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第二讲精品课件.ppt
一般:人与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和方式通过一定空间来完成。 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的性质相协调。 2)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 3)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 道路用地面积率是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和宽度的状况。规范规定: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应为815%,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考虑现在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发展,城市道路用地面积率还可以适当提高。纽约曼哈顿,道路密度大,35%;华盛顿市区:43%。 4)城市道路系统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5)城市道路系统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6)城市道路系统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 返回(1)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 快速路-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也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快速路设有中央分隔带,布置有4条以上的行车道,全部采用立体交叉控制车辆出入; 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 次干路-城市各组团间的主要道路 ; 支路-支路应在详细规划中安排,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一般不予以规划。(2)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交通性道路-是以满足交通运输的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及与对外交通的联系。 生活性道路-是以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主要为城市居民购物、社交、休憩等活动服务,以步行或自行车交通为主。 (1)城市干路网类型 从形式上,常见的城市道路网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方格网式 棋盘格式 方向性好、建筑容易布置 放射式 华盛顿 与边缘地区有最短的距离 锐角地区不易建设、方向性差 自由式 山区、丘陵地区常用 混合式 成都 (2)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新要求 疏通性道路网络 服务性道路网络 为了适应现代化交通机动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布置疏通性城市道路网,有必要把交通性主干路从城市主干路中剥离出来,作为疏通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及与快速路相连接的主要常速道路。 1)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2)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 高速公路通过立体交叉与城市道路网相连;高速公路通过立体交叉与城市道路网相连; 公路与城镇内部交通:公路与城镇内部交通: 一是公路立体穿越城镇;一是公路立体穿越城镇; 二是公路绕过城镇,改变城镇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位置,原公路成为城镇内部道二是公路绕过城镇,改变城镇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位置,原公路成为城镇内部道路。路。3)城市各级各类道路的衔接关系)城市各级各类道路的衔接关系 3)城市各级各类道路的衔接关系(1)交叉口距离 (2)道路网密度城市干路网密度 =城市干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建议大城市选用4-6 km/k,中小城市选用5-6 km/k。城市道路网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城市用地总面积(km/k)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建议选用7-8 km/k左右。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km/h) 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m) 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 (3) 道路红线宽度道路红线宽度 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又成为路幅宽度道路红线宽度又成为路幅宽度. 一般情况下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即为建筑不可逾越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但许多城市在道路红线外侧另行划定建筑红线,增加绿化用地增加绿化用地,并为将来道路并为将来道路红线向外扩展留有发展余地红线向外扩展留有发展余地.项目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红线宽度(米)60-10040-7030-5020-30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四部分,车行道路红线内的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等四部分,车行道又可以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停车道、避车道等;道又可以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公交专用道、停车道、避车道等;步行道又步行道又 称为人行道;分割带又有中央分隔带、车道隔离带、绿化分隔称为人行道;分割带又有中央分隔带、车道隔离带、绿化分隔带之分。带之分。 (4)道路横断面类型)道路横断面类型(车行车行道划分为标准)道划分为标准) 1)一块板道路横断面)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 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可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可以用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以用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及支路。路及支路。 2)两块板道路横断面)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两块板道路用中央分隔带两块板道路用中央分隔带(可布置低矮绿化)将车行(可布置低矮绿化)将车行道分成两部分。道分成两部分。 3)三块板道路横断面:)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三块板道路通常利用两条分隔带将三块板道路通常利用两条分隔带将机动车流和自行车流(机动车流和自行车流( 非机动车)分开非机动车)分开 ,一般三块板横断面适用于机动车交通,一般三块板横断面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十分大,而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通量不十分大,而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通畅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畅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路。道路或客运交通干路。 4)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 就是在三块板道路横断面的基础上,增加中央分隔带,解决对向机动车相互干扰的问题。 6)城市道路横断面选择与组合城市道路横断面选择与组合 城市快速路应该是封闭的汽车专用路,其横断面应采用分向通行城市快速路应该是封闭的汽车专用路,其横断面应采用分向通行的两块板形式的两块板形式 ; 城市交通性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城市交通性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的组合形式;道的组合形式; 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城市生活性主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块板横断面; 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布置: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包括跨河桥梁和为解决人流、车流相互交叉的立体交叉(包括人行天桥和地道)等。 停车设施的布置:城市中的公共停车设施按车辆性质和类别分为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规范规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可以按规划城市人口人均0.81.0安排。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面积宜占80-90%为宜,自行车停车场面积宜占1020%为宜。市中心和组团中心的机动车停车位应占全部机动车停车位数的5070%,城市对外道路主要出入口的停车场的机动车停车位数占510%。 根据城市交通的停车要求,可以将停车设施分为六种类型: 城市出入口停车设施 交通枢纽停车设施 生活居住区停车设施 城市各级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附近的公共停车设施 城市外围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停车设施 道路停车设施 作业: 从红线宽度、横断面线型、景观绿化、标志性建筑物、车流人流、特色活动、在城市交通中的位置、与市外交通的联系、交通枢纽状况、停车设施、承载的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来对你所熟悉的一条城市道路进行全方位分析,要求图文并茂,文字不少于2000字,并制作成ppt进行演示汇报,5个人一组,自由结合。40 结束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