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规划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章(DB13(J)55).doc
-
资源ID:2528170
资源大小:563.52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规划项目施工质量验收规章(DB13(J)55).doc
2市政大、中修道路工程质量验收标准1 总 则1.0.1 为了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提高城镇道路工程质量,促进城镇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辖区内的改扩建、翻建的城镇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工程的质量验收。大、中修的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工厂厂区、生活小区、社区等内部道路工程施工可参照本规程使用。1.0.3 城镇道路工程中采用的工程设计文件以及承包合同文件对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1.0.4 本规程应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配套使用。1.0.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基本规定2.0.1 道路工程的材料与施工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3.1节、第3.2节的规定执行。2.0.2 道路工程质量验收及其验收程序和道路工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原则,应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的规定执行。2.0.3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拟采用的施工工艺等具体情况,划分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可按照下表的规定执行。表2.0.3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划分表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名称子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每个标段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或子单位工程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步行街广场停车场路基路基土方、路基石方、 路 床、 路 肩、 土质及石质边沟边坡、 预制混凝土制品边沟、边坡、软土地基处理、路基排水、回填基层砂石基层、碎石基层、沥青贯入式碎石基层、沥青碎石基层、石灰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旧路面再生利用、级配碎砾石、块石基层面层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 沥青混凝土面层、 天然石材面层、透层粘层和封层、砌块面层、沥青表面处置面层、沥青碎砾石面层、沥青贯入式面层附属构筑物设施带(绿化)路缘石、平石;土方回填排水设施雨水口与支管;倒虹吸管;护底、护坡安全环保设施砌体结构声屏障;金属结构声屏障;防眩设施;栏杆、地袱、扶手;隔离墩、防撞墩;波形梁护栏;隔离栅挡土墙涵洞挡土墙基础、挡土墙钢筋、 现浇混凝土挡土墙模板、现浇混凝土挡土墙、 预制混凝土挡土墙板、挡土墙板安装、加筋土挡土墙、砌体挡墙功能性试验弯沉试验2.0.4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主控项目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2 一般项目中的实测(允许偏差)项目抽样检验的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3 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等控制资料。2.0.5 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和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应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DB13(J)53-2005)执行;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应按本规程附录A执行。2.1 一般规定2.1.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测量的检查验收。2.1.2 施工测量所使用仪器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4.1.2条的规定执行。2.1.3 施工测量检验应具备以下资料:1 测量仪器、量具检定合格证书。2 水准点、导线坐标点的交接记录和复核记录。3 施工测量记录和复核记录。4 路基加密放样点的计算审核记录。2.2 测 量主控项目2.2.1 水准点、导线点的交接记录及复测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4.2.1条的规定执行。2.2.2 水准点闭合差:12mm,式中:L为水准点间的水平距离,单位:Km。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2.2.3 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快速路和主干路为16 (秒),一般道路为24 (秒)。式中n为测站数。快速路和主干路坐标闭合差:1/10000,一般道路坐标闭合差:1/5000。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测量记录。2.2.4 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2.2.4 直接丈量测距的允许偏差序号固定测桩间距离(m)允许偏差1<200l/500022005001/100003>5001/20000一般项目2.2.5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一般项目的检查,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4.2.24.2.4条的规定执行3 道路各结构分项规定 3.1路基路基施工前,应将现状路地面上的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井穴、坟坑等进行技术处理,并将地面大致整平,挖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路堑、边坡开挖方法应根据地势、环境状况、路堑尺寸及土壤种类确定。2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作业中断或作业后,开挖面应做成稳定边坡。3路堑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如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地层中夹有易塌方土壤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4机械开挖作业时,必须避开建(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且宜在管理单位监护下进行。5严禁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路下作业。需在其一侧作业时,垂直及水平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规定。挖掘机、起重机(含吊物、载物)等机械与电力架空线路的最小距离电力架空线路电压(kV)1115204060110220最小距离(m)垂直方向1.53.04.05.06.0水平方向1.01.52.04.06.0注:弃土、暂存土均不得妨碍各类地下管线等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与维护,且避开建筑物、围墙、架空线等。严禁占压、损坏、掩埋各种检查井、消火栓等设施。填方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方前应将地面积水、积雪(冰)和冻土层、生活垃圾等清除干净。2填方材料的强度(CBR)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小强度应符合表6.3.9-1规定。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以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作路基填料。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填方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其它等级道路路床0308.06.0路基30805.04.0路基801504.03.0路基1503.02.03.1 一般规定3.1.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路基的检查验收。3.1.2 路基填筑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清表。3.1.3 路基用土应符合设计要求。3.1.4 路基压实度应分层检测,确保达到设计的压实度要求。3.1.5 路基工程检验应具备下列资料:1 压实度试验报告。2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 施工记录。3.2 路基土方主控项目3.2.1 路基土方压实度必须符合下表要求表3.2.1 路基土方压实度(重型、轻型击实标准)序号项目压实度 (%)检验频率检验方法重型轻型1路床以下深度(cm)填方080快速路和主干路95每1000m2每层1组(3点)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验(见DB13(J)54-2005附录C)次干路9395支路9395280150快速路和主干路93次干路9395支路90923>150快速路和主干路90次干路9092支路90924挖方030快速路和主干路95 次干路9395支路9092注:1 正常情况下路基土方施工,均应符合本表所列重型击实标准,特殊情况下需经设计单位批准方可采用轻型击实标准。2 表中所列的压实度以相应的标准击实试验(重型击实、轻型击实)求得的最大干质量密度为100%。3 道路的类型,根据设计或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规定确定;分期扩建的道路按永久规划确定。4 采用核子密度仪时需进行对比试验。一般项目3.2.2 填土应区分不同土质,选用适宜的机具压实。填方路基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填土经碾压夯实后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压实记录。3.2.3 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质等杂质。房渣土应严格控制使用,遇特殊情况需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后方可使用。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2.4 路基土方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2.4 路基土方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中线位移30 200 4用经纬仪测量2宽度设计要求+B40 1用钢尺量注: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3.3 路床主控项目3.3.1 路床的压实度、中线高程、弯沉值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4.1 路床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土路床石路床范围点数1压实度%(深度030cm)快速路和主干路重型击实951000m23用环刀法或灌砂法检验(见DB13(J)54-2005附录C)次干路轻型击实95重型击实93支路轻型击实95重型击实932中线高程15 15 20m1用水准仪测量3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20m1用贝克曼梁或自动弯沉仪测量(见本规程附录D)注: 1 弯沉值的检验频率为每一双车道每20m测1点,多车道道路应按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测点。2 弯沉值单位:1/100mm。一般项目3.3.2 路床不得有翻浆、弹簧、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3.3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3.4 路床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3.4 路床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土路床石路床范围(m)点数1中线位移30 30200 4用经纬仪测量2平整度103020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91521533宽度设计要求+B0+100 40 1用钢尺量4横坡0.3%0.5%202用坡度尺量5横断高程1520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注:宽度中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3.4 软土地基处理主控项目3.4.1 强夯土方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夯点的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击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4.2 砂垫层:砂的质量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适当洒水,分层压实,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8.2的规定。表3.4.2 砂垫层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砂垫层厚度设计要求200 4用钢尺量2砂垫层宽度设计要求200 4用钢尺量3反滤层设置符合设计要求2004检查施工记录4压实度(%)902004灌砂法(见DB13(J)54-2005附录C)3.4.3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砂的质量、规格、砂袋织物质量和塑料排水板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井(板)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下表的规定。表3.4.3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1井(板)间距150抽查2%用钢尺量2井(板)长度设计要求全数检查用钢尺量3竖直度1.5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4砂井直径+10,-0挖验2%用钢尺量5灌砂量(%)-5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3.4.4 碎石桩:碎石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分批加入碎石,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或“颈缩桩”。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4.4 碎石桩(砂桩)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1桩距150抽查2%用钢尺量2桩径设计要求抽查2%检查施工记录3桩长设计要求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4竖直度1.5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5灌砂量(%)设计要求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3.4.5 砂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的含水量应根据成桩方法合理确定,应确保桩体连续、密实。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4.4的规定。3.4.6 粉喷桩:水泥应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粉喷时间、停粉时间和水泥喷入量,不得中断喷粉,确保喷粉桩长度,桩身上部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桩身质量。其允许偏差应符下表的规定。表3.4.6 粉喷桩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1桩距100抽查2%用钢尺量2桩径设计要求抽查2%检查施工记录3桩长设计要求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4竖直度1.5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5单桩喷粉量符合设计要求全数检查检查施工记录6强度(MPa)设计要求抽查5%回弹检测3.4.7 土工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铺设方法、锚固长度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锚固长度抽查2%。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直尺量。一般项目3.4.8 严格控制石灰质量,石灰剂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3.4.9 真空预压的砂砾厚度和渗透系数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3.4.10 抛石挤淤的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风化片石。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5 路基排水主控项目3.5.1 排水沟所使用的原材料及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100m抽查1点。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复试报告、水准仪测量、直尺量。3.5.2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抽查2%。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复试报告。3.5.3 截水沟所使用的原材料及位置、断面尺寸、坡度、标高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每100m抽查1点。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检查复试报告、水准仪测量、直尺量。一般项目3.5.4 排(截)水沟的边坡应坚固、稳定、表面平整;浆砌片石砌缝应错开、嵌缝饱满、勾缝平顺不脱落,缝宽均匀一致,沉降缝应通顺。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5.5 路基排水沟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5.5 路基排水沟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见DB13(J)54-2005附录B的规定检验2轴线偏差50501经纬仪或全站仪检测3沟底高程0,-30用水准仪测量4墙面直顺度3010020m小线、钢尺检查5断面尺寸+30,0钢尺检查6铺砌厚度设计要求7基础垫层宽、厚设计要求3.5.6 盲沟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型材料分层填筑。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5.7 盲沟允许偏差的规定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5.7 盲沟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1沟底高程15每20m测1处用水准仪测量2断面尺寸设计要求每20m测1处用尺量3.6 回填主控项目3.6.1 小范围回填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5.3.3条的规定执行。一般项目3.6.2 构筑物回填与路基搭接应采用开蹬作法,开蹬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量测。3.7 基 层石灰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3045d完成施工,水泥稳定土类材料宜在冬期开始前1530d完成施工。高填土路基与软土路基,应在沉降值符合设计规定且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道路基层。稳定土类道路路基材料配合比中,石灰、水泥等稳定剂计量应以稳定剂质量占全部土(粒料)的干质量百分率表示。基层材料的摊铺宽度应为设计宽度两侧加施工必要附加宽度。 基层施工中严禁用贴薄层方法整平修补表面。3.7.1 一般规定3.7.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基层的检查验收。基层包括砂石、碎石、石灰土、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等,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混合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的强度要求。3.7.2 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弯沉值应符合设计要求。3.7.3 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碎石等半刚性基层,应确保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在受冻前达到设计要求。3.7.4 基层工程检验应具备下列资料:1 原材料、半成品出厂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和复试报告。2 基层压实度试验报告和强度试验报告。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 施工记录。3.8 碎石基层主控项目3.8.1 碎石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表6.3.1的规定。表6.3.1 碎石基层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2)点数1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97%10001灌砂法(见DB13(J)54-2005附录C)次干路、支路95%注:本表最大干密度采用振动法确定。一般项目3.8.2 表面应坚实、平整,嵌缝料不得浮于表面或聚集形成一层。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8.3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8.4 碎石基层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8.4 碎石基层质量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查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厚度15 1000 m21用钢尺量2平整度1520 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91521533宽度设计要求+B40 1用钢尺量4中线位移252004用经纬仪测量5中线高程1520 1用水准仪测量6横断高程15 20 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7横坡0.3%202 用坡度尺量注:宽度中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加宽的必要附加宽度。3.9 石灰土类基层主控项目3.9.1 石灰土类基层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表3.9.2的规定。3.9.2 石灰土类基层压实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9.2石灰土类基层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2)点数1无侧限抗压强度(MPa)R7符合设计要求2000 1检查试验报告2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97%1000 1用环刀法(见DB13(J)54-2005附录C)次干路、支路95%注:1 本节包括掺入一定比例的碎(砾)石、天然砂砾或工业废渣等材料铺筑的基层。2 以规定温度和湿度下养护6d、浸水1d的7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3 本表中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3.9.3 石灰应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及粒径大于10mm的灰块。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3.9.4 石灰土中粒径大于20mm的土块不得超过10%,最大的土块粒径不得大于50mm。石灰土应拌和均匀,色泽调和。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3.9.5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成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 ,并不得有浮土、脱皮、松散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9.6 石灰土类基层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表3.9.6 石灰土类基层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含灰量-1.0%+1.5%1000m2 1检查试验报告2含水量3%(以质量计)1000m21燃烧法,烘干法3平整度10 20 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9152>1534中线位移25200 4用经纬仪测量5厚度101000m21用钢尺量6宽度路缘外为便道设计要求+B401用钢尺量路缘外为绿化带设计要求+B207中线高程15201用水准仪测量8横断高程15 20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9横坡0.3%202 用坡度尺量注:1 宽度中B值为灰土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2 本节包括掺入一定比例的碎(砾)石、天然砂砾或工业废渣等材料铺筑的基层。3.10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主控项目3.10.1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表的规定。表3.10.1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2)点数1无侧限抗压强度(MPa)R7符合设计要求2000 1检查试验报告2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97%1000 1灌砂法(见DB13(J)54-2005附录C)次干路、支路95%注:1 以规定温度和湿度6d、浸水1d的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2 试件数量和试模尺寸均需依据所稳定粒料的最大粒径选定。3 本表压实度为重型击实标准。3.10.2 石灰中严禁含有未消解颗粒及粒径大于10mm的灰块,且最大团粒不得大于50mm。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一般项目3.10.3 石灰、粉煤灰品质、砂砾级配及破碎率应符合设计要求,砂砾(碎石)含泥量不大于规定,混合料配合比应准确。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检查试验报告。3.10.4 石灰粉煤灰砂砾应拌和均匀,色泽调和一致。砂砾(碎石)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3.10.5 摊铺层无明显的粗细颗粒离析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0.6 用12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并不得有浮料、脱皮、松散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0.7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养生期不得少于7d。检查数量:每1000m2抽查1点检验方法:检查施工纪录、检查试验报告。3.10.8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质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10.8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石灰含量+1.0%01000m21检查试验报告2含水量-1.0%+1.5% (以质量计)1000m21燃烧法,烘干法3平整度1020 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9152>1534厚度101000m21用钢尺量5宽度路缘外为便道设计要求+B401用钢尺量路缘外为绿化带设计要求+B206中线位移252004用经纬仪测量7中线高程15无联结层10201用水准仪测量8横断高程15 20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9横坡0.3%202 用坡度尺量注:1 宽度中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2 石灰粉煤灰砂砾运到现场堆放时间不得超过规定。3 石灰含量、含水量的允许偏差值均指相对于混合料总质量的百分数。4 基层分层摊铺时,底层检验项目为1、2、4、5、6。3.11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主控项目3.11.1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及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表的规定。表3.11.1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2)点数1无侧限抗压强度(MPa)R7符合设计要求2000 1检查试验报告2压实度快速路、主干路98%1000 1灌砂法(见DB13(J)54-2005附录C)次干路、支路95%注:1 以规定的温度和湿度下6d、浸水1d的7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为准。2 水泥稳定粒料自拌和到碾压完成不应超过4h。3 本表中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4 水泥稳定土可用此表进行检验。一般项目3.11.2 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浮灰。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1.3 用12t压路机碾压后,无明显轮迹。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1.4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11.4的规定。表3.11.4 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m)点数1厚度101000m21用钢尺量2平整度1020 路宽(m)91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取最91521533中线位移25200 4用经纬仪测量4中线高程15201用水准仪测量5宽度路缘外为便道设计要求+B401用钢尺量路缘外为绿化带设计要求+B206横断高程15 20路宽(m)92用水准仪测量91541567横坡0.3%202 用坡度尺量注:1 宽度中B值为上层结构施工对该层要求的必要附加宽度。2 水泥稳定粒料自拌和到摊铺完成不应超过4h。 3 水泥稳定土可用此表进行检验。3.12 面 层施工中应根据面层厚度和沥青混合料的种类、组成、施工季节,确定铺筑层次及各分层厚度。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城镇道路不宜使用煤沥青。当采用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有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符合设计强度、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作基层使用。2旧路面有明显损坏,但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应对损坏部分进行处理。3填补旧沥青路面,凹坑应按高程控制、分层铺筑,每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cm。4 旧路面整治处理中刨除与铣刨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应集中回收,再生利用。5 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原混凝土路面应作弯沉试验,符合设计要求,经表面处理后,可作基层使用。2对原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填充处理。3对局部破损的原混凝土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4对混凝土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3.12.1 一般规定3.12.1 本章适用于市政道路工程面层的检查验收。面层包括沥青和改性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砌块、天然石材、沥青碎(砾)石、沥青贯入式面层。3.12.2 面层工程检验应具备下列资料:l 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复试报告。2 面层压实度试验报告和强度试验报告。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4 施工记录。3.122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轻交通等级的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用于不同交通等级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道路面层水泥的弯拉强度、抗压强度最小值道路等级特重交通重交通中、轻交通龄期(d)328328328抗压强度(MPa)25.557.522.052.516.042.5弯拉强度(MPa)4.57.54.07.03.56.5主控项目3.12.1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下表的规定。表3.12.1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主控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抗压强度(MPa)R28符合设计要求每台班或按设计要求1见DB13(J)54-2005附录A2抗折强度(MPa)试块强度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每台班或按设计要求1见本规程附录C3厚度5+10每块2钻芯用尺量3.12.2 路面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其它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2.3 模板及支架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6.2.1条的规定执行。一般项目3.12.4 模板表面光滑平整,隔离剂的涂刷应均匀一致。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2.5 模板拼缝的具体要求,应按照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规程(DB13(J)54-2005)第6.2.3条的规定执行。3.12.6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板面边角应整齐,无裂缝,并不得有石子外露和浮浆、脱皮、印痕、积水等现象;混凝土表面拉毛应均匀,深度一致。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2.7 缝内不得有杂物,胀缝必须全部贯通;传力杆必须与缝面垂直。检查数量:全数检查。检验方法:观察检查。3.12.8 表面线格应整齐、清晰;缩缝应及时切割。切缝直线段应直顺,曲线段圆顺,不得有瞎缝、跑锯。保证设计的缝深。检查数量:每40m抽查1点。检验方法:观察、拉20m小线量取最大值。3.12.9 填缝料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嵌缝料灌缝应饱满、密实、缝面整齐,不得漏灌,不得污染面层。检查数量:每100m2抽查1点。检验方法:观察、钢尺量。3.12.10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12.10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模板安装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直顺度5401拉20m小线量取最大值2高程520每侧1点用水准仪测量3传力杆位置水平10每条缝,每20m1用钢尺量取最大值上下5每条缝,每20m1用钢尺量取最大值4传力杆外露尺寸10每条缝,每20m1用钢尺量取最大值5企口缝模板各部尺寸5每条缝,每20m1用钢尺量取最大值3.12.11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表3.12.11 水泥混凝土(钢筋水泥混凝土)面层一般项目允许偏差表序号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AB范围(m)点数1抗滑构造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