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川教版 .pdf
-
资源ID:25203869
资源大小:51.7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学习主题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川教版 .pdf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及其作用,知道我国构建的民族关系,理解少数民族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培养和提高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图、课外动手收集整理、探究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协调、合作能力,用历史的眼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培养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视频导入和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阅读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教育学生树立民族平等的思想。(2)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教学重点】 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教学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反映少数民族解放前后发展变化的图片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 爱我中华 ,教师: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我国是怎样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的呢?各族人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2. 讲授新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区域自治制度利国家新型民族关系促发展少数民族发展益人民师: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我国是对少数民族进行怎样管理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板块一:区域自治制度利国家(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师: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1.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生: 以汉族为主,拥有56 个民族;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师:我国解放前的少数民族状况是怎样的?2. 解放前的少数民族状况:生: (1)居住在内蒙古、黑龙江北部兴安岭一带的鄂温克、鄂伦春族,过着狩猎的原始生活。(2)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人民,在残酷的农奴制下,没有人身自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你知道吗?“人权”最重要的是什么权?西藏和平解放前的人权状况怎样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明确:(1)人权就是法律规定一个人应享受的人身自由和各种民主权利;生存权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 ( 2)解放前的藏民因为没有人身自由,就没有人权。师: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是怎样进行改革的呢?3. 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生: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度。师: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是怎样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的呢?4.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政策: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师:我国在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提出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实行民族区域的制度。课件展示: 1954 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见第 7 张 PPT 。课件补充: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师: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呢?生: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教师强调:国家统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行驶自治权是核心,是为了各民族共同发展,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制度。教师补充:在1984 年 5 月 31 日,在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 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师:我国的自治区、自治县和自治州各有多少呢?5. 我国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生: 1998 年,我国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自治区和30 个自治州、 120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区行政区域占全国总面积的64% 。师: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呢?6.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师: (1)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2)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利益。教师补充五个自治区建立的时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 年 5 月 1 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 1955 年 10 月 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 年 3 月 5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 年 10 月 25 日,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 9 月 9 日。课件展示图片:五个自治区的位置,见第11 张 PPT 。师: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师:我国的自治区建立了,那么,怎样处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区域的关系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怎样正确处理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关系?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明确:(1)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2)涉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与国家统一领导的关系,需“报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批准”后方可执行。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怎样建立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二。板块二:新型民族关系促发展(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师: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是什么呢?1. 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生:我国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师:新型民族关系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2. 新型民族关系之间的关系:教师补充:( 1)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2)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3)民族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师:新型民族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3. 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学生结合课本回答。教师明确:( 1)文化上:保护少数民族文化遗产;(2)习俗上: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风俗习惯、保护宗教信仰; (3)经济上:安排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师:我们一起欣赏我国政府保护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几幅图片。课件展示图片: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见第15 张 PPT 。教师补充: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唐太宗时,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宫殿。师:我国政府也非常尊重少数民族的节日。课件展示图片:泼水节的图片,见第16 张 PPT 。教师补充: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 至 7 天。相传为纪念十二个姑娘杀死魔王, 轮流抱着滚烫的魔头泼水降温直到魔头死去,后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节日。被泼的水越多受到的祝福就越多。课件展示图片:火把节的图片,见第17 张 PPT 。教师补充:火把节在古代被称为“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火把节的由来传说不一:一说天神与地神斗争,人们用火把助地神灭虫战胜天神。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6 月24 举行,白族在6月 25 举行,拉祜(h)族在 6 月 20 举行,节期二至三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课件展示图片:伊斯兰教古尔邦节的图片,见第18 张 PPT 。教师补充: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与开斋节、 圣纪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古尔邦”意为“献祭” 、 “献牲”,为朝觐( j n)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在每年回历的12 月 10 日,节前人们清扫庭院,准备节日的食品,清晨沐浴焚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课件展示图片:雪顿节的图片,见第19 张 PPT 。教师补充: 雪顿节是藏族的节日,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 “雪顿” 意为酸奶宴。 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 “顿”是“吃” 、 “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节日起源于17 世纪前,时间从藏历的6 月 29 日到 7 月 5 日结束。师: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安排一些重要建设项目,扶植民族经济。课件展示图片: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图片,见第20 张 PPT 。教师补充:青藏铁路自2001 年 6 月 29 日开工建设以来,十万大军,五年征战,2006 年 7 月 1日建成通车运营。在地球之巅成功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造就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教师组织议一议: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信仰、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充分说明了什么?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明确: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国家对少数民族的重视和尊重,体现了国家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过渡: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各少数民族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是怎样建设自己的家园的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三。板块三:少数民族发展益人民(三)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是怎样迅速发展的呢?1. 少数民族地区迅速发展的原因:学生结合课本回答。教师明确:党和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国家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西部大开发中重点工程的建设;扶持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师:党和政府采取这些措施后,少数民族地区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积极发展边境贸易,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少数民族的经济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师:正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改善:生: (1)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农民收入增加。2003 年,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人均收入达1895 元人民币,是1980 年的 23.8 倍。 (2)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少数民族的婴儿死亡率降低,人均寿命提高。师: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少数民族经济取得发展的几幅图片。课件展示:青藏铁路第一高桥三岔河特大桥,见第24 张 PPT 。教师补充:三岔河特大桥,大桥全长690.19 米,桥面距谷底54.1 米,是青藏铁路全线最高的铁路桥。它共有20 个桥墩,其中17 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 厘米。课件展示图片:新疆人民会堂,见第25 张 PPT 。教师补充:新疆人民会堂始建于1984 年, 1985 年 10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 周年之际竣工投入使用,是当时自治区“十大建筑”之一,在亚洲和全国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建筑面积34000 多平方米,集会议、演出、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建筑。师:新疆的省府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课件展示图片:乌鲁木齐市,见第26 张 PPT 。教师补充: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市域面积为14216.3 平方公里,辖7 区、 1 县, 2014 年末常住人口为353 万人。 “乌鲁木齐”是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师:宁夏的省府银川市也建设的非常美丽。课件展示图片:银川市,见第27 张 PPT 。教师补充: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3.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民族发布的特;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先后建立5 个自治区、 30 个自治州和120 个自治县;我国建立了新型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师:让我们进入练习环节。练习:1.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分布的特点是()A.以少数民族为主,拥有56 个民族B.少数民族主要发布在东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C.少数民族主要发布在东北和东南地区D.少数民族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答案: D 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答案: C 3. 我国先后建立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州的个数分别是( ) A.4 个, 30 个 B.5个, 30 个 C.6个, 20 个 D.7个, 20 个答案: B 4. 下列选项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表达意思最相近的是( ) A. 各个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B.各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C.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D.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答案: C 4. 感情提升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各民族间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一定会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更大的成就。5. 布置作业(1)列举列举我国的五个自治区的名称(2)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 】 1.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2.解放前的少数民族状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3.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 4.我国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州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历史意义 1.新型民族关系的内容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2.新型民族关系之间的关系 3.新型民族关系的体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1.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2.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的改善【教学反思】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 区域自治制度利国家、 (二) 新型民族关系促发展、(三) 少数民族发展益人民。首先,通过歌曲导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了小组讨论、问题探究法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不足方面:教师讲的有点多,学生的参与的机会较少,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正确处理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关系还不能完全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仔细讲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