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设计 .pdf
-
资源ID:25105507
资源大小:955.63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案例设计 .pdf
专题6 泛舟能源海洋第一部分课标对专题 6的学习要求单元教材内容学习目标单元 1 化学变化与能量1.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与电能。2. 分组实验( 2个):镁与稀盐酸反应、 碳酸氢铵与醋酸反应,引出吸、放热反应的概念。演示实验( 1个):蓄电池实验,说明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 能依据一定的标准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简单的分类。3. 能在教师指导下或通过与他人讨论,对探究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单元 2 燃烧与灭火1. 燃烧的三个条件;完全与不完全燃烧;爆炸(空间有限、大面积燃烧所致);灭火原理。一氧化碳是分散讲,至下册金属冶炼才完,那时要归纳。2. 组实验( 1个):木块与煤块的燃烧, 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演示实验( 1个):氢气爆炸实验。1.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2. 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 知道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霉素等)有损人体健康,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4. 初步学会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能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5. 初步判断事实证据与假设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单元 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1. 化石燃料及综合利用;新能源 氢气(实验室制法及验纯,用水制氢气的难题)、太阳能。2. 分组实验( 1个):实验室制取氢气;通过讨论用电解水制氢气的不经济性,进一步讨论用水制氢气的合理方案,培养学生的能力。1. 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3. 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4.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5. 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6. 能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仪器和药品,并能安全操作。7. 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5 页第二部分各单元案例设计单元1 化学变化与能量【学习目标 】1. 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2. 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3. 了解人们如何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4. 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5.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教学重点 】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2.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3.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教学难点 】应用化学变化实现能量的转化并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教学手段 】实验、讨论、多媒体【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用具 】试管、烧杯、玻璃棒、镁条、碳酸氢铵、醋酸、碳棒等【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探究实验自学课本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讲解联系实际尝试练习拓宽视野A、 B达成教学目标1、5,C 达成教学目标2,D 达成教学目标3和4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 创 设 情境 探 究实 验 讨论、观察、记录引入化学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吸热和放热现象。请大家举出几个例子?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 ? 实验 1教材 P120 实验 2教材 P120-P121 巡回指导思考、举例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现象实验1,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试管壁发热;实验2,由于结冰,玻璃片与小烧杯粘在一起。填写教材 P121表格。知道 化 学反 应 有吸 热和放热之分,存在能量的变化。通过 亲 身探 究 实验 来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5 页B. 教 师 提示 自 学课 本 学生 讨 论 教师讲解设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评价回答得很准确。大家阅读教材P121找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镁和盐酸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像碳与二氧化碳、碳酸氢铵晶体和醋酸的反应,称之为吸热反应。板书单元 1化学变化与能量吸热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有些化学反应中有热量放出,有的则从外界吸收热量。阅读教材 P121 讨论回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化学能理解记忆,整理笔记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的手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C. 教 师 引导 自 学课 本 联系实际, 学生 讨 论 教师讲解引导放热反应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有哪些重要意义?板书 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P121 评价、小结思考、阅读 P121 讨论、交流、得出1. 维持生物体温和就提供肌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 利用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取暖、煮食物、发电、冶炼金属、 烧制陶瓷、 发射火箭等。通过自学、交流、联系实际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D.教师引导自学课本联系实际, 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引导物理中我们学过哪些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请举出一些实例。演示实验 P122图6-3 讲评补充能量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如: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如:燃气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如:电解水;归纳分析学生的答案自学教材 P121、 讨论交流并回答。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磁灶、电饭煲、电热毯等;光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等;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摩擦生热;观察实验得出: 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讨论 P123第2题学生能举例并学会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能量相互转化形式。联系实际、灵活应用E. 尝 试 练习,理解知识出示尝试题见附题巡回指导思考、做练习让学生学会知识、当堂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5 页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F. 小结通过板书,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 课 主要 学 习了 化学变化与热量的转化,了解 了 吸热 和 放热 反应,知道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通 过化 学 变化 获得热量的重要性。知道了一 些 能量 之 间转 化的实例培养 学 生归 纳 总结 能力作业按照 P123做一个水果电池、课后习题4、 5 完成课外作业巩固知识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单元1 化学变化与能量吸热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放热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生活、生产的意义。P121 3. 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饭煲、电热毯、电热水器等光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等光能转化为电能 太阳能电池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摩擦生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干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燃气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水【尝试练习题】1. 化学上把有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将转变为;把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吸热反应将转化为。2. 说出下面的反应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1)镁和稀盐酸反应;(2)碳和二氧化碳反应;(3)生石灰和水反应;(4)酒精燃烧。3. 依照示例完成练习示例: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饭煲电能转化为光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单元2 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5 页(2)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3) 学会通过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爆炸等现象。2. 过程与方法(1) 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2) 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3. 情感态度与科学观(1) 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 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3)培养内因是变化的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科学辩证观点。【教学重点 】1. 认识燃烧的条件。2. 认识灭火的原理。3.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用具 】烧杯、蜡烛、火柴等【教学流程 】出示尝试题,创设情境自学课本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第二次尝试练习小结【第1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准备导入,激发兴趣引入 从人类发现了火、使用火以来, 火为我们做出了哪些贡献?提问 同学们用过火吗?参加过野炊吗?大家思考几个问题:1. 枯柴为什么会燃烧,而下面的泥土为什么不会燃烧?2. 为什么直接用火柴不容易点燃枯柴?3. 你 是 怎 么 使 火 堆 燃 烧 的 更旺?回答:加工食物、冶炼金属、取暖、照明等回忆、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 因为枯柴可以燃烧,泥土不能燃烧。2. 火柴放出的热量太小不容易点燃枯柴。3. 把木柴架空、 将木柴变成小块等。开门见山, 利用准备提问直接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堂课学习的是什么。用学生的常识引入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5 页复习碳、硫、磷、铁、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有些什么共同点?板书单元2燃烧与灭火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思考回答: 物质能燃烧、 很剧烈、 发光、 放热、 需要氧气等整理笔记, 理解燃烧的概念利用基础知识以旧引新,有利于燃烧定义的得出对燃烧建立一个初步认识二、自主学习、探究试验指导阅读提纲:1. 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 可以用什么试验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分组探究两人一组作实验探究 1: 用镊子夹取分别蘸有酒精、水的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片刻,观察现象。探究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块形状、大小相近的木块和煤球,将他们分别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木块和煤球燃烧的先后。探究 3: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只用烧杯罩住,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1. 条件 (2)氧气 ( 或空气 ) (3) 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讨论课本125页交流讨论部分自学课本 124-125 页,带着问题边思考边看书。操作探究实验1、2、3,观察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 得出结论:探究 1: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蘸水的棉球不能燃烧。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探究 2:木块先燃烧,煤球后燃烧。结论是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燃烧的最低温度)。探究 3:空气中的蜡烛继续燃烧,烧杯中的蜡烛逐渐熄灭。 结论是燃烧需要有氧气(或空气)。整理笔记、理解记忆分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初步了解燃烧的条件,从自学中掌握探究燃烧的条件的一些方法, 使80% 的学生掌握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板书形式归纳重点知识巩固知识点,正确理解燃烧的条件三、教师讲解实际问题引入 “ 欧罗马 ” 事件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 “ 欧罗巴 ” 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 欧罗巴 ” 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 “ 纵火犯 ” 呢?讲解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叫缓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不出来。由于“ 欧巴罗 ” 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而可燃物燃烧,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 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 叫自燃 ),成了 “ 欧巴罗 ” 号的 “ 纵火犯 ” 。学生疑问: 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 ? 思考、回答由于 “ 欧罗巴 ” 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 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 草料太多太实, 空气不能流通, 使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知道缓慢氧化时产生的热量如得不到及时散发就会引起某些物质的自发燃烧。联想到平时生活中的一些H自燃的现象。 如:火葬场周围的 “ 鬼火 ” 、 田里堆放的草垛中会发热,甚至失火。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5 页讲解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但氧气不足时会如何燃烧?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块白瓷板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白瓷板上有什么现象?为什么?板书 2. 燃烧的方式点燃(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如:C+O2 CO2(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点燃如: 2C+O2 2CO 问冬天用煤炉烤火时要开窗通风,为什么?总结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在发生不完全燃烧时除生成二氧化碳,还会有一氧化碳和炭黑生成。讨论一氧化碳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课本中找到并回答: 氧气充足时完全燃烧, 氧气不足时不完全燃烧观察并回答白瓷板上有黑色物质产生,因为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整理笔记、形成知识点思考回答防止煤不完全燃烧, 产生一氧化碳使人中毒通过阅读课本125页,分组讨论回答加 深 对 燃 烧 的理解根 据 学 生 的 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让学生不仅学还要学会、学懂结合实际, 让燃烧和生活联系,利 用 燃 烧 的 知识 解 决 生 活 实际通过讨论, 拓宽学生的视野四、第二次尝试、巩固知识。检测评价课堂教学的完成情况1.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2. 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3. 木棍用火柴难以点燃,而小木片很容易点燃,其原因是A.因小木片比木棍与氧气接触面积大 B.因小木片比木棍的着火点低C.因小木片的温度比较高 D.因小木片的密度比较小4. 在液态空气中放入燃着的细木条后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木条立即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C.木条燃烧和原来一样 D.可能引起爆炸5. 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A.使热量易散失 B.使火柴着火点降低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检测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讲解。小结做题巩固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作业:预习灭火的方法及易燃、易爆物知识。【板书设计 】单元2 燃烧与灭火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1. 条件 (2) 氧气 (或空气 ) (3) 达到着火点2. 燃烧的方式点燃(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如:C+O2 CO2点燃(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如:2C+O2 2CO 注: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第2课时 】【教学流程】出示尝试实验学生讨论、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小结教学过程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5 页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 出示尝试实验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燃烧的条件 ” ,大家注意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一个魔术 烧不坏的手帕趣味实验一块棉手帕( 不要用合成纤维的) ,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听讲,引起兴趣。观察实验,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现象:手帕完好无缺以 “ 趣味 实 验 ” 的形式作为尝试题,通 过 新旧 知 识 间的 联 系, 创 设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讨论、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解释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还是完好无损。学生讨论后回答: 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 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 并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由 师 生的 问 答 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给 出 尝 试题、自学课本请同学们思考: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去掉任何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 自学课本 P128-P129,找出灭火的原理学 生 通过 获 取 课本 知 识初 次 认 识灭火原理B. 操 作 实验、尝试练习每组学生提供: 1只烧杯、 2只蜡烛、碳酸钠固体、稀盐酸、火柴等器材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讨一下“ 灭火的原理 ” 。教师巡视分组讨论试验方案各组进行实验操作通 过 实验 来 理 解灭火的原理, 使知识 的 学习 比 较 生动、直观培 养 学生 积 极 思考、互相合作的精神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分别提问各组的实验方案以及用到的相关灭火原理对每个方案进行及时评价,并给予指导、强调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1. 原理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各组讨论汇报1. 只用蜡烛进行实验。我们点燃了两只蜡烛, 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只蜡烛用力吹气,结果这只蜡烛熄灭了。采用原理:降低温度。2. 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O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气而熄灭。3. 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CO2, 所以蜡烛也熄灭了。原理:隔绝空气4. 选取了两只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只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截取的这只蜡烛首先熄灭了。从隔离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培 养 学生 表 达 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利用各实验小 组 的力 量 将 知识进行全面、 综合的整理。教 师 通过 学 生 情况 进 行及 时 有 效的解释、 评析。 有利 于 学生 及 时 发现 问 题、 解 决 问题。记忆、整理笔记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5 页尝试练习、学生讨论设问 那么,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1. 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2.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3.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尝试回答1. 隔绝空气。2. 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3. 清除可燃物。巩固知识、学以致用C. 提 出 问题 自 学课本过渡 可燃物急剧地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发生爆炸,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 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设问 同学们想想, 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 ?阅读课本 P130, 认识常见的消防安全标志1. 禁止吸烟2. 禁止放易燃物3. 禁止烟火4. 禁止带火种5. 当心爆炸 爆炸性物质6. 当心火灾 易燃物质回答 油库、 面粉加工厂、 纺织厂、煤矿等等。了解安全标志,警钟长鸣联系生活实际、防止安全隐患自学课本教师讲解延伸 为什么在油库、 面粉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图标?讲解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面粉、汽油、煤气等都属于易燃、易爆物。板书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阅读课本 P127 回答 因为油库、 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让学生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D. 第 二 次尝试练习1. 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盖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2. 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人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3. 下列规定或做法错误的是A.煤矿矿井里严禁烟火 B.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前,先做灯火实验C.用打火机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泄漏 D.城市、林区禁止任意燃放烟花鞭炮4. 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炸物的安全要求的是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吸烟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5. 下列安全警告标志适用于油库、汽车加油站的一组是A. B. C. D.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5 页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E.小结我们针对燃烧的条件,学习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火灾的意识,并且牢记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作业 :P130 实践应用( 1、2、3)【板书设计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清除可燃物1. 原理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单元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习目标 】1.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2. 知道煤、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3.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4. 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5. 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6. 能从环保的角度选择燃料,知道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常见的新能源。7. 认识氢能源。【教学重点 】1.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2. 石油炼制的几种主要产品及用途。3.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4. 新能源。【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2. 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3. 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资料。【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用具 】有关煤、石油、天然气的资料【第1课时 】【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提示自学课本出示尝试题教师讲解巩固练习、小结A.达成目标 1 B.达成目标 2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5 页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 教 师 提示 学 生讨 论 出示 收 集 资料 教 师讲解导入新课 人们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化石燃料。板书单元 3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化石燃料问 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哪几种?为什么把它们叫做化石燃料?板书煤 工业的粮食化石燃料石油 工业的血液天然气 清洁燃料过渡化石燃料是怎么形成的?多媒体提供煤、石油、天然气形成的资料。见附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点介绍 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埋在地层下, 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由于煤和石油的用途非常广泛,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听讲、思考整理笔记自学课本P131-P132 ,得出答案。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以煤、石油和天然气最为常见。因为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化石燃料。阅读资料、思考,从中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讨论得出:1.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2. 石油是有机物的混合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明确学习的内容,激发兴趣。通过阅读资料认 识 化 石 燃料,知道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 生 收 集 资料,分析归纳的能力。B. 出 示 问题 自 学课 本 讨论 回 答 教师分析问题 1. 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 3. 炼钢厂、热电厂等使用什么燃料? 4.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焦炭、煤气、汽油等作燃料, 那么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得到的吗?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32 教师评析大家回答得非常好。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和焦炉气等。其中,焦炭可以冶金,煤焦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焦炉气则是重要的燃料。这样煤就能被综合利用了。板书焦炭 冶金工业隔绝空气煤焦油 化工一、煤焦炉气 燃料强热粗氨水 化肥二、石油分馏(物理变化)P132 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看书、自学、小组讨论答 1. 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2. 汽油、煤油、柴油等。3. 炼钢厂、热电厂都用煤作燃料。4. 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就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其中就有焦炭、煤气;如果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就可得到不同的产品,比如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整理笔记、听讲、思考让 学 生 知 道煤、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 品 及 其 用途。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归纳知识的能力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5 页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C. 出 示 问题 讨 论回答、 做练习 1教师分析数据表明在我国煤约90多年、 石油约 20多年、天然气约 60多年将被耗尽。化石燃料并不是取之不尽的。我们要怎样利用能源才可以使它的使用期限得以延长呢? 补充 我们知道化石燃料已经面临被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并节约使用。思考、结合旧知识回答:提高煤等燃料的利用率,要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了解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及时巩固知识D. 尝 试 练习出示练习题见附2 巡回指导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做练习理解知识应用知识E.小结指导学生小结小结知识: 1. 三大化石燃料2. 煤、石油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总结知识,培养归纳能力作业查找关于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的资料及新能源的开发情况。完成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单元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化石燃料煤 工业的粮食化石燃料石油 工业的血液天然气 清洁燃料焦炭 冶金工业隔绝空气煤焦油 化工一、煤焦炉气 燃料强热粗氨水 化肥二、石油分馏(物理变化)P132 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附资料和尝试练习题】附1: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多媒体资料煤是怎样形成的? 煤是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在各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和生物化学变化,逐渐衍变而形成的矿藏。煤是复杂的有机物。由于成煤的植物、时间、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等不同,形成的煤也各不相同。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各种不同的煤成分也不相同,一般碳元素的含量55 95,还含有氢、氧、氮及其他一些元素。通常质量较好的煤,含碳量高,发热量也较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5 页煤的储量很大,远远超过石油的储量,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发现了石油。我国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煤也是世界上蕴藏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解放后,我国先后开发和建立了大庆、胜利、华北、中原、大港等石油基地和一批煤炭基地,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和西北部也开发出了新的油田。煤和石油都是由古代生物遗体埋在地层下,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由于煤和石油的用途非常广泛,和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人们常把煤称为“ 工业的粮食 ” ,把石油称为 “ 工业的血液 ” 。沼气的制取和利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5 页煤的综合利用附2:尝试练习1.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它们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因此人们常把称为 “ 工业的粮食 ” ,把称为 “ 工业的血液 ” 。2. 煤主要含有元素, 石油中主要含有和元素,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它们都是。3. 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 煤球 ” 到“ 蜂窝煤 ” 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1)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2)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转化成清洁的燃料。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煤层,可得到较洁净的水煤气( 主要成分是 CO 和H2) ,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第2课时 】【教学流程 】汇总资料分析、讨论资料教师讲解提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评析第二次尝试练习小结A、B达成目标 5 C 达成目标 6 E 达成目标 7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5 页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A. 汇 总 学生 收 集 资料 讨 论分 析 教师归纳收集学生资料、分析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大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对人类的重要意义。但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给我们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我们一起看一看同学们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来了解化石燃料燃烧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板书(二)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 有害气体 SO2、NO2、CO 污染。2. 固体颗粒物污染。3. 形成酸雨( SO2、NO2)4. 温室效应。展示收集资料:见附1 讨论、阅读课本学生总结得出1. 化石燃料燃烧会排放出SO2、NO2、CO 等有害气体和粉尘, 造成空气污染。2. 机动车使用汽油、柴油等燃料会排放出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氧化物和烟尘等,对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3. 含硫煤的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雨水形成酸雨。4. 生成大量的 CO2造成温室效应通过对资料的 总 结 分析,知道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关心环境污染问题、关心生活联系实际B. 提 出 问题 讨 论 教 师 讲解 得 出结论复习 1. 酸雨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2. 我们生活的家园 地球,她在流泪,她在滴血。 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保护她呢 ? 引导学生回答 1. 减少人为排放的污染物。2. 减少煤中的含硫量,对煤炭中的硫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3. 改进设备,使燃料充分燃烧;增加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气体。4. 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5. 开发新能源。学生回答1. 酸雨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2. 它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3. 酸雨对金属、 油漆、 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有腐蚀性。4. 酸雨渗入地下,可能引起地下水酸化。5. 对人体的健康有害,硫酸雾和硫酸盐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通过复习旧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化石燃料燃烧污染环境的认识。了解相关的保护防治措施。联系实际、关心地球C. 教 师 提示 自 学课 本 讨论讲解提示煤和石油虽然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于它们燃烧时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人类把眼光放在了使用和开发清洁的燃料上。阅读课本 P134找出新能源板书(三)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讲解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乙醇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因为乙醇燃烧的时候生成CO2、H2O )。思考、自学课本回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补充:氢能了解新能源和新燃料。能从环保的角度选择燃料,知道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和常见 的 新 能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5 页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D. 出 示 尝 试题 讨 论 练习 找 出 问题 解 决 问题尝试题见附 2 巡视查找问题、及时辅导做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做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E. 教 师 讲 解 学 生 讨 论总结知识板书1. 乙醇( 酒精 ) 点燃C2H5OH+3O2 2CO2+3H2O 2. 氢能源点燃2H2+O2 2H2O 1. 氢气作为最理想的能源的优点?2. 氢气要广泛作为能源需解决的问题?板书1. 优点:无污染、来源广、放热多。2. 存在的问题:安全运输、储存氢气;廉价制取氢气。3.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可燃冰等。讨论、回答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燃料,优点是:1、 它点燃后生成了水;2、放出大量的热;3、来源广。但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所以还没有被广泛使用。思考、整理笔记认识氢能源和常见的新能源。了解氢气为什么无法被广泛使用。师 生 共 同 讨论讨论下列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查阅资料归纳的工业上制氢气的方法,其中包括正在研究的方案。通电(1)电解法: 2H2O 2H2+O2催化剂(2)甲烷转化法:CH4+H2O CO+3H2100(3)水煤气法:C+H2O CO+H2高温(4)碳氢化合物裂解法:CH4 C+2H2高温(5)设法将太阳能聚集产生高温使水分解:2H2O 2H2+O2(6)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如果将来人类广泛使用氢气作为能源,那么上述6种方法中你认为可行的,且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是哪几种?(1、5、 6)。说明理由。拓宽知识了解氢气的一些制取方法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人类利用燃料的同时,也给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 地球,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作为人类地球的一员,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后记【板书设计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5 页( 二)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 有害气体 SO2、NO2、CO 污染。2. 固体颗粒物污染。3. 形成酸雨( SO2、NO2)4. 温室效应。( 三) 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1. 乙醇 ( 酒精 ) 点燃C2H5OH+3O2 2CO2+3H2O 点燃2. 氢能源 2H2+O2 2H2O (1)优点:无污染、来源广、放热多。(2)存在的问题:安全运输、储存氢气;廉价制取氢气。3. 其他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潮汐能、可燃冰等。【附收集资料和尝试练习题】附1:学生收集到的相关资料1. 石油、煤等化石燃料以及它们的加工产品在燃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