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传统佳节作文1.ppt
靛水中心校 彭作梅 鞭炮和烟火合称为花炮。爆竹,又叫炮仗,为旧时除邪崩祟,祭神用品,后与烟火一起转化为喜庆用品,年节玩物。不只除夕夜,正月初五,正月十五早晨亦放。另外现今放鞭炮主要表示庆贺、欢迎之意。如开业、竣工、欢迎、欢送新兵、结婚新人进门、嫁女新人出门、誓师会开幕等等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叫“端阳”、“蒲节”、“天中节”、“大长节”、“沐兰节”、“女儿节”、“小儿节”。它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屈原端午节投河自尽 ,人们为了不让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做了粽子扔到河里面给鱼吃 ,后来就有了粽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春节、清明”到已逝去亲人的坟上亮灯“烧纸、香、烛、放鞭炮、礼花”,是我国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是活着的人们祭祀、悼念已逝去亲人的一种方式。放鞭炮 放鞭炮是我过年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大年十三傍晚,天刚黑下来,屋外的鞭炮声就不断地响起来,我的心里痒痒的,于是约了几个小伙伴到街道上放鞭炮。街道上放鞭炮的小朋友还真多,大家买了各式各样的鞭炮。我先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小钢炮,用香把捻芯点着,只听“啪”的一声响,鞭炮炸开了花。我又拿出一个“二踢脚”,竖在地上,点着捻芯,先听到“啪”的一声,地上响了一个,另一个“嗖”的一声窜上了天,足有四层楼那么高,然后“啪”的一声翠响,真过瘾!“二踢脚”刚放完,李鑫宇就放起了出水红莲,出水红莲在地上转着圆圈,它的中间是莲花,莲花下面是荷叶,四周散发着五彩的光芒,那样子就像一个小姑娘穿着莲花裙子在跳舞,好看极了!接着孙炎钊点着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只见那只花蝴蝶一下飞了起来,螺旋式的旋转着,尾巴吐着火星,黑夜里看去像一只真正的蝴蝶在起舞。接着我放了一只小蜜蜂,尾巴上闪着绿色的光芒,小蜜蜂和小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相映成趣。我们三个人正放着呢!郭会阳来了,他拿来了两个很粗壮的鞭炮和五六支万花筒。他说:“刚才听到你们在这里放鞭炮了,可惜不够响,来,我给你们放一个响的。”说着他把一个响炮放在地上,点着捻芯后,迅速地跑到了一边,我们几个也赶紧把耳朵捂起来,刚捂好,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把耳朵震得翁翁的,“真是太响了!”我们几个异口同声地说。接着他又放了第二个响炮,鞭炮皮被炸得粉碎。我们几个鞭炮都放没了,郭会阳最后点着了万花筒,五彩缤纷的火星向上不停地冒着,就像一个彩色的喷泉,真是太漂亮了!天色有些晚了,我们只好回家去了,但脑海里依然萦绕着放鞭炮的快乐情景。像谜一样的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按照本地的风俗,我们要给祖先扫墓。我们吃了中午饭,带上祭品,来到了墓园。墓园里面树木葱茏,墓碑整齐划一,来的人很多,热闹非凡,香烟缭绕,熏得眼泪哗哗地流。我们来到祖先的墓前,大家就忙开了。爷爷把酒、饭、水果和筷子摆在托盘上;大伯和二伯把一只烧的红彤彤的、香喷喷的、让人看着垂涎欲滴的大烧猪摆得端端正正的;爸爸把叠得像元宝一样的金银纸倒进化宝炉里;婶婶拿着一叠纸钱对我们几个小孩子说:“你们快去给祖先压钱,祖先会保佑你们快快长高长大、聪明伶俐、学业进步的。”我们几个小鬼麻利地把纸钱用小石子压在宝塔上面,免得给风吹走了。这时,四岁的小堂弟天真的问爷爷:“怎么祖先用的钱和我们用的钱不一样呀?”爷爷又好气又好笑地说:“去去去,小孩子,别乱说话!”大人们都在捂着嘴巴偷笑,小堂弟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满脸疑惑,好像在问:“我说错了吗?”妈妈把点燃的蜡烛插进香炉里,叔叔正在化宝。小堂弟又不解地问:“爸爸,你干吗要烧纸钱呀?”叔叔不耐烦地说:“走开走开,没法跟你小屁孩解释!”小堂弟满脸委屈地走开了,像做错事一样。宝化完了,我们就轮着给祖先上香,每人手里拿着三根点燃的香, 把心里的愿望告诉祖先,然后虔诚的拜三拜。小堂弟这时又发问了:“祖先在哪呀, 我怎么看不见呀?”我哭笑不得地说:“祖先是活在我们心中的,你是看不见的!”小堂弟两只黑亮黑亮的眼睛瞪着我,好像对我说的话不相信一样。祭拜仪式结束了,我们几个小孩的眼睛盯着大烧猪 问爷爷:“爷爷,我们现在可以吃烧猪了吗?”爷爷说:“等一会,让祖先先吃。”我突然发现,小堂弟的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大烧猪。我奇怪地问:“你干啥呢?”小堂弟认真地说:“这只大烧猪一点都没少,那祖先是吃了还是没吃呀?”大人们捧腹大笑,边笑边说:“你真是个问题小孩呀,这些事等你长大了,你就会明白了。”今天,我觉得过得又开心又有意义,可是在小堂弟的心里,却留下几个无法解开的谜团。可已长大些的我呢,隐约已经懂得,清明节是一个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悼念先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