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叶利民的微生物实验教案 .pdf

    • 资源ID:25463856       资源大小:135.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叶利民的微生物实验教案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实验 1 培养基的配制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内容: 1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配制。2高氏 1 号培养基的配制。3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牛肉膏、 蛋白胨、 琼脂、可溶性淀粉、 葡萄糖、 孟加拉红、 链霉素、 1mol/L NaOH 、lmol/L HCl 、KNO3、NaCl、K2HPO43H2O、MgSO47H2O、FeSO47H2O。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天平、牛角匙、pH 试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线绳、纱布、漏斗、漏斗架、胶管、止水夹等。三、操作步骤(一)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其配方如下:牛肉膏 3g,蛋白胨10g,Nacl5g ,琼脂 15 20g,水 1000mL,PH7.47.6 1称药品按实际用量计算后,按配方称取各种药品放入大烧杯中。牛肉膏可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解后倒入大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随后放入热水中,牛肉膏使与称量纸分离,立即取出纸片。蛋白胨极易吸潮,故称量时要迅速。2加热溶解在烧杯中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然后放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并用玻棒搅拌, 待药品完全溶解后再补充水分至所需量。若配制固体培养基,则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己溶解的药品中,再加热融化,此过程中,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或溢出,最后补足所失的水分。3 调 pH 检测培养基的pH,若 pH 偏酸,可滴加lmol/L NaOH ,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 pH 试纸检测,直至达到所需pH 范围。 若偏碱, 则用 lmol/L HCl进行调节。 pH 的调节通常放在加琼脂之前。应注意pH 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4过滤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固体培养基可用4 层纱布趁热过滤,以利培养的观察。但是供一般使用的培养基,这步可省略。5分装按实验要求, 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或三角瓶内。分装时可用漏斗以免使培养基沾在管口或瓶口上而造成污染。分装量:固体培养基约为试管高度的l/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入三角瓶内以不超过其容积的一半为宜。半固体培养基以试管高度的1/3 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6加棉塞试管口和三角瓶口塞上用普通棉花(非脱脂棉 )制作的棉塞。棉塞的形状、大小和松紧度要合适,四周紧贴管壁, 不留缝隙, 才能起到防止杂菌侵入和有利通气的作用。要使棉塞总长约3/5 塞入试管口或瓶口内,以防棉塞脱落。有些微生物需要更好的通气,则可用 8 层纱布制成通气塞。有时也可用试管帽或塑料塞代替棉塞。7包扎加塞后, 将三角瓶的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或双层报纸,以防灭菌时冷凝水沾湿棉塞。若培养基分装于试管中,则应以5 支或 7 支在一起, 再于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用绳扎好。然后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日期。8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于121.3湿热灭菌20min。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灭菌,则应故人冰箱内暂存。9摆斜面灭菌后, 如制斜面, 则需趁热将试管口端搁在一根长木条上,并调整斜度,便斜面的长度不超过试管总长的1/2。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0无菌检查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使用,或贮存于冰箱或清洁的橱内,备用。(二)高氏l 号培养基的配制高氏 1 号培养基是用于分离和培养放线菌的合成培养基。其配方如下: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NaCl 0.5g,K2HPO43H2O 0.5g,MgSO47H2O 0.5g,FeSO47H2O 0.01g,琼脂 1520g,水 1000mL,pH7.47.6。l称量和溶解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可溶性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并用少量冷水将其调成糊状,再加至少于所需水量的水,继续加热,边加热边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其他成分依次溶解。对微量成分FeSO47H2O 可先配成高浓度的贮备液后再加入,方法是先在1000mL 中加入 1g的 FeSO4 7H2O, 配成浓度为 0.01g/mL 的贮备液,再在 1000mL培养基中加入以上贮备液1mL 即可。待所有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如要配制固体培养基,其琼脂溶解过程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2pH 调节、分装、包扎及无菌检查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三)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马丁氏培养基是用于分离真菌的选择培养基。其配方如下:K2HPO4 1g,MgSO4 7H2O 0.5g,蛋白胨5g,葡萄糖l0g,琼脂 1520g,水 1000mL,自然 pH。1称量和溶解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称取各成分,并将其溶解在少于所需的水中。待各成分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体积。再将孟加拉红配成1%的水溶液,在1000mL培养液中加入以上孟加拉红溶液3.3mL,混匀后,加入琼脂加热融化,方法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2分装、包扎、灭菌及无菌检查同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配制。3 链霉素的加入链霉素受热容易分解,所以临用时, 将培养基融化后待温度降至45左右时才能加入。可先将链霉素配成1%的溶液 (配好的链霉素溶液保存于-20),在 100mL培养基中加1%链霉素 0.3mL ,使每毫升培养基中合链霉素30 g。四、注意事项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调pH 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回调。不同培养基各有配制特点,要注意具体操作。五、实验报告记录本实验配制培养基的名称、数量,并图解说明其配制过程,指明要点。六、问题和思考l配制培养基有哪几个步骤?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 2培养基配制完成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若不能及时灭菌应如何处理?已灭菌的培养基如何进行无菌检查? 3试设计实验对饮料进行无菌检查。实验 2 高压蒸汽灭菌一 目的要求1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2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二 基本原理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 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锅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 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在同一温度下, 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 一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表21) ,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表22) ,三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1g 水在 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 2.26kJ(千焦 )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表 21 蛋白质含水量与凝固所需温度的关系卵白蛋白含水量/% 30 分钟内凝固所需温度/50 56 25 7480 18 8090 6 145 0 160170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灭菌锅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 3)表 2-2 干热温热穿透力及灭菌效果比较温度 /时间 /h 透过布层的温度/灭菌20 层10 层100 层干热130-140 4 86 72 70.5 不完全湿热 105.3 3 101 101 101 完全表 23 灭菌锅留有不同分量空气时,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压力数全部空气排出时的温度 /2/3 空气排出时的温度 /1/2 空气排出时的温度 /1/3 空气排出时的温度 /空气全不排出时的温度 /Mpa Kg/cm2Ib/in20.03 0.35 5 108.8 100 94 90 72 0.07 0.70 10 115.6 109 105 100 90 0.10 10.5 15 121.3 115 112 109 100 0.14 1.40 20 126.2 121 118 115 109 0.17 1.75 25 130.0 126 124 121 115 0.21 2.10 30 134.6 130 128 126 121 现在法定压力单位己不用磅和kg/cm2表示,而是用Pa 或 bar 表示,其换算关系为:1kg/cm2=98066.5Pa;1Ib/in2=6894.76Pa. 一般培养基用0.1Mpa(相当于15 Ib/in2或 1.05kg/cm2) ,121.5,15 30min 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灭菌的温度及维持的时间随灭菌物品的性质和容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改变。例如含糖培养基用0.06Mpa(8Ib/in2或 0.59kg/cm2)112.6 灭菌,然后以无菌操作手续加入灭菌的糖溶液。又如盛于试管内的培养基以0.1Mpa,121.5 灭菌 20min 即可,而盛于大瓶内的培养基最好以0.1Mpa,122灭菌 30min。实验中常用的非自控高压蒸汽灭菌锅有卧式(图2-2 ,A)和手提式(图22,B)二种,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相同,本实验以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有关自控高压蒸汽灭菌锅(autoclave )的使用可参照厂家说明书。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三 器材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皿(6 套一包 ),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四 操作步骤1首先将内层锅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与三角搁架相平为宜。切勿忘记加水,同时水量不可过少,以防灭菌锅烧干而引起炸裂事故。2放回内层锅,并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与试管口端均不要与锅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3加盖,并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锅的排气槽内。再以两两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两个螺栓,使螺栓松紧一致,勿使漏气。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并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 关上排气阀, 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到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0.1Mpa,121.5, 20min 灭菌。灭菌的主要因素是温度而不是压力。因此锅内冷空气必须完全排尽后,才能关上排气阀,维持所需压力。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 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压力一定要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否则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甚至灼伤操作者。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需摆斜面的则摆成斜面,然后放入37温箱培养24h,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五实验报告l结果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2思考题(1)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 为什么待压力降低“ 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2)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怎样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 (3)灭菌在微生物实验操作中有何重要意义? (4)黑曲霉的孢子与芽孢杆菌的孢子对热的抗性哪个最强?为什么 ? 实验 3 土壤的稀释分离、纯化微生物及无菌操作技术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学习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的方法,学习无菌操作技术。内容:l用稀释法分离细菌、放线菌和霉菌。2用平板划线方法分离微生物。3学习斜面接种及穿刺接种等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材料和用具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 )斜面菌种。已灭菌的牛肉膏、高氏1 号、土豆蔗糖固体培养基各1 瓶, 49.5mL 无菌水 (带玻璃珠 )1瓶, 4.5mL 无菌水 6 管, 80%乳酸, 10%酚液, 95%乙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无菌培养皿12 套, 1mL 无菌移液管10 支,土壤样品及天平、称量纸、药勺、试管架、玻璃铅笔、橡皮头(用 75%乙醇浸泡 )、玻璃刮。三、操作步骤(一)土壤稀释分离1取土壤取表层以下510cm 处的土样,放入无菌的袋中备用,或放在4冰箱中暂存。2制备稀释液 (要无菌操作 ) (1)制备土壤悬液:称土样0.5g,迅速倒入带玻璃珠的49.5mL 无菌水瓶中 (玻璃珠用量以充满瓶底力最好),振荡 510min,使土样充分打散,即成为10-2的土壤悬液。(2)稀释:用无菌移液管吸10-2的土壤悬液0.5mL,放入 4.5mL 无菌水中即为10-3稀释液,如此重复,可依次制成10-310-8的稀释液 (图 3-1)。注意:操作时管尖不能接触液面,每一个稀释度换用一支移液管,每次吸入土液后,要将移液管插入液面,吹吸3 次,每次吸上的液面要高于前一次,以减少稀释中的误差。3. 混菌法测定菌落数的方法(1)细菌:取 10-7、10-6两管稀释液各1mL,分别接人相应标号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然后取冷却至50的牛肉膏琼脂培养基,分别倒入以上培养皿中(装量以铺满皿底高 1.52mm为宜 ),迅速轻轻摇动平皿,使菌液与培养基充分混匀,但不沾湿皿的边缘,待琼脂凝固即成细菌平板。倒平板时要注意无菌操作,(2)放线菌:取10-5、10-4两管稀释液,在每管中加入10%酚液 56 滴,摇匀,静置片刻,然后分别从两管中吸出1mL 加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选用高氏1 号培养基,用与细菌相同的方法倒入平皿中,便可制成放线菌平板。(3)霉菌:取10-2、10-3两管稀释各1mL,分别接入相应标号的平皿中,每个稀释度接两个平皿。在融化的土豆蔗糖培养基中,每100mL 加入灭菌的乳酸1mL,轻轻摇匀,然后用与细菌相同的方法倒入平皿中,便可制成霉菌的平板。4培养将接种好的细菌、放线菌、霉菌平板倒置,即皿盖朝下放置,于2830中恒温培养,细菌培养12d,放线菌培养57d,霉菌培养35d。观察生长的菌落,用于进一步纯化分离或直接转接斜面。(二)平板制作及划线分离方法。1倒平板按无菌操作要求,在火焰旁操作(图32) ,做法如 3(1) 。2划线分离使用接种环,从待纯化的菌落或待分离的斜面菌种只沾取少量菌样,在相应培养基平板中划线分离,划线的方法多样,目的是获得单个菌落,3培养方法同“土壤稀释分离”。四、注意事项1一般土壤中, 细菌最多, 放线菌及霉菌次之,而酵母菌主要见于果园及菜园土壤中,故从土壤中分离细菌时,要取较高的稀释度,否则菌落连成一片不能计数。2在土壤稀释分离操作中,每稀释10 倍,最好更换一次移液管,使计数准确。3放线菌的培养时间较长,故制平板的培养基用量可适当增多。五、实验报告1记录土壤稀释分离结果,并计算出每克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数量。计算方法:选择长出菌落数30300 之间的培养皿进行计数,按以下公式:总菌数 /g=同一稀释度几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2分别记录平板划线、斜面接种的结果,并自我评价。3比较两种细菌穿刺接种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七、问题和思考1在测定土壤微生物含量中,除混菌法外还可用什么方法? 2试设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出酵母菌,并进行计数。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实验 4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2用油镜观察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二、实验材料和用具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itili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染色装片。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三、操作步骤(一)观察前的准备1将显微镜置于平稳的实验台上,镜座距实验台边沿约为4cm。坐正,练习用左眼观察。2调节光源:将低倍物镜转到工作位置,把光圈完全打开,聚光器升至与载物台相距约 1mm 左右。转动反光镜采集光源,光线较强的天然光源宜用平面镜,光线较弱的天然光源或人工光源宜用凹面镜,对光至视野内均匀明亮为止。观察染色装片时,光线宜强; 观察末染色装片时,光线不宜太强。(二)低倍镜观察染色装片首先上升镜简,将枯草芽孢杆菌染色装片置于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住,将观察位置移至物镜正下方,物镜降至距装片0.5cm 处,适当缩小光圈然后两眼从目镜观察,转动粗调节器使物镜逐渐上升(或使镜台下降 )至发现物像时,改用细调节器调节到物像清楚为止。移动装片,把合适的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三)高倍镜观察眼睛离开目镜从侧面观察,旋转转换器,将高倍镜转至正下方,注意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懂。 再由目镜观察,仔细调节光圈,使光线的明亮度适宜。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使物镜清晰为止。将最适宜观察部位移至视野中心,绘图。不要移动装片位置,准备用油镜观察。(四)油镜观察1提起镜筒约2cm,将油镜转至正下方。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镜头的正下方)滴一滴香柏油。2从侧面注视,小心慢慢降下镜筒,使油镜浸在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乎与装片接触,但不可压及装片,以免压碎玻片,损坏镜头。3将光线调亮,左眼从目镜观察,用粗调节器将镜筒徐徐上升(切忌反方向旋转),当视野中有物像出现时,再用细调节器校正焦距。如因镜头下降未到位或镜头上升太快末找到物像,必须再从侧面观察,将油镜降下,重复操作直至物像看清为止。仔细观察并绘图。4再次观察提起镜筒,换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染色装片,依次用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观察,绘图。重复观察时可比第一次少加香柏油。(五)镜检完毕后的工作1移开物镜镜头。2取出装片。3清洁油镜,油镜使用完毕后,须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再用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掉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干净的擦镜纸擦干残留的二甲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擦净显微镜,将各部分还原。将接物镜呈“八”字形降下,不可使其正对聚光器,同时降下聚光器,转动反光镜使其镜面垂直于镜座。最后套上镜罩,对号放入镜箱中,置阴凉干燥处存放。四、注意事项1使用油镜必须按先用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再用油镜观察2下降镜头时,一定要从侧面注视,切忌用眼睛对着目镜,边观察边下降镜头的错误操作,以免压碎玻片而损坏镜头。3使用二甲苯擦镜头时,注意二甲苯不能过多,以防溶解固定透镜的树脂。4注意保持显微镜的洁净,对金属部分要用软布擦拭,擦镜头必须用擦镜纸,切勿用手或用普通布、纸等,以免损坏镜头。五、实验报告分别绘出在高倍镜和油镜下观察到的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形态,注明物镜放大倍数和总放大率。六、问题和思考1用油镜便于观察细菌的依据是什么?2使用油镜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3当物镜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和油镜时,对照明度有何要求?应如何调节?油镜的基本原理(一)油镜头的辨认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 immersion) 或 HI(homogeneneous immersion)字样, 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在低倍物镜、 高倍物镜和油镜3 物镜中, 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二)显微镜的分辨率显微镜性能的优劣不单是看它的总放大倍数,更重要的是看它分辩率的大小。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 D 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 值与光线的波长( )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 )成反比。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 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图5 2A) 。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图52B) ,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可见光的波长平均为0.55 m。当使用数值孔径为0.65 的高倍镜时,它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为0.42m;而使用数值孔径为1.25 的油镜时,能辨别两点之间的距离则为0.22 m。实验 5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目的: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法步骤。内容: 1制作细菌染色装片。2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二、实验材料和用具苏云金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 (E.coli)菌液, 待测菌菌液 12 种。革兰氏染色液 (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柏油、二甲苯;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三、操作步骤(一)制片1涂菌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均匀、直径约lcm 的菌膜。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2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膜向上,通过火焰3 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菌体烧焦、变形。此制片可用于染色。(二)染色l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l min 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2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l min 后水洗。3脱色滴加 95%乙醇脱色, 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 30s 至 l min) ,水洗。4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复染l min ,水洗。5滤纸吸干,油镜镜检。(三)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淡红色。(四)检测未知菌用以上方法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并绘图、记录染色结果。四、注意事项1. 涂片务求均匀,切忌过厚。2在染色过程中,不可使染液干涸。3脱色时间十分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脱色不够,则会使阴性菌被染成阳性菌。4老龄菌因体内核酸减少,会便阳性菌被染成阴性菌,故不能选用。五、实验报吉(一)绘图1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视野图。2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苏云金杆菌革兰氏染色视野图。(二)记录革兰氏染色法法步骤,并进行结果分析。(三)未知菌的检测结果。六、问题和思考1涂片后为什么要进行固定?固定时应注意什么? 2什么是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过程应注意什么?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试分析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分类中的意义。实验 6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辨认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学习放线菌的观察方法。内容:用水封计法、玻璃纸法、印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二、实验材料和用具细 黄 链 霉 菌 (streptomycs micuoflavus) 又 称5406 的 培 养 平 皿 , 棘 孢 小 单 孢 菌(Micromonospora echinospora )的玻璃纸培养平皿。0.1%美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盖玻片、载玻片、镊子、接种环、显微镜、涂布器、玻璃纸、打孔器。三、操作步骤(一)观察自然生长状态的放线菌用镊子小心取出用插片法培养的5406 菌培养皿中的一张盖玻片,将其背面附着的菌丝体擦净。然后将长有菌的一面向上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用低倍镜、高倍镜观察。找出3类菌丝及其分生孢子,并绘图。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二)水封片观察取一滴美蓝染色液置于载玻片中央,将用搭片法培养棘孢小单孢菌培养皿中的盖玻片取出,并将有菌面朝下,放在载玻片上,浸在染色液中,制成水封片,用高倍镜观察其单个分生孢子及其基内菌丝,并绘图。(三)玻璃纸法的镜检观察l直接玻璃纸观察分别用 5406 和棘孢小单孢菌的玻璃纸制片观察。制片时,于载玻片上放一小滴蒸馏水,将含菌玻璃纸片小心剪下一小块,移至载玻片上, 并使有菌面向上。在玻璃纸与载玻片间不能有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将制片于显微镜下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菌的立体生长状况,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注意区分5406 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弯曲状或螺旋状的孢子丝。观察棘孢小单孢菌时注意把视野调暗,其基内菌丝纤细发亮,其单个分生孢子发暗,直接生长在基内菌丝长出的小梗上。绘图。2印片染色法观察用镊子取洁净载玻片并微微加热,然后用这微热载玻片盖在长有 5406 或棘孢小单孢菌的平皿上,轻轻压一下,注意将载玻片垂直放下和取出,以防载玻片水平移动而破坏放线菌的自然形态。反转有印痕的载玻片微微加热固定用石炭酸复红染色 l min ,水洗,晾干。用油镜观察。绘图。注意比较两种菌的形态特征有何不同。四、注意事项1培养放线菌中要注意,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2玻璃纸法培养接种时注意玻璃纸与平板琼脂培养基间不宜有气泡,以免影响其表面放线菌的生长,3不同观察方法中严格按要求进行,注意菌体的上下位置。五、实验报告1绘图玻璃纸法、水封片法、印片法及自然生长状态下观察的放线菌形态。2试比较5406 菌与棘孢小单孢菌特征的异同。六、问题和思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 用插片法和搭片法如何制备放线菌标本,其主要优点是什么?可否用此法观察其他微生物 ?为什么 ? 3 以玻璃纸覆盖法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有何优点?试用此法设计一个观察青霉菌形态的实验。注:(一)插片法和搭片法培养放线菌1插片法(1)制平板、接种:用冷却至约50的高氏1 号琼脂培养基倒平板(每皿约 20mL) ,可用两种方法接菌: 1、先接种后插片:冷凝后用接种环挑取少量斜面上的5406 菌孢子, 用平板培养基的一半面积作来回划线接种(接种量可适当加大);2、先插片后接种:用平板培养基的另一半面积进行。(2)插片及培养: 用无菌镊子取无菌盖玻片,在已接种平板上以45角斜插入培养基内,插人深度约占盖玻片1/2 长度 (图 11-1A)。同时,在另一半未经接种的部位以同样方式插入数块盖玻片,然后接种少量5406 菌孢子至盖玻片一侧的基部,且仅接种于其中央位置约占盖玻片长度的一半左右,以免菌丝蔓延至盖玻片的另一侧。将插片平板倒置于28, 培养 37d。2搭片法(1)开槽及接种:用无菌打孔器在凝固后的平板培养基上打洞数个,并将棘孢小单孢菌孢子划线接种至洞内边缘。(2)搭片及培养: 在接种后的洞面上放一无菌盖玻片,平板倒置于28,培养 37d(图11 1B) 。(二)玻璃纸法固体培养5406 菌和棘孢小单孢菌1玻璃纸灭菌将玻璃纸剪成比培养皿直径略小的片状,将滤纸剪成培养皿大小的圆形纸片并稍润湿,然后把滤纸和玻璃纸交互重叠地放在培养皿中,借滤纸将玻璃纸隔开。然后进行湿热灭菌,备用。2制平板及铺玻璃纸取冷凝后的高氏1 号琼脂培养基,用无菌镊子将预先灭菌的块状玻璃纸平铺至平板培养表面,铺玻璃纸时可用无菌涂布器将玻璃纸与培养基之间的气泡除去。3涂布菌液及培养取 0.l mL 的孢子悬液涂布在铺有玻璃纸的平板培养基表面。接种平板倒置于28,培养57d。实验 7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了解自然存在的酵母菌及其形态结构。了解酵母菌产生子囊孢子的条件及其形态。内容:1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2观察酵母菌的假菌丝和繁殖过程。3观察自然状态的酵母菌。二、实验材料和用具酿酒酵母 (Saccharomyes cerevisiae)、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斜面菌种。PDA 培养基、麦氏(McCLary) 培养基 (醋酸钠培养基)、0.05%美蓝染色液 (以 pH6.0 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0.02mol/L磷酸缓冲液配制)、碘液、 0.04%的中性红染色液%孔雀绿, 0.5%沙黄液、 95%乙醇;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盖玻片、接种环、V 形玻璃棒、放置一个三角形玻璃棒支架的培养皿。三、操作步骤(一)酵母菌形态观察1酵母菌的话体染色观察及死亡率的测定(1)以无菌水洗下PDA 斜面培养的酿酒酵母菌苔,制成菌悬液。(2)取 0.05%美蓝染色液1 滴,置载玻片中央,并用接种环取酵母菌悬液与染色液混匀,染色 2 3min,加盖玻片,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区分其母细胞与芽体,区分死细胞 (蓝色 )与活细胞 (不着色 )。(3)在一个视野里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共计数56 个视野。酵母菌死亡率一般用百分数来表示,以下式来计算:死亡率 =死细胞总数死活细胞总数100% 2酵母菌液泡系的话体观察于洁净载玻片中央加一滴中性红染色液,取少许上述酵母菌悬液与之混合,染色5min,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无色,液泡呈红色。3酵母菌细胞中肝糖粒的观察将 1 滴碘液置于载玻片中央,接人上述酵母菌悬液,混匀,盖上盖玻片,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贮藏物质肝糖颗粒呈深红色。4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1)活化酿酒酵母:将酿酒酵母接种至新鲜的麦芽汁培养基上,置28C 培养 23d,然后再移植23 次。(2)转接产孢培养基:将活化的酿酒酵母转接至醋酸钠培养基上,置30恒温培养14d。(3)观察:挑取少许产孢菌苔于载玻片的水滴上,经涂片、热固定后, 加数滴孔雀绿, lmin后水洗,加95%乙醇 30S,水洗,最后用0.5%沙黄液复染30S,水洗去染色液,最后用吸水纸吸干。制片干燥后,镜检,子囊孢子呈绿色,子囊为粉红色。注意观察子囊孢子的数目、形状和子囊的形成率。(4)计算子囊形成的百分率:计数时随机取3 个视野,分别计数产子囊孢子的子囊数和不产孢子的细胞,然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子囊形成率( %)=3 个视野中形成子囊的总数3 个视野中(形成子囊的总数+不产孢子细胞总数)100%5酵母菌假菌丝的观察取一无菌载玻片浸于溶化的PDA 培养基中,取出放在温室培养的支架上,待培养基凝固后,进行酵母菌划线接种,然后将无菌盖玻片盖在接菌线上(图 121), 28培养 23d 后,取出载玻片,擦去载玻片下面的培养基,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可见到芽殖酵母形成的藕节状假菌丝,裂殖酵母则形成竹节状假菌丝6自然状态下的酵母菌观察取一滴美蓝染色液于载玻片中央,春夏秋季取酱油或淹菜上的白膜, 冬季取腌酸菜汤上的白膜,将其置于载玻片染色液中,盖上盖玻片,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酵母菌形态,出芽生殖,假菌丝等。四、注意事项1用于活化酵母菌的麦芽汁培养基要新鲜、表面湿润。2在产孢培养基上加大移种量,可提高子囊形成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3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察死亡细胞。五、实验报告(一)绘图1数个酵母菌细胞,示观察到的结构。2数个子囊及子囊孢子形态图。(二)记录并计数酵母菌的死亡率及子囊形成率(原始记录及计算结果)。六、问题和思考1酵母菌的假菌丝是怎样形成的?与霉菌的真菌丝有何区别? 2如何区别营养细胞和释放出的子囊孢子? 3试设计一个从子囊中分离子囊孢子的试验方案。注:酵母菌的简易培养配 2%葡萄糖水 (或自糖水 ), 煮沸, 装入三角瓶中(液面高度 22cm),加 HCl 调至 pH3 5 放入几块葡萄皮(或其他糖分较高的果皮),置 528温箱中培养 2 3d,闻到酒香味后,即可取培养液镜检。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实验 8 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了解霉菌形态,掌握微生物载玻片湿室培养方法。内容: 1霉菌载玻片湿室培养。2曲霉、青霉、根霉、毛霉形态观察。3根霉假根的观察。二、实验材料和用具产 黄 青 霉 (Penicfillium chrysogenum)、 黑 曲 霉 (Aspergillus niger) 、 黑 根 霉 (Rhizopus nigrians )、总状毛霉 (Mucor racemosus)等斜面菌种。半固体 PDA 培养基、乳酸苯酚固定液、棉蓝染色液、20%甘油 ; 透明胶带、剪刀、培养皿、载玻片、口形玻棒搁架、盖玻片、圆形滤纸片、细口滴管、镊子、显微镜、接种环。三、操作步骤(一)霉菌的载玻片湿室培养可 4 人合作,每人制作一霉菌的载玻片。1准备湿室在培养皿底铺一张圆形滤纸片,其上放一“冂”形载玻片搁架,在搁梁上放一块载玻片和两块盖玻片,盖上皿盖,外用纸包扎,经12lC 湿热灭菌30min 后,置60烘箱中烘干,备用。2接种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待观察的霉菌孢子至湿室内的载玻片上,每张载玻片可接同一菌种的孢子两处。接种时只要将带菌的接种环在载玻片上轻轻碰几下即可(务必记住接种的位置 )。3加培养基用无菌细口滴管吸取少量融化约60的培养基,滴加到载玻片的接种处,培养基应滴得圆而薄,其直径约为0.5cm(滴加量一般以l/2 小滴为宜 )。4加盖玻片在培养基未彻底凝固前用无菌镊子将皿内盖玻片盖在琼脂块薄层上,用镊子轻压,使盖玻片和载玻片间的距离相当接近,但不能压扁,否则不透气。5倒保湿剂每皿倒大约3mL 20%的无菌甘油,使皿内的滤纸完全润湿,以保持皿内湿度,皿盖上注明菌名、组别和接种日期。此为制成的载玻片湿室,置 28恒温培养35d。(二)黑根霉假根的培养将融化的PDA 培养基,冷却至50倒入无菌平皿,其量约为平皿高度的l/2。冷凝后,用接种环沾取根霉孢子,在平板表面划线接种。然后将平皿倒置, 在皿盖内放一无菌载玻片,于 28培养2 3d 后,可见根霉的气生菌丝倒挂成胡须状,有许多菌丝与载玻片接触,并在载玻片上分化出假根和匍匐菌丝等结构(三)镜检观察1湿室培养霉菌镜检载玻片从培养1620h 开始,通过连续观察,可了解孢子的萌发、 菌丝体的生长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过程。将湿室内的载玻片取出,直接置于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曲霉、青霉、毛霉、根霉等霉菌的形态,重点观察菌丝是否分隔,曲霉和青霉的分生孢子形成特点,曲霉的足细胞,根霉和毛霉的孢子囊和孢囊孢子。绘图。2粘片观察取一滴棉蓝染色液置于载玻片中央,取一段透明胶带,打开霉菌平板培养物,粘取菌体,粘面朝下,放在染液上。镜检。3假根观察将培养根霉假根的平皿打开,取出皿盖内的载玻片标本,在附着菌丝体的一面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只要用低倍镜就能观察到假根及从根节上分化出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19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孢子囊梗、 孢子囊、 孢囊孢子和两个假根间的匍匐菌丝,观察时注意调节焦距以看清各种构造。4制成永久装片把观察到霉菌形态较清晰,完整的片子,制成标本作较长期保存。制备方法是,轻轻揭去盖玻片,如果载玻片上有琼脂,仔细挑去,然后滴加少量乳酸苯酚固定液,盖上清洁盖玻片,在盖玻片四周滴加树胶封固。四、注意事项载玻片湿室培养时,盖玻片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叶利民的微生物实验教案 .pdf)为本站会员(C****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