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方案 .pdf
-
资源ID:25213909
资源大小:40.04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方案 .pdf
办公精品欢迎下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费保障方案一、水资源问题及形势分析1基本概况我县所辖河段在丹河口以下,上自陈庄、下至武阁寨,桩号23875-44 800 ,长度为 20.925 公里,平均比降为0.51 ,河道宽度为 625-1350米(留村和孝敬)。距沁河和丹河出山口较近,洪水来猛去速、预见期短,流量为1000 立方米每秒的洪水,由五龙口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为4.2 小时,由山路坪水文站到我县界内仅为1.8 小时,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我县有三处常年靠水险工, 共 53 座工程。 (其中留村险工 12 座,大小岩险工 25 座,白马沟险工 16 座) ,经常受大溜顶冲。从河段冲淤情况来看,根据多年资料分析,我县所辖的20.925公里河段基本上处于冲淤相间河段。若进一步区分, 则小岩以上冲刷的机率较大,以下淤积的机率较大。我县河段内有滩区的行政村共有15 个,共有滩地 10633 亩,其中:可耕地面积 4263 亩,农作物有:花生、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瓜果、蔬菜和其它作物。其中:以小麦、花生、玉米为多,由于滩区无人居住,故也无避洪工程。由于历史上沁河堤防曾多次决口, 堤顶宽度不足,堤身较为单薄,不能满足新的堤防标准的要求,我局于2002 年对全线 20.925 公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办公精品欢迎下载堤防进行了帮宽,帮宽后堤顶宽度为 12 米,边坡 1:3。2. 水资源问题及形势分析沁 河 河 川 水 资 源 主要 为 大 气 降水 补 给 , 多 年 平 均 降水 量617mm ,为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1.3 倍(黄河 1956 1979年 24 年系列平均降水量为476mm ) 。 小董站多年平均河川水资源量为 17.19 亿 m3(1951 1996 年平均值), 流域平均径流深133mm ,为黄河花园口站以上多年平均径流深77mm 的 1.73 倍,为汾河多年平均径流深 53mm 的 2.5 倍,为伊洛河多年平均径流深189mm的0.7 倍,因此沁河河川水资源量较为丰富。沁河河川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和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匀,8 月份来水量大,占全年径流量的16.524.2,12 月份来水量最小,占全年径流量的2.46.0。根据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局的研究成果,沁河流域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每年13.14 亿 m3。根据沁河流域16 个雨量观测站降水量1961 1984年系列资料,按算术平均值计算全流域降水量均值为617mm ,由此推算全流域降水量为 83.49 亿 m3。分析全流域降水量、河川水资源量及地下水资源量,经计算得流域水资源总量为20.91 亿 m3。流域内现有中、小型水库 110 座及塘堰 2408 处。1985 年实际供水量 0.59 亿 m3。全流域 1985 年从河道引水有效灌溉面积为 4.15 万 hm2,实际引水量4.744 亿 m3。全流域共有电灌站、水轮泵站1386 处,这些提水工程 1985 年实际供水量为0.77 亿 m3。流域内有配套机电井13181眼,配套功率 10.5 万 kW ,1985 年提取地下水 2.93 亿 m3。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办公精品欢迎下载目前沁河流域的用水,主要有农业灌溉、工业、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用水,其中农业灌溉用水所占比重最大。全流域(含向流域外供水)1985 年工农业生产及生活总引水量为9.11 亿 m3,其中地下水2.97 亿 m3;总耗水 7.31 亿 m3,其中地下水 1.91 亿 m3;回归水量1.8 亿 m3。 总引水量中,农业灌溉用水占 82.9, 工业用水占 13.3,人畜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分别占3.0和 0.8。沁河下游共有取排水口门和提灌站28 座,其中取水口门 22 处,取水流量约 70 m3/s;排水口门 2 处,排水流量 1.72 m3/s ;提灌溉站 4 处,均在沁阳。除12 座引水口门因防洪标准低围堵仃用外,其余均正常运用,但由于近几年沁河水量偏枯,引水保证率低,除沁阳局的庙后闸、尚香闸、北孔闸和温县局的亢村闸渠系维护基本完好外,其他涵闸配套渠系破坏严重已没有正常引水能力。我局所管辖的范围内有三座涵闸,分别为白马沟闸、大小岩闸、留村闸。白马沟闸位于沁河左堤桩号 38+827 处,灌溉面积 2 万亩,始建于1966 年,1994 年改建。该闸为单孔圆拱直墙式钢筋砼涵洞结构, 孔宽1.5 米,高 1.7 米。闸身涵洞长 42 米,上游铺盖长 8 米,上游连接段长13 米, 下游连接段长 26.5 米, 建筑物总长 81.5 米, 闸底板高程 108.39 米,堤顶高程 116.57 米。设计流量 2.5 立方米每秒,设计防洪水位114.25 米,校核防洪水位 115.75 米。此闸自改建以来常年脱河。大岩闸原为虹吸,始修于 1970 年,位于博爱县孝敬镇大岩村南,沁河左堤公里桩号 31+554 处。1992 年该闸进行改建,投资 53.00 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办公精品欢迎下载元。改建后的大岩闸为单孔钢筋砼圆拱直墙式涵洞结构,孔宽2.0 米,高 1.7 米。闸室涵洞长 40 米,闸底板高程 111.67 米(黄海) ,堤顶高程 120.07 米。设计流量 3.2 立方米每秒,设计防洪水位 117.96 米。此闸自改建以来常年脱河。留村闸位于孝敬镇留村西,相应沁左堤桩号25+793处(留村险工 5 护岸中间段) , 建于 1984 年。 该闸为两孔钢筋砼涵洞,孔宽 1.6 米,高 2 米,闸室洞身长 48 米,消力池长 9 米,闸底板 114.80 米,堤顶高程 123.49 米,该闸设计流量为 5 立方米每秒,设计防洪水位 120.08米,校核防洪水位 121.58 米,最高运用水位 117.52 米,设计灌溉水位115.80 米。此闸自改建以来常年脱河。二、水资源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1. 水资源管理现状博爱河务局下设 1 个水政监察大队,共有水政监察员 5 人,其中专职水政监察员 3 人,兼职水政监察员 2 人(局长、主管局长) 。为全面提高水政人员工作水平,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我局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执法人员事业心和政治立场教育,并积极参加黄委、河南局、焦作局及地方政府举办的水行政和法律培训班。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专门制定了水政监察大队职责、 水政监察大队工作纪律、 水政科科长岗位责任制 、 水政监察员岗位责任制、 执法办案制度 、 执法监督检查制度 、 大案要案请示、报告和备案制度、 水政监察员学习培训制度 、 水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等。打造了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水政监察队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办公精品欢迎下载2. 水资源管理需求分析1996 年实施取水许可制后, 按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 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及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对辖区内的3 处取水口(地表水 3 处)进行了登记, 并发放了取水许可证, 1999年又组织人员对各取水口引水量进行了重新核定,2000 年上级主管部门对我局的留村闸、白马沟闸2 处地表取水口进行了取水许可审批,并换发了取水许可证。2004 年再次组织人员对取水口进行了调查,重新分析核定了各取水口年取水量,2005 年经黄委批准留村闸、白马沟闸 2 处取水口年取水量700 万 m3。实施取水许可制以来,焦作河务局每年都按照河南河务局及黄委的有关规定对取水许可证进行年度审验。留村闸(含大岩闸)和白马沟 2 个灌区均位于沁河沿线的平原南部区域,灌区以沁河水为主要水源。工程始建于20 世纪 60 年代,设计灌溉面积 6 万亩,有效灌溉面积约2.4 万亩。灌区内农业以生产粮食为主,其次有林果业和其他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油料、蔬莱、瓜类等。灌区主要作物为冬小麦和夏玉米轮作,农间灌溉主要采用畦灌、漫灌形式。灌区自开灌以来,通过多年来的灌溉, 使盐碱地和沙土地得到了改造,粮食作物由原来亩产 600 公斤增加到 950 公斤,是促进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沿沁河区域地势平缓, 土壤肥沃,机井棋布,是博爱县耕作的主要基地,粮食主产区。 随着当地经济发展, 区域内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逐年增加,地下水资源已被超量开采。目前,灌区建设了一系列的节水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办公精品欢迎下载程,采用深井抽水、水塔蓄水与地埋PVC 管网组合进行灌溉。灌溉方式变化较大, 区内大部分的耕地由过去的河水渠道灌溉,变为利用井、泵和地埋管道网络取地下水灌溉。虽然在节水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仍挡不住地下水位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水井取水深度由过去的5-6m, 增加到了现在的 16-25m 。抽水设备由离心泵换成了潜水泵,水泵出水量减小, 每亩耕地浇水用电量增加, 约每亩仅电费约 16-30元不等。按每年灌区小麦、夏玉米浇5 次水计算,每亩年电费高达150 元以上。特别是以孝敬镇界沟、 赵郭等村为中心的地下水漏斗区,面积约 6 平方千米,距离沁河约4-5 千米。仍在逐渐扩大,地下水位也在逐年急剧下降。 前期通过南横河的补源工程,漏斗区地下水位虽有缓解,但解决不了缺水的根本问题。通过引用沁河水可以有效缓解供水矛盾,保障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平衡利用。目前灌区群众希望能够用上沁河水。一是可以降低以前用水成本,从而降低农产品投入; 二是有效阻止地下水漏斗区进一步扩大,抬高地下水位;三是建立人水和谐的用水局面,形成供水用水可持续。但近些年河床下切,沁河来水较小,三座涵闸均无法引水。灌区渠系工程经过 40 多年的运行,由于工程超期服役,渠系建筑物老化、损坏很严重,大部分渠道现已不再使用。因此抓好引沁供水工作十分重要,也很紧迫。博爱沁河河务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办公精品欢迎下载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