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检测试题一无答案.doc
-
资源ID:2548219
资源大小:12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检测试题一无答案.doc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检测试题(一)(无答案)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5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怼”音“dui”,读第四声。该字古已有之,说文解字中表述为“怼,怨也”。在当前的网络语境中,它既保留古代“怨恨”的词义,也有现代新的意义,比如“相互嘲弄”“开玩笑”“相互批评”“指责”等,词义常常比其早期的意义程度轻。对此可以这样理解()“怼”的词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怼”的词义作出不同的解释“怼”的词义变化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的网络语境中“怼”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比古代更大A B C D2“社会历史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有意识的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人和人的实践活动,就没有社会的历史。”这一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A看到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主观的 B承认了社会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C看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D承认了人的欲望是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动力3我国总体上实现小康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党完成了对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任务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呈现新时代特征A B C D4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发展动力和社会创造力。下列对简政放权认识正确的是()简政放权通过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作为生产关系的调整,简政放权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简政放权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选择简政放权是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A B C D5我国加快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社会意识变化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A B C D6在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心系人民的初心和情怀。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切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A B C D7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伟业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坚持从人民群众的小事做起,才能创造美好生活A B C D82018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这段话蕴含的社会历史观道理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A B C D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体是人民,建设者是人民,受益者还是人民。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密切党群关系,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人民群众是一切社会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 B C D10依法治国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愿、得到人民拥护。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会因人而异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 B C D11古人闻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不仅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也反映了人们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认知。这表明()A价值是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人的需要决定了秋天的价值B价值观具有相对独立性,价值观因人而异C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必然不同,价值衡量没有客观标准D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诗人对秋天作出了积极的价值评价12“天眼之父”南仁东认为:“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20世纪90年代,南仁东毅然舍弃了国外高薪,回国为祖国天文梦努力奋斗,为人类开启了“天眼”,让中国天文领先世界。这表明()价值观取决于人们的选择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观决定人生选择和个人前途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A B C D13从哲学的角度看,下面漫画输液体现了()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中B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C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14有人说,如果没有高贵的理想,灵魂就会“失重”。现实生活中的“冷漠症”“炫富”“裸贷”等,照见的同样是某种灵魂“失重”,当理想与信念不再栖居心灵,我们急需呼唤“诗和远方”。这一观点是基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对人生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A B C D15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幸福作出多种阐释。比如,有的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而有些人对于幸福的追求则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价值观对个人的成长具有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A B C D16“我是吃货,我自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以爱吃、会吃为荣,“吃货”不再是贬义词。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提倡节衣缩食。这反映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A B C D17三代造林人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让贫瘠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创造出绿色奇迹。2017年12月5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林场建设者获奖表明()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的标志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A B C D18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2018年新年贺词。习主席在贺词中提到“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将改革进行到底”“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对青年人的启示是()前途是光明的,青年人要矢志不渝、坚持奋斗道路是曲折的,青年人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人生重在贡献,青年人要业广惟勤、奉献社会梦想导航人生,青年人要爱好和平、亲仁善邻A B C D19当代国际管理有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品德比素质更重要。这种人才标准告诉我们()A智力、素质、品德应成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B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C由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看法D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才可能实现人生价值20荣获2018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院士研究化石几十年如一日,她用行动诠释匠心;响应国家号召,弃医投身地质,她甘于默默奉献。张弥曼院士的事迹启示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要()立足自身、着眼发展,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实现人生理想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将奉献社会作为人生的最大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放弃名利、忘我工作,在奉献社会中走出自我狭隘天地A B C D第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21(12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在国际上的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中国的发展,改革创新是核心。运用历史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予以说明。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网评一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网评二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