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女娲补天》 人教版部编.doc
-
资源ID:25216406
资源大小:45.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女娲补天》 人教版部编.doc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神话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从学生主动质疑开始,抓住“学习指南定方向自主学习为手段学习卡片为依托合作学习为载体归纳学法为指导学会阅读为目的”的步骤展开教学,关注在描写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使用的一连串动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关注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重难点: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甘于奉献的精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女娲造人”的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从何而来的吗?你们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指一名学生讲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关于女娲的另一个故事。(板书课题:女娲补天)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教师正音“娲”,读w,不读w。3.“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修补)4.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生1:女娲为什么补天?生2: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生3:女娲补好天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5.师:你们真是善于提问的孩子!这些问题都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赶快打开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都能读明白。设计意图:“学起于思,而源于疑”,学生第一次接触题目,一定会有一种最直接的感知或疑问。教师从学生的疑问入手逐步展开教学,势必会迎合学生的心理,满足学习的欲望,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并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3.全班汇报交流词语。(1)课件出示词语:惊慌失措、混乱、一项、熄灭、塌下来、杀了、传颂、功绩。(2)指生读词,教师随机纠错:“措”读cuò,不读chuò;“混”在本课读hùn;“杀”读sh,不读s;“颂”读sòn,不读shòn。(3)男女生轮读词语。(4)抢读生字,自由扩词。措 混 项 熄 塌 杀 颂 绩(5)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本环节从“圈画生字新词,到全班交流汇报,识记字形”入手,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走进文本,感知内容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探究此问题时,可引导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来默读:女娲为什么补天?怎么补天?结果怎样?(2)从文中找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和同学交流,说说为什么感到神奇。2.展开自主性学习,小组交流读书收获。3.汇报交流成果。(1)起因:撑天的柱子被撞断了,天塌下来了,世界陷入混乱和恐怖之中。经过: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把天补好了,堵住了喷涌洪水的地缝。结果:天和地终于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2)第一小组先汇报自己认为神奇的地方,其他小组成员补充。4.小结:同学们,你看,就像这样仔细地读读课文,小组之间互动探究,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就把问题解决了。真好!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文字品读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既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四、导读课文,总结方法1.同学们,这篇课文的脉络你们已经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了,那么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天到底怎样了?不补不行吗?这些问题都是理解故事内容和女娲品质的关键。2.教师导学,提炼方法。(1)出示学习指南(一)。学习指南(一)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自主完成学习卡片(一)。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一)。全班交流。(2)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填写学习卡片,教师巡视,关注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学习卡片(一)天塌之前的人间_天塌之后的人间_女娲的表现_(3)小组内交流学习卡片的内容,教师参与小组讨论,进行课堂观察。(4)全班交流,学生汇报。预设:生:“天塌之前的人间”一栏我填的是“到处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师: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人们的幸福吗?(学生朗读。)生:“天塌之后的人间”一栏我填的是“裂开、一道道深沟、洪水喷涌而出、各种野兽残害人类、人类惊慌失措、世界陷入了混乱和恐怖之中”。课件出示: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师:看着你填的内容我就感到很可怕。你能读出可怕的感觉和人们的悲惨处境吗?(学生尝试朗读,齐读,体会人们的极度恐惧。)生:“女娲的表现”一栏我填的是“难过、决心”。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觉得女娲就是一个特别好的神仙,她一心只想着救人。师:那好,现在你就是女娲了,我想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你一心只想把人们解救出来的心情,好吗?(学生纷纷练习朗读。)(5)师生共同提炼阅读方法。仔细阅读学习指南。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卡片。提炼重点词语并谈体会。通过提炼的词语感悟人物特点。借助朗读表达感受等。(6)小结: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先分别提炼出了能体现人间在天塌之前和之后的不同状态及女娲的表现的重点词语,通过体会这些重点词语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女娲在人类受苦受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的好品质。这样提炼重点词语的阅读方法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还能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女娲历尽千辛万苦、不怕困难的精神。设计意图:课文只是教学的载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是“教课文”,而是“用课文教”,这是本教学环节的宗旨所在。师生共同归纳阅读方法,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充满想象、富有情感的朗读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对课文的理解。五、运用方法,自主学文1.过渡:下面我们就运用刚才总结的方法来学习“女娲是怎样补天的”。2.出示学习指南(二)。学习指南(二)(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悟女娲补天和堵地缝的艰辛。(2)运用提炼重点词的阅读方法,小组共同完成学习卡片(二)。(3)全班围绕学习卡片进行交流。3.教师下发学习卡片(二),同时参与小组学习。(内容见学生活动卡设计。)4.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卡片(二)。5.全班围绕学习卡片进行交流。交流第4自然段“捡来,燃起、修补、担心、杀、斩、烧、撒、堵住”这些词语。(1)自由读第4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故事的神奇之处。(2)小组合解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围绕描写女娲补天和堵地缝和堵地缝的动词进行交流,进一步体会女娲为了补天所付出的艰辛,感受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甘于奉献的精神。(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感受女娲的美丽、勇敢、善良。(4)对照插图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感受女娲的大爱之举。(5)小结: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把女娲补天和堵地缝的艰难过程写得清清楚楚,让我们以敬佩之情诵读这段话,体会女娲的神奇之处。(全班齐读)女娲的辛苦没有白费,天终于补好了,人们又过上了快乐幸福的日子。我们再次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欣喜的语气。(齐读)设计意图:学习方法内化的标准就是会运用。教师紧紧抓住契机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六、总结全文,拓展阅读1.总结课文,深化主题。同学们,女娲补天让我们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对于美丽、善良、勇敢的女娲的热爱之情,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2.推荐阅读,鼓励读书。过渡:关于这样的美丽传说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后去搜集,去阅读。(1)推荐阅读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进一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给家人讲一讲女娲补天,进一步搜集关于女娲的其他传说。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教师鼓励学生从课堂飞向课外,多形式、多渠道、高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篇课文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是本单元最后一篇阅读课,在之前阅读方法的总结整理上,所承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任务不容忽视。通过运用学习卡、总结阅读方法,并能学以致用。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来感受女娲的大爱;多次导读,感受女娲补天的了不起,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质,加深了对人文性的感悟,做到了“知情合一”。2.本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利用学习卡、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总结阅读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教师彻底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