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29-55-2003.pdf
-
资源ID:25609368
资源大小:6.43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DB29-55-2003.pdf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J l0 2 7 8一2 0 0 3D B 2 9一5 5一2 0 0 3低温热水 地 板辐射供 暖技 术规程T echnicalcodeforlow一temperaturehotwaterfloorp乒nelheating2 0 0 3一0 8一2 5发布2 0 0 3一1 0一0 1实施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T echnicalcodeforlow一telnperaturehotwaterfloorpanelheatingD B 2 95 5。2 0 0 3J 1 0 2 7 82 0 0 3主编部门: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批准部门:天 津 市 建 设 管理委 员 会实施日期:2 0 0 3年1 0月1日2 0 0 3天津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文件建科教【加 0 3】86 8号滕绍华签发关于颁布(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规范天津市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我委于2 0 0 2年下达了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的编制任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组织,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房屋鉴定勘测设计院等九家单位,在广泛调研和总结实际工程经验基础上,共同编制完成天津市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经我委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现批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D B 2 9一5 5一2 0 0 3) 为我市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自2 0 0 3年1 0月1日起在我市施行。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标准,施行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本规程由天津市人 民政府供热办公室负责解释。本规程由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特止 随知天津市建设管理委 员会二0 0 三年八月二十五 日.J J.?J一月 lJ舀为规范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保障工程质量,根据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建科教2 0 0 21 85号文件精神,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写了本规程。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是一种将具有一定温度的热水,通过被埋置于填充层中的加热管,经过构造体的热量传递,以被加热的地面作为散热面的新型辐射供暖方式。与常规的以对流或辐射散热为主的散热器供暖方式相比,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热舒适性好、不占用室内和地 面有效空间、供暖能耗低、可利用低温热源等优点。本规程编写过程中,既参照了国内外有关标准和资料,又吸收了我市工程实践的经验,同时也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行业专家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若发现问题和需补充的内容,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主编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供热办公室参编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天津市房屋鉴定勘测设计院天津市房管局供热办公室天津市南开区供热办公室天津市汉腾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天津市建筑标准设计办公室天津市津欧供热节能开发中心天津市供热交流中心主要编写人:崔志强 伍小亭 杨信光吕跃宋凯 向永忠 李梅崔可荣王建康 高顺庆 崔栋材目次1总则 . .12术语 , 23材料 53.1一般 规 定 , 一53.2管 材 的质 量 要 求 63.3连 接 件 的质 量 要 求 63.4绝 热 材 料 的质 量 要 求 63.5热 媒分集配 器 的质 量 要求 ,73.6材料的储存和运输 74设计 , 84.1热 源、热 力 站 及 热 力人口 , 84.2供 暖 热 负 荷 计 算 , , 84.3系统 设 计 1 04.4构 造 体 设 计, 1 14.5热 媒分集 配 器 和 加 热 管 及其附件的设 置 1 25施工 , 1 35.1一般 规 定 1 35.2构 造体的 基 本 组 成 , , 1 45.3绝 热层的铺 设 与保 护 , 1 55.4加 热 管 的配 管 和敷设 1 55.5热 媒 分 集配器 的安 装 一1 55.6填 充 层 的浇 注 和养 护 “ 1 65.7地 面层 的施工 1 65.8安 全 生 产 和成 品保 护 1 66检验、调 试与验收 , ,1 86.1中 间 验 收 ,、1 86,2调试 , ,1 96.3竣工验 收二;. .1 96.4文 件 2 17、附录 2 2附 录A加 热 管 的环 应 力 等应 变蠕 变 特 性 曲线 2 2附 录B加 热 管 管 材 的一般 物理力 学 性 能 2 7附 录C加 热 管 的公 称 外 径、最 小 壁 厚 及 公 差 2 9附 录D连 接 件 的物理力 学 性 能 , 3 0附 录E地 板 向房 间 的有 效 散 热 量表 3 1附录F加热管的布 管形 式 3 5附 录G加 热 管 的水 力计 算、 3 6附 录H加 热 管 的使 用条 件分 级 3 8附 录I加 热 管 的许 用设 计 应力及 最小 壁 厚选 择3 9附 录J加 热 管材 质 和壁厚选 择 方法举 例 4 4, I时录K采 暖分部工程管材、管件进场检 ( 试 )验记 录4 6附录L采暖分部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质量证 明文件汇总表4 7附 录M管 道隐蔽工程验 收及 中间验 收记 录 4 8附录N施工现 场 质 量管理检 查 记 录 4 9附录O低 温热水地板辐射采 暖安装工程 质 量检 验 表5 0附 录P分 项工程 质 量 验 收记录 5 1附 录Q分 部工程 验 收 记 录 5 2附 录R单 位工程 质 量竣工验 收记 录 5 3附录S单 位工程质 量控 制资料 核查记 录 5 4附录T本 规程 用词说 明 , 5 5条文说明 ,5 7总 则1.0.1为规范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舒适和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民用或工业建筑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散热器供暖系统或生活热水系统的户内支管,若采用本规程所涵盖的管材并敷设于地面垫层内,且热水最高温度小于或等于6 0 时,可执行本规程。1.0 .3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我市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2术 语2.0.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low一temperaturehotwaterfloorpanelheating以温度不高于6 0 的热水为热媒,将加热管埋 置于填充层中,以被加热的地面作为散热面的一种辐射供暖方式。2.0.2交联聚乙烯管crosslinkedpolyethyle尽epipe以密度大于或等于0.9 4岁c叮,交联度大于或等于6 5 的交联聚乙烯或乙烯聚合物为原料,添加适量助剂,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使其线性的大分子交联成三维网状结构,经挤出成型的非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 E X标记。2.0.3聚丁烯管polyhutylenepipe以聚丁烯一1树脂为原料,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 B标记。2.0.4无规共聚聚丙烯管randompolypropylene一copolymerpipe以丙烯和适量乙烯的无规共聚物为原料,添加适量助剂,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 P一R标记。2.0.5嵌段共聚聚丙烯管modifiedpolypropylenepipe以聚丙烯和适量聚乙烯的嵌段共聚物为原料,经挤出成型的热塑性管材,通常以P P一B标记。2.0.6交联铝塑复合管crosslinkedpolyethylene一aluminumpipe管的内层和外层为密度大于或等于0 .9 4留c时,交联度大于或等于6 5 的交联聚乙烯或乙烯聚合物,中间层为增强铝管,层间用热熔胶紧密粘合的管材,通常以X P A P标记。2.0.7热媒分集配器heatingmediumdistributiv。 。nd。ollectiv。 ,I nit有一对系统进出水口和多对环路进出水口,并配备环路调节阀一J及排气阀的筒形承压装置。:2.0.8构造体constructionunit地板辐射供暖地面层、填充层、绝热层、防水层、防潮层等构造层和加热管的,总称。2.0.9地面层groundlayer敷设于填充层上的构造层,即找平层。2.0.1 0填充层filledlayer敷设于加热管周围的构造层,吸收热媒的热量并使地面温度分布均匀,实现热量传递。2.0.1 1绝热层insulatingl盯er敷设于填充层下及沿外墙周边内侧的构造层,用以减少填充层的热损失。2.0.1 2防水层waterproofl即er敷设于地面层以下的构造层,用以防止地面水进人填充层,仅在潮湿房间地面设。2.0.1 3防潮层wet一prooflayer敷设于底层土壤上的构造层,用以防止土壤中的潮气进入绝热层。2.0.1 4伸缩缝expansionS eam在填充层内适当位置填充弹性膨胀材料,用以防止因管材及填充层热胀冷缩而使地面龟裂或破损的构造。2.0.1 5固定卡fixingclip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绝热层上的塑料卡。2.0.1 6钢丝网wirenetting敷设于加热管下以固定加热管,或铺设于填充层中以增加地面强度的低碳钢丝构件。2.0.1 7扎带belt把加热管固定在钢丝网上的塑料带。2.0.1 8管架piperack固定加热管的专用构件,铺设于绝热层表面。2.0.1 9自锁式非金属连接件S elf- -lockingnonmetalfitting由自锁螺母、斜面、凹槽和密封圈组成的一种非金属连接件。适用于各种非金属管材与热媒分集配器之间的连接或非金属管材之间的连接,亦可用于破损管材的修补。2.0.2 0卡套式连接件。ompressionj。intfitting将加热管插人连接件内,拧紧螺母使管外的C型铜环收紧而完成密封的一种连接构件,常用于X P A P管或P E X管与热媒分集配器的连接。3.1材 料一般规定3.1.1敷设于填充层内的加热管,应根据耐用年限要求、使用条件等级、热媒温度和工作压力、系统水质情况、施工环境及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宜选用塑料管材。选用塑料管材时,本规程推荐采用以下管材:交联聚乙烯 (P E X)管;聚丁烯(P B) 管;嵌段共聚聚丙烯(P P一B)管;无规共聚聚丙烯(P P一R)管;交联铝塑复合管 (xP A P) 管。3.1.2绝热层应采用轻质、有一定的承载力和机械强度、吸湿率低、阻燃性好的保温材料。3.1.3管件应具有合理的密封构造和密封材料,管件材质应适应供暖系统水质,管件表面材质不应对所连接的管材产生腐蚀现象。3.1.4管件、管材宜由同一制造商提供,或为同一品牌的产品。3.1.5管材、管件和绝热材料应有标识,标明规格、型号、主要技术指标、生产厂名和商标,包装上应标有批号、数量、生产日期和检验代号。3.1.6施工、安装的专用工具,应与管材、管件相配套,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3.1.7管材和管件的外观质量1、内外壁应光滑平整,无气泡、裂口、裂纹、脱皮和明显的痕纹、凹陷,且色泽均匀,无分解变色。2、管材的端面应垂直于管材的轴线。3、管件应完整,无缺损,无变形,合模缝和浇口应平整、无开裂。4、嵌有金属管螺纹的管件,应镶嵌牢固无松动,金属螺纹应无毛刺、缺牙。3 . 2管材的质量要求3二2.1管材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或国际标准l、P B管,采用国际标准1 5 0/ D I S1 5 87 6。2、X P A P管,采 用 行 业 标 准C J厅 10 8一19 9 9(搭 接 焊)或C J/ T1 5 9一1 9 9 9( 对接焊 )。3、P E X管,采用行业标准C J fr2 0 5一2 0 0 0。4、P P一R管,采用国家标准G B 厅 1 87 4 2一2 0 0 2。5、P P一B管,采用国家标准G B / T1 87 4 2一2 0 0 2。3.2.2各类管材应提供符合附录A要求的等应变蠕变特性曲线。3.2 .3管材的一般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3.2 .4管材的公称外径、最小壁厚及公差,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3.2 .5管材应以盘管、定尺方式供货,应有防破损的外包装。3 . 3连接件的质量要求3.3.1非金属 自锁接头为首选连接管件。若采用金属材质的连接件时,连接件与螺纹连接部分的本体材料,应为锻造黄铜;使用P P一R、P P一B管时,与管材直接接触的连接件表面应镀镍。3.3.2连接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附录D的要求。3.3,3连接件的螺纹,应符合国家标准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 B厅7 3 0 7一1 9 87)的规定;镶嵌有金属管螺纹的连接件,应符合国家标准成 用螺纹密封的管螺纹(G B厅 7 3 0 6一1 9 87)的规定。3.3.4热熔连接时,热熔管路的强度及水密性试验压力不得低于2 .4倍的管道公称压力。3 .4绝热材料的质量要求3 .4.1绝热材料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下列要乏尺:1、当用塑料卡固定加热管时,绝热材料的密度不应小于2 5 k留叮;当采用钢丝网、扎带 固定加热管时,绝热材料 的密度不应小于Z ok咖,2、导热系数不应大于0 .0 5 W/ m.K。3、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 5 0 kP a。4、吸水率不应大于4 。5、氧指数不应小于3 2。注: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除密度外的其它物理性能应与上述要求相同。3.4 .2为增强绝热材料的整体强度,便于安装和固定加热管,绝热材料表面可选择如下处理方式中的一种。1、敷有真空镀铝聚脂薄膜面层;2、敷有玻璃布基铝箔面层;3、铺设低碳钢丝网,钢丝网规格宜为1 0 0 x1 0 0 mm,钢丝直径应大于Z mm。3.5热媒分集配器的质量要求3.5.1热媒分集配器宜用非金属材料或铜、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制造,也可用其它常规金属材料制造。当采用其它常规金属材料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内表面防腐措施。3.5.2热媒分集配器的流通面积应按断面流速不大于0.1 5 m/S的原则确定。3 .5.3各环路阀门的质量要求同连接件。3.6材料的储存和运输3.6.1搬运时,管材、管件和绝热材料应带包装,应小心轻放,避免接触油污,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3.6 .2管材、管件和绝热材料应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库房或简易棚内,不得露天存放,防止 阳光直射,注意防火安全,距离热源不得小于1.om。3.6.3管材和绝热材料应水平码放在平整且有垫层的场地上,应避免受挤、压、弯曲,堆高不得超过1.sm,管件宜装在纸箱内逐层码堆。4设计4.1热源、热力站及热力入 口4二1.1应符合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 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D B 2 9一2 6一2 0 0 1) 的有关规定,并合理利用热网回水、余热水、地热尾水等低品位热能。4 : l1服务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每一热力站供热规模以不大于5万时为宜。4 . 2供暖热负荷计算4,2.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室内设计温度取值可比相应的散热器供暖低1一2。4.2.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地板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下表的要求。表4.2.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地板表面平均温度设置位置宜采用的温度 ()温度上限值()人员经常停留的地面2 4?2 62 7人员短期停留的地面2 8?3 03 2无人停留的地面3 5?4 04 24 .2.3应按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房间供暖热负荷计算。但与计算散热器供暖方式的热负荷有以下区别:1、不计算敷设有加热管地面部分的热负荷。2、宜按4.2.1的规定确定室内供暖设计温度或取散热器供暖计算热负荷的9 3 一9 5 。4.2.4实施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或采用分户独立热源的住宅,应考虑间歇供暖、户间建筑热工条件和户间传热等因素确定房间热负荷,但在计算户间传热负荷时可忽略由楼板产生的户间传热。4.2.5仅用于房间局部区域供暖时,地板辐射供暖所需散热量可按全部辐射供暖所需散热量乘以表4.2.5的系数确定。表4 .2 .5局部区域辐射供暖耗热量的计算系数供暖区面积与房间总面积的比值大于0.800.5 50.4 00.2 5小于0.2 0计算系数l0.7 20.5 40.3 80.3 04 .2 .6地板辐射供暖的散热量,包括地板向房间的有效散热量Q,和向下层泡括地面层向土壤) 传热的热损失量Q Z。设计计算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当垂直相邻各层房间均采用地板辐射供暖时,工程上可 以认为各层单位面积辐射供暖地板向下的传热量相等。2、在以上前提下,顶层房间所需的地板辐射供暖有效散热量Q I等于该房间采暖热负荷Q。,即Q I=Q。3、非顶层房间所需的地板辐射供暖有效散热量Q,等于房间热负荷Q。减去向下传热量Q Z,即Q,=Q。一Q Z,Q Z宜通过计算确定,亦可近似取为Q Z=0.1xQ O。4、热媒向各层房间提供的热量Q,应为地板辐射供暖向房间有效散热量Q,与向下传热量Q Z之和,即对顶层房间Q I=Q I+Q Z或Q二Q 0+Q Z,对非顶层房间Q r=Q,+Q Z或Q,=Q。,其中可取Q Z=0.1 2 5 xQ, 。5、地板向房间的有效散热量表见附录E。4 .2 .7进深大于6 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 m为分界,视为不同房间,分别计算供暖热负荷并进行地板辐射供暖设计。4 .2.8房间内固定设备和卫生器具下的填充层内,不应布置加热管。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家具布置对散热量的影响。应按房间地面的总面积F,乘以适当修正系数的方法,确定地板有效散热面积F, 。4 .2 .9单位地板面积有效散热量q,,按下式计算:ql=Q/ F ,(W Z mZ)Q一房间所需有效散热量 (W)F,一房间地板有效散热面积(mZ)4.2.1 0敷设加热管的地板表面温度tE。可按下式近似计算:E P一。9揣,0 0 9oC,ql一按4.2.9计算得到的单位地板面积有效散热量。tl一室内计算温度。4 .2二1 1当地板表面平均温度tE。不能满足4 .2.2的规定时,应设置其它形式的辅助供暖设备。4 . 3系统设计4.3.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的供水温度应由计算确定,但不应超过6 0C,供回水温差不宜大于1 0。同一热源输配系统的各房间,应按相同的供水温度计算。4.3.2无论采用何种热源,地板辐射供暖的热媒温度、流量和资用压差等参数,都应与热源系统相匹配,并设置可靠的控制装置,管路应选择适当的经济比摩阻。4.3 .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层数不宜超过1 6层。4.3.4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水系统中任意一层加热管的工作压力不宜大于O.6 M P a。4.3.5设置低温热水辐射供暖的房间,当因固定设备和器具较多而导致地板有效散热面积不足时,可辅以其它供暖形式。4.3.6低温地板辐射供暖的加热管敷设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1、热媒分集配器设置的分支环路不宜超过8个。2、每一分支环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 0 m,且宜尽量相等。3、宜采用回字型的布管方式,并在靠近外墙处适当加密。4、住宅的各主要房间和 区域,宜分别设置分支环路。4.3.7加热管的间距,不宜大于3 5 O mm。在保证房间的室内设计温度及室内温度场均匀的原则下,可采用回字形、往复形或直列形等布管方式,参见附录F。热损失明显不均匀的房间,宜将高温管段优先布置 于房间热损失较大的外窗或外墙侧。4 .3:8加热管内热媒流速不应小于0 .2 5 m /S,加热管内径不宜小于1 2叮 m。总供、回水阀门后(含阀门、加热管和热媒分集配器等构件)的水力损失,应进行计算,并不宜大于3 0 K P a。4.3.9水力计算应按建筑物供暖热负荷进行,不计入户间热负荷,加热管的水力计算见附录G。4.3.1 0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应采用户用热量表的热计量方式,并按每户设一表的原则设置。4 .3.1 1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宜在每一分支环路上设置温度调节装置。4 . 4构造体设计4 .4.1地板辐射供暖的构造体由地面层、填充层、绝热层、防水层( 或防潮层 )、找平层以及加热管组成,其基本构成参见本规程5 .2。4 .4.2首层地面及楼板上部的加热管之下,以及沿墙内侧的周边,应铺设绝热层。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密度应符合3.4.1的要求,其厚度不宜小于下列要求:楼板上部3 0 mm( 住宅受层高限制时不应小于2 0 mm)土壤上部4 0 mm沿外墙周边8一1 0 mm注:当采用其它绝热材料时宜按等值热阻确定其厚度。4 .4.3填充层宜采用标号为C 1 5的豆石混凝土或强度和导热系数与其相当的轻质材料浇注 ( 或预制模块),其厚度不应小于5 0 mm,其厚度计算基准为绝热层上表面。当地面荷载大于2 0 K N /m2 时,应经设计计算确定加固构造措施。4 .4 .4填充层宜按以下原则设置热膨胀构造措施:1、当辐射供暖地板面积超过3 0斌或长边距离超过6米时,应在填充层间距小于或等于6 m,宽度sm的部位设置伸缩缝,缝中填充弹性膨胀材料。2、与墙、柱的交接处,应填充厚度不小于1 0 mm的软质闭孔泡沫塑料。3、沿外墙内侧敷设的垂直绝热层可视为与墙柱交接处的防膨胀措施。4 .4.5辐射供暖地板铺设在首层地面上时,绝热层下应设防潮层,设在潮湿房间 (卫生间、厨房和游泳池等 ) 内的楼板上时,填充层上应做防水层。4.5热媒分集配器、加热管及附件的设置4 .5.1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应设独立的热媒分集配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热媒分集配器的位置应合理设置,且每套住宅至少应设置一套。2、热媒分集配器的集管断面流通面积应按流速不大于0巧m/ s的原则确定,或取分集配器集管直径为1.5一2 .0倍总供、回水接管管径。3、热媒分集配器最低点应高于加热管最高点,并应配置排气阀4、总供、回水管和每一供回水分支环路,均应配置调节阀:5、总供水管阀门的内侧,应设置过滤器。6、总供、回水管阀门的外侧应设旁通管及阀门。4.5.2加热管的材质和壁厚,应按工程使用条件经计算选择确定,选择方法和计算数据可参见附录H、I、J。对永久性建筑,应保证设计工况下的使用年限大于或等于5 0年;对临时建筑,设计工况下的使用年限应与建筑物同寿命。4 .5.3加热管跨越膨胀缝时,应设柔性套管,进出填充层及地面层时应设置硬质套管或柔性套管。5施工5.1一般规定5.1.1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工程施工资质,施工及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5.1.2所采用的各种设备和材料均应符合国家、行业或地方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进口设备和材料应有中文说明资料。进人现场时应做检查验收,验收时包装应完好,并经工程监理部门核查确认后,形成相应的质量记录。采暖分部工程管材、管件进场检(试)验记录见附录K,采暖分部工程主要设备、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汇总表见附录L。5.1.3主要设备及材料必须有完整的安装使用说明书。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损坏。5.1.4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必须按照批准的工程技术文件和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修改设计文件必须有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并经签证。材料代用或采用新材料必须经原设计单位书面同意。5.1.5在施工过程中若发现设计文件有误,施工单位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修改建议,应形成书面文件并归档。5.1.6地板辐射供暖工程中的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专业监理人员和施工单位专业负责人共同验收并签证。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及中间验收记录见附一录M。5.1.7施工单位应配套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应具有专业检测人员和符合有关标准的工程质量检测设备,以实现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 记录见附录N。5.1.8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5.L g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施工、不宜与其他施工作业同时交叉进行,现场严禁明火作业。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 :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污染加热管。管道系统安装间断或完毕的敞口处,应随时封堵。5二1.1 0地板辐射供暖工程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熟悉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其他工种的配合措施。施工人员应熟悉管材的一般性能,掌握基本操作要点,严禁盲目施工。5.1.1 1安装加热管前,应对材料的外观和接头的配合公差进行仔细检查,并清除管道和管件内外的污垢和杂物。5,1.1 2具备下列条件后,地板辐射供暖工程方可开工。1、设计文件及有关技术文件齐全,施工图已经有关部门审核: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已经批准,并已进行技术交底和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3、材料、施工力量及机具等准备就绪,能保证正常施工:4、施工现场、施工用水、用电、材料储放场地等临时设施能满足施工需要。5.1.1 3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表见附录O二5.2构造体的基本组成设有地面防潮层的构造体及设有地面防水层的构造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图5 2一1设有地面防潮层的构造体示意图图5 .2一2设有地面防水层的构造体示意图一。一、一!一9-.厂翩犷份班井一必地 面层;填充层;加热管;绝热层;防水层(仅在卫生间、厨房等潮湿房间的地 面设);防潮层(仅在首层土壤上设);土壤;区)楼板。5.3绝热层的铺设与保护5.3.1绝热层应铺设在平整的地面、楼板或墙面上。5,3.2绝热层的铺设应平整、搭接严密。当敷有真空镀铝聚脂薄膜或玻璃布基铝箔贴面层时,除用于固定加热管的塑料卡钉可穿越外,贴面层不得有其它破损。5.4加热管的配管和敷设5.4.1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放线并配管。同一通路的加热管应保持水平。5 .4 .2加热管的弯曲半径,P B管不宜小于5倍管外径,P E X管和其它塑料管材的弯曲半径不宜小于8倍管外径。5.4.3填充层内的加热管不得有接头。特殊情况需局部维修时,宜采用如下方法:1、热熔连接用于可热熔性管材2、非金属接头用于非热熔性管材注:接头各组成部件应为非金属材质。5.4 .4应采用专用工具切割管材,切口应平整并垂直于加热管轴线。5 .4 .5加热管应固定,可分别采用以下的固定方法:1、用塑料卡将加热管直接固定在敷有复合面层的绝热板上。2、用扎带将加热管绑扎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钢丝网上。3、卡固在铺设于绝热层表面的专用管架上。5.4.6加热管固定点的间距,直管段不应大于7 0 0 mm,弯管段不应大于3 5 0 mmo5 .4 .7加热管穿越墙体时,应预埋硬质塑料套管,其内径应比加热管外径大5毫米。5.4 .8当地面轻微不等高时,地面的断面应做成斜坡面,加热管沿斜坡铺设。5.5热媒分集配器的安装5 .5.1热媒分集配器应固定。5 .5.2水平安装时,应将供水集管安装在上,回水集管安装在下,热媒分集配器中心线距地面不应小于3 0 omm。5.5.3垂直安装时,热媒分集配器的下端距地面不应小于1 5 0 mm。5.5.4加热管始末端出地面至连接配件的管段,应设置在保护套管内。保护套管宜为塑料波纹管,也可使用金属导向卡。套管外皮不宜超出热媒分集配器外皮的投影面。加热管与热媒分集配器环路阀门的连接,宜采用 自锁式非金属连接件或卡套式连接件。5二5.5加热管始末端出地面至热媒分集配器之间的管段应设橡塑套管保温,其厚度大于或等于1 0 mm。5二5.6在与热媒分集配器连接前,加热管应始终处于封堵状态。5 .5.7加热管与热媒分集配器连接牢固后,或在填充层达到养护周期后,应对加热管每一环路逐一进行冲洗,直至出水清澈为止。5.6混凝土填充层的浇注和养护5 .6.1在浇注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前,应按4 .4.4的规定设置热膨胀补偿构造措施,且在加热管穿越伸缩缝处,应设长度不小于1 0 0 mm的柔性套管。5.6.2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浇注应在加热管冲洗及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豆石混凝土标号不应小于C 1 5,豆石粒径不宜大于1 2 mm,并应掺人适量 (5一1 0 %)防龟裂膨胀剂。5.6.3在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浇注及养护过程中,加热管内应保持不刁、于0.4 M P a的压力。5.6 .4在浇注填充层过程中,任何施工器具不得接触加热管。5.6 .5豆石混凝土填充层的养护周期,不应少于7天。5.7防水层及地面层的施工5.7.1在填充层养护期满且表面充分干燥后,方可进行防水层及地面层的施工。5.7.2防水层或地面层 ( 包括找平层 ) 施工时,不得剔凿填充层或向填充层楔入任何物件。5.8安全生产和成品保护5.8.1各类加热管和绝热材料,不得直接接触明火。5.8.2加热管严禁攀踏用作支撑或借作它用。5.8.3必须确保膨胀带放置准确到位,不得随意更改或破坏膨胀带。5.8.4在浇注和养护过程中,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严禁踩踏。5.8.5在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之后,敷设加热管的地面,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妥善保护,严禁重压或放置高温物体。6检验、调试与验收6.,中间验收6.1.1中间验收是从加热管敷设和热媒分集配器安装完毕并进行冲洗及水压试验起,至豆石混凝土填充层养护期满再次进行水压试验止。验收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建设、监理和设计单位进行。内容包括:1、绝热层铺设质量。2、加热管敷设质量。3、加热管与热媒分集配器的连接质量。4、系统冲洗质量。5、进行水压试验。6二1.2系统冲洗填充层浇注前,应按以下原则对系统进行冲洗:1、隔绝热媒分集配器,利用旁通管对主管道进行冲洗。2、主管道冲洗合格后,对热媒分集配器及加热管进行冲洗至合格。3、当主管道与加热管的冲洗不能同时进行时,可先行对热媒分集配器及加热管进行冲洗。但在冲洗主管道时,应将主管道与热媒分集配器隔绝。6.1.3水压试验加热管敷设完毕并冲洗后,在浇注填充层前和填充层养护期满之后应分别进行系统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压试验前,应对试压管道和构件采取安全有效的固定和保护措施。2、试验压力应为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小于0 .6 M P a。6.1.4水压试验步骤水压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经热媒分集配器缓慢注水,同时将管道内空气排出。2、充满加后,进行水密性检查。3、采用手动泵缓慢加压,加压时间不得少于巧min。4、加压至规定的试验压力后,停止加压,稳压1小时内压力降不大于0 .0 5 M P a且不渗不漏为合格。5、冬季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可靠的防冻措施。如本冬季不供暖,试验完毕后应及时排净系统内的水。6 .2调试6.2.1未经调试,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严禁运行使用。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1、系统经中间验收合格并应在竣工验收阶段进行。2、具备稳定的供热条件3、由施工单位在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配合下进行,也可委托具有调试能力的其它单位进行。6 .2.2调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初次供暖,热水应缓慢升温,水温控制在2 5 一3 0 范围内运行2 4 h。2、每隔2 4 h升温不超过5,直至达到设计水温。3、在设计水温条件下连续供暖2 4 h,并做相应的初调节。6 .3竣工验收6 .3.1竣工验收应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分别验收。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等单位验收。单位工程的验收由供热主管单位组织施工、监理、设计、供热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应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并应做好记录、签署文件、立卷归档。6.3.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划分表。表6.3.2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工程分项、分部工程划分表序号分部工程建筑物热力人口建筑物内水平干管及共用立管3 1户内供暖系统分项工程热力人口装置及辅助设备安装,防腐和保温水平干管及共用立管安装,户用热力入口装置安装,系统排气和保温热计量装置、热媒分集配器、加热管及其附件的安装,地面层、填充层、绝热层、防水层、防潮层的施工6 .3.3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均应在供暖系统通过试运转和调试,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 自检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并应按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分别进行。6.3.4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资料及文件。1、施工图、图纸会审记录及竣工图。2、主要材料、制品和零件的检验合格证书和出厂合格证书。3、中间验收记录。4、冲洗和水压试验记录。5、各种检验、调试及运转记录。6、变更设计的证明文件。7、隐蔽工程验收记录。6 .3.5竣工验收应符合下列标准:1、竣工质量符合本规程和设计的有关规定。2、填充层表面不应有明显裂缝。其表面平均温度应符合有关规定。3、热媒分集配器安装的位置和高度应合理,与加热管道和构件的连接应无渗漏。4、阀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6 .3.6工程竣工验收中,若由于施工质量需要返工时,各方应确定部位、处理方法及期限,并由施工单位按要求返工。复验合格后,再签发竣工验收合格文件。6.3.7地板辐射供暖工程的施工质量保修期为供热运行后的连续两个采暖期。在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应履行保修职责。6 .4文件中间验收、调试和竣工验收,均应做好记录、签署文件并立卷归档。系统工作压力P n( M P a)0.40.60.81.0管材的S cA L c.A I A X值4.83.22.41.9应选的管材系列5 3.25 3.2S 2无适合管材应选的最小壁厚(mm)管材公称外径D N( mm)1 62.22.23.32 O2.82.84.12 53.53.55.1适用于使用条件分级5 (oD=1goM P a)附录J加热管材质和壁厚选择方法举例一、根据工程使用性质、运行水温及其频率,参见附录H,选择确定使用条件等级。使用条件分级不是硬性规定,是按特定地区气候条件和典型使用条件计算所得的推荐性标准,选择时应加以分析。例如:天津地区的一般工程,暂按国际标准1 5 0 1 1 0 5 0 8:1 9 9 5的4级,即在共5 0 Y的总使用周期中,运行温度2 0共厉时2 .5 Y,4 0共历时2 0 Y,6 0 共历时2 5 Y,7 0 共历时2 .5 Y,1 0 0 的意外运行条件不超过共I O 0 h。二、初选管材材质,参见附录I一1,确定管材的许用设计环应力。许用设计环应力是对应于使用条件等级要求,在该等级多种运行水温的综合作用下,在要求的使用寿命年限内,避免发生不能满足系统工作压力的蠕变。由于使用条件等级不是硬性规定,因此,宜按实际要求的使用寿命年限,并根据使用情况,分析使用寿命年限内不同温度的频率,合理确定许用设计环应力。例如,实际使用寿命不需5 0 Y或使用温度较低,就有可能选择许用设计环应力较小的管材。例如:采用P P一R管,使用条件4级,二。3.3M P a。三、计算S cA L翩A x值,选择管材的S值。(1)管材的环应力和承受压力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aD一亡二二二目一二SpZ e上式中:。环应力(M P a)P管内压力 (M P a)D管外径(mm)e管壁厚(mm)从上式中可见,S值是管材环应力与承压的比值,同时,它仅与管道尺寸有关,不同管道的S值不同。(2)计算泽以L 。A I A x值?D。气 L C,几 州区一凡上式中:。, 许用设计环应力(M P a)P D系统工作压力(M P a)例如:系统工作压力P I) =o.8M P a,二。用D= 3.3/ 0.8 = 4.1。(3) 根据S值应小于氏、耳拟、的原则,参见附录I一4,选择所选管材系列S。例如:应圆整选择5 3.2系列,3.2小于4.1。四、在所选管材系列S中,按管材的公称外径,仍参见附录I一4,确定所需最小壁厚。( 例如:在5 3.2系列内,D N1 6壁厚应为2.2mm,D N 2 0壁厚应为2.8mm)五、按壁厚检验初选管材是否合理。例如:D N 2 0的壁厚已达2 .8mm,不易弯曲,宜选用其它材质。六、改选用其它材质并验算。例如:改选用P B管,。,)=5.4 6M P a,。,)/ P D=5.4 6 / 0.8= =6.85,应圆整选择5 6 3系列,参见附录I一2 ,确定所需最小壁厚,D N 1 6壁厚为1.3mm,D N 2 0壁厚应为1.5mm。七、考虑管材生产和施工过程可能产生的缺陷,各类管材的壁厚均不宜大于1.7mm。附录K采暖分部工程管材、管件进场检 ( 试 ) 醚林 己 录(津资K一5 2一l)工程名称子分部工程管道l类型管件类型压力等级使用部位l进场日期/生产厂家商标杯伟管管安装使用说明书外观检查记录管材、耀 篆 件壁厚实侧记录检查结论:检查人:规格批乒日旦圭标准值允许偏差实测1实测2实测3实测4最小值管材、管件壁厚实钡 叮 结论管材进场强度检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