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pdf
-
资源ID:25484112
资源大小:326.7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高考历史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 .pdf
【创新方案】 2014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1 条历史发展主线2 个知识归纳整合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1客观环境: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2政治条件: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3科技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的科技条件。4国内外交流条件: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5群众条件: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活学活用 1(2012青岛检测)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 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解析:选 B 本题考查中外古代农业的发展。A、C、D三项涉及农业生产的土地、农具、地理原因,中外基本相同,只有B项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制度性因素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的始终,延续两千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政策性因素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缴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 古代中国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 活学活用 2(2012漳州质检) 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D 政府禁绝海外贸易解析:选 B 材料反映出清朝时中国人对外部的世界毫无了解,这虽与闭关锁国政策有关,但根本上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因此答案为B。闭关政策只是限制对外贸易,D项本身错误。2 个图解热门考点热门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图说历史 图片解读 图 1 是我国传统的年画。根据图 1 中的“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等信息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图 2 反映了古代生产工具的演变。是距今七八千年的先民使用的松土农具骨耜,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是战国时期的铁犁,是汉代发明的播种工具楼车,是唐代发明的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揭秘高考 典例 1 (2012海南高考)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解析 题干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农桑生产,这是由于古代中国是农业文明,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项正确。 A项说法过于绝对;B项无从体现; C项说法错误,重农抑商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开始。 答案 D 1(2012沈阳质检) 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 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解析:选 A 根据“豕居之圈”可知“家”的来源于豕( 猪) 有关,这反映的是家畜饲养业,因此答案为A。2(2012庐江期末)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是指( ) 解析:选 B 春秋时期,我国农业的“动力革命”是指牛耕的使用,因此答案为B。3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成形、扩展、深入发展的几个阶段。下列各项与成形期密切相关的有 ( ) 石斧、 木耒、 骨耜为基本农具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建铁犁、 牛耕技术的出现及推广曲辕犁等农具被广泛使用AB C D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解析:选 B 注意关键信息“成形期”,不属于精耕细作,属于深入发展时期,因此答案为B。4(2012泉州质检) 右图为嘉峪关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画像砖,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 A我国北方开始出现铁犁牛耕B西北地区农耕技术全国领先C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得到推广D我国古代犁耕技术已经定型解析:选C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和牛耕,A 项错误; B 项的表述夸大了史实;唐代曲辕犁使中国耕犁技术定型,因此答案为C。 通关锦囊 以文明史观看待农耕经济文明史观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这种史观认为, 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经济内涵是物质文明的发展;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期、农业文明时期( 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工业文明时期 ( 工场手工业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复习古代农耕经济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和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的交流、借鉴、 融合与碰撞。 如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不断碰撞、融合,逐步发展和完善了中华文明。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外文明的联系,使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博大精深; 三要注意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的财政来源,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热门考点二古代中国的商业和城市 图说历史 图片解读 图 1 反映了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示的是我国古代唐朝长安城的布局,其特点是坊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市整齐划一, 城市的政治功能强于经济功能。展示的是北宋东京( 汴梁 ) 的城市布局, 这一时期坊市的界限被打破( 出现街市 ) ,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 出现夜市、 晓市)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图 2 反映了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在封建社会前期,有利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 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图 3 反映了明清之际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当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其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制约,成长缓慢。 揭秘高考 典例 2 (2012安徽高考) 北宋东京 ( 今开封 ) “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 文娱场所 ) 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 “通宵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故A项正确。 北宋的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文娱场所的经营者在材料无法体现 (实际上多为私人经营) ;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故B 、C、D三项错误。 答案 A 5(2012淮北调研) 据古碑记载:“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 今淮北市 ) ,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材料表明汉代( )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解析:选 D 从材料可以看出,汉代加强对盐酒税的管理。看不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没有提到坊市完全分置的问题,也不能说明盐酒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A、B、C三项错误。6(2012绍兴调研)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解析:选D 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是唐初政府的法令,而材料二来自中晚唐诗人的诗作,是现实的反映,故初唐的法令不适应中晚唐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选择D项。7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 城市 ) ,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 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解析:选 B 秦汉时期城市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材料中“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也说明了这一点; A、C、 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选B。8(2012杭州调研) 右图反映的是清代北京前门商业区的情况,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 反映了清朝的城市生活丰富多彩清朝的商业在农业、手工业进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商业的繁荣说明此时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动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在重农抑商政策下清朝不可能出现商业的繁荣A B C D 解析:选 A 从图片可以反映当时北京商业繁华,故正确;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商业繁荣,故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经济政策,明清时期不断加强,故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古代经济政策,但仍出现商业繁荣现象,图片表明商业繁华现象,故不正确。 通关锦囊 1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1) 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 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3)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 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 外贸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明中期以前以开放为主,明后期以闭关为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2) 外贸路线:由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以海路为主。(3) 外贸性质:朝贡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