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 .pdf
-
资源ID:25444926
资源大小:1.23M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 .pdf
1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解读地理 2 5、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测试要求一:.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解读: 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阶段原始低增长阶 (A) 加速增长阶段 (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 (D) 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较高开始下降,较低进一步下降,低死亡率高迅速下降,较低继续下降,低低自然增长率低,波动大提高,高逐渐降低低人口增长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急剧增长开始减缓零增长或负增长社会发展阶段农业社会工业化初期发达国家20 世纪50 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欧洲发达国家现在典型地区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 肯尼亚等国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冲 A 要求: 说明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加速增长阶段:年轻型增长减速阶段:成年型低速增长阶段:老年型例证性试题:右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 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图:人口增长模式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2 A 甲 B乙 C丙 D丁2. 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A 甲 B乙 C丙 D丁读下表,完成34 题: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统计表年份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出生率% 3 95 3 98 3 60 3 79 3 64 2 30 1 82 1 10 0 67 0 65 0 63 0 64 死亡率% 1 70 1 08 1 00 0 95 0 76 0 73 0 68 0 63 0 67 0 66 0 65 0 65 3.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A1950 年B1955 年C1965 年D1970 年4.21 世纪以来,该地人口A出生率下降B死亡率上升C自然增长率上升D人口数量减少答案: B C B D 测试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解读: 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比照为例: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 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普遍面临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冲 A 要求:1.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 会加大对经济、 就业、 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青少年及儿童的比例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测试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满足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受天然食物的吸引,经常迁移流动。2.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1819 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地理大发现; 新航线的开辟, 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4.二战后的世界人口迁移:政治原因: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经济原因:如外籍劳工和技术移民等战争: 如国际难民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亚洲难民,前南斯拉夫的波黑难民以及中部非洲的难民等灾害等:如环境移民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3 境恶化或遭破坏, 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此外,由于某些大型工程建设,如我国的三峡移民也属于环境移民小结: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冲 A 要求:1.比照概念:人口迁移: 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如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 我国出现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各大中城市,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2. 1819 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流向:“旧大陆”流向“新大陆”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洲;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二战后的人口迁移流向变化: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测试要求: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解读 :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环境人口容量: 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既能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未来发展能力的情况下,地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 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人口合理容量: 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正确的人口规模或理想的人口规模。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冲 A 要求: 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确定性短期、不确定性长期例证性试题: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数据是某岛国环境与人口信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45万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5万 2006年实际供养的人口数量 30万预测 2010年供养的人口数量 35万A25 万 B 30 万 C35 万 D45 万1991 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 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 亿左右。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A人口合理容量B环境承载力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答案: A A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测试要求: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4 解读: 1.城市功能区: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形成了城市功能区。城市功能区分布特点商业区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工业区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住宅区分布面积最广,高级与低级住宅区有背向发展的趋势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历史原因:城市原有的土地利用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功能分区的现状。例如北京市中心城区成为行政区。另一方面,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济原因:一方面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 。图:城市土地利用与付租能力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在历史、经济、 社会和政策等因素的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如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未来“田园城市”等模式。例证性试题:读图完成:1. 图中字母分别代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其中 e 区域通常是A中心商务区B批发与轻工业区c低级住宅区D高级住宅区2. 图示城市空间结构属于A扇形模式B同心圆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 B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5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测试要求二:知道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功能为例解读: 1.城市规模越大,等级越高,功能越强,服务范围越大;城市规模越小,等级越低,功能越弱,服务范围越小。2.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现已成形成了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的城市体系。一级中心:上海区域金融中心、航远中心、贸易中心、国际投资中心、服务的范围长江三角洲全国、国外二级中心:南京、杭州省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服务范围本省及其周边地区三级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中心、服务范围地级市范围内四级中心:杨州、镇江、绍兴等市域经济文化中心、服务范围市域及大多数城镇和乡村五级中心: 县级经济中心、 服务范围 县内城镇和乡村例证性试题:读图完成:以下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吉林市的服务范围较长春市小B农安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四平市多C长春市与松原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D桦甸市和四平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答案: A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 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通常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城市化不仅包括物质形态上的变化,还包括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2城市化的过程的三个阶段和特点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城镇人口增长缓慢,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重较大。加速发展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城市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拓展。在这个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70,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6 产业和人口大量集中于城市,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地面下沉,海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质恶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大城市迅速膨胀,出现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冲 A 要求: 当代城市化表现出的新特点: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发展中国家政治独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世界城市化进程,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总数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大城市数是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例证性试题:读右图,完成: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答案: B C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测试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解读: 1.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表达,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城市则大不一样,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落已形成,市中心区一般很少建现代化高楼大厦,高大楼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少见。 中国古代在“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一种将城市有组织地融入自然环境之中的“山水城市” 。例如,杭州就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山水城市。古代帝王都城的规划建设,大多以皇宫为中心,将其摆放在城市中轴线上,以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例如, 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政治中心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美国首都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高处,表达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法制精神。2.地域文化与人口:在不同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例如,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7 子,并且愿意要男孩,这是受当地传统农业文化的影响。当今大城市里的年青人有不少不愿意要孩子或不愿意早要孩子,也是受现代大城市文化的影响。例证性试题: 判断“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答案:对6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测试要求一: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解读:主要因素:1自然条件 :气候、水源、土壤、地形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3) 技术条件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举例: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我国西北的绿洲农业、宁夏平原的水稻水源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上海郊区的乳牛场市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例证性试题: 2008 年江苏卷单项选择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土壤C交通D科技答案: A 测试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解读:1. 热带迁移农业(1) 分布及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在热带原始森林中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来到新的地块,便毁林、烧荒、掘穴播种,不翻地、不施肥。 地表自然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每隔两、三年另选新地块。(2) 形成条件:气候湿热;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2. 水稻种植业(1) 分布 : 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2) 发展的区位条件: 地势平坦 全年或夏季雨热同期 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劳动力丰富。3特点:“一小一大一高三低”即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3. 混合农业最典型的是澳大利亚的小麦 牧羊混合农业,我国的珠三角的基塘农业也是混合农业。(1) 特点: 良性的生态系统 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 农业生产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收入稳定。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6 页8 形成条件: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地下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4、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 和新疆的国营农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等,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例证性试题:1读右图,完成以下各题。(1)图中水稻产区主要分布在_地区。(2)图示水稻产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在以下方面的区位优势分别是:气候:劳动力: _ 。答案: 1东亚、南亚、东南亚或亚洲2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2读以下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说明,该农场发展花卉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和等。2图说明,该农场采用了种植和相结合的混合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效益。3 该农场的年收入是变化的,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有需求和政府的政策等。答案: 1交通便捷水源充足靠近市场2玉米养牛生态3市场3 单项选择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以下有关P1、P2、P3、P4 四地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P1 地年平均气温最高BP2 地年平均气温在145-15O间CP3 地年降水量最少DP4 地年降水量在l000-1lOOmm 间2从气候条件分析,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最具优势的是AP1 地BP2 地cP3 地DP4 地3针对江苏省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从事农业生产首先必须做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6 页9 A考虑交通条件B因地制宜C.有全球意识D发展机械化答案: D D B 5读图,答复下题1关于图中混合农业区的正确表达有A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混合经营B甘蔗、果树种植和养鱼有机结合C主要种植小麦和水稻D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2该种混合农业的主要优点有A对市场的适应性较强,农场主收入较稳定B便于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C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D与当地湿润多雨的气候相适应答案: A C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测试要求一: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解读:影响工业区位主要的因素: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冲 A 要求 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增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有力措施、环境减弱因素:原料与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劳动力的数量与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有关主导因素的变化: 钢铁工业为例原料交通市场举例:工业区位选择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优势发展地区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给充足的地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6 页10 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区的垂直郊外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皮革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炼油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综合以上两条发电厂,钢铁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综合以上的,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例证性试题:1读右图,完成以下各题。1图示制糖厂接近A消费市场B原料产地C能源基地D科研院所2以下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关的是 A酸雨 B土地盐碱化 C全球变暖 D臭氧层空洞答案: B C 2微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与土壤B原料与市场C科技与人才D动力与交通答案: C 3以下图“不同工业类型区位选择示意图”,属于、类型的企业依次A炼铝厂、啤酒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B啤酒厂、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C电子装配厂、炼铝厂、制糖厂、啤酒厂D啤酒厂、电子装配厂、制糖厂、炼铝厂答案: B 4 冲 A 要求读甲、乙、丙、丁四幅图,答复下题。1 假设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A电视机厂B造纸厂C电镀厂D炼油厂2假设箭头所示为风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6 页11 A钢铁厂B印染厂C化工厂D水泥厂3假设工厂可对大气产生污染,位于湖南省洞庭湖流域的城镇布局合理的是A甲B 乙C丙D 丁答案: A B D 测试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解读:工业联系生产的联系基础设施的联系信息的联系工业集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经济效益,但是集聚过度就会出现用地紧张、水电供给不足、交通堵塞以及原料、燃料困难等问题,会发生工业分散工业地域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测试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1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以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例如: 热带地区原始森林的滥砍滥伐,人类在获取木材和耕地的同时,使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例如: 在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会引起草场退化, 甚至荒漠化;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盐渍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良大大增加了农作物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例如: 大量使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广泛使用杀虫农药,会导致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2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臭氧破坏、全球变暖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例证性试题:1右图中,是电子工业区,周围有众多的高等院校,是石油化工区。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_。(2)许多与石油化工企业有生产联系的厂家纷纷 集 聚 在 石 油 化 工 区 , 其 根 本 目 的 是_。(3)假设在图中处布局钢铁厂,是否合理? _,其理由是 _。(4)假设在图中处建自来水厂,是否合理? _,其理由是 _。(5)为了保护城市环境,处于石油化工区与主城区间的 P 带应设置 _。答案: 1 知识、技术2 降低陈本,获得规模效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6 页12 3 不合理钢铁厂污染大气,应放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4 合理河流上游,水质最好5 绿化带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测试要求: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解读: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1生产活动中货物交流或商品交流的增加,地域联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2 地域联系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使地域之间相对的时间距离比绝对的空间距离更有意义。冲 A要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促进生产规模,原材料供给范围和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大;加速区域开发,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加强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联系;加强科技和文化交流,保证国家统一和安全。2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商业贸易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方式优点缺点备注铁路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占地多、造价高、短途运输成本高当 代 最 重 要 的 运 输方式之一公路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适应性强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发 展 最 快 、 应 用 最广、地位日趋重要水路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速度慢、灵活性差历史最悠久航空速度快、运输效率高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最 快 捷 的 现 代 化 运输方式管道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方便、运量很大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运 具 与 线 路 合 二 为一例证性试题:去年秋, 某业务员通过互联网联系采购了山东烟台的一批优质苹果,用汽车运到浙江杭州销售,至元旦售完。该业务员活动涉及的地域联系方式共有A通信、商业贸易B 交通运输、商业贸易C通信、交通运输D通信、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答案: D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测试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解读: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世界各地城乡聚落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块状、带状、星状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变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水运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河、沿海分布例如重庆、宜昌、武汉和南京;公路和铁路运输为主的时代,城市多沿交通干线铁路或公路两侧不断地延伸和扩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6 页13 如株洲、石家庄、郑州;现代快捷交通高速公路运输时代和高速铁路运输时代,城市分布灵活多变。 冲 A 要求 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步行 -马车时期规模小而紧凑,火车 -电车时期星状 ,汽车时期多层次星状,高速公路时期立体化、城市群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城市沿河伸展的空间形态基本保持不变。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举例: 城市交通布局的扩展对城市功能区和空间形态产生的影响;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等冲 A 要求 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山区和平原商业网点的比较山区因为地势起伏,人口密度小,交通不便交通运输线路稀少,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所以居民点、商店沿地势低平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小,规模小,形式大多是小商店或流动摊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度较大,运输的线路较多, 运输方式复杂, 所以居民点、 商店沿交通便捷的公路分布,商业网点密度大,形式大多是商业街、商业小区等固定形式。对商业网点位置的影响: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对商业中心形成的影响: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对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如上海、北京等。对集镇发展的影响:交通线路的改变常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由于大运河的淤塞、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例证性试题:1. 以下图所示聚落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内河航运和公路运输的发展B工业生产和金融贸易的发展C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D城市管理方式和环保的要求2.判断题:某城市地铁开通后,沿线出现了新的商业网点,这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带来了商业网点的相应变化。答案: C 对3判断题:在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错4右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A甲B乙C丙D丁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6 页14 答案 B 7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测试要求: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解读:以下分别是人教和鲁教版教材对此内容的解读,大家只需阅读 ,注意加粗字体采集渔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类与环境保持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环境问题没有威胁人类本身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球。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步完善,得到公认。人地关系思想特点历史背景核心内容影响自然环境中心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近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的适应自然环境。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人地关系理论中最早形成的一种观点人类中心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对立, 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人地伙伴论面 对 日 益 严 峻 的 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类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行为,对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重新重新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也具有反作用,人类应该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该理论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的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例证性试题:判断题:人类的生产活动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答案:错(2)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测试要求一: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解读: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酸雨的危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等。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6 页15 冲 A 要求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测试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解读:1全球变暖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CO2等大量的温室气体,致使大气的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2酸雨的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这些气体使大气中的水汽含有酸性,这样降雨就成了酸雨。3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的制冷系统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氟绿化烃等气体,这些气体强烈地与大气中的臭氧反应并消耗臭氧,使得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每年有段时间含量很少,就象一个空洞,称之为臭氧层“空洞”。冲 A 要求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的增长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净化废物的能力, 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超过了自然资源补给、再生和增殖的周期,加剧了资源的耗竭速度;掠夺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导致恶性循环。如盲目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过度放牧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本身,目标是产值和利润的增长,甚至损害环境效益以追求经济效益。先污染后治理, 实质没有充分考虑污染给整个社会造成的实际代价,生活质量并不与经济效益成正比。例证性试题:以下环境问题的形成与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关的是A酸雨B土地盐碱化C全球变暖D臭氧层空洞答案: C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测试要求一: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解读: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2. 内涵概括为: 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3. 基本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阶段性。例证性试题:判断题: 促进经济的增长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答案:错测试要求二: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解读: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以人地伙伴论为指导,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16 页16 冲 A 要求具体:转变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科技, 提高生产效率;参加国际协作,保护世界环境。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测试要求一: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解读: 以中国为例1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责任重大。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深受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的困扰。冲 A 要求纲领 :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例证性试题: 图示信息说明, 我国的经济增长A与资源国情相适应B消耗的物质资源少,环境成本低C只能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D要切实转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过大的方式答案: D 测试要求二: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解读:1坚持以人地伙伴论思想为指导2积极参与、配合各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活动3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者举例:工厂清洁生产、社会公众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减少过度包装;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购物;倡导简朴生活;拒食野生动物;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节水等等。例证性试题:1.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学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用淘米水浇花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用洗衣服的水冲厕使用一次性餐具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分类投放垃圾用塑料袋购物使用节能灯A B c D2.右图是A节水标志B绝色食品标志C节能标志D循环利用标志答案: C 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