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docx
-
资源ID:25425925
资源大小:21.7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docx
2022年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 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让我们感动,令我们震撼,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敲击着我们心灵最深和最松软处,发出动人的感动之声。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2022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大全精选5篇,希望你喜爱。 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篇一 由于受伤未痊愈,绑着腰围的叶连平站着讲课非常吃力。曾经坚持上课不坐、不喝水的叶连平,不得不向孩子们致歉,在讲台后面坐下来接着上课,时常费劲挺直佝偻的腰在黑板上板书。 5年前,叶连平脑出血加脑膜炎,到医院做手术。按医嘱要住院一个月,但第四天叶连平就急着要出院。结果头上的手术缝合线还没拆,他就回到了“留守儿童之家”。还有一次,他做白内障手术,左眼手术,他就睁着右眼上课;右眼手术,他就睁着左眼上课,“一只眼上课,一节课没落下”。 “我希望呼出的最终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然而,他放心不下的是,他走了以后,这些孩子谁来管? 叶连平拿出积蓄2万多元,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于2022年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嘉奖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共发放10万多元,嘉奖、资助了132个孩子。 “我不在了,基金会仍会正常运行,孩子们仍会受益,可以让我死而不已’”。叶连平兴奋地说。记者看到,他穿的秋衣袖口和领口处磨出了毛边,还有不少小破洞。他冬天常穿的棉背心,还是1960年下放时妹夫送的,已经辨别不出原来的颜色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叶连平告知记者,他已支配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不管生命还有多长,我都会沿着当前的路始终走下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就遗忘头上有多少白发了。”叶连平说。 当地人提到叶连平,无不钦佩,赞他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对此,叶连平笑着说:“我充其量不过是个萤火虫。” 车胤囊萤,终成大家。但愿漂亮乡村,能有很多像叶连平一样的“萤火虫”。 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篇二 每天中午,卜陈学校初三学生程雨秋在叶连平家吃过午饭后,就到对门的“留守儿童之家”教室里上自习。 “我家离学校远,叶老师让我中午不回家,就在他家吃午饭,可以节约出1个小时时间来学习。”程雨秋告知记者,她父亲因病去世,妈妈平日在周边打工,供她上学。她希望能用好成果让妈妈快乐,但过去考试成果始终处于班级中下等,尤其是英语总是“拖后腿”。 叶连平了解状况后,不仅主动联系爱心人士资助程雨秋,还让她每周日上午在“留守儿童之家”补习英语。平日中午,叶连平也抽出时间辅导她做作业,讲解英语难题。 “叶老师每天供我午饭,一分钱都不收,还给我补习英语,我不能辜负了他的期望。”程雨秋学习非常用功,英语学习突飞猛进,考试总成果保持在班级前5名。 在叶连平家吃“免费午餐”的不只是程雨秋。去年刚刚从卜陈学校毕业的钱龙女,在叶连平家整整免费吃住了3年,直至今年考上了和县幼儿示范学校。至今,在叶连平家客厅后面,钱龙女睡过的床上还放着她未带走的被褥。 “按中考成果是可以上中学的,但选择上和县幼儿示范学校,就是想成为一个像叶老师一样的好老师。”钱龙女略带羞怯地说,叶老师让她感觉当老师挺好的。 多年来,叶连平免费供应吃住的孩子超过了100名。有时候,孩子家长实在过意不去,就送钱或物到叶连平家,但都被他坚决拒绝了。他的理由是:“我一个月有3000多元退休金,不缺钱花,而且我吃什么就让孩子吃什么,并没有特意打算菜。” 事实上,叶连平对买菜很讲究,为了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菜,他有时会骑车到20公里外的镇上去买。免费办补习班,还贴钱供午饭,老伴难免不理解。叶连平反问:“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吗?” 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篇三 2000年,叶连平在自己家里开设英语课堂(后更名为“留守儿童之家”),免费给周边孩子补习英语。教学用的书本、用具都是他拿自己的退休金买的。由于他教学看法仔细、教学方法得当,补习的学生英语成果提高很快。他那间30平方米的老房子,一度摆满了课桌。后来,吴江镇政府出钱把他家对门的学校仓库改建成两间教室,一间供他上课,一间作为图书室。 现在,叶连平的“留守儿童之家”里有4个班级的70多个孩子,他一人身兼英语老师和语文老师。他戏称自己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只有“黄金周”。有时,上午补习的孩子还没离开教室,下午补习的孩子就已经到了,为了给他们多上一会课,叶连平就坐在教室门口拐角处随意扒几口午饭。 批改学生作业是叶连平极为重视的教学环节。没课的时候,他早上8点就坐在教室里,低着头逐字逐句批改。即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时常提示记者抓紧时间,“还有好多作业等着批改”。 翻开叶连平批改过的作业本,满目红彤彤一片。其中,既有细致的修改,也有严厉的指责语,还不乏诸如“你用作业本太奢侈,而且还有损坏”这样的亲切提示。被叶连平批改过的作业本,就像是被他涂了“大花脸”,很多孩子就淘气地叫他“大花脸”老师。 在教室的墙上,记者看到,叶连平细心地将每个学生每个单元的学习成果都记录在纸上,不及格的都用红笔记录。“我会定期更新成果记录,让孩子驾驭自己的学习状况,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叶连平说。 来过“留守儿童之家”的老师都感叹:这样的教学任务量,不要说一名90岁的老人,就是一名年轻老师都难以承受。 18年来,叶连平从没停办“留守儿童之家”。很多经他辅导的孩子考上高校,甚至出国留学,叶连平欣慰地说:“看着孩子们学习进步,就能感受到丰收的欢乐。” 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篇四 借出差无锡的机会,上海楷麓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常久明匆忙赶回和县乌江镇卜陈村,再次探望自己的初中老师叶连平。 “您身体复原得怎么样了?”2个多月前,叶连平骑自行车买菜,回家路上遭受交通意外受伤,常久明始终很牵挂,“等您身体复原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几天。” 在村民们眼中,叶连平就是村里不灭的“蜡烛”,也是照亮孩子们走出村里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叶连平。那时,初中生常久明学习成果很好,但因为家境贫寒,父母就让他辍学学缝纫。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头皮把即将辍学的事报告了叶连平,意外的是叶连平并没有当场责骂他。常久明随即离校回家。 就在那每天擦黑的时候,正在棉花地里帮父母干农活的常久明,看到远处一个身影步履蹒跚地走过来。“叶老师怎么来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惊,常久明抓紧躲了起来。 常久明家距离学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过河,当时还正值汛期。叶连平最终没有劝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覆盖着田野,躲在暗处的常久明盯着那个渐去渐远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热泪盈眶。 “尽管我后来还是辍学了,但成为叶老师的学生,是我一辈子的幸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资助叶连平奖学金基金。 叶连平坚持每年到每个学生家至少家访一次,不管多远都肯定访到。特殊是那些在校表现一般、家庭困难、住址离学校远的学生,他更是特别关注、关爱,多次上门。在卜陈学校周边的乡村田野间,常常会看到一个老人,提着马灯跌跌撞撞地赶路,有时身上还沾了许多泥水。 “叶老师对学生负责,是出了名的。”令叶连平曾经的同事、卜陈学校老师戴启涌印象特殊深刻的是,叶连平批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会一一校正。 “老师不仅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叶连平当班主任时,曾带着学生勤工俭学,用赚来的钱购买课外书给学生看,开阔学生眼界,在当时算是特立独行了。多年后,那个班的学生发觉,当时勤工俭学挣的钱根本不够买那么多课外书,是叶老师自己贴钱买的。 感动中国人物叶连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篇五 直到现在,叶连平还住在三十年前的旧平房里,身上穿的也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他的家中,很难找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头的。在留守儿童之家的图书室里,还放着老式的菜橱,菜橱里摆放着有些陈旧的中小学必读书本。 叶连平的节俭朴实众所周知。为了省路费他经常骑车去7公里外的镇上买菜,去周边的南京、芜湖等地,他也是骑着自行车。叶连平在讲台书写板书时,抬起的胳膊露出了他穿了多年打补丁的衣服一角。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穿一件新衣服,他说:“衣服不过是用来遮体的,没必要太讲究,钱应当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在这些吃喝穿着上。”他指着教室后面桌子上的一台复印机,“你看花钱买这个就值,好几千呢。”那一刻,叶连平竟露出孩子般的得意。 除了义务辅导学生,免费为贫困留守儿童供应吃住,十几年来叶连平还常常自费带学生到南京、合肥,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每年春秋各一次,每次外出经费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都是叶连平自己掏钱。起先连老伴都不理解,叶连平说:“都是我的孩子,他们家庭困难,我能不帮一把?” 5年前,叶连平不慎被电动车撞伤,从那以后叶连平常常摔倒,最终被查出脑溢血加脑膜炎。手术后住了四天院,他就要求出院,一周后到医院拆线,不光是心疼住院费,“孩子们还等着我呢!”因为伤势未痊愈,腰根本直不起来,他就坐在凳子上给孩子们讲课、批作业。 2022年,叶连平拿出2万多元积蓄,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基金,用于嘉奖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生。成立至今,奖学金已连续发放了7次,累计发放10万多元,嘉奖、资助了132个孩子。 在叶连平精神的感召下,社会各界和他的部分学生,也纷纷加入到基金会。 叶连平告知记者,他已支配好了自己的身后事。百年之后,他会把积蓄全部捐给叶连平奖学金基金,把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学生学习解剖。 “我希望呼出的最终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叶连平说。 结束对叶连平的采访,抬头看天,繁星闪耀。 叶连平,一束萤火虫般的亮光,照亮了乌江边上小村庄,让我们看到了教化的力气,也看到了乡村的希望。 第8页 共8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