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二节城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新人教版必修第二.docx
第二节城镇化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某超市的物流配送中心与其运输车队的合作密切,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A.B.C.D.解析确定运输车队的位置应采用GPS,合理调配车辆需要GIS。答案C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24题。2.20012008年我国城镇人口人均城镇用地面积()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3.根据上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A.城镇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镇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4.为解决图示城镇化问题,我国应该()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镇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C.把农民工全部转变为城镇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解析第2题,图示20012008年间,我国城镇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则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第3题,据图可知,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为2%8%,而同时期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应小于1%,则城镇人口增长率远大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说明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来自于农村人口的迁入。第4题,图示反映的城镇化问题是建成区面积增长率大于城镇人口增长率,必然造成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故应避免城镇用地的盲目扩张。答案2.C3.D4.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及特点有所不同。下图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发展过程统计图。据此完成56题。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60年的时间里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是()A.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人口多B.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速度慢C.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化速度快D.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速度、人口均超过发达国家6.城镇化水平提高的经济意义有()提高更多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土地价格,推动城镇商业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三大产业的合理发展提高城镇对农产品的需求,促进农业经济发展A.B.C.D.解析第5题,发达国家城镇化起步早,城镇水平高,但是城镇人口总数少于发展中国家,目前发达国家城镇化速度慢,发展中国家起步晚,速度快,城镇人口多于发达国家,故选B项。第6题,城镇化水平提高可以为人们提高更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大产业合理发展,对。城镇化水平提高,会使得提高土地价格升高,增加对农产品需求,但不是主要目的及经济意义,错。故选D项。答案5.B6.D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8.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延长径流集聚时间解决城市洪灾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B.C.D.解析第7题,地面硬化面积增多,导致水分蒸发量减少。下渗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植被覆盖率降低,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降水量增加。第8题,由图可知,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新的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中,出现了绿化带、渗水道路和城市集雨管网。硬化比例降低,土壤侵蚀增加。绿化带起到了滞流作用,延长了径流集聚时间,下渗量增大,有利于补充地下水。答案7.C8.B9.城镇化是对人类影响巨大的社会发展过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中、英两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镇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表现。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3)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时间上来讲,英国城镇化比中国城镇化早;就城镇化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城镇占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城镇化进程比中国城镇化进程早;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城镇化进程比中国城镇化进程长;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2)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第二、三产业集聚)。(3)合理规划布局城镇功能区(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能力提升某地理课外活动小组制作专题地图,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打开河流、城镇两个图层(下图),图层中十字星的经纬度相同。读图,完成12题。1.如果将两个图层叠加,所得地图为下图中的()2.图层叠加后进行的专题研究可能是()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B.规划区域公路选线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D.预测区域洪涝灾害发生频次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右图的比例尺是左图比例尺的二分之一,当两幅图叠加时,两幅地图的比例尺需要统一,如果右图的比例尺扩大到与左图相同时,图示中各点之间的图上距离会增大到原来图上距离的二倍。结合图示以及图中河流的形状可知B、C两项错误,根据图示地理事物的图上距离可知,A项错误。故选D项。第2题,地理信息系统利用图层叠加进行专题研究,河流图层和城镇图层叠加,可以为公路选线做出规划,故选B项。答案1.D2.B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下图),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每千米造价约为1.2亿元,目前我国已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相继规划建设,但数量和规模相对较小。据此完成35题。地下综合管廊示意图3.导致东京修建管廊的费用比北京修建管廊的费用高很多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形地势C.地质灾害D.人口和城市建筑4.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自然灾害对管线的破坏B.减少管线管理和维修成本C.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问题D.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5.我国特大城市城区推广地下综合管道较难的主要原因最不可能是()A.建设技术不成熟B.管理协调难度大C.路面开挖影响大D.建设成本过高解析第3题,东京和北京都是经济发达的超大都市,二者人口密度相当,对管廊的修建影响极小。管廊修建过程中需要做到防水、防震、防塌陷、防透水、防地质灾害等。东京和北京地形都是以平原为主,气候都为季风气候,故排水、防渗等差别不大。但东京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地震较为严重,防震要求高,建设成本高。故选C项。第4题,读图可知,管廊的修建可以适当减缓城市内部交通拥堵,也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地上设施的破坏和基础设施的维修,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充分利用空间,美化城市环境。故选D项。第5题,在北京等大城市已经铺设,说明不是技术瓶颈的问题;管廊每千米造价约1.2亿元,我国特大城区面积大,管廊建设成本高;路面的开挖对生产、生活、交通等影响大;由于管廊布线及修建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所以很难操作。故选A项。答案3.C4.D5.A6.“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图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2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简述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结合风频玫瑰图分析,该城市工业区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第(2)题,结合材料分析,“海绵城市”的效益主要是防止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第(3)题,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相对均匀,暴雨相对较少,没有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答案(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靠近水源;水陆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与城区之间有绿化带相隔,位于河流下游,减轻了对城区环境的污染。(2)“海绵城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有效防治城市内涝,保障城市生态安全。(3)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