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种群与群落 .pdf
-
资源ID:25444356
资源大小:211.8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模拟创新题专题种群与群落 .pdf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全国新课标区模拟精选题:根据高考命题大数据分析,重点关注基础题1,3,能力题 2,4,6。模拟精选题一、选择题1.(2016 山东潍坊期末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沙丘和冰川泥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D.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是区分群落的重要依据解析种群密度只能反映单位空间中种群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D 2.(2016 山东潍坊期末 )下列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样方法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显微计数法C.调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D.探究培养液中大肠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抽样检测法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需采用取样器取样法。答案B 3.(2015 河北衡水检测 )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 其过程大致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B.在初生演替过程中,苔藓能够取代地衣的原因是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C.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是在灌木阶段D.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这种演替将最终达到森林(群落)阶段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出现的植物比前一阶段的高大,在争夺阳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 昆虫及其他小动物为异养生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是在草本植物阶段;若环境条件适宜,演替将最终达到森林阶段。答案C 4.(2016 东北三省联考 )“烧芭” (焚烧芭蕉树 )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 火山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 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 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 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和乙地两个位置发生的自然演替类型相同B.人为的干扰也不能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C.苔藓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之上D.随时间推移甲、乙两地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多解析甲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乙地进行的是初生演替,两地演替类型不同,A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人为的干扰可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B 错误:裸岩上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先驱物种是地衣,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有机物,这为其他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C 错误;演替的趋势是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D 正确。答案D 5.(2016 广东湛江检测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 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曲线, t 年种群数量 /(t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第 1 年至第 3 年期间种群呈 “J”型增长B.在第 4 年初至第 5 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 3 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 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 年末达到最大解析图中显示第 1 年到第 3年期间 值约为 1, “ J” 型曲线其 值应大于 1 且恒定,故不属 “ J” 型增长, A 错误;第 3 年末到第 5 年中期 始终大于 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从第5 年中期到第 5 年末 小于 1,种群数量减少, B 正确,C 错误;该野兔种群在第5 年中期达到数量最大, D 错误。答案B 二、非选择题6.(2016 山东泰安期末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艾蒿/(株 m2) 白杨株 (100 m2)1鼠只 (100 m2)1第 1 年5 0 0 第 2 年10 1 1 第 3 年6 2 2 第 4 年3 4 4 第 5 年1 8 8 第 6 年1 8 16 (1)判断该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的依据是_。从第 3 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 _。(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 ,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 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措施有 _。(4)下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 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 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 a)。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 kg 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 1.6104 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 hm2,则第 6 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中的“不可利用”部分是指_ 中的含碳量。答案(1)在原有土壤条件保留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灌木和乔木繁殖遮挡了艾蒿的阳 光(2)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3)大增加鼠的天敌(4)2.481010kJ15%植物自身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及植物遗体、残枝败叶等一、选择题1.(2016 山东德州模拟 )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 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t,其中 为 1.015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解析当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田鼠的种群密度已达最大, 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已过去很久,防治鼠害应在其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前进行。答案D 2.(2015 湖南八校联考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一片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C.农田中水稻有序的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D.年龄组成不能够预示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解析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A 正确;跳蝻活动能力较小,可以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 B 正确;农田中水稻有序的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C正确;年龄组成能够预示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密度会增大,衰退型种群密度会减小,稳定型的种群密度处于相对稳定,D 错误。答案D 3.(2016 江西南昌检测 )科学研究表明, 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如图所示,可分为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蒂增长, 且逻辑斯蒂增长曲线通常又分为5 个时期:开始期(如 A)、加速期 (如 B)、转折期 (如 C)、减速期 (个体超过 K/2 以后,如 D)、饱和期 (如 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加速期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B.指数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率不变C.环境阻力开始于减速期D.应将有害生物数量控制在加速期解析根据曲线可知,指数增长曲线呈“ J” 型、逻辑斯蒂增长曲线呈“ S” 型,即E 点对应的个体数量为K 值,在 K/2(C转折期 )时增长速率最大, A 错误;对于指数增长 (“ J” 型曲线 )来说,增长率是不变的,增长速率是增加的,B 正确;两条曲线从一开始就出现差异,说明环境阻力开始于起点, 而在减速期时环境阻力加大, C 错误;应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开始期,而不是加速期,D 错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误。答案B 4.(2016 安徽合肥质量检测 )为解决合肥市民饮用水源而建设的大房郢水库已经是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下列关于大房郢水库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库中所有的鲫鱼是一个种群,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水库浅水区域和深水区域有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 与群落中植物垂直结构造成多样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有关解析即使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答案B 二、非选择题5.(2016 广东统测 )下图为兔种群迁入到澳大利亚后,该种群在一个时期内, 种群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兔在刚引入澳大利亚最初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 会形成急剧上升的_曲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 ;然而,这种情况在自然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当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增长就会慢下来, 并稳定在一个环境能承受的水平上。这样的种群数量曲线就呈现出_型, 即 对 数 增 长 曲 线 。 稳 定 的种 群会 以 一 种 有 规 律 的 方 式 在_(K 值、K/2 值)上下波动。(2)引入新物种可能会对当地其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产生的影响:引入新物种后,该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许多资源衰竭,使其他生物的K 值_。但是,如果在沙漠某地区成功引种某些植物,会_(提高、降低、不影响 )当地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答案(1)J 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SK 值(2)降低提高6.(2016 山东菏泽一模 )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 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 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实验简要过程如下: 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样地(距离约 30 km),样地 1 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 35 只/hm2,样地 2 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12 只/hm2。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 _, 从其颈部取血 4 mL 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下表为不同密度种群高原鼠兔血浆皮质酮水平/(ug mL1) 繁殖时期种群种群种群繁殖初期0.09 0.11 0.09 繁殖盛期0.10 0.08 0.09 繁殖中期0.06 0.06 0.06 繁殖末期0.07 0.08 0.08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1)请补充实验简要过程: _ 。(2)样地 1 和样地 2 的高原鼠兔 _(填“是”或“不是” )同一种群,原因是_。(3)为实验需要, 另增加面积为 10 hm2的样地 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 26 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 2 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高原鼠兔密度约为_(取整数 ),样地 3 对应图中的曲线为_, 增加样地 3 的目的是 _ 。(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_ _。解析(1)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种群密度是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种群密度,对照实验中各组的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所以在高原鼠兔的不同繁殖时期各样地内应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从其颈部取血4 mL 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2)由于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样地 1 和样地 2 的高原鼠兔不是同一种群。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根据公式NMnm,则有 N26172,得出 N221 只,样地 3 的面积为 10 hm2,因此样地 3 种群密度为 221只/10 hm222 只/hm2。分析曲线图可知, 样地 3 对应图中的曲线 b,增加样地 3 的目的是增加密度梯度。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答案(1)随机捕捉高原鼠兔若干只(2)不是两样地高原鼠兔存在地理隔离(3)22 只/hm2b增加密度梯度(4)在当前种群密度范围内,密度高不会抑制高原鼠兔种群增长,种群密度对内分泌水平没有明显影响;种群密度对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存在种间差异创新导向题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创新角度一创设新情境,考查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1.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 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化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解析栖息地片段化可导致选择条件等发生变化,从而使小种群基因频率更易发生变化。答案C 创新角度二结合模型信息,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2.图 1 表示某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 表示乙种群AC 段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可能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B.M 点前后变化表明,演替是个优势种替代的过程C.M 点之后若引入甲的天敌,乙种群的数量可再次增加D.图 1 中 B 点时的种群增长速率与图2 中 B 点对应解析图 1 中 B 点前种群数量上升,B 点后种群数量开始下降, B 点恰处于 “拐点”上,此时种群增长速率应处于图2 曲线中 BC 段与横轴交点处即增长速率为“ 0” 。答案D 3.科学家对某种群的数量进行了13 年的连续研究,计算出其值,如图为该种群 13 年来 值(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前 4 年间和第 5 年到第 9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第 4 年到第 5 年间和第 9 年到第 10 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C.从第 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 年达到 K 值D.从第 4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K 值,直到第 9 年,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由图可以看出前 4 年该种群的 值都是 1.5,因此该种群呈 “ J” 型增长,年龄组成为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长型;第 5 年到第 9 年间,该种群的 值都是 1,因此该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A 错误;第 5 年该种群的 值是 1,因此第 4 年到第 5 年间,该种群数量相同;第10 年该种群的 值是 0.5,因此第 10 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 9 年的一半,第 9 年到第 10 年间,该种群数量不断下降,B 错误;从第 4 年开始,该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 值,且一直保持到第9 年,第 10、11 年的 值都是 0.5,第 12 年的 值是 1,第 13 年的 值是 1.5,因此第 13年的种群数量是:第9 年的 K 值第 10 年的 值第 11年的 值第 12 年的 值第 13 年的 值,即 K0.50.511.50.375 K,C 错误;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第4 年该种群数量达到最高,一直保持到第9 年,可推出,期间该种群达到 K 值,D 正确。答案D 考点二群落创新角度一考查数据信息处理与转换能力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若干年后,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学家对于退耕年份不同的林地进行研究得到如下数据:群落类型树种数量平均胸径 /cm 平均高 /m :撂荒 7 年的次生林22 8.7 6.3 :25 年的次生林81 10.4 8.4 :50 年的次生林96 11.8 9.2 :150年以上的近天然林128 13.7 10.5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施退耕还林后,将发生次生演替B.表中数据显示随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林木不断生长C.次生演替的前 50 年,物种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而50150 年间,物种数量增长速度则放缓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D.研究发现,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这种差异反映出群落垂直结构明显解析该地段不同区域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区域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且呈镶嵌分布,该差异反映的是群落“水平结构 ”而非“垂直结构 ”。答案D 创新角度二结合模型信息,考查群落中种间关系或群落结构与演替5.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可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 N 年时,甲、乙的群落结构相同解析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当初,物种丰富度并非“ 0” ,故 A 不正确;在某些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即使时间允许,群落演替也未必能达到“森林”阶段;第 N年时,甲、乙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未必相同。答案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