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知识点汇总.doc
-
资源ID:2525626
资源大小:17.79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7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学习知识点汇总.doc
-!XX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一、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二、分数除法计算法则: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的倒数。例3=3=3=2、除法转化成乘法时,被除数一定不能变,“”变成“”,除数变成它的倒数。3、分数除法算式中出现小数、带分数时要先化成分数、假分数再计算。4、被除数与商的变化规律: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ab=当b>1时,除以小于1的数,商大于被除数:ab=当b<1时,>a除以等于1的数,商等于被除数:ab=当b=1时,=a三、分数除法混合运算1、混合运算用梯等式计算,等号写在第一个数字的左下角。2、运算顺序:连除:属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或者先把所有除法转化成乘法再计算;或者依据“除以几个数,等于乘上这几个数的积”的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法为一级运算,乘、除法为二级运算。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再算括号外面。注:(ab)=ab四、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1、比式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前项,比号后面的项叫做后项,比号相当于除号,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注:连比如:3:4:读作:3比4比2、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分数表示,写成分数的形式,读作几比几。例:1220=1220=06220读作:12比20注:区分比和比值: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是整数、小数。比是一个式子,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化简比:化简之后结果还是一个比,不是一个数。(1)、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2)、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也可以求出比值再写成比的形式。(3)、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也是先化成整数比。4、求比值:把比号写成除号再计算,结果是一个数(或分数),相当于商,不是比。、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不能为0)商不变性质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不能为0)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是一个数比前项比号()后项(不能为0)比的基本性质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附: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五、分数除法和比的应用1、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例:甲是乙的,乙是2,求甲是多少?即:甲=乙(1=9)2、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例:甲是乙的,甲是1,求乙是多少?即:甲=乙(1=2)(建议列方程答)3、分数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把分数看成比)(1)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甲乙几分之几(例:甲是1的,求甲是多少?19)乙甲几分之几(例:9是乙的,求乙是多少?91)几分之几甲乙(例:9是1的几分之几?91)(“是”字相当“”号,乙是单位“1”)(2)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A差乙=(“比”字后面的量是单位“1”的量)(例:9比1少几分之几?(1-9)1)B多几分之几是:1(例:1比9少几分之几?19-11)少几分之几是:1(例:9比1少几分之几?1-9111)D甲=乙差=乙乙=乙乙=乙(1)(例:甲比1少,求甲是多少?111(1)9(多是“+”少是“”)E乙=甲(例:9比乙少,求乙是多少?9(1-)91)(多是“+”少是“”)(例:1比乙多,求乙是多少?1(1+)19)(多是“+”少是“”)4、按比例分配:把一个量按一定的比分配的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例如:已知甲乙的和是6,甲、乙的比3,求甲、乙分别是多少?方法一:6(3+)7甲:3721乙:73方法二:甲:621乙:63例如:已知甲是21,甲、乙的比3,求乙是多少?方法一:2137乙:73方法二:甲乙的和216乙:63方法二:甲乙乙甲213、画线段图:(1)找出单位“1”的量,先画出单位“1”,标出已知和未知。(2)分析数量关系。(3)找等量关系。(4)列方程。注: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