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1).docx
-
资源ID:25289580
资源大小:20.8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1).docx
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地球的内部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主题单元“我们的地球”中的第三篇课文。前两课学习了地球的形状与地球的表面,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了解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无法像打开一个橘子那么简单方便。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了解是通过地表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地震波的探测来认识的。学情分析 :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本科的学习中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是个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也是难点。这节课主要了解地球内部的特点。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 3、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盒子三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鸡蛋 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橡皮泥,小刀一、激趣导入(教师手里拿一个物体)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学生猜测. (教师出示三个小盒子),老师这有三个特别漂亮的小盒子,里面装着塑料片,沙子,小铁片,不许打开盒子,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他们猜出来?学生交流,找三名同学到前面来辨别。 谈话:你们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么猜出的? 学生汇报:是通过摇一摇、掂一掂重量,听一听里面的声音,来判断的。 讨论:为什么老师手里的你们猜不对,而盒子里的经过你们摇一摇,听一听,掂一掂就能猜对呢? 学生回答 因为你们通过摇晃听声音获取了盒子里的信息。所以一下子猜对了。前两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和表面,那地球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研究一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地球的内部。(板书:地球的内部)二、新课 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巨大的暗盒,我们无法把它打开,进不去地球的内部去观察,科学家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呢?(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怎样才能获取地球内部信息呢?谁来说一说? 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获取什么信息呢? 1、钻孔 2、出示地热的图片:这是冰岛的地热,通过地热能获得什么信息? 了解地热 3、出示火山的图片:通过火山能获取地球的什么信息?学生讨论,并出示浮石(火山熔岩遇冷凝结而形成的岩石)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讨论。4、 地震的视频:地震为什么会房倒屋塌,为什么会震动?就是因为有强大的地震波。而且,地震波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的较慢。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两位伟大的地震学家。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明显的变化,这又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5、 通过我们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你们推测地球的内部究竟是是什么样的呢?6、 学生汇报7、想不想了解一下科学家的推测,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科学家们的推测:科学家们利用这两个面,把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播放视频地球的内部。)提问:通过观察:你认为地球的内部分为几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到莫霍面。主要由硅和铝的硅酸盐构成。平均厚度17千米,大洋底部较薄平均6千米,最薄处不到5千米;大陆较厚平均40千米,最厚达70千米。(青藏高原)地幔:莫霍面与古登堡之间铁、镁、硅酸构成,厚度为2900千米,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接近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到地心部分厚度3478千米。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1278千米,据推测主要是铁,镍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外核2200千米。谈话:通过研究发现,其实,地球内部就像一个鸡蛋,你能用一个鸡蛋来做类比吗?三、拓展,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 1、(出示地球内部构造)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知识,知道了地球的内部构造,这是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你们想不想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你打算怎么做? 2、小组讨论。 3、交流制作方法,确定制作方案。(重点说清制作时先后顺序、各部分颜色的确定,各部分厚度的关系)。 4、学生分组制作。 5、指导切开模型,展示评价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各种方法研究了地球内部的秘密。其实,地球还有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科学家们也正在探索之中。科学需要探索,需要大胆的想象,但科学更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希望同学们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去发现地球更多的秘密。地球的内部教学反思锦州市古塔区饶二小学 那英君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身边的科学奥秘。但科学活动不仅仅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其中的科学思维才是科学科学探究的灵魂。没有思维的探究,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观众与参与者,是不利于思维的培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准备有结构的材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以学定教,顺应学生思维认知规律,精心准备材料。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思维认知水平,认真分析学生的起点,即学生已具备哪些相应的知识,学生的认知水平获得了怎样的发展等,适当选择实验材料,贴近学生的实际。地球的内部是一节结解暗箱课。解暗箱课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课型,尤其对于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学生更是充满了好奇心。可是人们对于地球的内部认识无法像打开一个橘子那么简单,所以课的伊始,我手里先握住一个螺丝钉,不给学生任何信息,让学生进行猜测,学生很难猜到。然后我又出示了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着沙子、洗衣粉、铁垫圈。让学生不许打开盒子,但可以用一些方法,让学生进行推测。学生通过摇一摇、听一听、掂一掂等多种方法,很快推断出了盒子里的物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前后两个活动的对比,是学生了解了解暗箱的方法,要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进行研究。启发学生以可以用研究暗箱的方法来了解地球的内部。这样,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二、以学定教,尊重学生思维的现实,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尊重学生现有的思维认知水平,就是承认学生学习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必须尊重这个客观事实,才能促使自己的教学真正适应学生。第斯多惠曾说过,要给与儿童真知,更要引导他们主动寻求真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在教学推测通过火山了解地球内部信息时我出示了浮石让学生观察,这种通过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而精心设计的活动是学生喜欢的、感兴趣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三、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能够比较自主地设计出完整的探究方法,知道探究中注意的哪些问题,但是在归纳和整理方面来有些难度,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这个环节时,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周密性。我并没有教学生如何制作,而是引导学生你打算怎样制作?围绕区分地球内部各层次厚度问题,各部分颜色展开讨论?通过学生积极的思考交流是学生的思维由模糊走向清晰,由不完善走向完善,促进学生思维的有序发展。当然,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在猜盒子里物体时,准备的材料过于简单,沙子,洗衣粉,铁片,学生很快猜出,应设计有结构的材料,如铁片和塑料片,这样效果会更好些。在教学地球内部构造是讲解较多,课堂显得有些枯燥。应尝试学生自学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知识。I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学定教,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带着这一理念去指导学生,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活动,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为孩子们的科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