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25589912
资源大小:13.1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docx
高中地理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2.2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2 课时)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本节课在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思想指导下,依据心理学与教育学上的有关思想以及相关理论,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学生思维的综合性,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形成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以学论教,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本节内容为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只有掌握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特点,防御自然灾害,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差异引起空气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组成了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市教学内容建议“绘制并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本节要实现形成性目标,因为热力环流是许多大气运动类型的理论基础,所以说本节学习是为实现其他课程目标做的知识铺垫。 1. 人地协调观: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 乡的责任感。 2. 综合思维:综合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会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 生活现象。 3. 区域认知:认知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4. 地理实践力:培养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 生产、服务生活。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导、议、讲、练相结合等。 教师自制实验道具、野外实践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师准备: (1)提供大气运动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进行准备工作; (3)进行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导学案。 学生准备: (1)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气压的相关知识; (2)预习本节内容,完成导学案。 过渡:大家整理的很清晰,现在我们明确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冷热不均的现象,同学们注意到了吗?下边请各小组同学讨论并画出湖陆风、海陆风、城市风示意图(山谷风课下完成)。 同学们考虑一下刚开始上课时视频播放的地理实践小组所处的湖区和陆地,检查一下这两位同学画出的湖陆间的热力环流是否正确。 过渡:在大尺度范围内,大气层阶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种热力环流在海陆间表现的更明显。从时间上看,不仅表现在昼夜之间形成海陆风,还表现在季节之间,那叫季风(适当延伸季风环流,点到为止),课后同学们参照湖陆风探究一下。 过渡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城市风是城市热岛效应的一种表现,这是某校地理实践小组在沈阳市中心和郊区测量的气温数据(见大屏幕)根据数据来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测量的数据,思考以下问题: (1)对比上表气温数据,沈阳市中心相对于郊区某农场气温较? (2)在图中标出沈阳市区、郊区气温差异(用“冷、热”表示)和气压差异(用“高压、低压”表示),并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 (3)拟在图中A、B 两地建一座水泥厂(释放大量烟雾和粉尘),从城市环保角度考虑,应建在哪一处?为什么? 从工业布局上来看水泥厂建在A 处不合 适,会造成污染,那么假设A 处是农田,燃烧秸秆会怎样呢? 请看视频 (播放视频) 教师点评:上述新闻报道我们不难发现城郊秸秆燃烧也会影响城市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