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DB42(489)200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知识技术规章.doc

    • 资源ID:2518493       资源大小:658.41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42(489)200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知识技术规章.doc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1 总 则1.0.1 为了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应用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依据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湖北省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设计方案的制定应注重概念设计,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结构类型及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条件、设备性能、经济指标等因素,精心设计、精心施工。1.0.3 本规程适用于湖北省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勘察、设计、制作、施工、检验与监测,市政工程可参照使用。1.0.4 对于特殊土地基、受机械振动和腐蚀介质作用的桩基,以及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其他内容,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3476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2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JGJ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DB42/24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69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符号3.1 术语3.1.1 桩基 pile foundation由设置于岩土中的桩和与桩顶连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称为桩基。3.1.2 复合桩基 composite foundation pile 由基桩和承台下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3.1.3 基桩 foundation pile桩基础中的单桩。3.1.4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到达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3.1.5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pile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3.1.6 变刚度调平设计 optimized design of pile foundation stiffness to reduce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考虑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和地层分布以及相互作用效应,通过调整桩径、桩长、桩距等改变基桩支承刚度分布,以使建筑物沉降趋于均匀、承台内力降低的设计方法。3.1.7 承台效应系数 pile cap effect coefficient 竖向荷载下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的发挥率。3.1.8 负摩阻力 negative skin friction, negative shaft resistance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3.2 主要符号3.2.1 作用和作用效应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Q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Q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单桩的竖向力;Q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Mxk、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H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任一单桩的水平力。3.2.2 抗力和材料性能qsia单桩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qpa单桩端阻力特征值;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B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fak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Mcr桩身抗裂弯矩;Rb桩身允许抱压力;Mu桩身极限弯矩;Rd桩身允许顶压力;ft、fc混凝土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Es土的压缩模量;、土的重度、有效重度;桩身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桩身纵向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拉应力;、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准永久组合下桩身正截面法向拉应力。3.2.3 几何参数l桩身长度;D桩身设计直径;d预应力钢筋公称直径;u桩截面周长;A基础(承台)总面积;AG管桩截面面积;管桩截面面积(含土塞);A j基础(承台)净面积;Am锚筋截面面积;Ap全部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n桩数;s桩基中心点最终沉降量。3.2.4 计算系数承台效应系数;沉降计算经验系数;离心混凝土工艺系数;Kb单桩上拔力增大系数。4 基本规定4.0.1 本规程适用于低桩承台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工程。承台设计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4.0.2 本规程所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包括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PC)管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PTC)管桩以及用于锚杆静压的短节预应力管桩。管桩直径300mm至600mm,其制作要求应符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当管桩直径大于600mm时,尚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4.0.3 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将桩基设计分为表4.0.3所列的三个设计等级。桩基设计时,应根据表4.0.3确定设计等级。表4.0.3 建筑桩基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 筑 类 型甲级重要的建筑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成一体建筑20层以上框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超过层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的建筑 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时,应通过专门论证。4.0.4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确定桩数和布桩时,应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基桩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应采用水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3 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性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荷载分项系数为1。4 在计算桩基结构承载力、确定尺寸和配筋时,应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应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5 桩基础结构构件设计安全等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现行有关建筑结构规范的规定采用,除临时性建筑外,重要性系数不应小于1.0。6 对桩基结构进行抗震验算时,其承载力调整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11的规定采用。4.0.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穿越各类软土、填土、一般粘性土、粉土、松散及稍密的砂类土,进入厚层老粘性土、碎石土、中密及中密以上砂类土、强风化岩以及中风化极软岩一定深度,当需穿过上述硬土层或进入硬土层较深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场地存在深厚淤泥、淤泥质土,且基础埋深较大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适用性。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适用于含孤石或障碍物较多且不易清除的土层,也不适用于桩端以上存在难以穿透的坚硬土层的场地。不应将石灰岩、微风化岩及中风化硬质岩石作为桩端持力层,当硬质岩残积土及强风化层很薄且其上为松软土层时,也不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当坚硬持力层上为深厚淤泥及淤泥质土时,管桩的长径比不宜大于60。PTC管桩仅能用于临时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的建筑物或侵蚀性环境中PC、PHC管桩壁厚不应小于95mm,且不应采用A型管桩。侵蚀性环境中尚应按相关规范对桩身进行适当防护。4.0.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应进行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计算:1 应根据桩基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的竖向抗压承载力计算和水平承载力计算;2 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10kPa且长径比大于50的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应按施工阶段吊装、运输、锤击和抱压作用进行桩身承载力验算;3 当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 对位于坡地、岸边的桩基应进行整体稳定性验算;5 对于抗浮、抗拔桩基,应进行抗拔承载力验算;6 对于抗震设防区的桩基应按现行GB50011的规定进行抗震承载力验算。4.0.7 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沉降计算:1 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体形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乙级桩基;桩端持力层为中、高压缩性土层的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2 软土地基上的多层建筑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应进行沉降验算。4.0.8 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验算桩身的抗裂和裂缝宽度。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桩基,应计算其水平位移。4.0.9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时应考虑沉桩振动、噪音及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定管桩的适用性,并按本规程第8.1.3条及9.0.14条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预防及监测措施。4.0.10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作为抗拔桩使用时,应符合本规程第7.5节的有关规定。侵蚀性环境中采用管桩作抗拔桩时,应采用闭口桩类,且桩全长灌芯,抗拔钢筋通长设置。4.0.11 桩基设计宜选用中、低压缩性土层作桩端持力层,对变形要求严格时,不应采用桩端置于中、高压缩性土层中的摩擦桩。同一结构单元的桩基,不宜选用压缩性差异较大的土层作桩端持力层,不宜部分采用摩擦型桩和部分采用端承型桩。当按JGJ94有关规定采用变刚度调平设计桩基时,对桩端持力层及桩型的限制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适当放宽。4.0.12 当利用倾斜土层作桩端持力层时,应考虑沉桩挤土效应等不利影响并验算桩基的稳定性。不得将桩支承于边坡潜在的滑动体上,桩端应进入经治理后的潜在滑裂面以下足够深度的稳定土层内。桩基应与边坡工程统一规划,同步设计。4.0.13 岩溶地区的桩基,当岩溶上覆土层的稳定性有保证、强度及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满足要求时,可利用上覆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对高于50m的建筑物,当岩溶上覆土层较薄时,应进行专门论证。4.0.14 抗震设防区管桩设计应符合GB50011的有关规定。4.0.15 当承台底地基土承载力较高且能发挥作用时,可根据桩土承台共同工作的原理,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或相关标准的规定考虑承台底地基土的抗力作用。4.0.16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用锚杆静压方法在建筑物内施工,桩段长度及配筋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进行设计,桩径宜为300400mm。压桩力应根据工程要求、设备能力、桩身强度、地质情况、建筑物配载重量及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综合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确定。试验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总桩数50根以下者不应少于2根。4.0.17 当沉桩挤土效应有可能影响邻桩承载力时,应按本规程第9.0.9条的有关规定对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如试验结果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在工程桩沉桩完成后对全部工程桩进行复打(压),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复打(压)应在全部工程桩施工完毕后实施。复打(压)完成后应进行静载荷试验检验单桩承载力。4.0.18 基坑挖土应分层进行,高差不应过大,软土地区的基坑开挖,应采用小型机械配合人工分层均衡进行,高差不应超过1m。4.0.19 基槽回填前,应排除积水,清除虚土和建筑垃圾,填土应按设计要求选料,分层夯实,均衡进行。4.0.20 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应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应符合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的有关规定。4.0.21 接桩处理时,受压桩接桩时外包混凝土应延伸至桩顶以下一倍桩径且不小于0.5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低于C30,外包混凝土外径不得小于桩径加300mm,外包混凝土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6%,箍筋可采用8100mm。除采取上述措施外,管桩内孔尚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混凝土灌芯,灌芯深度不小于1.2m(自接桩处算起),配筋及构造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对于抗拔桩及受水平力较大的管桩,接桩时应进行专门的设计计算。4.0.22 对倾斜率超过1%的桩、低应变检测桩身存在缺陷的桩、偏位超限的桩,未经处理不得使用。 当需利用其部分承载力时,按本规程第9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判定后,应进行补偿收缩混凝土灌芯,灌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灌芯范围应为桩全长(采用封闭桩尖时),或缺陷以下2.0m处至桩顶(采用开口桩尖时)。桩芯内混凝土的配筋要求,由设计确定。5 管桩制作5.1 材料5.1.1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5.1.2 骨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采用洁净的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为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2.53.5)。2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区级配及表5.1.2-1的要求。表5.1.2-1 砂的颗粒级配要求筛孔尺寸(mm)4.752.361.180.60.30.15累计筛余(%)10025050107041927010090注:1、除4.75及0.6筛档外,允许超出,超出总量应小于5%。 2、人工砂0.15筛孔可放宽到0.10.08mm筛孔。3 天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1%,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3%。4 天然砂的坚固性以质量损失值计应小于8%,人工砂以压碎指标计应小于20%。5 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枝、塑料等杂物,有害物质最高含量应符合表5.1.2-2的规定。表5.1.2-2 砂中有害物质最高含量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比色法)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2计 %)氯化物(以Cl离子计 %)1.01.0合格0.50.016 人工砂不应产生碱集料反应,其膨胀率应小于1%。7 砂的质量指标尚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8 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表面粗糙的石灰岩、花岗岩等硬质类碎石。9 碎石的压碎指标值应小于10%,风化石等软弱颗粒含量应小于3%,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0%,含泥量应小于1%。10 碎石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且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3/4。11 碎石的级配应符合表5.1.2-3的规定。表5.1.2-3 碎石级配要求筛孔尺寸(mm)26.519.016.09.54.752.36最佳分计筛余(%)0122838154累计筛余(%)051715556392851009510012 碎石的质量指标尚应符合建筑用碎石、卵石GB/T 14685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的有关规定。碎石不应产生碱集料反应,其膨胀率应小于1%。5.1.3 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应力钢筋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5223.3中低松驰螺旋槽钢棒的规定,且钢棒的抗拉强度标准值不小于1420MPa,非比例延伸强度不小于1280MPa,钢棒的断后伸长率应符合GB/T5223.3中延性35级的规定。2 螺旋筋宜采用冷拔低碳钢丝、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其质量应分别符合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JC/T540、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的规定。3 端部锚固钢筋、架立圈宜采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或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其质量应分别符合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l499的规定。4 端板及桩套箍宜采用Q235材料,其质量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JC/T 947及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端板最小厚度按预应力钢筋直径分别为16mm(钢筋直径7.1mm)、18mm(钢筋直径9.0mm) 、20mm(钢筋直径10.7mm) 、24mm(钢筋直径12.6mm)。5.1.4 混凝土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5.1.5 外加剂应经过试验验证,应适应蒸压养护,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5.1.6 掺合料不得对管桩产生有害影响,宜采用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等,其质量应分别符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C/T95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中S95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T1596级F类的规定。 当采用其他品种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5.2 规格及尺寸5.2.1 管桩按外径分为300mm、400mm、500mm、600mm等规格。PC、PHC管桩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其对应的抗弯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5.5.7条的规定;A型、AB型、B型和C型管桩的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分别为4MPa、6MPa、8MPa和10MPa,其计算值应在各自规定值的5%范围内,并能满足各型号桩的抗弯检验要求。根据设计或用户要求,也可生产其他规格和类型的管桩,其质量和性能应满足本规程的有关要求。5.2.2 管桩的结构形状和基本尺寸应符合图5.2.2和表5.2.2-1、5.2.2-2的规定。t壁厚 l长度; D外径图5.2.2 管桩的结构形状表5.2.2-1 PC、PHC管桩基本尺寸外径d(mm)最小壁厚tmin(mm)每节桩长度 l(m)PCPHC78910111213141530070704009595500100100600110110注:1、“”代表长度l的适用范围,表5.2.2-2同。 2、直径300mm的桩,A型、AB型、B型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直径400mm及以上的桩,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表5.2.2-2 PTC管桩基本尺寸外径d(mm)最小壁厚tmin(mm)每节桩长度 l(m)78910111213300504005550060600705.2.3 每节管桩均应明确标记其品种、规格、型号及长度,标记示例为:品种PHC、外径500mm、壁厚100mm、长度12m的A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标记为:PHC-A500-100-12。5.3 构造要求5.3.1 预应力钢筋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应清除油污,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整,同一节管桩中预应力钢筋长度的相对差值,当钢筋长度小于等于15m时不得大于1.5mm,长度大于15m时不得大于2mm。2 钢筋和螺旋筋的焊接点的强度损失不得大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5%。3 钢筋镦头强度不得低于该材料标准强度的90%。钢筋镦头制作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镦头机JC/T 966有关规定。5.3.2 钢筋的配置及成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 预应力钢筋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最小配筋率不应低于0.4%,且不得少于六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管桩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不应低于表5.3.2的规定。钢筋面积可进行等强代换。表5.3.2 预应力钢筋最小配筋面积(mm2)-300-70PHCPC-400-95PHCPC-500-PHC 100PC (125)-600-PHC 110PC (130)AABBCAABBCAABBCAABBC2403694906214286498811115624(694)900(1052)1210(1422)1534(1796)815(904)1214(1367)1634(1846)2070(2344)2 螺旋筋的直径应根据管桩规格确定,外径400mm及以下,螺旋筋的直径不应小于4mm;外径500600mm,螺旋筋的直径不应小于5mm。螺旋筋螺距不应超过80mm。管桩两端及中部各2000mm长度范围内,螺旋筋螺距为45mm。3 工程需要时,可增加端部锚固钢筋。4 骨架成型后,各部分尺寸应符合如下要求:1) 预应力钢筋间距偏差不得超过5mm;2) 螺旋筋的螺距偏差不得超过5mm。5.3.3 端板焊接接头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管桩接头端板的宽度不应小于管桩的壁厚。2 接头的端面必须与桩身的轴线垂直,接头端面对桩身轴线的倾斜度应小于0.5%D。3 接头的焊接坡口尺寸宜选用有关标准设计,接头强度不应低于桩身强度。5.4 制作工艺5.4.1 混凝土质量控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60,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80。5.4.2 管桩钢模制作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模JC/T 605有关规定。管桩脱模剂应符合混凝土制品用脱模剂JC/T 949有关规定。5.4.3 混凝土配料应采用电脑或电子秤称量,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进行搅拌。各种材料称量的允许误差为:水泥、掺合料1%,粗、细骨料2%,水、外加剂1%。5.4.4 采用先张法模外预应力工艺,总张拉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宜采用应力和伸长值双控来确保预应力的控制。5.4.5 混凝土布料应均匀,离心工艺成型应按低速、中速、高速三个阶段进行,混凝土应密实,壁厚应均匀。离心制度(转速与时间)应根据管桩的品种、规格等经试验确定。5.4.6 常压蒸汽养护、压蒸养护应根据管桩品种、规格、不同的原材料、不同气候条件等经试验确定。5.4.7 放张预应力筋时,与管桩相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不得低于40MPa。5.4.8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脱模后在成品堆场上需继续进行保温养护,混凝土表面应润湿,不应产生收缩裂缝。5.4.9 桩尖采用钢板制作,钢板材质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的有关规定,材料的机械性能不应低于Q235钢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的有关规定。5.5 检验验收5.5.1 型式检验与出厂检验应符合GB13476及先张法预应力薄壁管桩JC888的有关规定。 检验项目应包括混凝土抗压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不包括保护层厚度)、抗弯性能的检验。5.5.2 出厂检验的批量和抽样应符合下列要求: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以同品种、同规格、同型号的管桩连续生产300,000m为一批,但在四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300,000m时仍作为一批,随机抽取10根进行检验。抗弯性能:在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两根进行抗弯性能的检验。5.5.3 出厂检验时,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的龄期,当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为出釜后ld;采用其他养护工艺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龄期为28d。2 检验混凝土质量的试件的留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或原材料发生变更时,应制作三组试件;2) 每拌制100盘或一个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应制作三组试件。其中:一组试件检验预应力钢筋放张时混凝土抗压强度,一组试件检验28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压蒸养护工艺时,检验出釜后ld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或检验管桩出厂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3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50107执行。5.5.4 判定规则应符合下列规定:外观质量与尺寸偏差:所抽10根管桩中,不符合本规程表5.5.5规定的管桩不应超过两根。抗弯性能:若所抽两根全部符合本规程第5.5.7条的规定时,则判抗弯性能合格;若有一根不符合本规程第5.5.7条的规定时,应从同批产品中抽取加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根不合格,则判抗弯性能不合格。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抗弯性能合格的基础上,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全部合格,则判该产品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5.5.5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5.5.5的规定。表5.5.5 管桩的外观质量项 目合 格 品 质 量 要 求粘皮和麻面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桩总外表面积的0.5%;每处粘皮和麻面的深度不大于5mm,且应修补桩身合缝漏浆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管桩长度的10%,或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且应修补局部磕损磕损深度不大于5mm,每处面积不大于50cm2,且应修补内外表面露筋不允许表面裂缝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水纹和内壁浮浆层中的收缩裂纹不在此限桩端面平整度管桩端面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镦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断筋,脱头不允许桩套箍凹陷凹陷深度不大于5mm,面积不大于500mm2内表面混凝土塌落不允许接头和桩套箍与桩身结合面漏浆漏浆深度不大于5mm,漏浆长度不大于周长的1/6,且应修补空洞和蜂窝不允许5.5.6 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5.6的规定。表5.5.6 管桩的尺寸允许偏差项 目合格品允许偏差l0.5%l端部倾斜0.5%DD(mm)600+5 -2t+20 0保护层厚度(mm)+5 0桩身弯曲度l/1000桩端板(mm)外侧平面度0.5外 径0 -1内 径0 -2厚 度正偏差不限 0注:表内尺寸以设计图纸为基准。5.5.7 抗弯性能应符合表5.5.7-1、表5.5.7-2的规定。表5.5.7-1 PC、PHC管桩的抗弯性能外径(mm)型 号开裂弯矩(kNm)极限弯矩(kNm)300A2537AB3050B3462C3979400A5481AB64106B74132C88176500-100(500-125)A103(111)155(167)AB125(136)210(226)B147(160)265(285)C167(180)334(360)600-110(600-130)A167(180)250(270)AB206(223)346(374)B245(265)441(477)C285(307)569(615)表5.5.7-2 PTC管桩的抗弯性能外径(mm)开裂弯矩(kNm)极限弯矩(kNm)3001926400395550071996001191675.6 试验方法5.6.1 混凝土抗压强度的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拌合物应在搅拌站或喂料工序中随机抽取,制作标准尺寸试件,并与管桩同条件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 50081的有关规定。5.6.2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工具及检查方法应符合表5.6.2的要求。表5.6.2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检查项目检查工具与检查方法测量工具精度(mm)长 度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lmm1.0外 径用卡尺或钢直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相互垂直的两直径,取其平均值,精确至lmm1.0壁 厚用钢直尺在同一断面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测定四处壁厚,取其平均值,精确至lmm0.5桩端部倾斜两端支承,将直角靠尺的一边紧靠桩身,另一边与端板紧靠,测其最大间隙处,精确至lmm0.5桩身弯曲度将拉线紧靠桩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大矢距,精确至lmm0.5保护层厚度用深度游标卡尺在管桩的中部同一圆周的两处不同部位,精确至0.1mm0.02漏浆长度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lmm1.0漏浆深度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0.1mm0.02裂缝宽度用20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0.01mm0.015.6.3 桩身及接头的抗弯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加载至本规程表5.5.7-1、表5.5.7-2中的极限弯矩时,管桩不得出现下列任何一种情况:1) 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1.5mm;2) 受拉钢筋被拉断;3)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2 管桩的抗弯试验采用简支梁对称加载装置,l不应短于15D且不应短于5m,如图5.6.3所示,其中,P的方向垂直于地面。1管桩;2滚动铰支座;3固定铰支座;4支墩;5分配梁;6分配梁固定铰支座;7分配梁滚动铰支座;8U型垫板图5.6.3 管桩的抗弯试验示意图3 管桩接头处抗弯试验方法同图5.6.3,应使接头位于最大弯矩处。4 加载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一步:按抗裂弯矩的20%的级差由零加载至抗裂弯矩的8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然后按抗裂弯矩的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抗裂弯矩的100%。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并测定和记录裂缝宽度。 第二步:如果在抗裂弯矩的100%时未出现裂缝,则按抗裂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裂缝出现。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为3min,测定和记录裂缝宽度。 第三步:按极限弯矩的5%的级差继续加载至出现本条第1款所列极限状态的检验标志之一为止。每级荷载的持续时间不少于3min,观测并记录各项读数。5 弯矩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实测弯矩按下式计算:1) 垂直向下加载时: (5.6.3-1)2) 垂直向上加载时: (5.6.3-2)式中: W管桩重量(kN); l 管桩长度(m);P荷载(垂直加载时,应考虑加载设备的重量)(kN)。6 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作为开裂荷载实测值。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出现本条第1款所列的情况之一时,应取此时的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当在加载过程中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前一级荷载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内出现上述情况之一时,应取本级荷载值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极限荷载实测值。5.7 贮存及搬运5.7.1 厂内贮存应符合下列要求:1 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2 管桩堆放时,最下层宜按图5.7.1所示的两支点位置放在垫木上,不得以有棱角的金属构件替代垫木,垫木支承点应在同一水平面。管桩堆放层数应符合表5.7.1的规定。图5.7.1 两支点示意图3 管桩应按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分别堆放。最大堆放层数应符合表5.7.1的规定。表5.7.1 管桩最大堆放层数外径(mm)300400500600堆放层数9875.7.2 管桩搬运宜采用两支点法(参见图5.7.1)或两头勾吊法,装卸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5.8 标志及产品合格证5.8.1 管桩标志宜符合下列要求:1 标志标在管桩表面距端头10001500mm处。 2 标志内容为管桩标记、制造日期或管桩编号,制造厂的厂名或产品注册商标。5.8.2 产品合格证应包括下列内容:1) 合格证编号;2) 依据标准的编号;3) 管桩品种、规格、型号、长度及壁厚;4) 混凝土抗压强度;5) 产品数量;6) 管桩编号;7) 制造厂厂名、制造日期、出厂日期;8) 检验员签名或盖章(可用检验员代号表示)。5.9 桩身强度5.9.1 应计算张拉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预应力钢筋的松弛及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等所产生的预应力损失。5.9.2 管桩运输、吊装的动力系数可采用1.5。5.9.3 抗裂弯矩应按下式计算 (5.9.3)式中: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离心混凝土工艺系数,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时, K=2.0;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

    注意事项

    本文(DB42(489)200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知识技术规章.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