B.原发性阿M 巴脑膜脑炎 C. 阿 M 巴痢疾 D.阿 M 巴肝脓肿E.皮肤型阿M 巴病 4.检查溶组织内阿M 巴包囊最常用方法是 A.离心沉淀法 B.饱和盐水浮聚法C. 碘液涂片法 D.生理盐水涂片法E.透明胶带法 5.溶组织内阿M 巴的感染阶段为 A.二核包囊B.滋养体 C.包囊 D.四核包囊 E. 滋养体和包囊 6.溶组织内阿M 巴病的主要感染方式为 A.经皮肤 B.经口 C. 经媒介昆虫 D.接触 E.经胎盘 7.阿 M 巴肝脓肿患者体内原虫的发展过程是A.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 B.包囊肠腔型滋养体包囊 C. 肠腔型滋养体包囊肠腔型滋养体D.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包囊E.包囊肠腔型滋养体组织型滋养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5 / 18 8.溶组织内阿M 巴的组织型滋养体不能 A.转化为肠腔型滋养体B.排出体外 C. 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大量繁殖 D.吞噬红细胞E.随血流到肝、肺等组织形成包囊9.溶组织内阿M 巴的致病阶段是 A.肠腔型滋养体B.组织型滋养体 C. 肠腔型滋养体和组织型滋养体 D.包囊 E. 以上各期 10.溶组织内阿M 巴能否致病与下列因素有关 A.肠道内环境B.虫株的毒力 C. 细菌的协同作用 D.宿主的免疫机能状态E.上述所有因素 11.急性阿 M 巴痢疾的典型病理变化是 A.肠壁上的烧瓶样溃疡B.阿 M 巴肉芽肿 C. 虫体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的破坏 D.弥漫性炎症反应 E. 抗原抗体复合物所致的变态反应 12.溶组织内阿M 巴侵入肠壁而致病的机制为 A.酶的溶组织作用 B.伪足运动的机械性破坏 C. 对靶细胞的接触粘附、酶的溶解、伪足运动的机械破坏和对组织的吞噬降解 D.变态反应 E. 随血液循环的播散作用 13.常见的肠外阿M 巴病为阿M 巴肝脓肿,其次为 A.阿 M 巴肿 B.阿 M 巴肺脓肿C.阿 M 巴脑脓肿 D.皮肤型阿M 巴病E.原发性阿 M 巴脑膜脑炎14.经口感染的阿M 巴有 A.溶组织内阿M 巴和棘阿 M 巴 B.布氏嗜碘阿M 巴和耐格里属阿M 巴 C. 溶组织内阿M 巴和结肠内阿M 巴 D.棘阿 M 巴和巴拉姆希阿M 巴E.齿龈内阿 M 巴和耐格里属阿M 巴15.引起肉芽肿性阿M 巴脑炎的病原体是 A.耐格里属阿M 巴和巴拉姆希阿M 巴 B.棘阿 M 巴和巴拉姆希阿M 巴 C. 溶组织内阿M 巴和耐格里属阿M 巴 D.哈氏内阿M 巴和棘阿 M 巴E.结肠内阿 M 巴和耐格里属阿M 巴16.溶组织内阿M 巴包囊一般可见于 A.成形粪便B.脓血粘液便C.肝穿刺液D.水样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6 / 18 E. 肺脓肿穿刺液 17.阿 M 巴病的防治措施是 A.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B.加强粪便管理及保护水源C.治疗病人和带囊者 D.消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E.所有上述各项 18.确诊阿 M 巴痢疾的主要依据是 A.粪便中查到滋养体B.粪便中查到包囊和滋养体C. 粘液血便中查到白细胞 D.粪便中查到吞噬有红细胞的滋养体E.粪便中查到包囊 19.急性阿 M 巴痢疾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 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IHA查抗原 D.ELISA查抗体 E. 碘液染色法 20.粪便污染食物不会致人感染 A.微小内蜒阿M 巴 B.结肠内阿M 巴 C.溶组织内阿M 巴 D.布氏嗜碘阿M 巴 E.福氏耐格里阿 M 巴2 1.寄生在宿主体内的寄生虫叫 A.体外寄生虫B.体内寄生虫C.兼性寄生虫 D.永久性寄生虫E. 暂时性寄生虫2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阶段寄生的宿主叫 A.终宿主 B.第一中间宿主C.保虫宿主 D.第二中间宿主 E. 转续宿主2 3.可诱导变态反应的寄生虫抗原有 A.表面和虫体抗原B.代谢产物抗原 C. 绦虫的囊液和线虫的蜕皮液 D.死亡虫体的分解产物E.A、B、C、D 全部2 4.寄生虫对宿主的机械性损伤,除外 A.阻塞腔道B.夺取营养C.压迫组织D.吸附作用E.破坏细胞25.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有 A.无季节性B.仅有季节性C.无地方性 D.仅有地方性 E. 既有地方性,又有季节性26.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生物因素是 A.寄生虫病患者的存在B.感染的脊椎动物的存在 C. 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存在 D.带虫者的存在E. 健康人群的存在2 7.寄生虫病的传染源,除外 A.感染的中间宿主B.带虫者 C. 感染的家畜 D.感染的野生动物E.寄生虫病患者2 8.寄生虫侵入人体后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是 A.诊断阶段B.致病阶段C.感染阶段D.游移阶段E.寄生阶段29.专性寄生虫是 A.成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B.幼虫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7 / 18 C. 既可营自生生活,又可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 D.成虫和幼虫均营自生生活的寄生虫 E. 寄生虫生活史全部阶段,或至少有部分阶段营寄生生活的寄生虫30.机会致病寄生虫是 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 B.感染非正常宿主的寄生虫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D.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E.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31.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寄生于 A.人的红细胞内 B.人的单核巨噬细胞内C.人的有核细胞内 D.人的肠道E.人的胆道3 2.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感染方式是 A.直接接触B.间接接触 C. 经媒介昆虫叮咬 D.经皮肤 E. 经空气传播3 3.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传播媒介是 A.白蛉 B.蝇 C.蟑螂 D.按蚊 E.库蚊34.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阶段为 A.滋养体 B.包囊 C.假包囊 D.无鞭毛体E.前鞭毛体35.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可在A.人的红细胞内进行二分裂增殖B.人的红细胞内进行多分裂增殖C. 按蚊的消化道内进行多分裂增殖D.白蛉的消化道内进行多分裂增殖E.白蛉的消化道内进行二分裂增殖36.引起肝、脾肿大的寄生原虫有 A.人毛滴虫 B.杜氏利什曼原虫C. 硕大利什曼原虫D.蓝氏贾第鞭毛虫E.热带利什曼原虫 3 7.以下哪些症状或体征不是黑热病的主要临床表现A.鼻出血 B.发热 C.腹痛 D.淋巴结肿大E.肝肿大 38.黑热病患者的外周血中 A.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减少B.仅有血红蛋白减少C. 仅有红细胞减少D.仅有血小板减少 E. 仅有红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3 9.引起白蛋白和球蛋白比例倒置的利什曼原虫有 A.热带利什曼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墨西哥利什曼原虫D.秘鲁利什曼原虫E.巴西利什曼原虫 40.黑热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B.脾功能亢进导致贫血C.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D.由于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E. 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变态反应41.黑热病患者 A.不治疗转为慢性患者B.不治疗转为带虫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8 页8 / 18 C. 治愈后可产生终生免疫D.治愈后可产生伴随免疫E.治愈后免疫力很快消失 42.黑热病患者最常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为 A.骨髓穿刺 B.间接血凝实验 C.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D.皮肤活组织检查E.动物接种法 43.利什曼素实验主要用于 A.诊断黑热病 B.检测黑热病患者体内的抗体水平 C. 进行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D.判断黑热病患者病情轻重E.判断有无复发 44.杜氏利什曼原虫的重要保虫宿主是 A.猫 B.犬 C.猪 D.牛 E.羊 45.在我国,黑热病主要流行于 A.东北地区B.沿海地区C.长江流域 D.长江以南地区E. 长江以北地区 46.以下哪种寄生原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 A.口腔毛滴虫B.人毛滴虫C.阴道毛滴虫 D.杜氏利什曼原虫E.蓝氏贾第鞭毛虫 47.输血可能感染的原虫为 A.杜氏利什曼原虫B.阴道毛滴虫C. 人毛滴虫 D.蓝氏贾第鞭毛虫E.溶组织内阿M 巴 48.黑热病的防治措施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加强卫生宣传教育B.防蚊灭蚊C. 消灭白蛉 D.注意饮食卫生 E. 加强粪便管理,保护水源 49.淋巴结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可查出 A.人毛滴虫滋养体B.阴道毛滴虫滋养体 C.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D.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E.溶组织内阿M 巴滋养体 50.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 A.泌尿系统B.淋巴系统C.回盲部 D.十二指肠E.结肠51.疟原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子孢子直接钻入皮肤 B.雌性按蚊叮咬,子孢子随唾液一起注入人体 C. 配子体经输血感染 D.雌性按蚊叮咬时,子孢子主动钻入皮肤E.雌性按蚊叮咬,配子体进入人体52.引起疟疾复发的虫体时期是 A.速发型子孢子 B.迟发型子孢子 C.红内期无性生殖时期 D.红外期裂殖子E. 雌雄配子体 5 3.疟疾病人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什么? A.活组织检查B.骨髓穿刺C.粪便检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8 页9 / 18 D.厚、薄血涂片E. 痰液检查54.寄生在一个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哪种最常见多个环状体? A.卵形疟原虫B.三日疟原虫C.间日疟原虫D.恶性疟原虫 E.三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 5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疟疾发作的致病因素? A.红细胞碎片B.裂殖子 C.疟色素 D.变性血红蛋白E. 疟原虫代谢产物 56.间日疟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见 A.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B.滋养体、配子体、合子、裂殖子C.环状体、裂殖体、雌配子、雄配子D.裂殖体、配子体、动合子、子孢子E.环状体、配子体 57.由于输血不当,疟原虫被输入健康人体内,其结果是 A.疟原虫在肝细胞内休眠 B.疟原虫进入肝细胞迅速发育C.可能呈带虫状态或疟疾发作D.可能感染疟原虫,仅呈带虫状态E.不会造成疟原虫感染58.疟原虫的传染源是 A.外周血中有配子体的患者和带虫者B.疟疾病人C. 带虫者 D.感染的鸟类 E.感染的哺乳动物59.疟疾的流行A.无地区性 B.无季节性C.仅有地区性D.仅有季节性 E.既有地区性,又有季节性60.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是 A.蚊唾腺 -蚊胃 -人肝细胞 -人红细胞 -蚊唾腺 B.人肝细胞 -蚊胃 -蚊唾腺 -人红细胞 -蚊唾腺 C. 人红细胞 -人肝细胞 -蚊唾腺 -蚊胃 -蚊唾腺 D.蚊唾腺 -人肝细胞 -人红细胞 -蚊 胃 -蚊唾腺 E. 人肝细胞 -人红细胞 -蚊唾腺 -蚊胃 -蚊唾腺 61.恶性疟患者外周血涂片可查见A.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B.环状体、配子体C.环状体、滋养体、配子体、卵囊D.滋养体、配子体、卵囊、动合子E.环状体、滋养体、配子体、子孢子 62.恶性疟原虫完成一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周期所需时间为A.48 小时 B.3648 小时 C.72小时 D.24 36 小时 E.24 小时63.既可引起再燃,又可引起复发的疟原虫有A.卵形疟原虫、三日疟原虫B.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C.卵形疟原虫、恶性疟原虫D.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E. 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64.脑形疟在下列哪种疟原虫中最多见A.间日疟原虫B.恶性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E.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65.间日疟患者血涂片经姬氏或瑞氏染色后,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A.疟原虫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紫色B.疟原虫细胞质染成蓝色 C. 红细胞胞质内疟色素染成棕褐色 D.受染红细胞颜色变浅E.受染红细胞肿大并出现浅红色小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8 页10 / 18 66.传播疟疾的媒介昆虫是 A.所有蚊种B.雌库蚊 C.雌按蚊 D.雌雄按蚊E.雌伊蚊 67.疟原虫对人体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红细胞内期B.配子体 C.子孢子 D.红细胞外期E.卵囊 68.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哪种配子体呈新月型 A.间日疟原虫B.恶性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卵形疟原虫 E.上述四种疟原虫69.疟原虫的潜伏期包括 A.红细胞内期发育和配子体形成所需要的时间 B.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在肝细胞的发育和数代红细胞内裂体增殖所需的时间 C.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和迟发型子孢子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所需的时间 D.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和速发型子孢子在红细胞内的发育所需的时间 E. 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和配子体形成所需的时间 70.疟色素的产生来自于 A.红细胞膜 B.疟原虫的细胞核 C.疟原虫的细胞质 D.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E.患者血清 71.疟原虫的感染阶段是 A.子孢子 B.裂殖子 C. 裂殖体 D.环状体 E. 雌雄配子体 72.疟原虫的下列哪个时期能在蚊体内继续发育 A.裂殖子 B.裂殖体 C.环状体 D.滋养体 E. 雌雄配子体 73.经输血可感染下列哪种寄生虫 A.溶组织内阿M 巴 B.阴道毛滴虫 C. 蓝氏贾第鞭毛虫D.卡氏肺孢子虫E.疟原虫 74.疟疾患者可产生下列哪种免疫 A.带虫免疫B.伴随免疫C.终身免疫D.先天性免疫E.消除性免疫75.疟性肾病多见于A.间日疟患者长期未愈者B.恶性疟患者长期未愈者C.三日疟患者长期未愈者D.卵形疟患者长期未愈者E.疟原虫患者长期未愈者76.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的部位是 A.红细胞和肝细胞B.有核细胞 C.白细胞 D.淋巴细胞E.脾细胞 77.下列哪种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中常见薛氏小点 A.间日疟原虫B.恶性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8 页11 / 18 D.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E. 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78.姬氏或瑞氏染色时,疟原虫中蓝染部分叫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疟色素 D.红细胞 E.血红蛋白 79.除了疟原虫直接破坏红细胞造成疟疾病人贫血外,还有其它的贫血原因A.脾功能亢进 B.骨髓造血功能亢进C.血小板减少D.肾脏病变E.红外期疟原虫破坏肝细胞80.刚地弓形虫的传播方式是 A.只能在中间宿主之间传播B.只能在终宿主之间传播 C. 只能由终宿主传播给中间宿主D.只能由中间宿主传播给终宿主 E. 既能在终宿主与中间宿主之间传播,也能在中间宿主之间传播81.寄生在人体的吸虫生活史中,幼虫A.不繁殖 B.进行配子生殖C.进行接合生殖D.进行幼体增殖E.进行孢子生殖82.除下列哪项外,均为吸虫的发育阶段A.毛蚴 B.胞蚴 C.雷蚴 D.尾蚴 E.囊尾蚴83.下列哪项不属于吸虫的形态结构特征A.多为雌雄同体B.虫体两侧对称C.有口吸盘和腹吸盘D.无消化道E.无体腔84.吸虫生活史的中间宿主必须有A.食草类哺乳动物B.食肉类哺乳动物C.淡水螺 D.淡水鱼、虾E.水生植物85.常见的最小蠕虫卵是A.布氏姜片吸虫卵B.华支睾吸虫卵C.卫氏并殖吸虫卵D.斯氏狸殖吸虫卵E.血吸虫卵86.华支睾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是A.拟钉螺 B.川卷螺 C.钉螺 D.纹沼螺 E.扁卷螺87.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是A.赤豆螺 B.水生植物C.石蟹 D.淡水鱼、虾E.川卷螺88.华支睾吸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为A.经口感染B.经媒介昆虫叮咬C.经输血感染D.经皮肤感染E.先天性感染89.华支睾吸虫的感染阶段是A.尾蚴 B.虫卵 C.囊蚴 D.毛蚴 E.胞蚴90.华支睾吸虫的寄生部位是A.小肠 B.盲肠 C.十二指肠 D.肝胆管 E.回盲部91.以下哪项不是华支睾吸虫的传染源A.病人 B.带虫者 C.淡水鱼 D.犬 E. 猫92.华支睾吸虫对宿主要求不很严格,表现在A.可寄生在螺,也可寄生于鱼、虾B.所寄生的鱼类繁多,包括肉食鱼和极小的非肉食鱼C.在我国南北方吃鱼习惯不同,但均有人受染D.终宿主除外,还可寄生于肉食哺乳动物E.幼虫和成虫所寄生的宿生范围都较广93.华支睾吸虫对人的危害主要是A.肝脏损害B.肺脏损害C.胰腺炎 D.脑损害 E.小肠粘膜溃疡94.疑有华支睾吸虫感染常用下列哪种方法进行诊断A.肠检胶囊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毛蚴孵育法D.透明胶纸法E.改良加藤法95.除粪便检查外,华支睾吸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还有A.呕吐物查成虫B.肛门拭子法C.间接血凝实验D.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十二指肠引流法96.常见的蠕虫卵中最大的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8 页12 / 18 A.华支睾吸虫卵B.卫氏并殖吸虫卵C.日本血吸虫卵D.布氏姜片吸虫卵E.斯氏狸殖吸虫卵97.布氏姜片吸虫的感染阶段是A.虫卵 B.毛蚴 C.囊蚴 D.尾蚴 E.胞蚴98.布氏姜片吸虫的中间宿主是A.长角涵螺B.纹沼螺 C.扁卷螺 D.川卷螺 E.钉螺99.布氏姜片吸虫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过程是A.毛蚴胞蚴雷蚴尾蚴B.胞蚴雷蚴尾蚴囊蚴C.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D.毛蚴母胞蚴子胞蚴雷螺尾蚴E.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100.含有布氏姜片吸虫囊蚴的水生植物称为 A.植物媒介B.第一中间宿主C.第二中间宿主D.保虫宿主E.转续宿主101.人感染布氏姜片吸虫的方式是A.生食或半生食猪肉B.生食或半生食牛肉C. 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D.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 E.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蛄102.确诊布氏姜片吸虫病的依据是A.腹痛、腹泻B.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C.有生食水生植物习惯D.粪便检查发现虫卵E.消瘦、乏力、浮肿103.生活史中只需一个中间宿主的是A.华支睾吸虫B.布氏姜片吸虫C.卫氏并殖吸虫D.斯氏狸殖吸虫E.以上都不是104.某地生长有长角涵螺、蛄、鲩鱼、菱角、扁卷螺,可选下列哪些寄生虫病流行? A.布氏姜片吸虫病及卫氏并殖吸虫病B.布氏姜片吸虫病及华支睾吸虫病C.华支睾吸虫病及血吸虫病D.华支睾吸虫病及卫氏并殖吸虫病E.布氏姜片吸虫病及血吸虫病105.以猪为主要保虫宿主的寄生虫有A.溶组织内阿M 巴 B.蓝氏贾第鞭毛虫C.卫氏并殖吸虫D.布氏姜片吸虫E.斯氏狸殖吸虫106.十二指肠引流检查可提高哪些寄生虫检出率? A.华支睾吸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B.华支睾吸虫和溶组织内阿M 巴C.布氏姜片吸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D.布氏姜片吸虫和刚地弓形虫E.日本血吸虫和溶组织内阿 M 巴107.可以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A.卫氏并殖吸虫和卡氏肺孢子虫B.华支睾吸虫和刚地弓形虫C.布氏姜片吸虫和疟原虫D.日本血吸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E.卫氏并殖吸虫和蓝氏贾第鞭毛虫108.可引起人体结肠粘膜溃疡和临床下痢症状的病原体A.弓形虫有性期B.溶组织内阿M 巴包囊 C.布氏姜片吸虫虫卵D.日本血吸虫组织中虫卵E.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109.吸虫的受精过程一般可以是A.自体受精B.异体受精C.自体及异体受精D.精子在外界停留后受精E.以上都不是110.人是非正常宿主的吸虫是A.日本血吸虫B.华支睾吸虫C.卫氏并殖吸虫D.布氏姜片吸虫E.斯氏狸殖吸虫111.与医学关系密切的节肢动物属于A.昆虫纲与甲壳纲B.甲壳纲与蛛形纲C.蛛形纲与昆虫纲D.唇足纲与昆虫纲E.唇足纲与倍足纲112.昆虫纲的主要形态特征是A.虫体长管形,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l 对,体节除前3 节外,每节有足2 对B.虫体分头、胸、腹三部,有触角l 对,足 3 对,有翅或无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8 页13 / 18 C.虫体分头胸部及腹部,或头胸腹融合为一体,有足4 对,无触角,无翅D.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有触角2 对,步足5 对,多数种类水生E.虫体窄长,背腹扁,由头及若干形状相似的体节组成。头部有触角l 对。体节除后2节外,每节有足1 对。第 1 对足变形为毒爪113.蜱螨属于医学节肢动物的A.昆虫纲 B.唇足纲 C.甲壳纲 D.蛛形纲 E.倍足纲114.溪蟹、 蛄属于节肢动物门的A.昆虫纲 B.唇足纲 C.甲壳纲 D.蛛形纲 E.倍足纲115.下列医学节肢动物不属于昆虫纲A.蚤 B.虱 C.蝇 D.恙螨 E.白蛉116.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的危害包括A.吸血骚扰和毒害作用B.毒害作用和致敏作用C.致敏作用和寄生D.寄生和传播疾病E.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117.蚤传播鼠疫耶氏菌的方式属A.机械性传播B.发育式 C.繁殖式 D.发育繁殖式E.经卵传递118.蚊传播疟疾属A.机械性传播B.发育式 C.繁殖式 D.发育繁殖式E.经卵传递119.丝虫幼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属A.机械性传播B.发育式 C.繁殖式 D.发育繁殖式E.经卵传递120.蝇传播肠道传染病属A.机械性传播B.发育式 C.繁殖式 D.发育繁殖式E.经卵传递判断题1.人体内所有的细胞均可以被寄生虫寄生。2 2.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感染了寄生虫的人和动物,因此,旋毛虫病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 2 3.寄生虫在一些特殊部位如脑、眼等部位的寄生,即称为异位寄生。2 4.有的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又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寄生虫病叫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 5.旋毛虫病和血吸虫病均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 6.有些动物体内寄生的蠕虫幼虫侵人非正常宿主(包括人体 )内,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人体或脊椎动物体内长期移行,破坏组织,引起疾病称幼虫移行症1。7.斯氏狸殖吸虫可引起皮肤和内脏幼虫移行症。1 8.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这些人称为带虫者。1 9.有些人虽然体内有寄生虫寄生,但无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却可检出,并可成为传染的来源这些人称为传染源2 10.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1 11.带虫者是否出现症状与感染的虫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营养健康状况等因素无关。2 12.异位寄生指有些寄生虫在主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并造成损伤。1 13.卫氏并殖吸虫主要寄生在肺,也可寄生在皮下和脑等部位。1 14.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人体后,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1 15.机会致病寄生虫感染人体后,通常不出现临床症状,而用常规的实验诊断方法又不易查出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称为隐性感染。1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8 页14 / 18 16.健康人群中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多为隐性感染。1 17.机会致病寄生虫是一些寄生虫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力低下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1 18.所谓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只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寄生虫侵入机体而引起的疾病。1 1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获利并生存的动物叫寄生虫,受害的一方叫宿主。1 2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就营养、居住和利害关系来看,其中一种生物从中获利、生存,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获利并生存的动物叫宿主,受害的一方叫寄生虫。2 21.寄生虫通过夺取营养、摄取、消化和吸收宿主组织、机械性损害、有毒的代谢产物毒害作用和免疫病理作用等综合作用损害宿主。1 22.保虫宿主是人体寄生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就人的动物源性感染来说,它们是一种贮藏所。如感染血吸虫的牛和鼠。1 23.寄生在人体内的某些寄生虫,还可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这些动物是寄生虫的正常宿主,是人体寄生虫病的重要传染源,就人的动物源性感染来说,它们是一种贮藏所。1 24.寄生虫侵人人体,并在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阶段叫感染阶段。1 25.寄生虫只有达到感染阶段,才能感染人。1 26.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1 27.寄生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影响地方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1 28.寄生虫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影响地方性流行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2 29.人体感染蠕虫后能够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对再感染的童虫有杀伤作用,但对体内已寄生的成虫无作用。体内无寄生虫就无免疫力,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