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性测试题一 .pdf
-
资源ID:25477183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性测试题一 .pdf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阶段性测试题一 (专题一综合技能测试 )本卷分为第 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满分 100分,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地等高线 (单位: m)示意图,回答 12 题。1该地丘陵的主体走向为() A西北 东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南一东北走向D南北走向2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欲在某山峰处建一座“望江楼”,最合适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1.C2.A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第 1 题,根据该地丘陵中山峰的排列可知,该地丘陵主体为西南一东北走向。第2 题,甲位于河谷地区的一个小山峰上,在该处建 “望江楼 ”能观赏到河流的大部分地区。下图为 25 N 附近某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方向,某学习小组测得某日 M 城的昼长是 11小时 36 分钟,日出、日落分别在X、Y 方向,且日出时正值北京时间某日6 时 24 分。据此回答 35 题。3下列有关图中河流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 YM 段为西北 东南B河流 XM 段为西南 东北CM 段以下河流为西南 东北D自上游到下游大致由北向南流【答案】C 【解析】由“日出、日落分别在X、Y 方向”可推出 X、Y 两点所在直线指向东西方向,且X 位于 Y 的东边。据此可判断YM 段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 XM 段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 M 段以下河流由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西南流向东北;河流自上游到下游大致由南流向北。故C 项正确。4M 城的经度为 () A123 E B120 E C117 E D119 E 【答案】C 【解析】根据公式:日出时刻 12昼长 /2(公式中日出时刻为地方时 ),可知 M 城日出时刻为某日6 时 12 分,而此时北京时间为该日 6 时 24 分,M 城的日出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 分钟,因此该地经度为 117 E。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在向北移B该日之后我国各地昼将变长C该日之后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变大D此时我国还处在冬半年【答案】D 【解析】由该日 M 城昼短夜长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但无法判断直射点的移动方向,A 错误;同理, B、C 选项也错误。下面图甲是小王同学到野外旅游的等高线(单位:米 )地形图,图乙是他沿图甲中某一线路(图中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 千米)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图。据此回答68 题。6由图文材料可知,图甲的比例尺约为()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1:10 000 B1:20 000 C 1:100 000 D1:200 000 【答案】D 【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四条线路路程均为6 千米,在图甲中长度均约为 3 厘米,可计算出图甲的比例尺约为1:200 000。7小王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是() AA1B1东北方向BA2B2西南方向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CA3B3东南方向DA4B4东北方向【答案】A 【解析】由图乙可知,前 2 千米(图上 1 厘米)左右,小王行走速度较快,这段路地势较平坦;然后速度波动下降,说明此时坡度变陡,且有上下坡的过程;行走到5 千米左右 (图上 2.5 厘米),速度变快,说明经过地地势平坦。综上可知选A1B1线路,再结合指向标可知,小王大致沿东北方向行走。8当小王同学走到图乙中的M 点时,则他从开始行走的地方到M 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A190 米B140 米C110米D100 米【答案】C 【解析】由图乙可以判断出M 点大致位于图甲中等高线320米处,由此可推断出由A1到 320 米处共经过了 7 条等高线,再由 (71)20H(7 1)20 便可计算出小王从开始行走的地方到M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140 米。下图为世界某岛屿,该岛的东北部每年下雨的日子有300 多天,被称为世界的湿极。读图回答911题。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9图中岛屿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可能是() A1 400米1 600米B1 600 米1 800米C1 200米1 400米D800 米1 000 米10该岛屿的面积约为 () A1.78平方千米B17.8平方千米C178 平方千米D1 780 平方千米11此岛东北部降水日期较长的主要原因是()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B沿岸有暖流流过,增温增湿C位于东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D对流运动旺盛【答案】9.A10.D11.C 【解析】第 9 题,图中岛屿最高处海拔为1 400 米1 600米,最低处海拔为 0 米,即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1 400米1 600 米。第 10 题,可以通过经纬网 (1 代表 111千米)来大致估算岛屿面积; 四个选项的数量差异大,所以也可以用排除法选出答案。第11 题,该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岛屿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太平洋中,全年受东北信风控制, 岛屿东北部处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日期长。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偏差(实际降水量与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降水相对变率大小反映降水的稳定性或可靠性。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表明降水愈不稳定。下图为“非洲南部地区降水相对变率(%)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213 题。12图中 A 地区和 B 地区相比 () AA 地区的降水相对变率小于B 地区BB 地区的降水量小于A 地区CA 地区和 B 地区的降水相对变率值相差可能为40% DB 地区的降水相对变率小于A 地区【答案】D 【解析】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可得A 地区的降水相对变率为 35%40%,B 地区的降水相对变率为10%15%;两者相差20%30%; 结合非洲气候判断,降水越多的地区降水相对变率越小,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相对变率越大。13南回归线穿过的地区降水相对变率相差较大,可能是() A受地势起伏大的影响B受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影响C受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影响D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答案】B 【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受暖流和信风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降水相对变率小;非洲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和寒流影响,形成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相对变率大。下图是某沿海平原及附近海域两种气象要素叠加示意图。读图完成 1415 题。14图中陆地及其所在半球分别是() A北半球B南半球C北半球D南半球【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等温线从南向北递减,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半球;根据 7 月份等温线的弯曲判断,同纬度的比温度高,位于陆地上, 位于海洋中。15形成图示等温线、等压线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陆地距海远近差异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海陆地势高低差异D风带、气压带差异【答案】B 【解析】影响海岸线附近等温线、 等压线分布的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是我国 7 月 1 日到 7 月 30 日沿 116 E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分布图。据此回答1617 题。16甲地降水量偏小的原因是() A位于冷锋锋前B位于暖锋锋前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位于台风中心【答案】C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甲地位于我国江淮地区, 7 月份降水量偏小是因为该地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正值伏旱天气。17乙、丙两地的降水量相差大约是() A6mm B10mm C18mm D24mm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乙地的降水量在16mm 到 20mm 之间;丙地降水量在4mm 到 8mm 之间。通过计算可知,乙、丙两地的降水量之差在 8mm 到 16mm 之间。下图所示地区在北半球,弧线a 为纬线,弧线b 为晨昏线, M为 a、b 线的切点, N 为纬度最高点。据此回答1820 题。18一年中 M 与 N 之间的最大距离约为 () A7300km B6600km C2600km D1100km 19当 M 与 N 重合时() A华北小麦正值播种季节B华北小麦正值收获季节C洛杉矶地区炎热干燥D江淮地区阴雨连连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若 M 点所在经线为30 E,M 与 N 之间距离最大且为白昼时,则北京时间为() A12 月 22 日 2 时B6 月 22 日 6 时C6 月 22 日 12 时D6 月 22 日 8 时【答案】18.C19.A20.B 【解析】第 18 题,M 与 N 之间纬度相差最大约为23.5,因此最大距离相差 2 608km。第 19 题,M 与 N 重合,北半球是春分日或者秋分日。 第 20 题,M 与 N 之间距离最大且为白昼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且 M 点为 30 E,因此北京时间是6 时。下图中圆圈为 x 纬线,M、N 分别是晨线、昏线与x 纬线的交点且位置不断变化, P 点的时刻始终为0 时,Q 点的时刻始终为 12 时,读图完成 2123 题。216 月份,若 M 、Q,N 三点重合,则 x 纬度可能是 () A30 N B69 N C23.5 S D71 S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2当 x 纬线度数大于 60 且位于南半球时, M 点可能的月份及时刻是 () A12 月7 时 40 分B6 月8 时 20 分C6 月5 时 30 分D9 月16 时 20 分23若 x 纬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弧MPN 为一年中最短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值夏至日,地球公转的速度最慢B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入防洪排涝季节C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昼长比上海短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答案】21.D22.B23.C 【解析】第 21 题,P 点的时刻为 0 时,弧 MPN 为夜弧; Q点的时刻为 12 时,弧 MQN 为昼弧。 M 、Q、N 三点重合时, x 纬线夜长达 24 小时,为极夜现象,则该纬线应在南极圈以南。选D。第22 题,12 月份,南半球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6 时之前; 6 月份,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时间在 6 时之后; 9 月份,各地昼长与夜长相差较小,日出在6 时前后。选 B。第 23 题,一年中夜弧 MPN 最短时为 6 月 22 日,即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地球上越往北昼越长;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时为 7 月初;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入防洪排涝季节是南半球夏季;夏至日, 我国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选 C。右图为某日同一经线上不同纬度的日出时刻(当地地方时 )。读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回答 2425 题。24图示月份可能是 () A3 月、4 月B7 月、8 月C9 月、10 月D12 月、1 月25太阳直射海口 (约 20 N)时,北京的昼长最接近 () A9 小时B15 小时C18 小时D22 小时【答案】24.D25.B 【解析】第 24 题,由图示可知,该日70 S0 时日出,则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20 S,由此确定月份是 12 月或 1 月。选 D。第 25题,结合图示可以估算40 S地区 4:30 日出,昼长约为 15 小时;北京位于 40 N,根据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太阳直射海口时,其昼长与太阳直射 20 S 时 40 S的昼长相等。选 B。第卷(综合题共 50 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 4 小题,共计 50 分) 26 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 地区资源丰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 分) (1)简要说出 A、B 两地的自然概况。 (2 分) (2)如果想在 A、B 两地之间修建交通线路, 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2 分) (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 间交通发展蓝图时, 具体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至少回答两点 )(2 分) (4)根据图中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 城条件更具有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3 分) (5)若 A 为港口,简述在A、B 两地之间修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5 分) (6)某同学说“在 B 处能清楚地观测到A 地”,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答案】(1)A 地为沿海平原, 距海近,处于海湾内; B 地为山区,距海远。(2)见下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4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或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最短。 (3)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短选择运输方式;缺少运输货物 (资源)的信息,不同的货物影响运输方式的选择;两地间的水文状况 (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结冰期)、气候条件等信息缺少。(4)见图中 M 点。 ,离 C 城更近;处于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5)对 A 地:扩大了 A 港口的经济腹地 (扩大 A 城市的市场 );增加了资源的供应。对 B 地:加快了 B 地资源的开发, 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 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沿线地区: 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6)无法看到,因为 A、B 两地之间有一个 1 500 米以上的山峰阻挡视线。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5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第(1)题,由图中海陆分布及等值线可判断,A 地为沿海平原,处于海湾内; B 地为山区,距离较远。第 (2)题,交通线路一般要经过居民点, 在山区应沿山谷延伸或平行于等高线修建。第(3)题,影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有货物、运距及坡度、河流水文等。本图因缺少比例尺、 资源信息及相关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应气候及水文状况而无法选择运输方式。第(4)题,从港口建设的陆域与水域条件,即建港腹地和停泊航行条件确定港口位置。第(5)题,A、B 间修建交通线路扩大了A 港口的腹地范围;促进B 地资源的开发,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第(6)题,判断两地之间可否通视,准确的方法是作出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图。27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 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分) (1)某同学对该地区进行考察后发现B 地植被长势比 A 地好,试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4 分) (2)简要分析图示地区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3 分) (3)简析水利枢纽坝址选建在P 处的原因。 (2 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6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该地区黄铜矿资源较为丰富,但当地政府始终限制该资源的开采冶炼,简要分析其原因。(4 分) 【答案】(1)B 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A 地多; B地坡度较 A 地缓,土层较 A 地厚。(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最大,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大。(3)P 处位于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 上游小盆地利于蓄水, 集水区域较广。(4)保护水环境及大气环境;保护植被和地表结构,减少水土流失。【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植被生长的因素、 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水利枢纽的选址、限制矿产开发的原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可从影响植被生长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第 (2)问,水能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河流落差,水量等方面分析。第 (3)问,坝址的选建既要考虑工程量,也要考虑蓄水量。第 (4)问,限制黄铜矿开采冶炼的原因主要是保护环境。28下面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 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7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2 分) (2)该日, Q、P 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M 地昼长为_。(4 分) (3)Q 地位于 M 的_ 方向。 (1 分) (4)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 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_方向。 (1 分) (5)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 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2 分) 【答案】(1)20 S,120 W (2)Q 地夜长大于 P 地夜长14 小时(3)东北(4)东南(5)如图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8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解析】第(1)题,根据 70 N 及其以北发生极夜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根据120 W 中昼半球的中线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位置;第 (2)题,该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夜越长。根据图乙中M 地的位置,可以计算出该地地方时5 时日出,即昼长 14 小时。第(3)题,判断 Q、M 的方向时,可根据两地的经纬度,将它们转绘到同一幅图中。 该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南北半球各地看到日出于东南方向。第 (4)题,Q 地的对跖点位于70 S,60 E,该日刚好发生极昼现象,正午的太阳高度可达40 。29下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图中虚线为北极圈,此时D 点的地方时为 6 时。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1分) (1)N、C 之间的距离约为 _千米。 (2 分) (2)若此时格林尼治时间为0 时,则 C 点的地理坐标是 _。(2 分) (3)若此时赤道上东半球的范围刚好是昼半球,则C 点的经度为_,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_。(4 分)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9 页,共 20 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4)图中的 A、B 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且该日B 地昼长为 14 小时,则 A 地该日地方时 _时日落,正午时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的影子指向 _方。(2 分)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北京(40 N)相等的纬度为 _。(1 分) 【答案】(1)10 000(或“9900”)(2)0 ,180(3)70 E15 时 20 分(4)17南(5)6 52【解析】第(1)题,根据此时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内发生了极昼可知,这是北半球夏至日; D 位于晨线上且地方时为6 时,即该地位于赤道, 从而可计算出 NC 的距离。第(2)题,格林尼治时间即 0 经线的地方时,根据它与D 点的时差,可得出C 地的经度。第(3)题,赤道上任何时刻都是昼夜平分,赤道上东半球与昼半球重合时,太阳直射 70 E。第(4)题,A、B 是关于地心的对称点,即这两点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故根据B 点昼长可知, A 地昼长为 10 小时,17 时日落; A 地位于赤道以南,正午时物体影子指向正南方。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0 页,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