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集体备课课程教案.doc
-
资源ID:2547734
资源大小:42.5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集体备课课程教案.doc
.-集体备课: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设计中心备课人: 黄汝英 参与备课教师:马金凤 游娟 李洋 胡美林课题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2. 掌握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能将重点句子进行翻译。 过程与方法1.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荀子对天人关系的思考。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作者,探究荀子天人相分的天人关系。2. 读懂文本,了解荀子文章的基本特点、排比句的运用。课前预习要求1 读熟课文。2 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教学准备多媒体 PPT 教学方法 :自读法、研讨法、诵读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备注1、 导入:天论作为荀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长文。在文章中,荀子提出了“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鲜明观点,大胆反对当时流行的迷信天命、拜倒在自然面前的看法。本文节选是属于文章的后半部,主要阐述“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充分体现他的人定胜天的思想。2、 介绍作家作品。 乱世哲人荀子荀子(约前313-前230)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他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李斯、韩非都是他的学生。荀况一生到过很多地方。曾在齐国游学,在稷下(今山东临淄北)学宫同各个学派的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并三次担任学宫祭酒(行礼时的首席)。后来又到过秦国、赵国。晚年在楚国任兰陵(今山东苍山县兰陵镇)令,著书立说,直到逝世。荀子:集百家之长, 论君子之道荀子现存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文章论题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丰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风格,对后世说理文章有一定影响。 1、天道观: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2、认识论: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认为世界是可知的,它通过人的形体机能而进行。 3、人性论:在人性论方面,荀子提出了与孟子“性善”论截然相反的“性恶”论的观点,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 4、礼论:“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5、 教育观:荀子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这实际是他“天人相分”天道观及“化性起伪”人性论的逻辑延伸。三、具体研习第一段:治乱天邪(耶)禹以治,桀以乱(使动)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状语后置)大王荒之(太)文王康之(形容词使动)此之谓也(宾语前置)小结:概括大意:治乱非天、时、地而由人(君)论证特点:层次清晰用三个问句,表达了国家的治乱与天道无关的观点治乱(天邪,时邪,地邪)非诗曰由人(君)第二段: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汹)地有常数矣(古今异义)君子道其常(名作动,遵循)礼义之不愆兮(愆,名作动,违背;宾语前置)小结:概括大意:天道的运行有其固定不变的规律。 (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论证特点:层层推进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体万物有常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就停止它的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喧哗不休就停止他的品行修养。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君子有常规,君子强调常规,而小人(完全)只计较功利。诗经说:“实践礼义而没有差错,何必害怕别人的闲言闲语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段:非知也/知虑明(智)小人错其在己者(措)是以日进也/是以日退也(名作状)一也(数作动,一样)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古今异义;悬)小结:概括大意: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论证特点:正反对比论证君子敬其在己,不慕其在天 日进;小人错其在己,而慕其在天 日退君子尽人力,小人听天命 楚王後面护从的车马有千乘之多,并不是他有多聪明;君子吃吃豆子、喝喝清水,并不是他有多笨,这都是偶然造成的。至於志意修美高洁,德性深厚笃实,生於当代而有志於古道,那是(完全)取决于我的啊!所以君子会急於(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小人会放弃那些属於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属於天的事情。君子会急於(认真做)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不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小人放弃那些取决于我的事情,而(一味地)贪慕那些属於天的事情,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所以君子之所以每天都在进步,和小人之所以每天都在退步,是一样的道理。君子和小人之所以相差得如此悬殊,原因就在这里。第四段:星队(坠)物之罕至者也(定语后置)怪之(形容词意动)风雨之不时(古今异义)怪星之党见(傥现)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尝)小结:概括大意:天不可畏(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论证特点:列举现象,反复强调观点(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第五段:物之已至者(定语后置)人祅则可畏也(妖)枯耘失岁(楛)田 稼恶(秽)夫是之谓人祅(宾语前置)本事不理(古今异义)勉力不时(古今异义)其说甚尔(迩)则日切瑳而不舍也(磋)小结:概括大意:人袄可畏论证特点:列举三种现象,层次清晰(人袄有三,甚于天灾)第六段:雩而雨(名作动,下雨)小结:概括大意:天由天,非由人 (求神占卜不能得到祈求的结果)论证特点:正反对比论证(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第七段: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于礼义(状语后置)则光晖不赫(辉)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使动;名作动)小结:概括大意:国之命在礼(义)论证特点:比喻论证,层层推进(国之命在礼(义)隆礼尊贤 王;重法爱民 霸;好利多诈 危)第八段:大天而思之(形容词意动)孰与物畜而制之(名作状)因物而多之(形容词使动)孰与骋能而化之(动词使动)思物而物之(名词使动)小结:概括大意:制天命而用之论证特点:对比论证(孰与)人类在自然面前,应顺应万物的万物的本性与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定胜天。评价感悟 荀子所说的“天”的内涵是什么?是否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大自然”?荀子所说的天为自然之天,为自然的运行。在荀子那里,“天”已不是有人格有意志的神,而是无预于人事的自然。“天”既不能主宰人的命运,人也不能依赖“天”或抱怨“天”。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顺应和利用“天”和规律而生存发展。荀子认为人应当在哪些主要的方面发挥自己的努力?在荀子看来,我们应该慎重对待那些取决于自己的事情,不放弃自己的努力。对于君臣之间的道义,父子间的亲情,夫妻间的区别,那么就要天天切磋讲究而不能舍弃了;在天面前不“错人而思天”。大而言之,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其固有规律,按规律办事;治理国家应以礼仪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的失误导致混乱。小而言之,治理家庭应该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个人的工作学习,应相信自我,努力奋斗,克服盲目崇拜和自卑的心理,以自己的行动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五艺术特色1.说理清晰,论辩透辟,逻辑周密 。如第一段、第二段2.运用大量排比手法。如第三段、第五段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使文章具有鲜明的节奏、强烈的气势、明晰的层次以及条分缕析的缜密,同时更加富有抒情色彩和感染力。六拓 展 延 伸你是怎样理解“人定胜天”的观点?荀子没有说过“人定胜天”。此命题来自荀子的天论:“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在道家至先秦各家思想中,都是富有生气,充满活力,进取的人生观,其重要价值在于强调主体(人)对于客体(环境)的积极改造,强调人的创造性活动,为中国思想文化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如何对待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荀子积极地否定了前人的宿命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他认为,自然规律是可以利用的。“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富国),就能人定胜天。荀子的这一思想,不仅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朝换代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推动人们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荀子肯定人具有思维功能和认识自然规律的必要性,对主体人在自然中的地位做了新的价值规定。荀子从肯定主体能动意识的角度出发,认识到了人类所独具的力量,认为人类永远处于一种冲动意识中,无论自然、社会历史,还是人性自身,都只是被改造的对象,二者处于“能治”与“被治”的关系网络中。可以说,荀子这种“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是其“天人之分”思想的进一步深化。荀子把这一时代赋予的思想运用到历史哲学领域,充分关注了人的问题,使其在对历史哲学理论的阐释中,能与“人”联系起来考察,而不再是外部自然力的附庸。荀子的历史哲学理论获得了较为独立完整的形态,这种形态能出现在两千年前的先秦时代,是极为可贵的,它至少表明了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对社会、历史、人生问题的深切关注。人一定可以战胜自然,这是人类的狂妄,也是人类的悲哀。这是对“人定胜天”的曲解。人从来没有将来也不会战胜自然。无论科学如何发达,人类的智慧达到何种程度,我们只可能会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战胜自然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作为一种思想则违背了客观规律。这正如从古到今帝王将相试图寻找长生不老药一样,违背了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的规律。也许人将来可以或五百岁,一千岁,或许更长,但客观规律不可改变,地球、太阳系,都有灭亡的那一天,何况区区人类。我们相信,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会被我们一步步揭开,我们会更多地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谋福利,但我们永远不会战胜自然。不相信这一点,自然界会好不客气地给予我们惩罚。由于人类的自信和狂妄,我们一度破坏了生态平衡,但我们的教训也是惨痛的。树砍了,草伐了,但带之而来的是风暴和泥沙。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致命的惩罚,何谈战胜?尤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刚解放了的人们,出于革命热情,头脑发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藐视自然,藐视一切,说什么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硬说是荀子的思想。其结果是走了好大一段弯路,最终不得承认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向自然界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这实际上违背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更歪曲了荀子的理论。把这笔帐算到荀子头上,若荀子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大叫冤枉。七、课堂小结小结:荀子启示我们,宇宙间有些东西是由天决定的,比如日月、星辰、瑞历、春夏秋冬四时以及天地等,可是人类在天地自然面前又不是无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把天当成物来畜养和控制,可以掌握天的规律而运用它,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使万物向符合需要的方向变化,可以管理好万物而不失去它们。荀子强调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不能为所欲为,在那些付出努力也无益的地方,不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另一方面,在天地自然面前,人可以大有作为,在那些应当付出努力的地方,不要轻易放弃。 七 作业设计:1、熟读课文; 2、完成名师一号的习题。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