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杜诗鉴赏 .pdf

    • 资源ID:25400179       资源大小:139.1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杜诗鉴赏 .pdf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 更感伤老年多病, 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 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缅怀他生前的显赫功勋, 并寄予了无穷的感慨,也蕴藉着诗人匡时济世的抱负和失望心情。题曰蜀相,而不曰诸葛祠,可知老杜此诗意在人而不在祠。然而诗又分明自祠写起。何也?盖人物千古,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因武侯祠庙而思蜀相,亦理之必然。但在学诗者,虚实宾主之间,诗笔文情之妙,人则祠乎?祠岂人耶?看他如何着墨,于此玩索,宜有会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36 页杜甫登高诗解读一个人流落他乡, 如果他常年飘零, 那样的心绪肯定是非常难受的。而他如果他又体弱多病, 那悲凉的意绪肯定是很浓的。 在一个讲究平和安定、重土安迁的中国, 如果到了晚年仍颠沛流离,那情形自是凄不可言。而如果他连一个可倾诉的人都没有,那么,其荒凉、孤独的心境又似霜天雪霰,冰寒不堪。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人为什么这么苦呢?且先不要这样问,我们再看看他如霜的两鬓, 失意颓唐得连心爱的薄酒也不想去沾了的意绪,就会有些直接的感知,他苦而痛,内心百结不解,忧虑如焚。那么是什么让他弄成这个样子的?且先也不要这样问,让我们再看看他的目见耳闻吧。他心事重重,登上高处,想一抖而轻松一回,哪知疾风射眸,老泪涟涟,又禁不住青猿悲啼于山林之间,更不忍视于急风中盘旋不下的忧心之鸟。唉,他叹息一回,还是看看别的吧。然而不忍见而所见自排空而来,又似翻江倒海,山坼地裂般。在他面前,那细窣无声的落叶此时如雄壮的野马沸腾于猎猎的战原之上,无边无际,萧萧訇轰,好惊心动魄啊! 那奔腾不息的江水又如另一支雄狮猛虎的战团,滚滚而来,势不可当,逼视压人,让人毫无退缩之地。那么,他的灵魂都震动了。是的,青猿悲啼如那舞台上的主唱,秋鸟飞旋似那台上的舞者,而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就是那庞大的交响乐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36 页这时你感到的就是声声嘶啼和那躁动的急舞与那粗重悲壮的震撼之音! !这不是一个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号哭吐,因为这是无边与不尽的铺天盖地的震慑与悲怆。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一个伟大民族沉沦的悲哀。 时间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万里一片都是苦难。这是哪个民族的不幸?哪个民族有这样的不幸?这只能是伟大的唐朝的不幸!是的,一个伟大的唐朝的被群鬼所害,大厦正在崩塌,正在轰毁,那钢骨折断之声如天崩地裂!再回头看看,那漂泊,多病,孤独,颓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着。他目击,他亲临,他逃亡,但千里万里都只共演奏着一样的悲剧,他又彷徨于无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静在悲怆之中,那忘忧物已是没有丝毫的吸引力了。这是一个一千多年前的人的苦痛,我们今人读之, 仍震撼于那个时代的巨变和那种巨变在人们心灵里产生的巨痛。这是一个历史的悲壮的记录, 一个需要认真反思与变革的记录,一个后世欲登上辉煌颠峰时代的人们不可不读的警示记录!正好历史又为我们上了一课。 在我们的大洋此岸, .正深刻地印刻在每一个文明世界的人们的心中,也一下子让我们这个饱经沧桑的民族感受到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36 页杜甫诗蜀相赏析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年 ,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 第二年春天, 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 成都西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 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律诗由“起”、 “颔” 、 “颈” 、 “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 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 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 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表达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36 页点。如果说, “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 “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 年,同他商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 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 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36 页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 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假假设诗意仅此而已, 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说, “诗贵有眼”。 “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 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 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旅夜书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36 页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题解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大历三年 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 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 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36 页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句解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衬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 “危” ,高的意思。“樯” ,桅杆。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 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 、 “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 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确实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 客至 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 立秋后题一样,外表上是自我解嘲, 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36 页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 “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著;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如此人生落拓, 到处飘泊, 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 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 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评析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 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 。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衬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 瀛奎律髓汇评 引纪昀的评论说: “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诗人将“细草”、 “孤舟”、 “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比照,自然衬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36 页孤寂一小舟感伤一诗人赏析旅夜书怀旅夜书怀唐 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赏析唐代泰元年五月,诗人杜甫受人排挤,被迫辞去工部员外郎的职务,携家眷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经过渝州、忠州,九月才到达云安今四川云阳县。此诗是在旅途的舟中所作。诗的前四句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 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这里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 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和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凄怆的心情,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景的手法。诗的后四句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是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语,立意含蓄。他此时确既老且病, 但他辞官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表现了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的失意是他飘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36 页孤寂的根本原因。 最后两句说, 飘然一身像个什么呢?不过像广阔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这一联借景抒情, 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全诗写得虚实相生,鲜明生动,阔大高远。情景交融的写法更是古典诗歌中的典范。其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妇孺皆知的名句。【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的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 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从这里就可以领会到开头的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本来含有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了。这两句诗,从外表上看来, 意境象是很简单: 诗人说他在假设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 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 “ 昔闻 、 今上 ,喜初登也。” 杜诗详注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 而是在这平平的表达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许许多多的感触, 才写出这么两句: 过去只是耳朵里听到有这么一片洞庭水,哪想到迟暮之年真个就上了这岳阳楼?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 假设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 “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 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乱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36 页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人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 写得那么宽阔广阔, 五、六两句表达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 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 突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 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 哪想到诗人突然把笔力一转, 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气象,就能够很好地上下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天才,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黄生这一段话是从作诗的方法去论杜诗的,把杜诗的意境说成是诗笔一纵一收的产物,说意境的结构是从创作手法的变换中来。这不是探本求源的说法。 我们说, 诗的意境是诗人的生活思想从各方面凝结而成的,至于创作方法和艺术加工,炼字炼句等等, 只能更准确地把意境表达出来, 并不能以这些形式上的条件为基础从而酝酿成诗词的意境。 昔人探讨创作问题, 偏偏不从生活实践这方面去考虑,当然就不免倒果为因了。登岳阳楼简析背景介绍译文链接题解句解评解1.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临洞庭湖。2.昔闻:过去仅是听说过。3.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4.乾坤:天地。这句说天水相连, 好似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苍茫的湖面上。5.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6.戎马:战争。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7.凭轩:倚着楼栏杆。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大历三年 768冬十二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 国家也多灾多难, 不免悲伤感慨。从总体上看,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阔大相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诗的前半赞叹洞庭湖的宏伟壮阔, 是古往今来写洞庭湖的名句, 与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中的名句同为人们传诵。 后半抒情。全诗意境浑厚, 气势磅礴,虽悲伤却无颓废之感。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湖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苕溪渔隐丛话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36 页引西清诗话云: 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假设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简析大历三年 768春,杜甫由夔州出峡,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这年冬天,杜甫从公安到了岳阳, 这首诗就是登岳阳楼后所作。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非凡气势, 亦触景伤情, 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 反映出诗人对时局地忧虑和关心。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登岳阳楼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雄阔壮观的大湖, 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 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开头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二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三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末联写眼望国家动乱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背景介绍。 唐代宗大历三年 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 外表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 “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 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 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乱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 ,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照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36 页应。三、总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链接一 写洞庭湖的佳句1 刘长卿: “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 僧可明: “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 许文化: “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 孟浩然: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岳阳楼的名联:1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3 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4 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5 放不开眼底乾坤, 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 方可对仙人吟诗。题解这首五言律诗写于诗人逝世前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 。当时杜甫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州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 国家多灾多难, 又不免感慨万千, 于是挥笔写下这首含蕴着浩然胸怀和博大痛苦的名篇。 岳阳楼,即湖南岳阳城西门楼, 是我国三大名楼之一其余两个是黄鹤楼、鹳鹊楼 ,下瞰洞庭,视野广阔。唐开元四年,中书令张说任职此州,常与才士登楼赋诗,遂使之声名骤增,成为天下文化名楼。句解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首联借“昔”、 “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定了基础。杜甫少时就有壮游名山大川的雄心,曾先东游吴越,后北游齐赵。岳阳楼是千古名胜,诗人早有尽兴一游的夙愿,无奈战乱频仍,身世漂荡,难以如愿。今日流落至此,方得以一饱眼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 颔联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36 页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宋代刘辰翁说,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 。 “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今湖北、湖南及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楚地;今江苏、浙江及江西的部分地区古属吴国。“坼” ,分裂。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颈联写诗人年老多病,以舟为家,远离亲友,流落在外,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 “老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全家人住在一条小船上,四处漂泊。此时,他身体衰弱不堪右臂偏枯,耳朵失聪,还患有慢性肺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我不禁涕泪交流。 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意境深远,余韵无穷。“戎马” ,兵马,这里借指战争。大历三年768秋,吐蕃侵扰灵武,京师戒严;朝廷又命郭子仪率兵五万至奉天,以备吐蕃。评解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 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 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假设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表达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 它所到达的艺术境界, 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这是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36 页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开首二句点明时间。首句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天日短。一“催”字,形象地说明夜长昼短,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序逼人。次句天涯,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意。当此霜雪方歇的寒冬夜晚,雪光明朗如昼, 诗人对此凄凉寒怆的夜景,不由感慨万千。“五更”二句,承次句“寒宵”,写出了夜中所闻所见。上句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晴朗的夜空,鼓角声分外响亮,值五更欲曙之时,愁人不寐,那声音更显得悲壮感人。 这就从侧面衬托出夔州一带也不太平,黎明前军队已在加紧活动。诗人用“鼓角”二字点示,再和“五更”、“声悲壮”等词语结合,兵革未息、战争频仍的气氛就自然地传达出来了。下句说雨后玉宇无尘,天上银河显得格外澄澈,群星参差,映照峡江,星影在湍急的江流中摇曳不定。景色是够美的。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 。它的妙处在于:通过对句,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心和三峡夜深美景的欣赏,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蕴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野哭”二句,写拂晓前所闻。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其景多么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36 页少数民族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渔夫樵子不时在夜深传来“夷歌”之声。“数处”言不只一起。这两句把偏远的夔州的典型环境刻画得很真实:“野哭”、 “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卧龙”二句,诗人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而引出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化用左思蜀都赋 “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意指公孙述在西汉末乘乱据蜀称帝。杜甫曾屡次咏到他: “公孙初据险,跃马意何长?” 白帝城 “勇略今何在?当年亦壮哉! ” 上白帝城二首 一世之雄,而今安在?他们不都成了黄土中的枯骨吗!“人事音书”,词意平列。漫,任便。这句说,人事与音书,如今都只好任其寂寞了。结尾二句,流露出诗人极为忧愤感伤的情绪。沈德潜说:“结言贤愚同尽,则目前人事,远地音书,亦付之寂寥而已。” 唐诗别裁 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管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阔人民天天都在死亡, 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 又算得了什么呢?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古柏行 “英雄余事业,衰迈久风尘。” 上白帝城二首 这些诗句正好传达出诗中某些未尽之意。卢世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是颇有见地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36 页此诗向来被誉为杜律中的典范性作品。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宠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 ,是很有道理的杜甫阁夜赏析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冬飘泊夔州 治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时作。阁,指诗人当时居住的夔州西阁。 阴阳,日月。景,日光,此处指白天。冬天日短,故曰短景。天涯,极远的地方,此指夔州,点明自己远离故乡。霁,雨过天晴,此处指夜雪初停,雪光映照。 鼓角,军中用以计时的鼓声和号角声。星河,天河。 野,荒野。战伐,战争。夷,对少数民族的通称。夷歌,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山歌。左思蜀都赋: “陪以白狼,夷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36 页歌长章”。渔樵,当地打渔砍柴的人。 卧龙,诸葛亮。 三国志 诸葛亮传: “诸葛孔明者, 卧龙也”。夔州西郊有诸葛亮庙。跃马,指公孙述。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 。西汉末年,公孙述趁时局动乱,据蜀自称白帝,白帝庙即在夔州东边的白帝山上。终黄土,终究埋入黄土中,指死去。人事,世事。音书,书信和消息。漫,任凭,听任。寂寥,寂静稀少。这是一首感时伤事之作。篇中描写了夔州西阁冬夜的所闻所见,抒发了诗人垂老自伤飘零及忧国忧民的情怀。首联对起, 点出时间和地点, 借夜雪初霁之景衬托出诗人的凄苦悲凉的心境。严冬岁杪,白昼很短,日落月升仿佛催促着白天匆匆而过。大雪初霁,皑皑白雪在月光的辉映下,使山城夔州的冬夜更显凄清寂静。 “岁暮”二字,明写时序,暗含自己已届暮年之意。 “短景”前又着一“催”字,写出了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在诗人心中所引发的强烈感受。而称夔州为“天涯”,便含有万里飘泊、久客不归之意。两句借诗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叙写,传达出垂老飘零的深沉悲慨。颔联紧承“寒宵”,写诗人冬夜闻见之景。时值黎明前的长夜,远处的声声鼓角,在辗转难眠的诗人听来更显悲壮;俯仰天地,三峡水流湍急,天上的繁星和银河倒映其中,随江水摇曳不定。悲壮的鼓角声,既暗示着紧张的战时气氛,也是诗人此时悲凉慷慨心境的外化;摇动的星河倒影,既象征着动乱不宁的时局,也是诗人纷乱心绪的显现。两句形象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36 页明,音律铿锵,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颈联写诗人拂晓前所闻,由景物转到了人事。 荒野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声, 使诗人深刻地意识到战争带给人民的无穷灾难;天还未大亮, 山城四处已飘荡起打渔砍柴人的歌声,更使诗人意识到当地百姓为生计而操劳的艰辛。此时的蜀中, 外有吐蕃军队的侵扰,内有崔旰等军阀的混战,战祸绵延多年, 人民死伤无数。“野哭千家”便是对这种战乱时局的准确概括,“哭”而曰“千家” ,正可见死者之多, 灾难之重。 惨痛的哭声和凄凉的歌声交汇于诗人胸中, 使这位忧国忧民的仁者心情异常沉重。但自己现在是天涯羁旅、衣食不给之客,又怎么有能力去涤荡乾坤, 救民水火呢?尾联就眼前的古迹生发感慨。武侯祠和白帝庙在夔州并存,使诗人产生无限感慨:忠臣假设诸葛亮,逆贼如公孙述,无论贤愚忠逆,今已同归于尽。 且天底下尚有那么多处境不如自己的流离困苦的民众, 我之世路乖隔、 音信断绝又算得了什么呢?且随它去吧!外表上,这两句是自我宽慰之辞,语含颓放,所谓的“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醉时歌 。实则是愤激无奈之语。诗人拈出“卧龙” ,其内蕴是想同诸葛亮一样,整顿乾坤,使国家复兴,即便为国捐躯也在所不惜。篇终的寓悲愤于挑达,突出了理想人生境界与凄凉现实处境的强烈反差,抒情深婉含蓄,味之不尽。全诗写阁夜的闻见和感触,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滚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36 页波涛写到灿烂星河,从山川写到人事,从古人写到自身。笔触驰突,气象雄阔,上天下地,俯仰古今,而篇终又接以混茫之思。感情深沉悲愤,风格阔大苍凉,情景融汇一体。称得上是诗人七律体裁的典范之作。译文一 : 时令到了寒冬,日子就越来越短;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起伏悲壮;山峡倒映着银河星辰,随波动摇。野外几家哭声,传来战争的讯息;数处渔人樵夫,唱起夷族的歌谣。诸葛亮和公孙述,一样终成黄土;人事变迁音书断绝,我寂寞无聊。译文二 : 阴阳变幻又逢这一年将尽,霜雪初晴只觉得寒气阵阵。破晓时分鼓角声悲壮嘹亮,江流澎湃摇曳着点点星辰。战乱频仍四野里哭声不断,樵夫渔父土著人悲歌声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1 页,共 36 页诸葛公孙也终归黄土一堆,人事寂寞难免也音信不通。赏析一 : 题解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于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当时,蜀中发生了崔旰、郭英乂、杨子琳等军阀的连年混战,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加之杜甫好友郑虔、苏源明、李白、严武、高適等人相继亡故,所以杜甫深感寂寞悲哀。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峡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的战乱, 由历史人物想到自己的境遇,力图在内心超越令人悲伤的现实。 诗中虽有悲凉哀伤之情,却也有壮情和超然之意。“阁夜”,即西阁之夜。句解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时令到了寒冬,天就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散的寒宵。 首联用流水对起题, 点明时间、 环境。 “岁暮”,指冬季。“阴阳”,指日月。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说“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 “催”这一动词,逼真地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 使人觉得光阴荏苒, 岁月相催。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杜诗鉴赏 .pdf)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