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谈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误区及应对策略 .pdf
-
资源ID:25218281
资源大小:32.9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谈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误区及应对策略 .pdf
1 / 5 谈语文教案中的多媒体运用误区及应对策略广东省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彭才华【摘要】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案正逐步融入我们的语文教案活动,它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去看、去想、去问、去探求,其自身所具的优势对实现语文教案过程的最优化具有显著作用,成为众多教师所钟爱的一种教案手段。然而一些教师没有摆正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案中的地位,出现了一些使用不当的现象,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本文希望以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尝试剖析一些案例并寻找原因,重新定位多媒体在语文教案中的地位,提出一些应对策略,让多媒体真正为语文教案服务,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关键词】语文教案课堂多媒体语文素养新一轮课改带来了课堂的革命,科学的设计理念,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案氛围,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诸多的变化中,多媒体横空出世,吸引了我们更多的注意:悦耳动人的音乐,美仑美奂的图画,生动活泼的动画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从头讲到尾”的陈旧模式,它充分发挥了现代教案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等优势,使教案信息量增大,教案内容表现力增强,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显著地提高了教案效率。多媒体,它以它独具的魅力博得了我们众多语文教师的青睐。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总是少不了多媒体的身影,而各种名目,各种形式的比赛课、评优课、观摩课、展示课,多媒体更是成了必不可少的“宝贝”。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地去搜索、审视我们的课堂,冷静地去品味那些“宝贝”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2 / 5 多媒体的运用有时也走入了不能不引起我们高度注意的各种误区。一、语文教案中多媒体运用误区与反思(一)多媒体运用的几大误区1、禁锢学生想象,封杀创新思维请看荷花教案片断:师:(师指大屏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谁理解这一句?生:(无人举手)师:不理解不要紧,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相信你们会有收获!教师播放录像:先是满池的荷叶,然后是动画制作的荷花开放的情景。师:看到大家的表情,老师相信你们一定理解了是吧。来,带着你的理解,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生:齐读。就这样,全班同学从此记下了荷花开放的同一种景象,同一种模式。在他们的脑海里,荷花就是这样开放的,不会“迫不及待地冒出来”,不会“心花怒放地冒出来”,不会“羞羞答答地冒出来”,不会“亭亭玉立地冒出来”!他们无尽地想象遭到禁锢,灵动的思维遭到封杀,同时,也丢失了一次“语言冲浪”的良机。2、干扰学生视听,促发浮躁心态某老师在教案草原这篇课文时,找人到电视台、音像市场找来素材,费尽周折,合成了一集类似于“电视诗歌散文”的课文解说录像。上课之初,老师便把这集时长达15 分钟的录像播放给学生观看。录像着实吸引了从未亲临草原的孩子们,他们个个啧啧称赞,兴味盎然。然而,接下来的课却再也“盎然”不起来:孩子们未能投入地读一次,投入地思考一次,投入地想象一次。课堂不得不以失败告终。类似这样的镜头在当下的课堂中并不鲜见。大量视觉、听觉的冲击,带给了学生许多美的享受,但是,正因了太多的这类享受,造成了他们难以深入文本静思默想,深入文本品味涵咏,深入文本体验感悟。日子一长,浮躁的恶习便养成了。3、误导学生认识,遗害学生心灵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机和时间,所以,许多时候,为了贴上“使用了多媒体,教案手段先进”这一标签,有些老师会从网上搜索一些课件,或购买课件光盘,或进行“偷梁换柱”,拿一些动画片、电视短片以充课件之用。可想而知,这些未经教师自己“消化”或者本身并不切合文本内容、主旨的所谓课件在课堂上会制造多少“败笔”。笔者曾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个老师执教望洞庭这首古诗,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教师在多媒体课件里,准备了一幅这样的图画:一个银白色的盘子里装着一个大大的、乌黑的田螺。可想而知,学生看了这幅不伦不类的图画时,脑海里哪还有洞庭的茫茫,哪还有君山之巍巍,哪还有朦胧的山水映衬之美?剩下的就是那个乌黑而丑陋的田螺盛在亮白刺眼的银盘。语文的意境之美就这样被消解,学生的心灵也因此优雅不起来。4、制约教师发挥,影响课堂节奏这是一节比赛课,内容是第一场雪。课堂进行很顺畅。到了教师范读的环节了,教师为了一展自己的朗读特长,给孩子们的朗读做个榜样,特意准备了一段优美的音乐。没想到,课件不争气音乐响不起来。还好,教师能灵机一动,说:“雪太美了,请大家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3 / 5 读读这一自然段。”自己连忙奔上讲台,一次次点击音乐链接,又钻到平台下检查接线。眼看着学生读完了,老师已面红耳赤、汗流浃背,也没有把音乐放出来。没有办法,教师只好清读了,然而,教师的情绪明显低落,范读也大打折扣。接下来的环节,也始终没能调整好。不用说,课“砸”了。类似这样的镜头也有许多。多媒体引入课堂有其不稳定因素,操作技能不高的教师更是如履薄冰,常常反复查验,唯恐“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有时,做课教师还要带上助教专门对付这类问题的电脑行家,一旦问题出现,立即直接介入课堂,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面对这一个个镜头,我们不禁疑惑:多媒体怎么了!难道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没有存在价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二)对于多媒体运用误区的反思1、违背了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文具性的统一。借助多媒体可以创设情境,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人文性,这固然不错,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忘记了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品味语言,主动思维,自由相象,则是忽视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则是架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任务。2、夸大了多媒体的作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动画等手段于一体,在语文课堂上有时的确能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甚至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它的一些弊端。如何发挥其优点,并坚持我们的语文教案的优良传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扬其“长”避其“短”,发挥其应有效应呢?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案中应记住一个重要原则:看多媒体的使用是否能协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案目标,是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二、走出误区,正确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一)扬长避短,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1、为课堂激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正如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案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案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一段动画,内容大致是小老鼠菲菲告别妈妈只身一人去旅行,路上遇到了我们的同学露露,他们俩结伴而行,走过山林、村庄他们迷路了,这时他们该怎么办?让学生体会露露他们迷路时的着急心情,并设身处地为他们想一些解决的办法。学生迫切地想知道课文里介绍了哪几种走出困境的办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为思维架桥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小学生的思维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缺少了外界媒体的刺激和启迪,那么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就会出现一定的障碍。而在这时,用多媒体来引导刺激学生,帮助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自身因素的参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实现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和发展。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时,其教案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案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把剑与船置于同一画面,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船继续前进,画面会怎样变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4 / 5 呢?这个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案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3、为想象添翼知识是无限的,而想像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案,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观,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想像力因子,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如我们在教古诗暮江吟时,可以抓住诗中艺术化了的自然美,在教案中适时采用多媒体手段,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几个镜头组合在一起,有层次地再现作者艺术构思的画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先是“远景”:“傍晚的江面,夕阳斜照,江面显出两种颜色,一半红色、一半绿色”;接着拉成“全景”:“弯弯的月亮挂在天空”;再向前推进近景:“水面摇动,红绿光闪烁,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边用语言描绘,诱发学生想象,使他们获得美感,充分理解古诗意境。4、为朗读增色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到内的吸收,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反复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达到感情的同化。如在教案倔强的小红军时,可以让学生看着画面给配音,学生的情绪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读得更认真,力求绘声绘色地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再如夜书所见这首古诗的感情比较难把握,从一开始的孤独忧郁的心情到后来的略显舒缓的感情,学生在朗读时往往语气一样,为了让学生把握那种情感的变化,我们可以播放课件让学生来感受当时那种情景: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稀疏的篱笆,儿童们在灯火下捉蟋蟀那种开心有专注的场面生动的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这样,学生读起来便能做到抑扬顿挫、感情真挚了。5、为说写设境多媒体利用视听、画面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而展示若干部分,更为学生留下很多“艺术空间”,这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境界。曾听同行上这样一篇作文教案快乐的字母,教师先利用课件出示26 个字母,让学生念念,然后稍稍改变一些字母形象,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这些字母像什么?学生的想象各具特色,包罗万象,然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另外一些字母像什么?四人小组内学生话匣子一旦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趁热打铁,教师创设了一个更好的情景:把几个字母组合成一个有趣的图案,几个由“ q”组成的小蝌蚪在由“o”组成的池塘里玩耍,一棵由不同字母组成的大树笑着对池塘边的一个小男孩讲话。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你看到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精彩纷呈,接着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挑选字母,创设情境,进行说话写作。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写就了一篇篇不同风格、生动形象的想象文。我们发现,多媒体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案中,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那么,如何避免多媒体的运用走入误区?(二)拨开迷雾,正确处理媒体操作的几种关系1、文本与多媒体的关系。我们的教材的选文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风格、体裁多样,难易适度,最适合学生学习的优秀篇章,要达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任务,文本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凭借。如果我们丢开这个根本的凭借,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作用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借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学生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案的目的。2、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关系。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5 / 5 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案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情境方面的确有优势,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并且,相对简易的传统媒体,有时,也能取得相同功效。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善俊在执教西门豹时,仅凭一张一M 见方的白布,上书“三集电视电视连续剧*西门豹”字样,凭借他传神的教案语言,高超的课堂驾驶能力,让学生如同置身于电视剧拍摄现场,读得绘声绘色,演得惟妙惟肖!3、关注学生与掌握多媒体的关系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我们的语文课堂,不管运用多么先进的教案多媒体,最终也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这就是我们处理“引领学生与操纵多媒体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我们既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设计、制作及操作能力,更要不断在教案行为中强化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练就过硬的教案基本功。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教师自身也要注意不能只顾多媒体而不顾学生,要让教师在教案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多媒体教案实现的它的真义:为教案服务,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在语文教案中,如何合理、充分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还需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然而,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记语文教案的基本任务,保持对多媒体的清醒、正确的认识,让多媒体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语文教案,服务于学生语文素养就一定能实现。参考文献:1、山西教育报刊社,小学教案设计(邮发代号22-51)(语文品德版),2005 第 7、8 期2、李学农丁彦青温玲:多媒体教案优化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12 月第一版,第61-6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