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平原造林项目工程技术实施详细介绍(2014修订版).doc
-
资源ID:2523399
资源大小:1.32M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北京地区平原造林项目工程技术实施详细介绍(2014修订版).doc
-/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技术实施细则(修订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一四年一月目 录第一章 景观生态林和通道景观防护林技术实施细则一、适用范围1二、建设原则1三、技术要求1(一)地块选择1(二)地块处理1(三)种植穴规格2(四)树种选择2(五)苗木要求3(六)苗木栽植5(七)地被种植6(八)通道景观防护林6(九)配套设施7(十)养护管理8附表1:工程重点推荐植物表10第二章 湿地建设与恢复技术实施细则一、适用范围11二、建设原则11三、主要建设内容11四、技术要求12(一)设计12(二)施工12(三)配套设施17(四)养护管理17(五)检查验收17附表2:常见湿地植物种类及种植密度18第三章 施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一、总则20二、外业调查20三、施工设计编制单元21四、设计文件组成21五、设计内容和深度22六、有关要求23七、附则24附表3:项目外业调查表25附表4:细班主要施工设计内容统计表26附表5:地块主要施工设计内容统计表27第一章 景观生态林和通道景观防护林技术实施细则为规范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政策和技术规程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一、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平原地区景观生态林和通道景观防护林建设。二、建设原则(一)注重景观完整性,统筹考虑与现有林连接和周边景观的协调,实现集中连片,成带连网,营造自然协调、功能完备的森林景观。(二)坚持森林多功能性,突出生态主导,兼顾社会、经济和文化功能的协调统一。(三)强调近自然理念,优选苗木、优化配置,建设健康稳定的近自然森林。 (四)依靠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三、技术要求(一)地块选择要在平原造林总体规划范围内,优先选择拆迁腾退地、撂荒地、废弃藕地鱼塘、砂石坑、煤场、河滩地、低效农用地等能实施造林绿化的地块,注重规模连片,对于独立的、与现状林难以连接的单个地块面积原则上不得少于30亩。(二)地块处理1.重点区域、道路两侧要充分结合原有地形,适当设计自然起伏的微地型,提升林地生态景观效果。2.大型砂石坑、废弃坑塘等地块需进行拉坡处理,原则上拉坡后坡度不大于1:5。要根据坡度和坡面长度,设计水平导流渠和纵向排水沟,防止滑坡和雨水冲刷,并在沟底设计集水区,并适当种植地被植物,避免地表裸露。为避免雨水冲毁坡面,坑顶周边要有拦水围堰导流渠,坡上危险部位要设计围栏,并在明显位置设立警示牌。3.藕地应通过放水、深翻、晒土、打通防渗层,降低盐碱含量,进行土壤改良,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并适当设计自然起伏微地型,营造森林湿地景观。4.拆迁腾退地、撂荒地等地块要复垦,清除地块内建筑和生活垃圾等杂物。其它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应先旋耕整地,以使地表干净整洁,符合种植条件。 5.根据树种生长特性和土壤状况,适当进行土壤处理,并施用有机底肥。其中砂石坑、拆迁腾退地、河滩地、沙荒地等瘠薄、困难立地造林地块,必须实施种植穴客土,土壤粘重的,还须添加沙土或腐殖土,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三)种植穴规格要根据苗木规格、根系大小设计种植穴规格。原则上乔木裸根苗胸径大于8cm的种植穴直径100cm、深80cm;胸径8cm以下的种植穴直径80cm、深60cm。土球苗种植穴直径比土球直径大40cm,深比土球高1020cm。亚乔木种植穴直径和深度均为60cm。(四)树种选择1.坚持适地适树。应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和引种试验成功的树种,针对砂石坑、藕地、盐碱地、河滩地等不同立地条件,分别选择相应的适生树种。2.突出乔木树种。选择生态效益高、固碳能力强、滞尘效果好的乔木树种,兼顾食源和蜜源植物的使用,丰富生物多样性。3.兼顾景观需求。乔木应选择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观赏性强、绿期长、寿命长的树种;灌木宜选择花期长、色彩鲜艳、耐修剪的树种。4.强化重点区域。在规划新城、重点功能区、居住区、村镇和景区周边,应选择树形优美、季相变化明显的景观树种,并带冠栽植;在公路、铁路、河流两侧,应选用景观效果好,树冠丰满、树体高大、防护能力强的树种。高压线下可设计栽植低矮亚乔木或针叶幼树为主,减少栽植花灌木;下埋管线上方及管线两侧各2m内,禁止栽深根性树种;林地内主要作业道两侧要种植大冠幅乔木,最低分枝点不低于2.8m,以满足遮荫需求;林地入口、道路节点应设计多层次、多树种的景观区域。推荐树种详见附表1。(五)苗木要求1.苗木来源。优先使用本地苗木,引用外埠苗木要注意在北京地区的适生性,原则上苗源地距离北京不得超过600公里。苗木应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苗木标签(含出圃合格证);本地苗木应有产地检疫合格证,外埠苗木应有植物检疫证书。2.苗木运输。在装卸车时不得造成苗木损伤和土球松散;土球苗木装车时,将土球朝向车头方向,并固定牢靠,树冠朝向车尾方向码放整齐;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应将树干捆牢,并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及进行根系保护。运输时,要增加防护设施,确保根系不失水分,原则上苗木从起苗到栽植不超过24小时。3.苗木质量。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的良种壮苗,苗木根系不劈裂、截口平齐、土球不散坨、包装材料完整。落叶乔木应主干明显、挺直;全冠苗要具备二级以上分枝,半冠苗要具备一级以上分枝。常绿乔木应树冠丰满、树型美观、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枝叶茂盛。4.苗木规格。要根据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功能需求和树种特性,合理选择苗木,苗木规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落叶乔木胸径要求6cm以上,其中8cm以上苗木应用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30%,重点地区和重点建设工程不低于60%。带冠苗最低分枝点不低于2.8m,栽植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30%,重点地区和重点建设工程全部带冠栽植;截干苗截干高度不得低于2.8m。(2)常绿乔木苗高2.5m以上,其中白皮松、华山松圃苗苗高1.5m以上。松类冠幅直径不小于1.5m,分枝点间距不得高于40cm;柏类冠幅直径不小于1m。(3)亚乔木地径一般地区4cm以上,重点地区和重点建设工程5cm以上。(4)灌木地上部分3年生以上,属单一主干灌木的地径3cm以上,高度2m以上;属丛生灌木的,修剪后分枝5个以上、高度1.5m以上。(5)裸根苗根冠直径须达到地径的8倍,长于10cm的级侧根和须根数不少于20条,有明显主根的其长度不低于40cm,保留护心土;土球苗土球直径为地径的6-10倍,土球不散坨。5.苗木假植 。苗木运到现场后,裸根苗木应立即栽植,避免根系晾根时间过长,不得曝晒。不能当天栽植的苗木应及时进行假植。假植沟应选背荫处、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假植苗木根系及苗茎基部15cm20cm应用湿泥土覆盖,且覆土厚度不宜超过20cm;土球苗木应采取草帘覆盖等措施,保持土球湿润。6.苗木修剪。苗木栽植前要进行必要的修枝修根,确保成活。(1)栽植前修枝。带全冠或半冠栽植的苗木,应在树木萌芽前,保证树冠原有完整性的基础上,剪去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内膛过密枝等,使主侧枝均匀分布。(2)截干。萌芽能力强的落乔树种可截干栽植,顶端优势明显和干性强的高大乔木(如毛白杨等)禁止截干。(3)修根。造林前应剔除严重劈裂和病虫害感染的根系,保留根长30cm以上。(六)苗木栽植1.栽植密度。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冠幅特征和混交比例,确定合理栽植密度。高大乔木一般每亩为33-56株,窄冠幅树种应提高到每亩56-74株。2.混交方式和比例。林木栽植以混交为主,包括团块状混交、带状混交等。混交应注重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每个组团应有详细的种植设计。面积大于 100亩的造林地块,团块状混交应注意相邻两块之间镶嵌,带状混交单一树种宽度不低于3行,一般每个树种面积不超过30亩,而重点地区或特色树种可按实际需求确定。针叶树种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0%,每100亩林地面积内原则上不少于5种主要乔木树种,每种比例原则上不小于10%。有拮抗或转主寄生关系的不宜混栽,如仁果类与柏科要保持一定距离,桑科不能与毛白杨混栽,慢生树种与速生树种应保持合理间距。3.栽植方式。重点区域以自然栽植为主,不宜大面积成行成排栽植。春季造林应在萌芽前完成栽植工作,原则上以3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宜;雨季造林应带土球栽植;秋季造林应在树木休眠后土壤结冻前进行。栽植前土球苗必须先将塑料、无纺布、遮阳网等难以降解的包装材料去除,草绳包扎的也要在把苗放入坑中后剪掉侧面包扎。栽植时先回填地表熟土,再将苗木放于种植穴中心,保持苗干直立,栽植深度适宜。栽植时可应用一定量菌根肥、生根粉、抗蒸腾剂、保水剂、地膜等材料,提高苗木成活率。4.绑缚支架。胸径6cm以上带冠乔木和树高2.5m以上针叶苗木,栽后应及时绑缚支架,防止倒伏,绑缚部位应加防护垫,避免磨破树干。5.围埯浇水 。苗木栽植后围砌圆形外土埯,树埯内径应不小于原种植穴大小,树盘深为20-25cm,牢固整齐,蓄水能力强。栽后24小时内应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在一周内再浇第2次水,以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确保苗木成活。浇足透水后可覆土保墒,也可使用地膜、灌草、碎石、生态垫等材料进行覆盖保墒。6.胁地处理。如有林木胁地现象,可在林地边缘内侧4m范围内栽植幼苗或地被,向内再栽植窄冠、低矮乔木2-3行,在林地最外缘挖宽不低于30cm、深不低于50cm的断根窄沟,避免树冠胁地和树根胁地。(七)地被种植所有新造林地当年须栽种灌、草等地被植物,实现林下全覆盖。林下栽种多年生、花期长或绿期长、抗逆性强、种植与养护成本低的地被植物,确保裸露地表全覆盖,其中重点区域还应选用景观效果好、色彩丰富的宿根地被植物品种。(八)通道景观防护林在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重点河流两侧营造通道景观防护林,每侧宽度原则上不低于200m,其它主要干线及联络线原则上每侧不低于30m。公路红线以外应以高大乔木为主,绿化带宽度100m以下的0m30m、100m以上0m50m范围内,可按自然组团式适当配置观叶或观花类的亚乔木,突出景观。高架铁路、一般铁路橙线外10m以内应栽植亚乔木,10m以外栽植高大乔木;非高架的高铁、城铁橙线以外5m以内只准许栽植灌木,5-30m内以自然组团式栽植落叶亚乔木和常绿乔木,30m以外栽植高大乔木。路口、信号灯周边不宜栽植影响交通安全的乔木树种。(九)配套设施林区道路、灌排水要形成网络、有效实用,坚固安全。牲畜防护设施要位置合理、坚实,有害生物防控设施要齐全,其它标志标识要明显、清晰、牢固。1.道路系统。当林地面积超过100亩时要修建作业道路,路宽为3-4m,路网密度应控制在20-60m/公顷,并合理设置会车港湾,交叉路口应有足够转弯半径确保车辆拐弯。道路路面应高于林地20cm,夯实地基(粒料加固土)并铺碎石,两侧设置路牙。重点区域可铺设沥青、混凝土,同时还应考虑设置林下停车场。重点工程还应结合健康绿道设计合适骑行道或步道。通道景观防护林作业道还应考虑应急避险、道路救援的需求。道路布设要结合林地地形并满足作业需求,体现自然性和实用性,同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适当改造修整,做到与原有路网相连接。2.灌排水系统。造林地必须设计浇灌和排水设施,并配备必要的电力、水井、管道设施,形成完整有效的灌排水体系,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灌排设施应与周边水利设施相结合, 形成完善的灌排水网络。排水沟设计要充分考虑位置、高差、走向、安全等因素,穿过道路的要设置相应涵管,确保积水能顺畅排出。排水沟上截面一般宽度不低于80cm,深度不低于40cm。要广泛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铺设灌水管道,提倡使用变频水泵,鼓励再生水和雨洪利用,禁止大水漫灌。避免电线漏电、浇水管道跑冒滴漏现象。3.其它设施。造林地设计相应的防火、防控有害生物、科普教育等设施设备以及安全防护警示标识等,有牲畜为害的区域还应参照相应标准设计围栏。(十)养护管理 1.灌溉与排涝。当年3月和11月分别浇返青水和冻水各一次,防止春旱及冻害,生长期应根据情况适时进行灌溉。雨季应定期检查,及时排除积水。2.除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在生长季节定期除草,一般不少于5次,并及时清运,严禁出现草荒。葎草(拉拉秧)等有害植物要及时根除。造林地内禁止大面积翻耕和使用除草剂。3.抹芽与修枝。主干通直的乔木树种应及时去除树干基部的萌蘖芽和离地树高1/3以下的萌生芽和枯死枝。修枝切口距主干一般0.5-1cm,应平整光滑。直径大于3cm的切口,要均匀涂抹园林专用保护剂,不得使用油漆类材料。林木成活后按照北京平原地区造林树木整形修剪技术要求修剪。4.树干涂白。每年要在4月底5月初、9月底10月初对阔叶乔木树木进行涂白,高度1.2m。为防治林木病虫害和防止牲畜啃食,冬季之前应采用石硫合剂和防啃剂配方对树干进行涂白。5.有害生物防治。推广应用生物和无公害防治技术,严禁使用有机磷类农药,严格限制使用菊酯类农药。参见平原地区造林林木病虫害防治意见。6.林地保护 。制止烧荒、焚纸、乱弃烟头、乱倒垃圾、堆放杂物、折砍树枝及放牧等破坏林地、林木的行为。要及时清除林地内垃圾和白色污染物。7.森林防火。在森林集中分布区,应结合作业道设置防火隔离带,设置森林火警标志、防火物资储备和林下易燃物处理设施,建立完备的预防和扑救体系。参见平原地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置意见。8.园林废弃物的利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循环利用林地内的枯枝落叶、修剪下来的枝条,严禁在林地内焚烧或乱弃。附表1: 工程重点推荐植物表类 型推荐植物常绿乔木(5种)油松、白皮松、华山松、桧柏、侧柏落叶乔木(21种)国槐、杨树()、柳树()、榆树、刺槐、栾树、元宝枫、银杏、白蜡、金叶榆、椿树、桑树、丝棉木、楸树、皂荚、合欢、柿树、杜梨、构树、梓树、栎类亚乔木(7种)海棠类、黄栌、紫叶李、文冠果、山杏、丁香类、桃类灌木(18种)沙地柏、紫穗槐、木槿、金银木、沙棘、珍珠梅、榆叶梅、月季类、太平花、紫荆、紫薇、红瑞木、黄杨、胡枝子、牡丹、猬实、柽柳、枸杞地被(15种)马蔺、鸢尾、萱草类、麦冬、黑麦草、野牛草、瞿麦(巨麦)、紫花苜蓿、二月兰、菊类、板蓝根、玉簪、景天、地锦、小冠花第二章 湿地建设与恢复技术实施细则为规范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湿地建设与恢复,确保工程质量,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湿地保护建设技术标准和规范,制定本实施细则。一、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建设范围内河流、鱼塘、水田(含藕地)等湿地的建设与恢复。二、建设原则(一)自然生态原则注重湿地景观的色彩、层次和季相变化,使用自然或者生态的材料、工艺和措施,优先选用乡土植物,通过适度干预,形成种类丰富、结构合理、自然协调的湿地景观。(二)完整多样原则维持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使动植物、水体、土地等组成要素形成有机整体。(三)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水体、植物、地形地貌等自然景观因素,注重湿地和林地的有机结合,利用雨洪水和再生水,“宜林则林,宜湿则湿”,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三、主要建设内容(一)水体建设通过地形改造、水域恢复等措施,营造浅滩、零星水面、开敞水面、生境岛等以水域为主体的景观建设。(二)湿地植被带建设通过对沉水、浮水、挺水、湿生等不同类型植物的配置,恢复水陆过渡区域的湿地植被带。在适合观赏、休憩的节点区域,可建设木栈道和亲水平台。(三)景观生态林建设湿地植被带以外宜建设景观生态林。湿地植被带外侧50 m以内,应突出观赏性和景观效果,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进行绿化种植,形成由乔木、灌木和多年生地被植物组成的复层结构。孤植树和树丛应选择观赏特征明显的树种,种植位置应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保持明显的空间。乔木树种可选择杨树、柳树、白蜡等耐水湿、观赏性强的树种,苗木要树体丰满、树形美观、生长健壮;灌木宜选择花期长、色彩鲜艳的树种;地被植物应选择多年生、花期长、花色丰富、养护成本低的品种。50 m以外,可参见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景观生态林和通道景观防护林技术实施细则(试行)。四、技术要求(一)设计收集所在湿地的动植物、水文、地质、土壤、气候条件、原有环境的水质等基础资料,组织现场调查,编制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具体参见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设计要求。(二)施工应本着集中连片的原则建设与恢复湿地。水田湿地的恢复,水面和湿地植被带的面积不低于恢复地块总面积的30。湿地建设与恢复项目地块面积400亩以上的,应当恢复单块面积不小于120亩的湿地,并保证湿地之间的联通。鱼塘、坑塘湿地重点加强水域恢复与联通,改造形成贯通的开阔水面和零星小水面。主河道两侧35米,宜种植湿地植物,形成湿地景观。在水域宽度在50米以上的开阔区域,可营建生境岛。1.地形改造面积15亩以上的开阔水面,应营建浅滩。面积120亩以上的开阔水面,应营建生境岛和浅滩。(1)浅滩营建坡度一般在39之间,宽度大于5m,水深不超过40cm。单层铺设粒径310cm的砾石,面积不超过浅滩面积的70%;浅滩上,可放置粒径2040cm的块石,每堆35块,每亩不超过6堆。可采用丛植散种的方式种植苔草等低矮湿地植被,每亩不超过50丛。(2)生境岛营建生境岛应保证生物安全,远离作业道等人为活动相对集中的区域。其面积不超过开阔水面面积的5%,出水高度不超过1m。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生境岛周边营建浅滩。生境岛面积1亩以下的,以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为主,可适当种植湿生灌木,湿生灌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10%;生境岛面积1亩以上的,除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和湿生灌木外,还可以种植乔木。其中,湿生灌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10%,乔木面积不超过生境岛面积的5%。2.水域恢复湿地水域恢复分为开阔水面的恢复和零散小水面的改造。水域恢复时,要确保开阔水面和零散小水面的联通,水域基底和岸带严禁硬质铺装。在水源供给充足、低洼的区域,应恢复面积大于15亩,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45米的开阔水面。对零散小水面可通过扩挖或联通等方式恢复。水面形状应随地形地貌呈自然状态。3.植被恢复(1)湿地植物选择湿地植物应选择抗低温、霜冻和病虫害能力强的物种。以污染物处理为主要目的的,应选择根系发达、对污水耐受能力强和净化效果好的湿地植物,如芦苇、香蒲、水葱等;以湿地景观营造为主要目的的,应选择植物色彩丰富、株型美观的湿地植物,如睡莲、慈菇、水芹、千屈菜、黄花鸢尾等;以生物栖息地的营造和维护为主要目的的,应选择可提供生物繁育、隐蔽、觅食等活动场所,对周边生境不会造成危害的植物,如垂柳、芦苇、荻、金鱼藻、菹草等。(2)植物配置采用孤植、丛植、群植等配置方法,依据湿地生境差异,营建由沉水、浮水、挺水、湿生、旱生等不同类型植物组成的湿地植被带。要充分考虑湿地植物的干、枝、叶、花、果等观赏要素与季相特征,塑造不同季节的湿地植被景观。可适当种植千屈菜、荇菜、荷花等色彩鲜艳的湿地植物,形成湿地景观。沉水植物带可种植穗状狐尾藻、黑藻、竹叶眼子菜、菹草、金鱼藻等;浮水植物带可种植槐叶萍、雨久花、大漂、水鳖、睡莲、荇菜等;挺水植物带位于水深01.5米浅水区,可种植芦苇、香蒲、水葱、荷花、菖蒲、茭白、慈菇、千屈菜、马蔺、再力花等;湿生植物带位于水陆交替的边缘地带,可种植蒲苇、荻、藨草、红蓼、垂柳、天目琼花、桑、灌木柳等。(3)栽植方式苗木质量:苗木要求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株型完整、匀称,根系发达。苗木规格:穗状狐尾藻、黑藻等沉水植物应保留68厘米健壮茎段或根系;芦苇应保留30厘米以上地下茎,香蒲、菖蒲、黄花鸢尾以及慈菇应保留多年生带主芽地下茎。栽植密度:可依据气候、地形等环境条件以及植物类型差异,采用片植、块植和丛植等栽植方式(栽植密度详见附录)。4.岸坡恢复可采用植被护坡、木桩护坡或者块石护坡单独或组合使用。(1)植被护坡临近水面的泥质岸坡区域可采用植被护坡。整地方式可采用带状或者穴状。其中,带状整地沿与水陆交界线平行的方向,每隔50100cm,挖掘深30cm种植槽;穴状整地每隔100cm挖掘种植穴,规格为30cm30cm25cm或40cm40cm30cm(详见附图1)。种植前在种植槽和种植穴填充壤土。图1 植被护坡示意图(2)木桩护坡临近水面,坡度超过20且易受水流侵蚀的泥质岸坡区域,应采用木桩护坡。木桩以柳木为主,其直径5cm以上,长度100cm以上,其中活木桩比例占1/3以上。在水陆交界处,将柳木桩垂直于水面紧密成排打入地下,地上部分露出20cm,每3根打入1根活木桩。 图2 木桩护坡(3)块石护坡适用范围同木桩护坡。在水陆交界处放置粒径2040cm的块石护坡。坡度较陡,块石不能稳固安放的,可在块石的临水侧垂直于水面打入2-3根柳木桩固定。柳木桩的直径应在5cm以上,长度在100cm以上,水面以上部分应保留木桩长度的1/3。图3 块石护坡示意图(三)配套设施根据工程实施和后期管护需要,统筹规划建设道路、水电、科普宣教、监测及管护设施。(四)养护管理原则上要遵从湿地自身演替规律,不进行大的人工干扰,采取适当的养护管理措施,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水的控制与管理要保持湿地设计水量和水质要求,维持湿地稳定性。根据湿地的需水状况,及时保障湿地生态用水。雨季时,可通过集水集雨措施,既发挥湿地蓄水的功能,又补充湿地需水;枯水期时,可结合周边再生水利用和河流等水源,适时补充湿地需水。鼓励使用再生水和雨洪利用补充湿地用水。2.植被的养护管理生长季节,及时去除杂草、病虫害以及植物残体,适当疏剪弱枝弱株,定期清理水面漂浮物和落叶。冬季时,结合防火要求,对芦苇等挺水、湿生植物地上部分采取割除措施,并尽可能回收或掩埋,减少火灾风险。严禁以生产性为目的进行鱼类养殖和莲藕种植。(五)检查验收符合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保存率达到95以上。水体无富营养化现象,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类水质标准。附表2:常见湿地植物种类及种植密度植物类型常见植物种类种植密度沉水植物菹草40-60株/m2穗状狐尾藻5-6芽/丛、20-30丛/m2竹叶眼子菜3-4芽/丛、20-30丛/ m2篦齿眼子菜3-4芽/丛、20-30丛/ m2黑藻10-15芽/丛、25-36丛/ m2金鱼藻10-15芽/丛、25-36丛/ m2大茨藻10-15芽/丛、25-36丛/ m2小茨藻10-15芽/丛、25-36丛/ m2浮水植物浮萍100-150株/ m2荇菜10-16株/ m2雨久花30-40株/ m2大漂30-40株/ m2水鳖60-80株/ m2睡莲1-2株/ m2芡实4-6株/m2萍蓬草1-2株/ m2菱3-5株/ m2槐叶萍100-150株/ m2挺水植物芦苇16-20株/ m2香蒲20-25株/ m2茭白4株/ m2水葱15-20芽/丛、8-12丛/ m2荷花1-2株/ m2菖蒲20株/ m2黄花鸢尾2-3芽/丛、20-25丛/ m2慈菇10-16株/ m2千屈菜16-25株/ m2马蔺5芽/丛、20-25丛/ m2再力花10芽/丛、1-2丛/ m2湿生植物蒲苇20-30芽/丛、1丛/ m2荻20-30芽/丛、1丛/ m2斑茅20-30芽/丛、1丛/ m2藨草20-30株m2红蓼2-4株/ m2旱伞草20-30株m2苔草2-3株/丛、10-16丛/m2垂柳1-2株/ m2天目琼花3-4株/ m2桑1-2株/ m2紫穗槐3-4株/ m2灌木柳3-4株/ m2第三章 施工设计方案编制要求为加强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施工设计工作,规范施工设计要求,夯实高水平高质量开展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基础,特制定本编制要求。一、总则第一条本要求适用于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建设(以下简称工程)的施工设计。第二条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施工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以乡土乔木树种为主,集中连片,成带连网,构建大尺度的城市森林。第三条 施工设计编制依据是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和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实施细则。第四条 坚持平原森林多功能性,突出生态主导,兼顾社会、经济和文化功能的协调统一。第五条 注重景观完整性,与原有林要有机结合,注重协调,集中连片,成带连网,营造自然协调、功能完备的森林景观。第六条 强调近自然理念,宜林则林,宜湿则湿,优选苗木、适地适树、优化配置,构建群落稳定健康,碳汇能力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第七条 依靠科技创新,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二、外业调查第八条 施工设计前应对每个地块进行外业现场勘查,在底图上勾绘标注道路、机井、灌溉管线设施、高压线等基础条件和附属设施。第九条 选择代表性地点调查土地类型、土壤情况、植被情况、水文情况,填写现状调查表(见附表4)。第十条 内业整理后绘制现状勘察图。三、施工设计编制单元第十一条 一个项目编制一套施工设计文件。施工设计编制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一个项目包含多个地块,一个地块包含多个细班。第十二条各地块应按以下原则划定细班。1.按单个树种连续种植区域划分细班,单个树种连续种植面积原则不超过30亩。2.单树种连续种植面积较小地块可多块组成一个细班,组合时应充分利用沟、渠、路、作业道等进行合理划分。3.单个细班面积原则上应在5-50亩之间。第十三条 细班的编号由区县、年度、项目、地块、细班编号组成,例如:房山-2013-03-012-057,2013代表2013年度,03代表永定河通道防护林项目,012代表该项目第12地块,057代表该地块第57细班,施工设计图编号用前面4部分(如房山-2013-03-012),细班注记只标注最后一部分(如057)。细班主要设计内容在表格中反映(见附表5)。四、设计文件组成第十四条设计文件由施工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图、施工设计预算书组成。第十五条施工设计说明书由施工设计总体说明和施工设计各地块设计说明组成。第十六条施工设计图由项目总平面图、地块索引图、各地块现状勘察图、地块竖向图、种植设计图、配套设施图、施工放线图、设计效果图组成。五、设计内容和深度第十七条施工设计说明书。施工设计总体说明应包括施工设计依据、施工设计范围和规模、施工设计原则、施工设计思路、施工设计内容、施工设计工程量和预算等。施工设计分地块设计说明包括地块位置和范围及面积、施工前现状(地形、地上物、地下管线、土壤、周边环境、灌溉水源等)、苗木配置、混交方式、种植方式、技术措施、水利设施、管护,相应工程量及预算,由文字和施工设计内容汇总表(附表6)组成。第十八条项目总平面图。反映项目所涉及地块的编号、位置和范围及面积,比例尺控制在1:5000到1:25000,以表达清楚为准。第十九条 地块索引图,标明所有要说明的子项的索引,若工程内容简单可与总平面图合并,若工程项目较大还应绘出分幅线与分幅索引。第二十条 地块现状勘察图。各地块单独成图,地块现状勘察图反映具体设计地块的勘察现状结果。主要体现地块边界、面积、周边环境、地形、地上物、地下管线、土壤、水源,图纸上配以相应表格,以体现地块现状情况。面积精度控制在2%,位置精度控制在1米,高程精度控制在0.1米,等高线高差0.5米。比例尺为1:1000。第二十一条 设计地块竖向图。图上应标明设计地形等高线及控制点标高,等高线高差0.5米。还应标明道路、沟渠等的控制点标高,以及排水组织方向。第二十二条 种植设计图。各地块单独成图,地块设计总平面图反映所有设计要素的平面空间布置。包括地块编号、边界、面积、控制点坐标、周边环境、细班的边界范围及编号和种植设计、作业道路、排灌溉管线等。各要素标注清楚相应信息,配以相应的苗木表、作业道路表、排灌溉管线表等。比例尺为1:2001:1000。各地块要有独立苗木表,名称准确、规格明确(截干、全冠、高度、胸径等)。苗木序号名称(设计株数)栽植方式 细班序号细班面(积亩)标注规范: 第二十三条 施工放线图。各地块单独成图,图上应标注地块边界拐点、边界内部关键点、道路宽度及中心线交点、转折点、控制点的定位坐标,坐标采用北京城市坐标系,放线网格间隔以20米为宜。第二十四条 效果图。重点地块重点地段根据需要绘制效果图。第二十五条 预算书。根据施工设计图和相关投资经济技术指标,制作项目预算书。六、有关要求第二十六条北京市平原造林工程施工设计编制单位要具备林业或园林甲级设计资质,设计成果报市园林绿化局审查。第二十七条按照市园林绿化局平原造林施工设计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形成正式成果上报。第二十八条报送材料要求。按项目报送材料,每个项目包含以下材料:1、区县上报施工设计方案审查请示;2、区县发展改革委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复印件)、项目实施方案文本;3、设计说明书3份;4、设计图纸3套;5、预算书3套;6、根据审查意见,施工设计方案修改情况说明;7、以上资料制作电子光盘1张(设计图要求cad格式),随材料一并上报。设计图纸要按照A4规格装订成册,放入档案盒中;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预算书封面加盖区县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公章。第二十九条市园林绿化局下达批复文件。七、附则第三十条施工设计在满足本要求同时,还应满足园林绿化管理其他相关要求。第三十一条 本编制要求由市平原造林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附表3:项目外业调查表 项目外业调查表地块编号乡 镇村面积(亩)土地类型土壤情况简要描述土壤类型、厚度等影响设计的相关因子植被情况水文情况配合现场勘察图标明各个机井序号、出水量等。原有排、灌设施的类型、材质、管径、长度等。道路情况记录现有道路的名称、规格、宽度、长度等。周边情况重点记录当地对周边地区的发展意见,如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等,以及村庄、果园等对项目区有特殊要求的地物情况。备注填表日期: 附表4:细班主要施工设计内容统计表项目名称区县乡镇村地块号细班号树种株数株距行距配置模式苗木规格备注附表5:地块主要施工设计内容统计表项目名称区县乡镇村地块号整理地形面积清理渣土客土量常绿树种株数落叶树种株数灌木株数作业道长度作业道面积固定管线长度排水沟长度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