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pdf
-
资源ID:25609310
资源大小:4.78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575-2010.pdf
U D C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PG B5 0 5 7 5一2 0 1 0I 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 ode for 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I kVand blowwiringwork2 0 1 0一0 5一3 1发布2 0 1 0一1 2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设部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月哥倒一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家标准I kV及 以下 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C ode forconstructionandacceptanceofI kV and blowwiringworkG B5 0 5 7 5一2 0 1 0主编部 门:批 准部门:施行日期:中华人 民共和 国住 房 和城 乡建设部中华人 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201 0年1 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 0 1 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 kV及 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 B50 5 7 5一2 0 1 0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挥地北里甲n号国宏大厦C座4层)( 邮政编码:1 0 0 0 3 8电话:6 3 9 0 6 4 3 36 3 9 0 6 3 81)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 0 x11 6 8毫米1/3 21.7 5印张4 1千字2 0 1 0年8月第1版2 0 1 0年1 2月第2次印刷印数1 0 1 0 1一2 0 2 0 0册统一书号:1 5 80 1 7 74 2 2定价:1 2 .0 0元中华人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 乡建 设部公告第5 9 3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I kV及 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 准 I kV及 以下配线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为 国家标准,编号为G B5057 5一201 0,自2 0 1 0年1 2月l日起实施。其 中,第3.0.9、3.0.1 3、4.5.4(6)、5.1.2、5.1.6、5.2.3、5.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 出版社 出版发行。中华人 民共和国住房和城 乡建设部二O一O年五月三十一日毛 名?卜阅月 lJ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 印发2 0 0 8年工程建设标 准规 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 的通知 (建标2 0 0 8 1 0 5号)的要求,规 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 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 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本规范共分8章和1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导管、线槽敷设,配线,封 闭插接 式母 线敷设,封 闭插 接式 照 明母线敷设,工程交接验收等。本规范 中以黑体字标识 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 和对强制性条文 的解释,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 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开元路2 1号;邮政编码:3 1 0 0 0 1;电子邮箱:gmo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参加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 编 单 位:浙江省工业设备安装集 团有 限公 司宁波建工股份有限公 司参 编 单 位:上海市安装工程有 限公 司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公 司北京住总集团有 限责任公 司宁波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陕西省设备安装工程公 司参 加 单 位:施耐德(广州)母线有 限公 司主要起草人:河北保定市满城长瑞管业有 限公司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 司傅慈英谢振苗钱大治朱跃忠吴睿力吴丽胜史均社张海云温伯银陈发宇杨彤荆津黄尚敏李云江翟晓明王振生张立新主要审查人:周卫新目次1总则 , (1)2术语, , (2)3基本规定 , , , (4)4导管、线槽敷设 (6)4.1一般规定 , ,(6)4.2钢导管敷设 (8)4.3可弯曲金属导管及金属软管敷设 (9)4.4刚性塑料绝缘导管敷设 (1 0)4.5线槽敷设 (1 1)5配线 (1 3)5.1一般规定 (1 3)5.2管内穿线 (1 4)5.3线槽敷线 , (1 4)5 .4钢索配线 , (1 5)5.5塑料护套线直敷布线 , , , ,, , 二(1 6)6封闭插接式母线敷设 , (1 8)7封闭插接式照 明母线敷设 (2 0)8工程交接验收 , , , , , (2 2)附录A金属线槽及插接式母线与各种管道 的最小净距(2 3 )本规范用词说明 ( 2 4 )引用标准名录 , , (2 5)附:条文说 明 , , 一, .(2 7)C on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T erms , (2)3B asicrequirement (4)4C onduit,wiringtroughlaying (6)4.1G eneralprovisions , (6)4.2S teelconduitlaying (8)4.3P liablemetalconduitand metalhoselaying ” (9)4.4R igidplasticinsulatedconduitlaying (1 0)4.5W iringtroughlaying (1 1)5W ire , , 一(1 3)5.1G eneralprovisions (1 3)5.2C onduitwiring ” (1 4 )5.3W iringtroughwiring , ” 二” (1 4)5.4S teelropewiring , (1 6)5.5P lasticsheathedwiredirectlaying (1 6)6E ndosedplug一inbusbarlaying (1 8)7E nclosedpluginil1 uminationbusbarlaying (2 0)8C heckandacceptanceofworkhan已over , (2 2)A dditionAM inimumdistancebetweenmetalwiringtrough邑pluginbu:barand variouspiping (2 3)E xplanationofwordingin thiscode (2 4)L istofquotedstandards , , (2 5)A ddition:E xplanationofprovisions , , , (2 7)21总则1.0.1为保证 电气装置配线工程施工质量,促进施工科学管理、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物、构筑物中I kV及 以下配线工程 的施工与验收。1.0.3配线工程 的施工应按 经批 准 的设 计 文件进行,施工中的设计变更或按工程承包合同约定 的深 化设 计 均应取得原设计单位 的确认。1.0.4配线工程 的施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 范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布线 系统wiringS ystem一根 电缆(电线)、多根 电缆(电线)或母线 以及 固定它们的部件的组合。如果需 要,布线系统还 包 括 封装电缆(电线)或母 线 的部件。2.0.2配线工程wiringwork是指工程中的布线系统仅采用 电线布设 的工程。2.0.3电线分支接头wirebranchioint指相 同导体电线 的丁字型接头,两者的规格 可能相 同,通常分支线 的规格要小一些。2.0.4刚性导管rigidconduit经过或不经过专门处理都不能弯曲,或仅有借助机械装置才能弯曲的导管。2.0.5可弯曲金属导管pliablemetalconduit只需用手施 以适当的力 即可弯曲,但不预期被频繁弯曲的金属导管。2.0.6柔性导管flexibleconduit无需用力即可任意弯曲,且预期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可频繁弯曲的导管。2.0.7支架S upport用于支持或固定线路的部件 的统称,包括 吊架和托架。2.0.8吊架hanger用于支持或 固定线路的 由 吊杆(圆钢)及 卡子等附件组成 的支架,吊杆带有可调节吊装高度 的螺纹。通常吊架的刚性较弱。2.0.9托架bracket2用于支持或 固定线路 的 由角钢或槽 钢或工程 塑料 型材及其附件组成 的支架,从线路底部顶托使其支持固定。通常托架 的刚性较强。2.0.1 0接地保护干线groundingprotectionmain为防止 电击危害从接地极(或 自然接地体)引 出,引 向需接地保护的电气设备或器具 的接地线,但其不直接与设备或器具作连接,需经可拆卸的支线与设备或器具做连接。2.0.1 1跨接bonding对要求有 电气连续性 的金属件之 间(如导管间、导管与桥架间)为能保证所要求的导 电能力,用一段可靠的导体进行连接。2.0.1 2线槽raceway专门为敷设、固定导线而设计的一种沟道。可 以是金属 的或绝缘材料的。3基 本 规 定3.0.1采用 的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的规定。3.0.2列人 国家强制性认证产品 目录 的器材必须有强制性认证标识,并有相应认证证书。3.0.3器材 的运输和保管,应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器材,尚应符合其技术文件中的相应要求。3.0.4器材到达施工现场后,应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随器材供给的技术文件应齐全。2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外观质量应符合产品制造标准和本规范相关规定。3器材采购合同中对运输、包装等有特定要约 的,应符合采购合同的约定。4当新开发 的产 品在工程 中试用时,应提供型式试验报告。5当对器材 的质量有异议 时,应送 至有资质 的检测 机构进行检测。3.0.5配线工程与建筑工程 的施工协调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人混凝土 内的导管、支架、螺栓 和预埋 板等预埋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埋设;埋人砖墙等砌体内的导管、支架 和螺栓等预埋件宜在砌体施工时同步埋设。2预 留孔、预埋件的位置、规格 和尺 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埋设牢 固。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复核建筑工程施工图中标 明的配线用预 留孔、预埋件 的位置、规格和尺寸。3影响配线工程施工的模板、脚 手架等应在施工前拆除,周 围杂物应清除。4对有可能给已完工的配线工程造成 污损的建筑装饰工作,4宜在配线工程施工前全部结束。5在埋有导管的大型设备混凝 土基 础模板上,应标有测量导管引出口坐标和高程用 的基准点或基准线。6配线工程施工结束后,应将配线施工时剔凿 的建筑物 和构筑物的孔、洞、沟、槽等修补完整;线路穿越楼板或防火墙、管道井、电气竖井、设备间等防火分隔处应做好防火封堵。7配线工程 的导管、线槽、封闭母线外壳和支架等进行补漆 和标色时,不应污染已完成 的建筑工程。3.0.6线路穿越建筑物、构筑物 的变形缝处,应安装两端 固定的补偿装置。3.0.7除设计要求外,承力建筑钢结构构件上,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固定线路的支架、螺栓等部件;且严禁热加工开孔。3.0.8配线工程采用 的管卡、支架、吊钩、拉环 和盒(箱)等黑 色金属附件均应做防腐处 理,防腐处理宜 为镀锌,室外 露天 的为热浸镀锌。3.0.9配线工程 中非带 电的金属部分 的保 护接地必 须符合设计要求。3.0.1 0当I kV及 以下的配线工程 与高压 电缆和应急 电源 的电气线路布置在同一电气竖井内时,相互间应保持不小于0.3 m的距离或采取隔离措施。3.0.n当采用 吊架 固定 导 管、线槽 或插 接式母 线 时,应设 置 防晃支架,在距离盒(箱)或端部。3 m一0.sm处应设 固定支架。3.0.1 2配线工程用 的塑料绝缘导管、塑料 线槽及其配件必须 由阻燃材料制成,导管和线槽表面应有 明显 的阻燃标识和制造厂厂标。3.0.1 3配线工程的电线线芯截面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 时应对其导体 电阻值进行见 证取样送检。3.0.1 4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电缆的导体G B/T3 9 5 6的有关规定。4导管、线槽敷设4.1一般 规 定4.1.1对机械连接的钢导管及其配件的 电气连续性有异议时,应在材料进场后敷设前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气安装用导管系统G B /T2 0 0 4 1.1的有关规定执行,合格后才可使用。4.1.2对 塑料绝缘导管、线槽及其配件的阻燃性能和金属导管的电气连续性有异议 时,应 由有资质 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4.1.3导管暗配宜沿最近 的路径敷设,并应减少弯曲。除特定情况外,埋人建筑物、构筑物 的导管,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 的距离不应小于1 5 mm。4.1.4进 人落地式配 电箱(柜)底部的导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 电箱(柜)底 面S O mm一S O mm。4.1.5需接地 的金属导管,进人配 电箱时应与箱体上 的专用接地( P E )端子做电气 连接。4.1,6敷设在潮 湿或多尘场所,导 管管口、盒(箱)盖板及其他各连接处均应密封。4.1.7导管不 宜穿越设备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基 础,当必须穿越时,应采取保护措施。4.1.8导管的加工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 的1 0。4.1.9导管 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明配 的导管,其弯曲半径 不 宜 小 于管外径 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 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 于管外径 的4倍。2暗配 的导管,当埋设 于混凝土 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 0倍。64.1.1 0当导管敷设 遇下列情况时,中间宜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盒子 的位置应便于穿线。1导管长度每大于4 0 m,无弯曲。2导管长度每大于3 0 m,有1个弯曲。3导管长度每大于2 0 m,有2个弯曲。4导管长度每大于1 0 m,有3个弯曲。4.1.n垂直敷设 的导管遇下 列情况 时,应设 置 固定电线用 的拉线盒:1管内电线截 面面积为5 0 mm2及 以下,长度每大于3 0 m。2管内电线截面面积为7 O mmZ一9 5 mm2,长度每大于Z om。3管内电线截面面积为1 2 O mmZ一2 4 0 m耐,长度每大于1 8m。4.1.1 2明配导管的布设宜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棱线相协调,对水平或垂直敷设 的导管,其水平或垂直偏差 均不 应 大于1.5。,全 长偏差不应 大于1 0 mm。4.1.1 3室外导管管口不应 敞口垂直向上,导 管端部应设有 防水弯,并应经 防水 的可弯曲导管或柔性 导管弯成滴水弧状后再 引人设备的接线盒。4.1.1 4明配 的导管应采用明配的配件。4.1.1 5导管与热水管、蒸汽管平行敷设时,宜敷设在热水管、蒸汽管的下面。导管与热水管、蒸汽管间的最小距离宜符合表4.1.1 5规定:表4.1.1 5导管与热水管、蒸汽管间的最小距离(mm)导管敷设位置管道种类热水蒸汽在热水、蒸汽管道上面平行敷设3 0 01 0 0 0在热水、蒸汽管道下面或水平平行敷设2 0 05 0 0与热水、蒸汽管道交叉敷设1 0 03 0 0注:1导管与不含易燃易爆气体 的其他管道 的距 离,平行敷设 不应 小 于1 0 0 mm,交叉敷设处不应小于5 0 mm;2导管与易燃易爆气体不宜平行敷设,交叉敷设处不应小于1 0 0 mm;3达不到规定距离时应采取可靠有效 的隔离保护措施。74.1.1 6金属 导管不宜穿越常温 与低温 的交 界处,当必须穿越 时在穿越处应有 防止产生冷桥 的措施。4.2钢 导 管敷设4.2.1潮 湿场所明配或埋 地 暗 配的钢导管其壁 厚 不应小于2.omm,干燥场所 明配或暗配 的钢导管其壁厚不宜小于1.smm。4.2.2非镀锌钢导管内壁、外壁均应作防腐处 理。当埋设 于混凝土内时,钢导管外壁可不作防腐处理;镀锌钢导管的外壁锌层剥落处应用 防腐漆修补。当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执行。4.2.3钢 导 管不 应 有 折 扁 和裂缝,管 内壁光 滑无铁 屑和棱 刺,加工的切口端面应 平整、管口无 毛刺。4.2.4钢导管 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 长 度 不 应 小 于管接头 的 1 /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扣一3扣。螺纹表面应 光滑,无明显缺损现象。螺纹连接不应采 用倒扣 连接,连接 困难 时应加装盒(箱)。2采用套管焊接 时,套管 长 度 不 应 小 于管 外 径 的2.2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 管 的 中心,焊缝密实,外 观饱满。3钢导管不得对口熔焊连接;壁 厚 小 于等于2.omm的钢导管不得采用套 管熔焊连接。4镀锌钢导管对接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其他形式的机械连接,埋 人现浇混凝 土 中 的接头 连接处 应 有 防止 混 凝 土浆液渗人 的措施。4.2.5钢导管与盒(箱)或设备的连接应符合下 列规定:1暗配 的非镀锌钢 导管 与盒(箱)连接可采用焊接连接,管口宜 凸出盒(箱)内壁3 mm一smm,且 焊后 在 焊 接 处 补涂 防腐漆,防腐漆颜色应与盒(箱)面漆 的颜 色基本一致。2明配 的钢导管或暗配 的镀锌钢 导管与盒(箱)连接 均应采用螺纹 连接,用 锁紧螺母 进行连接固定,管端螺纹宜外露锁紧螺母2扣一3扣。紧 定 式或扣 压式镀锌 钢 导 管 均 应 选 用标准 的 连接8部件。3钢导管与用 电设备直接连接时,宜将导管配人到设备的接线盒内。4钢导管与用 电设备间接连接时,宜经可弯曲导管或柔性导管过渡,可弯曲导管或柔 性 导管与钢 导管端部和设备接线盒 的连接 固定均应 可靠,且有密 闭措施。5钢导管与用 电设备间接 连接的管口距 地 面或楼 面 的高度宜大于2 0 O mmO4.2.6钢导管的接地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非镀锌钢导管采用螺纹连接时,连接处 两端应焊接跨接接地线。2镀锌钢导管的跨接接地线不得采用熔焊连接,宜采用专用接地线卡跨接,跨接接地 线应 采 用 截 面 面积 不小 于4 mmZ的铜芯软线。4.2.7明配 的钢 导管应排 列 整齐,固定 点 间距应 均匀,管卡 间的最大距离应符合表4.2.7的规定;管卡与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和盒(箱)边缘的距 离宜为1 5 0 mm一5 0 0 mm。表4.2.7钢导管管卡间最大距离导管直径(mm,敷设方式导 管 种 类1 5一2 02 5?3 24 0?5 0 6 5以 上管卡间最大距离(m)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厚壁钢导管 壁厚)Z mm2_O2.53薄壁钢导管1.smm(壁厚 Z mm1.04.3可弯 曲金属导 管及金属软 管敷设4.3.1钢导 管与电气设备器具 间可采用 可弯 曲金 属 导管或金属软管等做过渡连接,其两端应 有专用接 头,连 接 可靠牢 固、密 闭 良好。潮湿或多尘 场 所 应 采 用 能 防水 的导 管。过 渡 连 接 的导管长度,动力工程不宜超过0.sm,照 明工程不宜超过1.Z m。94.3.2可弯曲金属导管 的敷设 应符合下 列规定:1敷设在干燥场所可采用基本 型可弯曲金属导管;敷设在潮湿场所或直埋地下应采用 防水型 可弯曲金 属 导管;敷设 在 混凝 土内可采用基本型或防水型可弯曲金属导管。2明配的可弯曲金 属 导管在有可能受到重物压力或有明显机械撞击的部位,应采取加套钢管或覆盖角钢等保护措施。3当可弯曲金 属导管弯曲敷设 时,在两盒(箱)之 间的弯曲角度之和不应大于2 7 0,且弯曲处不应多于4个,最大的弯曲角度不应大于9 0。4可弯曲金属导管 间和盒(箱)间 的连接应 采用与导管型号规格相适配 的专用接头,连接应牢 固可靠,并用配套的专用接地线卡跨接。5可弯曲金属导管不应作为接地线 的接续导体。6可弯曲金属导管沿建筑钢结构明配 时,应按施工设计详图做好防护措施。7明配 的可弯曲金属导管固定 点 间距应均匀,不应大于lm,管卡与设备、器具、弯头中点、管端等边缘的距离应小于。3 m。4.3.3金 属软管不应退绞、松散、有中间接头;不应埋人地 下、混凝土内和墙体内;可敷设在干燥场所,其长度不宜大于Z m;金属软管应接地 良好,并不得作为接地 的接续导体。4.3.4金 属软管固定点 间距 应 均匀,不 应 大 于lm,管卡与设备、器具、弯头 中点、管端 的距 离宜 小 于0.3 m。吊顶 内接线 盒至灯具距离小 于1.Z m的金属软管 中间可不予 固定。4.4刚性 塑料绝缘导管敷设4.4.1导管不宜敷设 在穿越高温和易受 机械损伤 的场所。4.4.2导管管口应平整光 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采用 承插配件连接时,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处牢固密封。4.4.3直埋 于地 下或楼板 内的刚性 塑料绝缘导管在穿出楼地 面1 O的一段,应有大于5 0 O mm高度 的防机械撞击损伤的保护措施。4.4.4暗配在墙内或混凝土内的刚性 塑料绝缘导管,应是中型及以上 的塑料绝缘导管。4.4.5导管及其配件在敷设加工偎弯时,应在原材料允许的环境温度下进行,且不宜低于一1 5。4.4.6沿建筑 物、构筑物表面和在支架上敷设 的刚性塑料绝缘导管,在直线段部分,每隔3 0 m宜加装伸缩 接 头或其他温 度 补偿装置。4.4.7明配 刚性 塑料 绝缘导 管应 排列 整齐,固定点 间距均匀,管卡间最大距离应符合表4.4.7的规定。管卡与终端、转弯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边缘的距离宜为1 5 0 mm一5 0 0 mm。表4.4.7刚性塑料绝缘导管管卡间最大距离 (m)敷设 方 式管内径(mm)2 0及 以下2 5?4 05 0及 以上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1.01.52.04.5线槽 敷设4,5.1线槽及其部件应平整、无扭曲、变形等现象,内壁应光 滑、无 毛刺。4.5.2金属线槽 表 面应经 防腐处理,涂层应完整无损伤。4.5.3线槽 不 宜敷设 在 易受 机 械损 伤、高 温场所,且不宜敷设 在潮湿或露 天场所。金属线槽不宜敷设在有腐蚀介质 的场所。4.5.4线槽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槽的转角、分支、终端以及 与箱柜 的连接处等宜采 用专用部件。2线槽敷设应 连续无 间断,沿墙敷设每节线槽直线段 固定点不应少于2个,在转角、分支处 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线槽在 吊架或支架上敷设,直线段支架间间距不应大于Z m,线槽的接头、端部及接线盒和转角处均应设 置支架或吊架,且 离其边缘 的距离 不应ll大于O,sm。3线槽 的连接处不应设 置在墙体或楼板 内。4线槽 的接口应平直、严密,槽 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连接或固定用 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均应 由内向外穿越,螺母 在外侧。线槽的分支接口或与箱柜接口的连接端应设 置在便于人员操作的位置。5线槽敷设 应平直 整齐;水 平 或垂 直敷设 时,塑 料线槽的水平或垂直偏差均不应大于5。 ,金 属线槽的水平或垂 直偏 差 均 不应大于2。,且全长均不应大于2 0 mm。6金属 线槽应接地可靠,且不得作为其他设备接地 的接续导体,线槽全 长 不 应 少 于2处 与 接 地 保 护 干 线 相 连 接。全 长 大 于3 0 m时,应 每 隔2 0 m一3 0 m增 加 与 接 地 保 护 干 线 的连 接 点;线槽的起始端和终点端均应可靠接地。7非镀锌线槽连接板 的两端应跨接铜芯软线接地线,接地线截 面面积不应 小 于4 mmZ,镀锌线槽 可 不跨接接地线,其连接板 的螺栓应有防松螺 帽或垫 圈。8金属线槽与各种管道平行或交叉敷设 时,其相互间最小距离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9线槽直线段敷设 长度大于3 0 m时,应设 置伸缩补偿装置或其他温度补偿装置。5配线5.1一般 规 定5.1.1同一建 筑 物、构筑物 的各类电线绝缘 层颜色选 择应一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保护地线( P E)应 为绿、黄相 间色。2中性线( N )应为淡蓝色。3相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L,应 为黄色;2 )L 2 应为绿色;3 )L 3应为红色。5.1.2电线接 头应设置在盒 (箱) 或器具 内,严禁设置在导管和线槽内,专用接线盒 的设 置位置应便 于检修。5.1.3电线线芯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截 面面积在1 0 mm2及 以下的单股铜 芯线或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 的端子连接。2截 面面积在2.smmZ及 以下 的多股 铜 芯线 应 先 拧紧搪锡或接续端子后,再 与设 备、器具 的端子连接。3截 面面积大于2.smmZ的多 股铜芯线,除设备、器具 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接续端子后与设备、器 具 的端子连接;多股铜 芯线与插接式端子连接前,端部应拧紧搪锡。4多股 铝芯线接续端 子后 与设备、器具 的端子连接。5每个设备、器具的端子接线不得多于2根 电线。6电线端子 的材质 和规格应 与芯线 的材质 和规格适配,截面面积大 于1.smmZ的多股铜 芯线 与器具端子连接用 的端子孔不应开口。l35.1.4配线的线路标识应清晰,编号应准确。5.1.5截面 面 积 大 于1 6 mm2的铜芯 电线在接线 盒 内分支连接时,不宜采用铜丝绑扎锡焊连接。5.1.6配线工程施工后,必须进行 回路的绝缘检查,绝缘电 阻值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 B5015 0的有关规定,并应做好记录。5.2管内 穿 线5.2.1电线穿管前,应先清除管内的积水和杂物。5.2.2不同电压等级 和交流与直流线路的电线不应穿于同一导管内。除下列情况外,不同回路的电线不宜穿于同一导管内:1额定工作电压5 0 V及 以下 的 回路。2同一设备或同一联 动 系统设备的主 回路和无抗 干扰要求的控制回路。3同一个照 明器具 的几个 回路。5.2.3三相或单相 的交流 单芯 线,不得 单独 穿于钢导管内。5.2.4管内电线的总截面 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导管内截面面积 的4 0%,且 电线总数不 宜多 于8根。5,2.5电线穿人钢 导管的管口在穿线前应装设 护线口;对不进人盒(箱)的管口,穿人 电线后应将管口密封。5.3线槽敷 线5.3.1线槽内电线敷设 应符合下列规定:1同一回路的相线 和 中性线应敷设 于 同一金属线槽 内。2同一路径无抗 干扰要求的电线可敷设 于 同一线槽内;线槽内电线 的总截面 面 积(包括外护 层)不 应超过 线槽内截面 面积 的2 0写,载流 的 电线不宜超过3 0根。仅为控制和信号 的电线在线槽内敷设,其总截面 面积(包括外护层)不 应大于线槽内截面 面积 的5 0%,电线 的根数可不 限。1 43电线的分支接 头 应 设 在 盒(箱)内,盒(箱)应 设 在便于安装、检查 和维修的部位,分支接头处 电线 的总截面面积(包括外护层)不应大于盒(箱)内截面面积 的7 5。4电线敷设 在垂 直 的线槽内,每 段 至少 应有一个 固定点,当直线段长度大于3.Z m时,应每隔1.6 m将电线固定在线槽内壁 的专用部件上。5电线在线槽内应有一定余量,并 应 按 回路编 号分段 绑 扎,绑扎点间距 不应大于1.sm。5.3.2电线敷设后,应将线槽盖板复位,复位后盖板应齐全、平整牢固。5.4钢索配 线5.4.1配线用 钢索宜为镀锌钢索,不应采用带油芯 的钢索。在潮湿、有腐蚀性介质及 多尘 的场所,应采用塑料护套的钢索。5.4.2钢索的钢丝直径应小 于0.smm,钢索不 应 有扭曲和断股等现象。5.4.3钢索终端拉环应牢固可靠,并应能承受在钢索全部负载下的拉力,在挂索前应对拉环做过载试 验,过载试验 的拉力应为设计承载拉力 的3.5倍。5.4.4钢索与终端拉环 的套接应采用心形 环保 护钢索,固定用 的线卡不应少于2个,钢索端头应用镀锌铁丝绑扎牢 固。5.4.5当钢索长度 在5 0 m及 以下 时,宜 在一端装设 调节钢索弛度的花篮螺栓;当钢索长度 大于5 0 m时,宜在两端装设 花篮螺栓。钢索的最终 弛度不 宜大于1 0 O mm。花 篮螺栓 在最终调 整后应锁定。5.4.6钢索中间 吊架间距不应大于1 2 m;吊架与钢索连接处 的吊钩深度不应小于2 0 mm,并应有 防止钢索跳 出的锁定零件。5.4.7钢索应可靠接地,且不应作为接地 的接续导体。5.4.8钢索配线的 固定支持件间 的最 大距离应符合表5.4.8的1 5规定。表5.4.8钢索配线的固定支持件间的最大距离 (mm)配线类别支持件间最大距离支持件与灯头盒间最大距离钢导管1 5 0 02 0 0刚性绝缘导管1 0 0 015 0塑料护套线2 0 01 0 05.5塑料护套 线直敷布线5.5.1塑料 护套 线应 明敷,严禁直接敷设在建筑 物顶棚内、墙体内、抹灰层内、保 温层内或装饰面内。5.5.2塑料护套线不应沿建筑物木结构表面敷设,可沿经 阻燃处理 的合成木材(型材)构成的建筑物表 面敷设。5.5.3室外受 阳光直射的场所,不宜直接敷设 塑料护套线。5.5.4塑料 护套线 与接地 导体或不 发热管道等紧贴交叉处及 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应采取保护措施。5.5.5塑料护套线室 内沿建筑物表面水平敷设高度距 地 面不应小于2.sm;垂直敷设 时在距地 面高度1.sm以下 的部分应有保护措施。5.5.6塑料护套线不论侧弯或平弯,其弯曲处护套 和芯线绝缘层均应完 整无损伤。5.5.7塑料 护套线进人 盒(箱)或与设 备、器具 连接,其护套层应进入盒(箱)或设备、器具 内,护套层与盒(箱)人口处应采取 密封措施。5.5.8塑料护套线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顺直,不松弛、扭绞。2应 采 用 线 卡 固 定,固 定 点 间 距均匀,固 定 点 间 距 宜 为1 5 O mm?Z O O mm。3在终端、转弯和进入 盒(箱)、设备或器具等处,均应装设线卡 固定 电线,线卡距终端、转弯中点、盒(箱)、设备或器具边缘的距1 6离宜为somm一loomm。4电线的接头应设在盒(箱)或器具内,多尘或潮湿场所应采用密闭式盒(箱),盒(箱)的配件应齐全,并固定可靠。6封 闭插接式母线敷设6.0.1封 闭插 接式母线的测绘 宜在建筑物或构筑物 主体结构完成及变压器、开关柜等定位后进行,测绘 图应作为封 闭插接式母 线订货图和安装 的依据。6.0.2封闭插接式母线的吊装运输和保管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要求。6.0.3母线进场检查,其外观应无 明显损伤,各段编号标识清晰、附件齐全、外壳表面无变形,母线螺栓搭接 面平整、镀层附着完整,无起皮和麻面等现 象;母线上插接部位 的导体应 无损伤、表面 光滑、镀层 附着完整。6.0,4安装前应 对每段母 线 的绝缘电阻值进行测试,相对 相、相对地、相对中性线和中性线对地 的绝缘电阻值均不 应小 于2 0 M n;送 电前应 整体测量母 线 的绝缘电阻,其值应不小 于0.S M 几。6.0.5封闭插接式母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敷设 时,底边距地 面高度不宜小于2.Z m;除敷设 在 电气设备间及设备层外,垂直敷设 时,距地 面高1.sm及 以下 的部位应有 防止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2母线与各类管道平行 或交叉的净距 应符合本规 范附录A的规定。3固定母 线用 的支架、吊架和部件的构造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水平或垂直敷设 的 固定点间距 均 不 宜大于Z m,距拐弯0.sm处应设 置支架;支架、吊架设 置应使母 线有伸缩 的 活动余地;母线直线段 距离超 过80 m时,每5 0 m一6 0 m应 设 置膨胀 节。当制造厂有 特殊要求时,应按产品技术 文件 的要求执行。4母线段与段 的连接接口不应设 置在穿越楼板或墙体处,垂1 8直穿越楼板处应有与建筑物或构筑物相固定的专用部件支座,母线穿越楼板处应做防火封堵处理。5插接式开关箱或母 线 的分支接口应插接紧密,并应设置在既安全又便 于检查维护 的位置。6无 引 出线 的母线端部应有专用 的封板进行封闭。7组对连接 后 的母 线 导体应 与外壳同心,其偏差 不 应 大 于smm。8母线直线 段 安装应 平直,水平度与垂直度偏差 不 宜大于1.5。 ,全长最 大偏差 不宜大于2 0 mm。9母 线段与段 的连接 以及 与支架、吊架等的固定不应强行组装,不应使母线受到额外的附加应力。1 0母线的外壳应 可靠接地,全 长 不 应少 于2处 与接 地保护干线相连接。n除采用扭剪 型螺栓外,连接母线的螺栓应采用 力矩 扳手拧紧,紧 固力矩值应符合现行 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 验收规范G B J1 4 9的有关规定。1 2母线外壳与箱柜连接应牢 固、密封。7封闭插接式照 明母线敷设7.0.1照 明母线的订货应在建筑物或构筑物 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并应在 照 明工程 已进行深化设计后进行。7.0.2照 明母线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母线应平直、外壳无 凹坑、表 面镀层完整无划痕,附带的馈电、端封、支接、软连接和 固定件等部件应齐全、无缺损。7.0.3照 明母线安装前应抽检母线导体的通 电稳定性能和 电气绝缘性能,抽检 的数量应 为相 同规格 的每批 次进场 的1节一2节,抽检 的结果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7.0.4母线可侧装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表面,也可 吊装于 吊顶下部,应采用 配套的支持件固定,固定点 间距 应 均匀,固定 点距离不宜大于Z m。7.0.5母线直线段 的连接,馈电部件、支接部件、端封部件、柔性连接等的连接以及 固定于母线上 的灯具 安装等,均应按产品技术文件进行操作,并应确保其连接 的可靠性。7.0.6当母 线 穿越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变形缝 处或水平直线 段需标高变位 时,应采用制造 厂提供的柔性连接部件。7.0.7母 线直线段安装应平直,水平偏差 不应大于smm,垂直偏差不应 大于1 0 mm。7.0.8不接馈电单元 的母线端部应封 闭完好,端部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可操作距离不应小 于2 0 O mm。7.0.9母线安装应确保母线导体的组合几何中心线与外壳中心线 同心。7.0.1 0母 线 的金 属外壳应 可靠接地,全 长不应 少 于2处 与接 地保护干线 相连接,分支端部也应做接地保护;母线 的金属外壳不应2 O作为接地的接续导体。7.07。0.1 1母 线上无插接部件的接插口封堵盖应完好。.1 2母线 的分接单元 与母 线 的配合,其锁 紧装置应完整可靠,确保其连接 的可靠性。8工程交接验收8.0.1工程交接验 收时,应对 下列项 目进行抽测检查:1各项规定数据实测值。2支持件的固定。3配管的弯曲半径,盒(箱)的设 置位置。4导体连接的导通性能和绝缘性能。5按规定需要接地部分的接地情况。6金属部分的防腐。7施工中造成 的孔、洞、沟、槽的修补情况,线路穿越 消防分区的封堵情况。8必要 时对 配线工程 的导体规格尺寸进行复核。8.0.2验收检查 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本规范中属于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应全数检查。2非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应抽查5。8.0,3工程交工验收时应 提交下列资料文件:1竣工图。2设计变更、洽商记 录文件及 图纸会审记 录。3隐蔽工程验 收记 录。4安装技术记 录。5试验检验记 录。6主要 器材、设备进场验 收记 录及 质 量 证 明文 件,以及 约定的检测记 录。8.0.4验 收提交的文件资料可 为书面纸质资料或 电子版,也可按合同约定。附录A金属线槽及插接式母线与各种管道 的最小净距表A金属线槽及插接式母线与各种管道的最小净距(mm)管道类别平行净距交叉净距一般工艺管道4 0 03 0 0具有腐蚀性气体管道5 0 05 0 0热力管道有保温层5 0 03 0 0无保温层1 0 0 05 0 0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 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 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 面词采用“应”,反 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 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 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 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 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 明应按其他有 关标准执行的写 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