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宜昌三峡人家景点导游词.docx

    • 资源ID:25455010       资源大小:25.3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宜昌三峡人家景点导游词.docx

    2022年宜昌三峡人家景点导游词 三峡人家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美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宁静地泊在三峡人家门前,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闲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便利大家阅读与鉴赏!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1 各位挚友: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x x x,是各位的导游,很兴奋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诚心祝福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挚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洁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美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殊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奇妙景色和浓郁风情。 到三峡人家石牌旅游,主要有八大看点: 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闲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奇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溢了深厚的军训色调,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会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然。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芯奘?崃?呤?桑?缗品?拭?钆疲?频孛?从纱硕?础j?钆聘?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宏伟壮丽,气概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2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衬托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美:“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耸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远眺远方江面,便会发觉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堵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妙,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调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战第一馆石牌抗战纪念馆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绽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成功,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胜利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闻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保藏宝贵实物200余件,宝贵图片近100幅。公元_年3月,宜昌市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化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像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闻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奇妙的石牌是长江三峡中一颗绚烂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画卷,是两坝之间风景最为奇秀、风情最为淳朴的地方。_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画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这颗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今日,各位挚友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苦恼,一头扎进三峡石牌的奇妙山水之间,到自然氧吧里作一次绿色深呼吸,去三峡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峡江风情,您会真实地感受生命与自然贴近的意义,体会感悟自然、关爱生命的无穷乐趣。 各位挚友,我们航行的这段峡谷叫灯影峡,又叫明月峡,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调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3 各位挚友,我们的游船已到龙进溪码头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打算下船。 龙进溪景区 挚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忱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绚丽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迫的心情,留意下船平安。 各位挚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澄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和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休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青翠,枝繁叶茂。小路犬牙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逍遥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忱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致新颖,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青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很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淌,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许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旧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持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大家请看前面的几艘古帆船,过去它是峡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三峡地区古老沧桑的历史见证。大家可能已经看到了,每条帆船上都装有两个乌蓬,比较矮的那个乌蓬里面是卧房,供主子睡觉休息之用,立于船头比较高的另一个乌蓬是为主子推桡、摇橹时遮风挡雨之用。过去,峡江一带滩多水险,暗礁密布,航道险恶,加之没有现代化的动力设备,在江上行船则极其艰难。为此三峡人充分利用聪慧才智,设计了风帆,巧借自然之力,利用风力推动船只前行。顺水顺风时,升起风帆,利用风力鼓动风帆带动船只前进,则可平安顺当到达目的地,成语“一帆风顺”即由此而来;逆水行船时则要降下风帆,利用人力拉动船只前进。一边用人在船上推桡,一边用人在江边拉纤,两方同心协力,才能让船只前进。由此船工拉纤便应运而生,成为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留意一下峡江两岸的峭壁,和江滩的礁石,你就会发觉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的纤索勒刻下来的,那是一代一代峡江人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呼喊。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照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探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或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峡江人那执着坚韧的抗争精神足可与高山峡谷媲美。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4 船工们在拉纤时,为协调用力和减轻疲惫,便喊起了船工号子,高亢激扬的峡江号子,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雄浑昂扬,时而苍凉悲壮,仿佛生命的呼喊,显示了船工与大自然抗争的伟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船工们在拉纤时,凄苦而悲凉,偏偏两岸又时时传来啾啾不住,哀啭不绝的青猿啼叫,如同重伤口上撒把盐,更加激起纤夫们的无限凄苦哀愁,使纤夫们禁不住摧肝裂胆,泪湿衣襟。北魏郦道元巴东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也留下:“万树苍烟山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的诗句,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峡江渔船 刚才大家对帆船有了肯定的了解,假如说古帆船勾起了大家的沧桑回忆,那么,峡江渔船则会带您找回至真至淳的渔家之乐。峡江渔船,风情独具。它既是渔民的“家”,又是古老三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历数千年而不衰,有如活跃在峡江一带的黑精灵。峡江渔船形如绍兴乌逢船,大者可载一二十人,小者可载三四人。构造分为上下两部,下为木舟,上为竹篷,篷有若干扇,形呈半圆,由竹丝夹竹箸编成,外表涂以煤烟和桐油,成黑色。每扇皆可随意移动,合拢,可挡日晒雨侵,推开可采光透气。篷内为舱,大者舱内人可直立,备有客座,小者人虽不行直立,但舱底铺席,可枕席坐靠或卧躺。其动力装置,大船为橹,小船为桨,现在大多已装有发动机,行船已非常简单了,但龙进溪的渔船仍需摇橹划桨,保持着古老的样式。坐渔船则更是一种至乐。推开半扇船篷,江上清风,泠然而来,凭眩远眺,明月山水,帧帧丹青,联翩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仰靠船舱、闭目养神,身心俱随船体轻摇,飘然悠悠,如登太虚之境,胸中了无世情;平卧舱板上,船底流水潺湲,汩汩有声,如琴如筝,至于在舱内围桌把盏,品茗谈笑,更是其乐融融,走遍世界,没有比这更美的氛围了。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这是古人对渔船的讴歌和憧憬。而今,我们也禁不住它的诱惑了。有机会的话挚友们可登上乌蓬船,亲自摇橹划桨,体验渔家之乐。 峡谷幽幽 各位挚友,今年是猴年,在龙进溪就生活着成群的猴子。两岸山坡林木葱笼,藤蔓交杂,两百多只猿猴,分成几个部落,它们往来游戏,猿声阵阵,欢迎我们这些稀客的到来,给清幽的溪谷增加了几分朝气。桥下碧波荡漾,溪水澄澈见底,登上原始古朴的豌豆角或竹排筏,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好像在画中游。几只小渔船宁静的泊在溪边,船头晾晒着破衣服、旧渔网,船尾飘起了袅袅炊烟,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不觉恍入梦中,祥和而又安静。 摇橹荡舟间,渔船就轻轻的拐了个弯,穿过了古朴的石拱桥。清幽的溪边撑开了一张大渔网,斑驳的渔船,陈旧的木杆,破旧的渔网,令人不禁生出几许沧桑感来。原来这是峡江一带捕鱼用的大渔网,俗名“扳罾”。它别具风情,是三峡人不行缺少的劳作用具,凝合着三峡人的勤劳和才智,现已难觅其踪影了。 各位挚友,游完色调斑斓的溶洞世界,今日的巡游活动到此就结束了,信任奇妙奇丽的峡江风光,淳朴沧桑的三峡人家风情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感谢各位对我工作的支持与协作,有服务不周的地方请多多宽恕。中国有句古话叫“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们诚心期盼着与大家再次相逢,欢迎大家再到三峡人家来作客,祝大家旅途开心,一路平安!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_,是各位的导游,很兴奋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诚心祝福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挚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洁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美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殊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很多美丽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奇妙景色和浓郁风情。 第12页 共12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第 12 页 共 12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宜昌三峡人家景点导游词.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