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断句的具体方法.ppt
一、什么叫断句一、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断开,叫“句句”;在一;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断开,叫“读读”(do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句读”的发展,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此题型。一、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一、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二、根据文章的内容,大致划分层次二、根据文章的内容,大致划分层次 。三、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三、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四、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四、通读全文,进行检查。 文言断句的步骤文言断句的步骤文言断句的具体方法文言断句的具体方法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等,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中“初,初,鲁肃鲁肃闻刘表卒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先用全称,以下“肃肃径迎之径迎之”“”“肃肃宣权旨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就不再提姓了。 2、湖阳公主湖阳公主新寡,新寡,帝帝与共论与共论朝臣朝臣,微观其意。,微观其意。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1、湖阳公主湖阳公主新寡,新寡,帝帝与共论,与共论,朝臣朝臣微观其意。微观其意。再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再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齐三万户汉六年正月封功臣,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良未尝有未尝有战斗功。战斗功。高帝高帝曰:曰:“运筹策帷帐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决胜千里外,子房子房功也。自择齐三功也。自择齐三万户。万户。”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曰曰”、“云云”、“言言”等动词断等动词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的“曰曰”、“云云”、“言言”等,而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方法二:借助动词断句方法二:借助动词断句例如:例如: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或谓:或谓:“郊岛谁贫?郊岛谁贫?”曰曰:“岛为甚也。岛为甚也。”曰曰:“何以知之?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以其诗知之。郊曰曰:种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岛曰曰:市中有樵山,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例如: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例如: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马无故亡亡而而入胡人皆吊入胡人皆吊之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其马将将胡骏马胡骏马而而归人皆贺之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子好骑堕而而折其髀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丁壮者引弦而而战近塞之人死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马无故亡而入胡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人皆吊之(亡,走失)(亡,走失)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人皆贺之(将,动词,(将,动词,带领)带领) 家富良马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其子好骑 堕而折其髀堕而折其髀 丁壮者引弦而战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故福之为祸故福之为祸 祸之为福祸之为福 化不可极化不可极 深不可测也深不可测也( (了解实词了解实词“亡亡”“”“将将”的词义,掌握虚词的词义,掌握虚词“而而”的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的用法,注意到前后有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相同的句式,都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断句) )断句:断句:方法三:借助虚词断句方法三:借助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在文心雕龙文心雕龙章句章句中说过: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科。”确实如此。文言文中,确实如此。文言文中,“夫、惟、盖、夫、惟、盖、凡、窃、请、其、岂、敬、故凡、窃、请、其、岂、敬、故”等发语词和表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耳、哉、也、乎、耳、哉、也、矣、欤、焉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之、之、以、于、为、而、则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就有助于断句。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就有助于断句。 如: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如: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积善多积善多者者,虽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亡。积恶多者者,虽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容。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口诀,或许,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曰”后冒后冒(:)(:),“哉哉”后叹后叹(!)(!),“夫夫”“”“盖盖”大都在句前。大都在句前。“于于”“”“而而”一般在句中,一般在句中,“矣矣”“”“耳耳”后面后面画圆圈(。)画圆圈(。)“耶耶”“”“乎乎”经常表疑问经常表疑问(?)(?),“也也”“”“者者”作作用要停顿。用要停顿。排比、对偶、对称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如:句时参考。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妻不下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驾,功在不舍。”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具告沛具告沛公,沛公大惊。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右,左右皆呼万岁。” 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例如: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例如: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说苑)答案:答案:君子之学君子之学也也,入,入于于耳,藏耳,藏于于心,行心,行之之以身;以身;君子之治君子之治也也,始于始于不足见,不足见,终于终于不可及也。不可及也。方法五: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方法五: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开句子。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作为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者也也”、“不亦不亦乎乎”、“何何之有之有”,“孰与孰与乎乎”“”“为为所所”、“受受于于”,“无乃无乃乎乎”,“得无得无乎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课后练习课后练习1、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法矣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3、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辨害)1、帝问公权用笔法、帝问公权用笔法, 对曰对曰: “心正则笔正心正则笔正, 笔正笔正乃可法矣。乃可法矣。” 时帝荒纵时帝荒纵, 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故公权及之。帝改容, 悟其以笔谏也。悟其以笔谏也。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曰: “以示玉人以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故敢献之。”子罕曰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若以与我我, 皆丧宝也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不若人有其宝。” 3 3、虎豹之为害也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则焚山,不顾不顾野人(农民)之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则绝流,不顾不顾渔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