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范文5篇.docx
-
资源ID:25399869
资源大小:26.21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范文5篇.docx
2022年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范文5篇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有哪些?重阳节作为一个以消遣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一起来看看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范文5篇,欢迎查阅!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1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但是都拥有一个共同的起源,下面我为你揭开重阳节起源的神奇面纱。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全部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每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 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最终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确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最终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事已经学成,应当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马上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根据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旁边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颤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马上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退。从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据说,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寓意生命许久、健康长寿,所以人们把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九九重阳,还有历史渊源。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许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至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始终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2 苏东坡丙子重九诗:“登高作重九,蛮菊秋未开。”这个“重九”指的就是重阳节。依据历史上的风俗习惯,重阳节都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西周初年,人们就认为“九”为“阳”数,周易即以阳爻为九。后来,人们认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称重阳。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曾说:“日月梭飞,转瞬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有这样一段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产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桓景根据费长房的叮嘱,届时全家登上上岗。傍晚归家,见鸡犬牛羊皆死。后来,人们为了避祸,每到九月九日,即离开家庭,去到高处。这样就渐渐形成了登高望远的习惯,并形成了节日。 桓景避难所登的山冈,即今上蔡县城所在的芦岗。西汉时期,“汉高祖四年”在上蔡县置汝南郡,因此,西汉时的汝南,人们均认为即今上蔡。从春秋至汉代,桓氏始终是上蔡声势显赫的家族。盐铁论的大伦篇有:“孔子适蔡,桓魑害之。”“蔡”,即今上蔡县。孔子周游列国,七十二贤多皆伴行,三千弟子部分亦皆随从,并有武装保卫。桓魑能够组织肯定的人力对孔子进攻,可见其地位之高,实力之大与桓氏家族之强。古代,人们由于血缘关系及生活环境限制,一个家族往往世代住在一起。如:陈留,为蔡氏家族所居地,东汉时有蔡邕、蔡文姬。桓魑这个家族之汉代,有桓宽。桓宽是位探讨春秋公羊传的学者,博通经典,善属文,盐铁论即是他写出的;汉宣帝时官至庐江太守丞。从桓宽的官职、学识,说明上蔡桓氏仍是个显赫的家族。东汉时期的桓景,当是这个桓氏家族的成员。 桓景登的山冈,春秋时名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名芦岗。上蔡境内唯此岗最高,登上岗陵,可以了望四野。桓景所登之地,应即此岗。 伴随历史进展,重阳节快速传遍全国,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谓:“以重阳会面,登山饮菊花酒,又云茱萸会。到了唐代,诗人并以此为题写了许多诗篇。如唐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本是香气浓烈的植物,桓景用茱萸装进绛袋佩戴,原是为了?邪避灾。到了唐代,已经变为插在头上的装饰品了。 重阳季节,秋意正浓,天朗气清,叶红菊黄,正是登高望远,饱览秋色的大好时机,和清明节“春游”春有同样富有诗意。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上蔡县城西南的芦岗上,有蔡侯玩河楼,高踞蔡国古城之上。登上楼台远眺,西面?岈翠峰插云,东面洪河蜿蜒若带,四周数十里的村落、田亩、丘陵、林木、道路、沟渠,星罗棋布,均历历在目。尤其上蔡县城,房舍栉比,街道纵横,人如流水,车若矫龙,每当夜色驾临,灯火齐明,相互交织,汇成灯海,不能不令人叹为奇观。因此,明清以来,常常有人到此登高赋诗。清人冀景隽有望河楼剧饮诗,李士英有重阳偕友登望河楼诗,均描写在望河楼了望景色和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的状况。 据文献记载,在九月九日佩茱萸饮菊花酒可令人长寿。南朝梁宗凛在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耳,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茱萸味辛苦,可以除风散寒,止痛;蓬耳今无其名,未知起何作用;菊花有深厚的香气,能够除风明目解毒,用之泡酒,并可活血理气,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这可能是当时的验方,所以梁宗凛说它可以令人长寿。现在国家规定九月九日为老人节,即取祝老人长寿之意。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3 又是一个重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的爷爷于08年重阳节去世了,几年来,他的音容笑貌依旧常出现在我的眼前,爷爷与我的感情之深赛过一切的亲人。在这个秋雨绵绵的重阳之夜,我思绪万千,谨以此文来怀念他老人家,愿爷爷在天国安眠! 爷爷是在解放斗争时参军的,参军后,由于作战威猛,不久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地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斗争时期,爷爷主要负责传送情报,风里来雨里去,饥一顿饱一顿更是常事。或许是对当时的艰苦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所以自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不允许他身边的人奢侈粮食,自己更是如此,吃饭时掉桌上一粒米都会捡起来了吃了,甚至连菜汤都要喝了,家里吃的东西都是放得不能再放了才舍得吃。至今我们家仍旧继承着爷爷的这种艰苦朴实的作风。 爷爷始终都很节俭,甚至到了吝啬的地步。爷爷自从解放后,爷爷始终在单位的担当领导职务,工资收入在当时也算是中上水平。但是,我听爸爸说,爷爷从来没有吃过什么好的,穿过什么好的,他对自己是那么吝啬。我记事的时候,爷爷早退休了,他的退休工资也挺高的,但从没有见他为自己买什么好吃好穿的。可是,每到爷爷发工资的时候,他总会给我们十元钱,告知我们不许乱花,存起来买点有用的东西。 爷爷是个乐于助人的人。在我家村里,大多数人提起爷爷都说是大善人,甚至不知道我爷爷的名字,却知道陈善人,爷爷对有困难的人,总是能伸出救济之手,而从不计较。记得在我上小学时,我们的的班主任朱老师给我们上教化课,他拿了一本党史书,讲了整整一堂课的关于我爷爷为了送达情报,面对敌人的刁难,如何费尽心思与之周旋,如何帮助老乡等英雄事迹,全班同学都听得兴致勃勃,讲完之后,他跟全班同学说,这位老红军就是我的爷爷时,全班同学都用艳羡的眼光看着我,我更是以自己有这样宏大的爷爷而骄傲。我把这件事曾说给奶奶听,奶奶告知我,困难的时候,吃不上东西,饿死了许多人,你爷爷曾把家里仅有的一袋红薯分给朱老师一大半,才救了朱老师一家的命呀。我这才明白,原来朱老师始终都不会遗忘曾经帮助过她的爷爷。 20_年9月份,爷爷因病重医治无效而去世了。我清晰的记得,爷爷去世前一天,天色昏暗,刮起很大的风,我去医院探望爷爷,临走时,爷爷用一种很奇异的眼光看着我好长时间,好象有话要说,又没有说出口,我对爷爷说:“明天我再来看你。”没想到这是我跟爷爷说的最终一句话。在爷爷的追悼会上,我看着爷爷安祥的面容,身上盖着鲜红的党旗,静静地躺在那里,自己任凭泪水涌出,模糊了双眼 每每回忆起爷爷临走时看我的那种眼神,我的眼睛就会湿漉漉的。我还没有孝顺爷爷,爷爷还没有享我一天的福,就这样走了,我懊悔以前的不懂事,常惹爷爷生气。 现在我是一名中学生了,我将以爷爷为榜样,继承爷爷的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用优异的成果来感谢党的培育,来告慰爷爷的在天之灵。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4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时间如白驹过隙。去年重阳节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今又重阳了! 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从今,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便成了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在这里不禁会有人问,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用得着你在这里提示我们吗?的确,我国历朝历代都有关爱老人的政策法规,例如汉代就明确指出“凡不孝者,斩之。”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还特地下令各州府给当地为人正派的老者月月供米,年年供肉。但我在这里想告知在座诸位一组数据。曾经东方时空作过一个调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结果是怎样,70%的人知道,而30%的人知道其中一位或不知道。或许你会想,知道的还是大多数呀,但是假如我们以此为样本,你就会发觉这实在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我国上网的主要人群是中青年人,他们大多是具有肯定文化素养,是社会的中坚力气和民族的希望。但他们竟然遗忘了父母的生日,遗忘了有生养之恩的父母,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会为人民服务呢?更有甚者,有些人不但不照料父母,反而还打父骂母,横眉冷对,视若旁人。要知道,我们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常言道:“儿子打老子,一辈还一辈!”关爱老人,更是关爱我们自己! 从1950年到上世纪90年头末,世界老人数量增长176%,中国老人数量增长了217%;在本世纪将来的25年,世界老人将增加90%,中国老人将增加111%。我们正在逐步向老龄化社会过渡,老人将作为一个更大群体参加社会的各方面工作。自80年头起,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关于老年人的立法和努力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我看来,只有千千万万家庭的问题解决了,社会这个大问题也就解决了;只有每个人都关爱老人了,这个社会自然会走向和谐的道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对于老人,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他们中有许多人照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中“感动中国”的当选人年逾九十的学术泰斗季羡林,笔耕不辍,在晚年的著作中,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沟通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提出了很多重要见解,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今年已经95岁的两院院士侯祥麟老人,每天上午9点准时到办公室上班,接着为发展我国的石化和石油事业做贡献 这足以说明,老年人拥有的丰富学问与阅历是我们社会的珍贵财宝“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敬重老人、敬重老人就是在敬重他们的人生历程,就是在对他们的生命致敬。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见挫折与失败。但当我们将心安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风霜,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渐渐积累下来的阅历是如此精辟。作为“过来人”他们用自己经验告知我们什么是生活,他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表里如一的品质,超然脱俗的情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善平和的为人,不畏艰难的志气,勤俭节约的美德激励着后人向前行进。 “家有一老,犹有一宝。”莫非我们不应当为这些对祖国做出过贡献,对我们所在家族做出过贡献的老人做些事情,疼惜他们、帮助他们吗?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关爱老人。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5 坐在办公桌前,望着窗台上吐香摇曳的九月菊,我心驰神往、感慨万千。对于九月菊,我总是偏爱。这是因为九月菊的飘若浮云的独特风姿,以及“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的珍贵风格。九月菊少牡丹之霸气,无梅花之傲气,与红叶凌霜,如青松傲骨。故历代文人墨客多以菊之品德自励自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韩琦的“莫嫌老圃秋容淡,犹看黄花格外香”;苏东坡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皆为千古流传之咏菊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办公室外的嘈杂声,将我缠绵于赏菊醉意拖了回来。可不是嘛,光顾赏菊,殊不知重阳至。心中突然就想起了那句“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诗句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情有独钟者当属重阳节了。若问缘由,那就得从其别称“老人节”说起。据报载:去年重阳节,某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接受采访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虽然知道是重阳节,但不晓得有老人节一说。 由此可见,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恰恰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令人不行思议的是很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而对中国传统的“七夕”却不屑一顾,实乃可悲! 工作二十余载,虽不能功成名就,但也编鉴修志五部。每逢重阳,带领女儿、儿子到老家探望爷爷、奶奶,帮助他们干干家务、陪陪他们说说话,这样以践促行的行动,促成其尊老、爱老、敬老的行为养成。 前文提及我对重阳节情有独钟,其实还有一段与奶奶有关的点滴当属其因。 自打记事起,我跟太太、奶奶一起生活,幸运的是,她们对我百般呵护,生怕我受到一丝一毫的委屈。记忆里,奶奶对我最好了。虽说那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靠奶奶每天步履蹒跚地务农维持生活,但吃穿方面从没亏待过我。重阳节那天是奶奶最喜爱的日子,我喜爱看她在这一天绽放难得的笑容,宛如灿然盛开的菊花;我喜爱听她在这一天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故事,充溢曲折和苦难;我喜爱和她在这一天去县城凑喧闹逛“九月九”白云寺庙会;我喜爱听她在这一天说出自己的愿望到老家宁夏海原走走。 十多年前,奶奶饭量突然削减,时常呻吟心口痛。于是我和父亲、叔叔带着她去了省城兰州诊断,确诊为食道癌。这晴天霹雳的诊断结果,使全家哀思欲绝。当奶奶硬撑着,笑容满面地走下车时,很多人以为诊断错了。刚上炕,她就一下子瘫倒了 从她去世那一年,至今整整十多年了,每每忆起,心里都会有不行言喻的隐痛。仿佛又看到了她对我慈祥地微笑,我泪眼模糊,声音哽咽“奶奶,孙儿等着带您去逛“九月九”白云寺庙会;给您备好到老家宁夏海原走走的车辆”。唯有此时,才能真正理解“子欲孝而亲不在”的苦楚和无奈。 “九月九”重阳节这一天,我都要来到奶奶的坟墓念穆斯 林的“许热”,祈求宏大的安 拉赐予她永久的乐园。 一阵微微的秋风拂过窗口,办公室的九月菊香气扑鼻、沁人心脾。接孩子的时间到了,看着走出校门的儿子,心里默想:重阳佳节,我要给他好好讲讲有关太太、奶奶的故事。教他如何做人,学会感恩,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道理;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引导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吸取养分、强壮成长,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祖国栋梁之才。 重阳节主题作文1000字范文5篇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