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必背知识点 .pdf
-
资源ID:25027524
资源大小:230.3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必背知识点 .pdf
必修 1分子与细胞学业考试速记提纲第 1 章:走进细胞第 1 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注意: 心肌,平滑肌属组织;骨骼肌属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6 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绿色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单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 层次又是 个体 层次;3 生物圈 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 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第 2 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 真核细胞 和原核细胞 两类;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等;(注意: 酵母菌和霉菌属真核生物)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记忆口诀:蓝色细线织毛衣)注意:乳酸菌,醋酸菌属细菌,是原核生物;2 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3 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4 真原核细胞的统一性: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 为遗传物质 ;4 细胞学说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6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7 细胞学说要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丛老细胞中产生;第 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 1 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重点内容)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能够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元素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元素的含量相差很大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含量最多的元素:O;最基本的元素:C(生命的核心元素,没有碳就没有生命);基本元素: C、H、O、N;主要元素: C、H、O、N、P、S;大量元素: C、H、O、N、P、S、K、Ca、Mg ;微量元素: Fe、Mn 、B、Zn、Mo 、Cu (铁猛碰新木桶)注意: 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物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蛋白质 ;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常见的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糖;斐林试剂甲液:0.1g/mlNaOH; 斐林试剂乙液:0.05g/ml CuSO4;斐林试剂由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1:1 现配现用 ;该过程需要 水浴加热 ;试管中颜色变化过程:蓝色棕色砖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NaOH;双缩脲试剂B 液: 0.01g/ml CuSO4显色反应中 先加双缩脲试剂A 液 1ml,摇匀;再加双缩脲试剂B 液 4 滴,摇匀脂肪苏丹橘黄色;脂肪苏丹红色;淀粉碘液蓝色第 2 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重点内容)组成元素: C、H、O 、N(主);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 (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共有20 种)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8 种,婴儿有9 种);非必需氨基酸:12 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见右图)通式的 特点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 )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一个以上的氨基和羧基都位于R基上,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注意: 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水中的H一个来自氨基,一个来自羧基,O来自羧基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水解需水数一条多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 -COOH ),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第 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的分类:脱氧核糖核酸(DNA )和核糖核酸(RNA )核酸的分布: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DNA核糖核酸(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DNA+ 甲基绿绿色;核酸的组成元素:C、H、O 、N、P 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包括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第 4 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糖类的组成元素:C、H、O (又称 碳水化合物 );功能: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的分类:单糖:二糖:( C12H22O11):蔗糖:甘蔗,甜菜(植物细胞中的二糖)麦芽糖:发芽的麦粒(植物细胞中的二糖),是还原性糖;乳糖:乳汁(动物细胞中的二糖)多糖: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糖类(C6H5O10)n,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淀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分,一般不提供能量;糖元: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主要有肝糖原和肌糖原两类;脂肪: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功能:储能、保温、缓压、减摩;磷脂: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的基本骨架;固醇:小分子物质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性激素 :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化学本质是脂质 );维生素 D:促进小肠对Ca和 P的吸收(幼年缺乏易患佝偻病);第 5 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结合水 :和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丢失将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自由水:细胞内良好的溶剂;生化反应的媒介并参与生物化学反应;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结合水含量越高细胞抗性越强;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 形式存在;无机盐的功能: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Mg2+(叶绿素)、 Fe2+(血红蛋白)、CaCO3(骨骼,牙齿)、I(甲状腺激素)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血液内钙离子浓度过低导致抽搐;维持细胞内的平衡(酸碱平衡,渗透压平衡,离子平衡)第 3 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 1 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将其放在清水中, 吸水胀破 可以得到细胞膜;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胀破后,流出的内容物的成分:血红蛋白和无机盐等;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和外界环境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具有相对性);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紧密相关);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支持和保护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以在不损伤细胞内部结构的前提下出去细胞壁;第 2 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重点内容,需要会看细胞结构示意图)线粒体:细胞内的动力车间分布:动植物细胞,代谢旺盛的细胞含量多(如:心肌细胞);结构:双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含呼吸酶和少量DNA ;RNH2CCOOHH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提供能量占90% (注意:蛔虫的体细胞内不含线粒体)叶绿体 : 功能 :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植物的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内质网 :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的通道高尔基体 :细胞内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功能 :和细 胞分泌物的形成 有关;和 植物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核糖体:功能 :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 : 分布 :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功能 :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液泡 :分布 :主要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能:调节植物细胞的内环境;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和细胞的吸水失水相关注意:植物根尖份生区细胞没有液泡,根尖成熟区(根毛区)细胞有液泡溶酶体 : 功能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细菌细胞质基质:细胞质中除细胞器外的胶状物质,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第 3 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其行使各项功能的前提是保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第 4 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 1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细胞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经过细胞膜 ;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必须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动物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质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成熟的植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半透膜:原生质层 (细胞膜,细胞质,液泡膜);浓度差: 细胞液和外界溶液有浓度差;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是: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 本质: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质壁分离的 原因:细胞壁的伸缩性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小;当细胞液浓度 小于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浓度 大于 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第 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 提出的 流动镶嵌模型 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基本内容包括: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蛋白质分子镶嵌或横跨在磷脂双分子层上(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也做糖被;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第 3 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特点: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实例:氧气(O2) 、二氧化碳 (CO2) ,水 (H2O),乙醇,乙二醇,甘油,苯,尿素,脂肪酸,胆固醇;协助扩散特点: 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顺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 实例: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膜两侧的浓度差,浓度差是动力 ,浓度差越大,吸收物质越容易;主动运输特点:从低浓度向低高浓度逆浓度梯度扩散;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消耗能量;实例: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无机盐离子等;意义 :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或胞吐 (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的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 ;和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有关的细胞器:线粒体 ;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1 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本质: 绝大部分的酶是蛋白质,极少数的酶是RNA (称核酶) ;酶的定义: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量的酶是RNA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酶的特性:酶具有 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酶具有 专一性 (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 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高温,强酸,强碱均会使酶变性失活(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失去催化活性; 胃蛋白酶最适pH为 1.5第 2 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直接能源物质:ATP ;主要能源物质:糖类;主要储能物质:脂肪;ATP的名称: 三磷酸腺苷 ;ATP的结构简式: APPP(A:腺苷; P :磷酸;:高能磷酸键);1 个 ATP分子中含有: A:1 个; P:3 个;: 2 个;ADP :二磷酸腺苷; Pi:磷酸 ;ADP转化成 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细胞内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在绿色植物细胞内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ATP断裂高能磷酸键释放的化学能能迅速转化为光能,电能,渗透能,热能,机械能供细胞代谢直接利用;第 3 节: ATP的重要来源细胞呼吸(重点内容)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是高等动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主要场所:线粒体; 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过程:酶C6H12O6 2CH3COCOOH + 4H + 少量能量( 场所在细胞质基质)酶 2CH3COCOOH + 6H2O 6CO2 + 20H + 少量能量( 场所在线粒体基质)酶24H + 6O2 12H2O + 大量能量(场所在线粒体内膜)总反应式:酶C6H12O6 + 6*O2 + 6H2O 6 CO2 + 12H2*O + 能量 (2870KJ,转移至 ATP能量 1161KJ,生成 ATP38mol );无氧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最常利用的物质:葡萄糖;总反应式:酶C6H12O6 2CH3CH2OH + 2CO2 + 能量 (212KJ,转移至 ATP能量 61.08KJ ,生成 ATP2mol)或酶C6H12O6 2C3H6O3 + 能量 (196.65KJ ,转移至 ATP能量 61.08KJ ,生成 ATP2mol)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典型生物类群:酵母菌和绿色植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典型生物类群: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第 4 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层析的结果:四条色素带从上往下依次为:胡也,ab 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分离最快的色素:胡萝卜素 ;含量最多的色素:叶绿素 a;含量最少的色素:胡萝卜素 ;分离最慢的色素:叶绿素 b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时色素被破坏。用培养皿盖住小烧杯和用棉塞塞紧试管口的原因是因为层析液中的丙酮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有毒物质。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防止滤液细线中的色素被层析液溶解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反应阶段 : 部位: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条件:光、色素、酶、H2O 酶过程:水的光解 :2H2O 4H+O2 (为暗反应供H )酶ATP的形成 :ADP+Pi+能量 ATP (为暗反应供能)能量变化: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暗反应阶段 :部位:叶绿体基质条件:多种酶,H ,ATP ,CO2过程:酶CO2的固定 :CO2 +C5 2C3 物 质 变物质变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酶C3的还原 :2C3( CH2O )+ C5(H 做还原剂,消耗ATP ,CH2O指糖类)能量变化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中稳定的化学能第 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 1 节:细胞的增殖(重点内容)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细胞的核质比意义 : 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 真核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 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 时为止。分裂间期:上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开始之前(90% 95% )分裂期: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注: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复制(形成两组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共有中心粒4 个,中心体2 个)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植物细胞: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 中心粒周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末期:子细胞的形成过程不同;植物细胞: 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 细胞中央向内凹陷,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在亲子代细胞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无丝分裂: 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但是 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如:蛙的红细胞)第 2 节: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原因:细胞中遗传信息的选择性执行(同一个体体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细胞全能性: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个体 )原因 :已分化体细胞含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多莉)全能性:受精卵生殖细胞 体细胞第 3 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 (如皱纹);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如白发);细胞内的 色素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如老年斑);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衰老的原因: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4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第 4 节:细胞的癌变1.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 的作用, 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2. 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 (海拉细胞系);癌细胞的形态结构 发生了变化(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的梭形 ,癌变后呈 球形 ); 癌细胞的表面 也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减少,容 易在有机体内分散和转移)3. 致癌因子的种类:物理致癌因子 :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居里夫人,二战后日本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等)化学致癌因子 :煤焦油,黄曲霉毒素,亚硝酸盐等(香烟的烟雾中有20 多种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150多种4细胞癌变的原因: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成为癌细胞(一般要积累56 个基因突变,才会发生细胞的癌变)必修 2遗传与进化学业考试速记提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 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 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 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 代自交后形成的F2 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 DD及 Dd)和隐性性状( dd)的现象。显性性状:在DD dd 杂交试验中, 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在DD dd 杂交试验中, 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 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 DD dd Dd dd DD Dd等。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 DD DD DdDd等测交: 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 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 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 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 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 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 DD DD 或 DDDd 或 DDdd 5. 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第 2 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2. 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 种(2)基因型类型如: 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后代 3 种基因型( 1AA:2Aa:1aa)Bb BB后代 2 种基因型( 1BB:1Bb)Cc Cc后代 3 种基因型( 1CC :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 种类型。(3)表现类型问题如: AaBbCc 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 Aa后代 2 种表现型Bb bb 后代 2 种表现型Cc Cc后代 2 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 种表现型。3.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4. 常见遗传学符号符号P F1 F2 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3. 减数分裂特点:复制一次,分裂两次。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场所:生殖器官内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比 较 项目不同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 色 体复制复制一次第 一 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 n)和一个第一极体( n)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 二 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 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 第一极体分裂 (均等) 成两个第二极体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分别移向两极, 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有 无 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分 裂 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 (n) 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胞 (n)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1. 伴性遗传的概念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一般为隔代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代代相传。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说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DNA分子的结构(1)基本单位 - 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2、DNA分子有何特点?稳定性3.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第 3 节 DNA 的复制4、结论: 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二、 DNA分子复制的过程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2、复制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4、复制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2)原料: 4 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 ATP (4)解旋酶、 DNA 聚合酶等5、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6、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7、复制意义: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第 4 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 .基因的相关关系1、与 DNA的关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基因的实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无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不能称之为基因(非基因)。每个 DNA分子包含许多个基因。2、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遗传信息蕴藏在4 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第一节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翻译与转录的异同点(下表):阶段项目转录翻译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 的过程以信使 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场所细胞核细胞质的核糖体模板DNA的一条链信使 RNA 信息传递的方向DNA mRNA mRNA 蛋白质原料含 A、U、C、G的 4 种核苷酸合成蛋白质的20 种氨基酸产物信使 RNA 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实质是遗传信息的转录是遗传信息的表达第 2 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一、中心法则DNA DNA :DNA的自我复制;DNA RNA :转录; RNA 蛋白质:翻译;RNA RNA :RNA的自我复制;RNA DNA :逆转录。DNA DNA RNARNA DNA RNA 细胞生物病毒RNA 蛋白质 RNADNA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间接控制)酶或激素细胞代谢基因性状结构蛋白细胞结构(直接控制)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的实例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症状病因基因中的碱基替换2、基因突变概念类型随机重组和交换重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4. 基因突变的意义三、基因重组1、基因重组的概念2、基因重组的类型3. 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基因重组的意义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本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发 生 时间及原因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条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发 生 可能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第 6 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方法杂交激光、射线或化学药品处理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花药离体培养后加倍优点可集中优良性状时间短器官大和营养物质含量高缩短育种年限缺点育种年限长盲目性及突变频率较低动物中难以开展成活率低,只适用于植物举例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杂交获得矮杆抗病品种高产青霉菌株的育成三倍体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 概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2. 原理基因重组3. 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 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能够对DNA分子进行切割,它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一种内切酶只对DNA分子内特定的碱基序列中的特定位点发生作用,把它切开。(2.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能够将限制酶切开的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从而使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基因工程的别名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操作环境生物体外操作对象基因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操作工具基因的剪刀、针线、运载体基本过程剪刀拼接导入表达结果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第 7 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 1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和意义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第 2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2、基因库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基因频率 =An.A3A2A1A1基因型频率 =该种群个体总数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可遗传的变异: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必修 3内环境和稳态学业考试速记提纲第一章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养料 O2 外界环境 =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废物 CO2 淋巴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调节机制:神经- 体液 - 免疫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三、神经调节: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分析综合作用)(运动神经末梢 +肌肉或腺体)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四、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3、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正常值0.8-1.2g/L(80-120mg/dl) 血糖平衡调节:由胰岛A细胞(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由胰岛 B细胞(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胰岛素与胰糖素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4、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 ( 肾上腺、性腺 ) 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五、免疫调节1、基础:免疫系统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非特疫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若病原体两道防线被突破由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5、抗原与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6、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 细胞浆细胞抗体记忆细胞二次免疫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 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d、浆细胞来自于B 细胞和记忆细胞。7、细胞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效应 T 细胞淋巴因子效应 T 细胞作用:二次免疫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第三章:六、生长素的发现:4、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5、向光性的原因: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八、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根芽茎)。九、其他植物激素: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2、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分布在根尖);3、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4、乙烯:促进果实成熟;5、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第四章:十、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估算的方法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昆虫:灯光诱捕法;微生物:抽样检测法。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十二、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意义: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2、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与纬度、环境污染有关。3、群落中种间关系: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4、群落的空间结构:a、定义: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b、包括: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意义: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