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
-
资源ID:2558847
资源大小:1.10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山东省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作业:5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doc
课时作业(五)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与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山西名校联考)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水)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这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近日,某市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涂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据此完成12题。1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起到一定美化作用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吸收声波,消除噪声杀菌、杀虫、防病虫害ABCD2图中树木涂白的作用是()A使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B使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D增加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减小冻害发生的概率1C2A第1题,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石灰和硫黄,可以起到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行道树涂白不能吸收声波,也不能消除噪声。第2题,树干涂白,白天增大反射率,减少树干获得的热量,从而使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树木涂白后获得的热量减少,树木萌芽和开花延迟;树木对地面长波辐射无影响;树木涂白会减小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2019湖北质检)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水热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绿洲风”。沙漠与绿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沙尘释放的主要源区之一。沙尘暴的形成及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已引起全球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据此完成35题。3下图所示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绿洲风”的是()AB CD4“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5根据沙漠与绿洲间局地环流,推断沙尘暴大多发生在一天中的()A06时B612时C1218时D18次日0时3B4A5C第3题,白天沙漠升温比绿洲快,形成低压,风从绿洲吹向沙漠;夜晚沙漠降温快,形成高压,风从沙漠吹向绿洲;“绿洲风”就是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故图中符合。第4题,从绿洲吹向沙漠的风湿润,能够增加过渡地区空气湿度,则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注意是增加过渡地区的水汽含量,而不是绿洲地区;利于植物生长,但不能增加物种数量;降低绿洲与沙漠过渡地带的温差,对沙漠温差影响不大。第5题,地面温度越高,空气对流越强,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同时气温高而气压低,与周边气压梯度力差异大而易出现强风;进而出现沙尘暴现象。故白天气温达到最高值的前后,沙尘暴现象多发,即1218时。(2019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一模)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 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67题。6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晚上气温较白天低,城市热岛强度大B受上班人流、车流影响,各季节热岛强度在早上7时前后均达到高峰值C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大D冬季低温,白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效应最明显7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B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C出现逆温现象能加大热岛强度D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正相关6D7C第6题,图示919时(基本为白天),在四个季节中,冬季的热岛强度最大;依据材料中关于热岛强度的定义,可判断此时间段城区与郊区温差最大;冬季白天郊区气温很低,城区因为有人为释放较多热量而气温明显高于郊区。故D正确。图示不同季节热岛强度最大值出现时间不一样,并不都出现在晚上或早上7时,故A、B错误;风力越大越利于空气交换,会降低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差,故热岛强度会随风力增大而减小,则C错误。第7题,出现逆温现象时,不利于城郊之间的空气热量交换,故会加大热岛强度,则C正确;城区建筑物越高越不利于热量扩散,则城郊之间温差越大,故会加大热岛强度,B错误;大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城区,大量增加会降低城区太阳辐射,则会降低白天城区气温,故会降低白天时的热岛强度,A错误。(2019江西南昌模拟)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单位:)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8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9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8A9D第8题,根据时间为15时,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水库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根据热力环流原理,P地应该吹东北风。第9题,据图可知,北侧存在山谷风,白天以谷风为主,与白天的湖风风向一致,D对,B错。北侧气温差异较大,主要是海拔不同造成的,因而不能证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也不能成为风速大的原因,A错;材料没有显示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C错。(2019福建安溪八中模拟)2016年5月8日锋面在新疆北部开始形成,缓慢东移过程中冷高压中心气压上升明显。5月10日从甘肃省定西市过境时,中心强度为1 022 hPa。10日夜间受冷空气控制,定西市天气转好,云系消退,地面辐射降温加剧,造成大范围霜冻天气。下图示意2016年5月11日8时我国部分区域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1011题。10甲地的风向为()A西南风B东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11定西市出现大范围霜冻天气的原因可能是()A锋面气旋影响B冷高压控制C暖锋控制D大气逆辐射强10D11B第10题,读图可知,甲地西侧气压高,东侧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指向正东,同时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所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故选D项。第11题,由材料中“10日夜间受冷空气控制,定西市天气转好,云系消退,地面辐射降温加剧”可知,造成大范围霜冻天气的原因是冷高压控制,故选B项。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材料二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棚农业生产景观图(1)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2分)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2分)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月份123456789101112年海陆风2.32.62.15.07.012.610.713.79.79.33.72.381.0数据分析的结论: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2分)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6分)(2)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8分)(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材料二中的图,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8分)解析第(1)题,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海陆风的根本原因。白天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由陆地吹向海洋。由表可知,冬季海陆风天数最少,其原因是冬季风强劲。海风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第(2)题,从大气增温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温室大棚可提高太阳光照的利用效率,提高大棚内温度,减轻冻害,改善大棚内空气和土壤水分。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如图冬季冬季风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2)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13(2019广东广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单位为摄氏度。兰州市区位于黄河河谷之中,周围群山环抱。下图是兰州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1)描述兰州该日热岛效应的变化规律。(6分)(2)说明兰州该日正午前后热岛效应特点的成因。(10分)(3)推测兰州热岛效应季节变化的规律,并说明理由。(12分)解析第(1)题,可用先宏观、后微观的方法描述。第(2)题,首先明确特点是气温低于郊区的“冷岛”效应。然后可结合热力环流知识,从城市散热、郊区增温角度分析。第(3)题,可从气流运动、人为放热、大气保温效应等方面分析,要注意地形的影响。答案(1)夜间强,白昼弱;子夜前后最强,正午前后最弱。(2)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烈,城市中心地表和建筑物大量吸收太阳热量,大气对流、湍流作用增强,利于散热;城市与郊区热力环流加强,城区和郊区大气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混合作用增强,城郊温差减小;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增温且不利于散热。因而引起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的“冷岛”效应。(3)规律: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理由:冬季受冷气团控制,天气稳定,有利于热岛的形成与发展;受山谷地形影响,冬季逆温层加厚,不利于城市散热 ;冬季正值供暖期,排放热量多;冬季取暖燃煤污染物排放量大,使得城区大气逆辐射增强,收入热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