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9-2005.pdf
-
资源ID:25610490
资源大小:4.88MB
全文页数:1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B@T50349-2005.pdf
U D C中华人民共和 国 国家标准PG B/T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E ngineeringtechnicalcodeofw 应tersupplypolypropylenepipelineforbuildings2 0 0 5一0 2一2 3发布2 0 0 5一0 4一0 1实施二、一公少/、(火怎了卜、产、,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华人民共和 国 国家质量 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月哥月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E ngineeringtechnicalcodeof watersuP plypolypropylenepipelineforbuildingsG B/T5 0 3 4 9一2 0 0 5主编部 门: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批准部 门:中华 人民共和 国建 设 部施行日期:200 5年4月1日中国计 划出版 社2 0 0 5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G B/T5 0 3 4 9一2 0 0 5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木择地北里 甲n号 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 0 0 0 3 8电话:6 3 9 0 6 4 3 36 3 9 0 6 3 81)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85 0 X ll6 8毫米l/3 23.5印张88千字2。5年3月第一版2。 。 5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l一2 0 1 0 0册统一书号:1 5 80 0 5 8.6 2 1定价:1 6.0 0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设部公告第3 1 4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 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 B/T5 0 3 4 9一2 0 0 5,自2 0 0 5年4月l日起实施。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 出版社 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建设部二0 0 五年二月二十三 日目 U百本规范根据建设部建标(1 9 9 9)3 0 8号文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 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上海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康斯佳建材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编制而成的。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制组认真总结了 国内近年来建筑给水聚丙烯管使用 中的经验 和教训,征求了有关生产、设计、施工、质检等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展开 了一定的调查研究,进行 了一些必要 的试验和 测 试,在 国家标准冷热水用 聚 丙烯 管道 系 统G B/T1 87 4 2一2 0 0 2的原则基础上编制的。本规 范供设计、施工、质检、验收等部门使用。本规范共分六章和二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冷、热水管的选型、管道布置和敷设、管道变形计算和补偿、水力计算等。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 过 程中如 发 现需 要修改 和补充之 处,请将意 见 和 有关资料寄送华东建筑 设计研 究 院有限公 司(上 海市汉口路1 5 1号,邮政编 码2 0 0 0 0 2),以供今 后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 编 单 位:华东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参 编 单 位:上海 白蝶管业科技股份有 限公 司上海材料研究所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康斯佳建材有 限公 司主要起 草人:冯 旭东马信国陈龙英谭奕潘德琦倪士珠徐红越吴佳林倪治龙李小慧邱强许戎令2目次1总则 (1)2术语、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 (3 )3材料 (5 )3.1一般规定 (5)3.2产品质量要求 (5)4设计 (1 1 )4.1一般规定 ( 1 1)4.2管道布置和敷设 , (1 2)4.3管道变形计算和补偿措施 (1 3)4.4管道水力计算 , , , , , , 一(1 7)4.5防冻、隔热、保温和防结露 (1 8 )5施工安装 (1 9)5.1一般规定 (1 9)5.2贮运 (2 0)5.3管道敷设 (2 0)5.4管道连接 (2 1 )5.5支、吊架安装 (2 4)5.6试压 (2 5)5.7清洗、消毒 (2 6)5.8安全施工 (2 7)6检验与验收 , ( 2 8)6.1一般规定 (2 8 )16.2试压6.3验收附录A不同温度下管材允许的最大压力附录B水力计算表本规范用词说明附:条文说 明(2 8)(2 9)(3 0)(3 1 )(84 )(85)1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 聚丙烯管道工程 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中,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卫生、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内生活给水、热水和饮用净水管道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不得在建筑物内与消防给水管道相连。无规共聚 聚 丙烯( P P一R)管道系统 的设计压 力 不 宜大于1.O M P a,设计温度不应低于。且不 应高于7 0;耐冲击共聚聚丙烯(P P一B)管道 系统 的设计压 力 不 宜大于1.O M P a,设计温度不应低于0且不 应高于4 0。1.0.3本规范采用的聚丙烯管材、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冷热水用聚丙烯管道系统G B/T1 87 4 2的要求。1.0.4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 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 行 业 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语2.1.1无规共聚聚丙烯(P P -R )丙烯和另一种烯烃单体(或多种烯烃单体)共聚而成的无规共聚物,烯烃单体中无烯烃外的其他官能团。2.1.2耐冲击共聚聚丙烯(P P一B )也称为嵌段共聚聚丙烯,由均聚 聚丙烯P P一H和(或)无 规共聚聚丙烯P P -R与橡胶相形成的两相或多相 丙烯共聚物。橡胶相是由丙烯和另一种烯烃单体(或多种烯烃单体)的共聚物组成。该烯烃单体中无烯烃外的其他官能团。2.1.3管系列( S )pipeseries用以表示公称外径 和公称壁厚有关的无量纲数值。2.1.4热熔连接hot meltconnection由相同牌号热塑性 塑料制作的管材、管件的插口与承口互相连接时,采用专用热熔工具将连接部位表面加热熔融,承插冷却后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方式。2.1.5电熔连接。lectricmeltconnection相同的热塑性 塑料管材连接时,套上特制的电熔管件,由电熔连接机具对 电熔管件通 电,依靠电熔管件内部 预先埋设 的电阻丝产生所需要 的热量进行熔接,冷却后管材与电熔管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连接方式。2.1.6法 兰连接flangeconnection由聚丙烯法兰连接件及套人 的金 属法兰 盘组成活套法 兰,法兰连接件与管材热熔连接。2.1.7公称压力( 尸N)nominalpressure管道在工作水温为2 0,预期寿命为5 0年,以 M P a为单位2的允许最大工作压力。2.1.8设计压力designpressure在设计选定的工作水温、预期寿命的条件下,管道系统设计的最高工作压力。2.1.9最小通径minimumdiameter表示管件通水截面 的最小直径,单位为mm。2.1.1 0公称外径( dn )nominaloutsidediameter用以表示管材外径的数值,单位为mm。本规 程中所 列公称外径均与管材最小平均外径相等。2.1.1 1最大不 圆度maxiumnorounddegree管材或管件插口端同一横截面测量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的差值,或者承口端横截面测量最大内径与最小内径的差值,单位为。2.1.1 2自然补偿naturalcompensation利用管道敷设中的自然弯曲(如L形、Z形等)吸收管道 因温度变化产生的伸缩变形,称为 自然补偿。2.1.1 3自由臂freearm自然补偿时,利用转弯管段的悬臂位移,吸收管道自固定点起到转弯处 的伸缩变形,该对应 的转弯管段称为 自由臂。2.1.1 4固定支架fixedsupport使管道在X、Y、Z三维空间均不产生位移 的支架。2.1.1 5滑动支架slipsupport允许管道 沿轴向产生位移的支架。2.2符号A管道 壁截面积(mm);C总使用 系数;C h海 澄一威廉系数;D最小通径(mm);dn公称外径(mm);dj管道计算内径(m);dsm承口的平均内径(mm);试ml承口根部的平均内径(mm);dsmZ承口 口部的平均内径(mm);en公称壁厚(mm);E弹性模量(N/mmZ);F P膨胀力(N);iL冷水管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 a/m);iR热水管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 a/m);K材料常数;K l一一水温修正系数;L管道长度(m);L z最小 自由臂长度(mm);L l最小 承口长度(mm);L Z最小承插深度(mm);L 3熔合段最小长度(mm);L管道伸缩长度(mm);P D设计压力( M P a );P N公称压力( M P a );9 9设计流量( m3/s);t计算温差( );t:管道内水的最大变化温差( );tg管道外空气的最大变化温差( );a线膨胀系数(mm/m );。R热应 力( N/mmZ);H P滑动支架;G P固定支架;。计算表格 中采用 的水的运 动粘滞系数( cmZ/S);了选用工作水温采用 的水 的运动粘滞系数(。mZ/S)。43材料3.1一般 规 定311给水系统所 选用的聚丙烯管材和管件,应采丫同一厂家、同一配方原料,其性能应符合长期耐温耐压要求。3.1.2管材和管件应具有权威检测机构有效的型式检测报告及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管材上应标明原料名称、规格、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名或商标;管件上 应标明原料名称、规 格 和商标,包装上应标有批 号、数量 和生产日期。3.1.3管道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时,应由管材生产厂提供或确认专用配套的熔接机具或电熔管件。熔接机具应安全可靠,便于操作,并附有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说明书。3.1.4管道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时,应由生产厂提供专用 的管配件。3.2产 品质量要求3.2.1管材 和管件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管 材 和 管件应 不 透 光,其内外壁 应 光 滑平 整、壁 厚应均匀、无气泡、划痕和影响性能的表面缺 陷,色泽宜一致;管材端口应平整,且端面应垂直于管材的轴线;管件应完整、无 缺损、无 变 形,合模 缝、浇口应 平 整、无 裂纹,管件壁厚不应小于 同一管系列S的管材壁厚;4 23.2冷水管、热水管宜有标识。管材规格用dnX。n(外径X壁 厚)表示,不同管系列S的公称外径 和公称壁厚应符合表3.2.2的规定。表3.2.2管材管 系列和规格尺寸 (mm)称径n公外d平均外径管系列S 5S 45 3.25 2.5S 2最小最大公称壁厚。2 02 0。02 0。32。32。83。44。l2 52 5。02 5。32。32.83。54.25。l3 23 2。03 2。32.93。64.45.46.54 04 0。04 0。43。74。55。56。78。l5 05 0。05 0。54.65。66.98。31 0.16 36 3。06 3。65。87.18.61 0.51 2.77 57 5。07 5.76.88.41 0.31 2。51 5.19 09 0.09 0。98.21 0.11 2。31 5。01 8。l11 011 0。011 1.01 0.01 2.31 5.11 8.32 2。1注:管材长度一般为4 m或6 m,也可根据用户要求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管材长度不应有负偏差。壁厚不得低于上表中的数值。3.2.3管件的承口尺寸应符合表3.2.3一1和表3.2.3一2的规定。连接管件承口示意见 图3.2.3一1、图3.2.3一2。L,L 2毛著咨q。与。,。图3.2.3一1热熔承插连接管件承口L 2卜业洲。,口口口 口 口 口口 口 口 口、:-仁沙寺毛图3.2.3一2电熔连接管件承口表3.2.3一1热熔承插管件承 口尺寸与相应公称外径 (mm)公称外径dn最小承口长度L 1最小承插深度L 2承口的平均内径最大不圆度径通D月最dsmld?2最小最大最小最大2 01 4。511.01 8。81 9。31 9。01 9。50。61 3。02 51 6.01 2.52 3.52 4。12 3.82 4.40.71 8.03 21 8。11 4。63 0。431.03 0。73 1。30。72 5。04 02 0.51 7.03 8.33 8。93 8.73 9.30。73 1。05 02 3.52 0.04 8。34 8.94 8。74 9。30。83 9。06 32 7。42 3。96 1.16 1.76 1.66 2。20.84 9.0夕53 1.02 7。57 1。97 2。77 3。27 4。01.05 8.29 03 5.53 2。086.487.487。888。81。26 9.811 04 1.53 8.01 0 5.81 0 6。81 0 7。31 0 8。5l。485.4注:表 中的公称外径dn指与管件相连的管材的公称外径,承口壁厚不应小于相同规格管材 的壁厚。7表3.2.4一2管材和管件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参数项 目材料试验温度( )试验时间(h )静液压应力(M P a )指标I试验方法P P esB 1 5 0 士2纵 向回缩率P P - R1 3 5 士 2en蕊smm:lsmnl1 6 mm:4I G B /T 6 6 7 1一2咒l2 0 0 1简支梁卜 击试戮P P esBP P一R破损率1 0%G B/T1 87 4 3一2 0 0 22 01 6.09 52 23.4P P esB9 51 6 53。09 51 0 0 02。6静液压试验1 1 087 6 01.42 01 6.0无破裂无渗漏G B/T6 1 1 1一2 0 0 39 52 24 2P P一R9 51 6 53 89 51 0 0 03.511 087 6 01.93.2.5管材和管件的卫生性能应符合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 G B/T1 7 2 1 9的规定。3.2.6管材和管件连接后应通过内压 和热循环二项组合试验,其性能不得低于表3.2.6一1和表3.2.6一2的规定。表3.2.6一1内压试验管 系列材料试验温度( )试验压力(M P a )试验时间(h )指标试验方法0。5 01 0 0 0S 5P P一BP P一RP P B1 0 0 01 0 0 0S 4P P esR0。8010 0 0P P一B5 3 2P P一R无破裂无渗漏G B/T6 1 1 1一2 0 0 3O。9 31 0 0 09 5一9 5一9 5一9 5一9 5一9 5一9 5一9 5一蚝一9 5P P esB5 2.5P P一R1 0 0 01 0 0 0S 2P P esBP P一R1 0 0 0表3.2 .热循环试验材料最高试验温度( )最低试验温度( )试验压力(M P a )循环次数指标试验方法P P一R9 52 01.05 0 0 0无破裂无渗漏G B/T1 87 4 2.2一2 0 0 2附录AP P一B1 04设计4.1一般 规 定4.1.1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 的选用应根据管道 系统设计压力、工作水温和使用环境确定。冷水管使用温度(4 0,热水管长期使用温度镇7 0。冷、热水管 道 的 管 系 列S可 根据设计压 力 按表4.1.1选择。表4.1.1冷 水管、热水管设 计 压力的管系 列 选 择类别材料设计压力( M P a )P D续0,60.6P o (0.80.8 P D镇1.0冷水管P P一RS 5S 5S 4P P一BS 5S 45 3.2热水管P P一R5 3.25 2。5S 24.1.2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宜采用 暗敷,暗敷方式分直埋和非直埋两种。1直埋形式:嵌墙敷设;地 坪面层 内敷设。2非直埋形式:管道井、管窿、装饰板、吊顶 内敷设;地坪架 空层敷设。4.1.3管道明敷和非直埋暗敷时,应考虑管道 因温度变形的补偿措施;直埋暗敷时,应与建筑和结构专业协调,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4.1.4管道 的连接形式可按照敷设方式、管径和安装位置等因素选定。明敷和非直埋管道 宜采用热熔连接,安装困难场所 可采用1 1电熔连接;与金属管或用水器具 连接应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直埋管道不得采用螺纹或法 兰连接。4.1.5给水增压水泵房不 宜采用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如需使用,应符合下列条件:1按设计压力选 用 的管系列S应提高一档确定;2系统工作压力小于等于0.6 M P a;3采用有效的防水锤作用的技术措施。4.1.6用于集中制备热水管道 系统,应有温控装置,并采取防止超温的可靠措施。4.2管道布置和敷设4.2.1设 置在公共部位的给水立管宜敷设 在管道井、管窿内,管道 明敷时应有防止碰撞的保护措施。4.2.2给水立管结合建筑布置宜靠近用水器具的墙角、墙边或柱旁;管道应远离热源,距热水器或灶 具等器 具 的净距 不 得 小 于4 0 omm。当条件不具备时,应加隔热防护措施,且 最小净距 不 宜小于2 0 omm4.2.3给水管不得穿越变配 电室、烟道 和风道。不宜穿越建筑物沉降缝、伸缩缝,当必 须穿过 时,应采取防沉降、防伸缩措施。4.2.4明敷和非直埋管道应设置支、吊架。管道敷设应利用弯角等形式补偿管道的伸缩(参见4.3节);当不能 自然补偿时,可采用固定支架来限制变形,其最大间距不得超过本规范第5.5.5条的规定。4.2.5直埋 于墙体或地 坪 面层的冷热水管道可不考虑伸缩补偿,其外径不 宜超 过dn2 5,且应采用热熔连接。4.2.6直埋管道 应有定位尺寸,当有可能会遭到损坏时,应加套管保护。4.2.7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等有防水要求时,应设 刚性或柔性钢制防水套管,并应有可靠的防渗和 固定措施。l24.2.8连接热水器 和 开水器的进 出水管段 以及穿越水池、水箱壁,应采用耐腐蚀金属管道。4.2.9建筑给水 聚丙烯管道不得直接埋在结构层 内,如必须埋设时,应得到结构许可,且应采取外加钢套管和防止施工堵塞的措施。4.3管道变形计算和补偿措施4.3.1管道因温 差 引起的轴向伸缩量 可按下式计算,也 可按表4.3.1的值采用。L一tL,a(4.3.1一1)t一0.6 5ts+0.1 0 t:(4.3.1一2)式中L管道伸缩长度(mm);a线膨胀系数仁mm/(m ),可取。1 5;L管道长度(m) ;t计算温差( );t:管道内水的最 大变化温差( );tg管道外空气的最大变化温差( )。表4.3.1不 同曾段长度轴 向伸缩量 ( mmj管道 长度冷水管热水管5 0 01。53。7 56 0 01.84.5 07 0 02.15.2 580 02。46.0 09 0 02.76.7 51 0 0 03.07.5 01 2 0 03.69.0 01 4 0 04.21 0.5 016 0 04.81 2.0 01 80 05.41 3.5 0续表4.3.1管道长度冷水管热水管2 0 0 06.01 5.0 02 5 0 07.51 8。7 53 0 0 09.02 2。5 0注:1表 中数 值 是 以计算温 差 冷水管 为2 0,热水 管 为5 0 ,线 膨 胀 系数取0.1 5 mm/(m)计算而得。2当管道采用金属托板支架时,其伸缩量约为表4.3.1计算数值的2 0。4.3.2最小 自由臂长度可按下式计算确定。L z一K丫Ldn( 4.3.2 )式中L z最小 自由臂长度(mm);K材料常数,可取2 0;L自固定 点起管道伸 缩长度(mm),可 按本 规 范(4.3.1)式计算确定;dn公称外径(mm)。4.3.3利用 自由臂补偿管道变形 见 图4.3.3,不设 固定支架的直线管道最大长度不宜超过3 m,单位长度的最小自由臂长度可按表4.3.3的值采用。,L乙L沙阵降比洋冷眯嵘价下图4.3.3自由臂补偿管道伸缩示意 图表4.3.3冷水管、热水管最小 自由臂长度 (mm/m)1 1 0一3 6 3一5 7 4公称外径dn2 0 2 513 2 14 015 0 6 317 519 0冷水管 L Z热水管 L z注:表 中 数值是 以 计算温 差 冷 水 管 为2 0,热 水 管 为5 0 ,线 膨 胀 系 数 取0.1 5 mm/(m )计算而得。4.3.4立管与每层支管连接,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应 有管道伸缩 时相互不受影 响 的补偿措施(见 图4.3.4)。楼面水平干管自由臂长度几立管濒爵履立管者侧率伽田姐( a)立管与支管连接仍)水平干管与立管连接噜霆荞补管土 王 盛 耸形箱由臂长脉z( c)水平干管与水平支管连接图4.3.4补偿措施示意图4.3.5当条件允许时,横管或立管布置应充分利用建筑空间,以n形管道作变形补偿(参见图4.3.5);当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补偿器,并在补偿器两侧管道适当位置设固定支架。1 5L I L1 1L I L回鄂H P屏解刃今晶I管件祥H PN 7图4.3.5利用n形补偿管道伸缩示意图4.3.6当采用固定支架限制管道变形 时,热水管道支架应复核其支承力,并应大于管道 因温度变化 引起的膨胀力。管道膨胀力应按式(4.3.6一1 )式计算确定,也可按表4.3.6的值采用。F P一叮RA(4.3.6一1)R=atE 火 1 0一3(4.3.6一2)式中F P膨胀力(N);aR热应力( N/mmZ );A管道壁截面积(mm,);a线膨胀系数mm/ (m );t计算温差( );E一一弹性模量(N/mm,)。表4.3.6管道在不同使用温度下的膨胀力公称外径dn(mm)管道壁截面积A(mmZ )膨胀力 F P(N )2 0 7 0 9 5 2 02 0 53 3 85 5 64 6 52 53 1 95 2 586 47 2 3续表4.3.6公称外径dn(mm)管道壁截面积A(mmZ )膨胀力 F P(N )2 0 7 0 9 5 3 25 2 185 81 4 1 111 824 081 21 3 3 72 2 0 01 84 25 01 2 6 62 0 853 4 3 02 87 26 32 0 0 73 3 0 65 4 3 84 5 5 27 52 84 24 6 817 7 0 26 4 4 fi9 O4 0 886 7 3 311 0 7 89 2 7 211 06 1 0 31 0 0 5 21 6 5 3 91 3 84 2注:表 中数值是按施工时环境温度5,管系列为s2,P P - R管道不同温度时的弹性模量值计算而得。4.4管道水力计算4.4.1管道 的水头损失计算,应遵守下列规定:管道单位长度沿程水头损失应 按式(4.4.1一1)、(4.4.1一2 )计算,或按附录B确定。冷水管iL=0.0 1 1dj一 7g孟” 5(4.4.1一l)热水管iR=0.0 0 8dj一,”7g孟85(4.4.1一2)式中红冷水管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 a/m);iR热水管单位长度水头损失(kP a/m);q:设计流量( 耐s);dj管道的计算内径(m)。注:1式 中冷水管水温按1 0计,热水管水温按7 0 计。2管道局部 阻力水头损失可按沿程水头损失的2 5%?3 0计。4.4.2冷、热水管公称外径和计算内径对照见表4.4.2。l7表4.4.2管道公称外径与计算 内径对照(mm)谈2 02 53 24 05 06 37 59 0l1 0S 51 5,42 0.42 6。23 2.64 0.85 1.46 1。47 3.69 0。0S 41 5.41 9。42 4.83 1.03 8.84 8.85 8.26 9。885.45 3.21 4.41 8.02 3.22 9.03 6.24 5。85 4.46 5.47 9。85 2.51 3.21 6.62 1.22 6.63 3。44 2.05 0.06 0.07 3。4S 211.81 4.81 9.02 3。82 9.83 7。64 4.85 3.86 5.84.4.34.4.4水温修正系数见附录B表B.0.4。建筑给水聚 丙烯管道 选 用的流速:公称外径不大于dn3 2时,不 宜大于1.Z m/S;公 称外径为dn4 o一dn6 3时,不 宜大于1.sm/s;公称外径大于dn6 3时,不宜大于2.O m/S。4.5防冻、隔热、保 温和 防结露4.5.1建筑物埋地引人管的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冰冻线深度,且不宜小于soomm4.5.2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在寒冷地 区使用 时应 注意防冻。室外明露敷设时,以及在室内有可能冰冻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厚度应根据管径、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和环境温度经计算确定。4.5.3明敷管道不应受阳光直接照射,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遮蔽措施。4.5.4明露热水管道应采取保温措施;直埋 暗敷和非直埋暗敷的热水管,是 否采取保温措施 由设计人员通过计算确定。4.5.5给水管敷设在环境温度 有 可能结露场所 时宜采取防结露措施。隔热层厚度应 根据管内水温、环境温度和湿度经计算确定。5施工安 装5.1一般 规 定5.1.1施工安装管道前,应具备下列条件:1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齐全,已进行图纸技术交底,施工要求明确;2施工方案和管材、管件、专用热(电)熔机具供应等施工条件具备;3施工人员已经过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安装的技术培训;4施工用地及材料贮放场地等临时设 施 和施工用水用电能满足施工需要。5.1.2提供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产品标 准,并附有生产厂商的产品安装说明书和产品质量保证书。5.1.3不得使用有任何损坏迹象的管材、管件。如发现管道质量有异常,应在使用前进行技术鉴定或复检。管材、管件进人施工现场后应在同一批中抽样,进行外观、规格尺寸和配合公差等检查,如达不到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并与生 产单位有异议时,应按 聚丙烯管道 国家标准规定,由仲裁单位进行 仲裁。5.1.4管道 系统安装过程 中的开口处应及 时封堵,并应认真做好现场产品保护工作,如有损坏,应及时更 换,不得隐藏。5.1.5施工安装时应复核冷、热水管道压力等级(S系列)和管道种类。不同种类聚丙烯管道 不得 棍合安装。管道标记应面向外侧。5.1.6在冬季施工时,应注 意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 的低温脆性的特点。5.2贮运5.2.1搬运管材和管件时,应包装良好、小 心轻放、避免油 污,严禁剧烈撞击、与尖锐物品碰触和抛、摔、滚、拖。5.2.2管材 和管件应存放在通 风 良好的库房或简易棚内,不得露天存放,防止 阳光直射,注意防火安全,远离热源。5.2.3管材应水平堆放在平整的地 上,管件应逐层码放整齐,堆置高度不得超过1.sm。5.3管道 敷设5.3.1管道嵌墙暗敷宜 配合土建预留凹槽,其尺寸设计无规 定时,墙槽 的深度 为dn +(2 0一3 0)mm、宽度为dn +(4 0?6 0)mm。水平槽较长或开槽深度超 过墙厚 的1/ 3时,应征 得结构专业的同意。凹槽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管道应有固定措施;管道试 压合格后,墙槽用M 1 0级水泥砂浆填补密实。当热水支管直埋 时,其表 面覆盖 的M 1 0砂浆层厚度不得少 于2 0 mm。5.3.2管道 暗敷在地 坪面层内时,应按设计图纸位置敷设。如现场施工有更改,应有 图示记 录。5.3.3管道安装时,不得有轴向扭曲,穿墙或穿楼板时,不宜强制校正。建筑给水聚丙烯管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 时应有一定的保护距离,其净距不宜小于1 0 O mm。5.3.4室内明装管道宜在 土建粉饰完毕后进行,安装前应复核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的位置 的准确度。5.3.5管道 穿 越楼板 时 应 设 置套管,套管高出地 面 不 应 小 于S O mm,并有防水措施。管道穿越 屋 面 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穿越前端应设 固定支架。5.3.6管道穿墙 壁时应配合土建设置套管。5.3.7支管与干管连接时,应采取伸缩变形的补偿措施,如本规范 图4.3.4所 示。2 05.3.8直埋在地 坪面层 以及墙体内的管道,应在封蔽前做好试压和隐蔽工程 的验收记录工作。5.3.9建筑物埋地引人管和室内埋地管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室内地坪士0.0 0以下管道敷设宜分两步进行。先进行地坪士0.0 0以下至基 础墙外壁 段 的敷设,待土建结构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敷设;2室 内地 坪以下管道敷设应在土建工程 回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不得在 回填土之前或未经夯实的土层中敷设;3敷设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 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必要时敷设1。 。mm厚的砂垫层;4埋地管道回填土时,管周回填土不得夹杂尖硬物直接与管壁接触。应先用 砂土或颗粒径 不大于1 2 mm的土壤回填至管顶上侧3。 。mm处,经夯实后 方 可 回填原 土,室内埋 地管道 的埋置深度不宜小 于S O omm;5管道出地 坪处应设置套管,其高度应高出地坪1 0 O mm;6管道在穿基础墙时,应设置 金 属套管。穿地下 室外墙时,应设防水套管。5.4管 道 连 接5.4.1管材和管件之 间,应 采用热熔连接,专用热熔机具应 由管材供应厂商提供或确认。安装部位 狭窄处,采 用龟 熔 连接。直埋敷设 的管道 不得采用螺纹或法兰连接。5.4.2建筑给水聚丙烯管与金 属管件或其他管材 连接时应采用螺纹或法 兰连接。5.4.3热熔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热熔机具接通 电源,到达工作温度(2 6 0士1 0 )指示灯亮后方能用 于接管;2连接前管材端部 宜 去 掉4 0一5 0 mm,切 割管材 时,应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管材切割宜使用管子剪或管道切割机,也 可使2 l用钢锯,切割后 的管材 断面应 去除毛边 和毛刺;3管材与管件连接端面应清洁、干燥、无油;4用卡尺和笔在管端测量并标绘出承插深度,承插深度不应小于表5.4.3的要求;5加热时间、加工时间及冷却时间应按热熔机具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如无 要求时,可参照表5.4.3;表5.4.3热熔连接技术要求公称 外径(mm)最小承插深度(mm)加热时间(s)加工时间(s)冷却时间(min)2 01 1。05432 51 2.57433 21 4.68444 01 7.01 2645 02 0.01 8656 32 3。92 4667 52 7.53 Ol089 03 2。04 0l0811 03 8.05 0l5l0注:本表适用 的环境温度为2 0 。低于该环境温度,加热时间适 当延长;若环境温度低 于5,加热时间宜延长5 0。6熔接弯头或三通 时,按设计图纸要求,应注意其方向,在管件和管材的直线方 向上,用辅助标志标出其位置;7连接时,无旋转地把管端导人加热套内,插人到所标志的深度,同时,无旋转地把管件推到加热头上,达到规定标志处;8达到加热时间后,立 即把管材与管件从加热套与加热头上同时取下,迅速无旋转地 直线均匀对插人到所标深度,使接头处形成均匀凸缘;9在规定的加工时间内,刚熔接好的接头还 可校正,但不得2 2旋转。5.4.4当管道采用 电熔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保持电熔管件与管材的熔合部位不受潮;2电熔承插连接管材的连接端应切割垂直,并应用洁净棉布擦净管材和管件连接面上的污物,标出承插深度,刮除其表皮;3校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其处 于同一轴线上;4电熔连接机具与电熔管件的导线连通应正确。连接前,应检查通电加热的电压;5在熔合及冷却过程中,不得移动、转动电熔管件和熔合的管道,不得在连接件上施加任何外力;6电熔连接的标准加热时间应由生产厂家提供,并应 随环境温度的不同而加以调整。电熔连接的加热时 间与环境温度的关 系应符合表5.4.4的规定。表 亏4.4电熔连接的加热时间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环境温度( )加热时间(s)一1 0t+1 2%t0t+8%t+1 0t+4%t+2 0标准加热时间t+3 0t一4%t+4 0t一8%t十 5 0i一1 2%t注:若 电熔机具有 温度 自动补偿功能,则不需调整加热时间。5.4.512要求;3当管道采用法 兰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法 兰盘套在管道上;聚丙烯法 兰连接件与管道热熔连接步骤应符合5.4 3条校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连接的两片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2 3线,表面相互平行;4法兰的衬垫,应符合G B/T1 7 2 1 9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 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的要求;5应使用相同规格的螺栓,安装方 向一致。螺栓应对称紧固。紧固好的螺栓应露出螺母。螺栓螺帽应采用镀锌件。6连接管道的长度应精确,当紧固螺栓时,不应使管道产生轴向拉力;7法 兰连接部位应设置支、吊架。5.5支、吊架安装5.5.1管道安装时应按不同管径和要求设置支、吊架,位置应准确,埋设应平整、牢固。5.5.2管卡与管道接触应紧密,但不得损伤管道表面。金属管卡与管道之 间应 采用塑料带或橡胶等隔垫。在金属管配件与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连接部位,管卡应设在金属管配件一端。5.5.3安装阀门、水表、浮球阀等给水附件应设 固定支架。当固定支架设在管道上时,与给水附件的净距不宜大于1 0 O mm。5.5.4支、吊架管卡的最小尺寸应按管径确定。当公称外径不大于dn5 o时,管卡最小宽度为2 4 mm;公称外径为dn6 3和dn7 5时,管卡最小宽度为2 8mm;公称外径为dn9 0和dnll0时,管卡最小宽度为3 2 mm05.5.5立管和横管支、吊架的间距不得 大 于表5.5.5一1、表5.5.5一2的规定。当采用金属托板时,应为固定支架,其间距 可加大3 5%,且金属托板与管道之间每隔3 0 0一3 5 0 mm应有卡箍捆扎。表5.5.5一1冷水管支、吊架最大 间距 (mm)公称外径dn表5.5.5一2热水管支、吊架最大间距(mm)公称外径dn横管立管蒸 妇 嚣墩薰注:冷、热水管共用支、吊架 时应根据热水管支、吊架 间距确定。直埋 暗敷 管道 的支架间距可采用表 中数值放大一倍的方法。5.5.6明敷管道的支、吊架作防膨胀的措施时,应按固定点要求施工。管道的各配水点、受力点以及穿墙支管节点处,应采取可靠的固定措施。5.5.7金 属托板由镀锌钢板制成,托板内径同聚丙烯管道外径,弧度角为1 86 0一1 9 0“。金 属托板的厚度可根据管道的规格确定:dn6 3 以下为0.smm,dn7 5一dnllo为1.omm。5.6试压5.6.1冷水管试验压力,应为冷水管道 系统设计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gM P a。5.6.2、热水管试 验压力,应为热水管道 系统设计压力的2.0倍,但不得小于1.Z M P a。5.6.3管道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道安装完毕,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试压;2热熔或电熔连接的管道,水压试验应在连接2 4 h后进行;3试压介质为常温清水。当管道系统较大时,可分层、分区试压;4试验压力按第5.6.1条和第5.6.2条的规定。管道 压力试验过程见 图5.6.3,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1 )强度试验(试验 时 间为lh):压力表应安装在管道 系统的最低点,加压泵 宜设 在压力表附近;管道内应充满清水,彻底排净管道内空气;2 5用加压泵将压力增至试验压力,然后每隔1 0 min重新加压 至试验压力,重复两次;记 录最后一次泵压1 0 min及4 0 min后的压力,它们的压差不得大于0.o6 M P a。2 )严密性试 验(试验时间Z h):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 立 即进行;记 录强度试验合格Z h后的压力。此 压力比强度试 验结束时的压力下降不应超过0.0 2 M P a。冷压力俐田a)试验压力0 0 6 M P aD 0 2 M P a1 02 0 3 0强度试验el01 2 0严密性试验1 80时间佃in)图5.6.3管道系统的压力试验示意图5.6.4直埋在地坪面层 和墙体内的管道,试压工作应在面层浇捣或封堵前进行,达 到试 压 要求后,土建方能继续施工。大型工程,管道试压工作可 根据施工进度,分段进行。5.6.5寒冷地区冬季 进行水压试验时,应采取有效防冻措施,试验完毕后应及时泄水。5.7清洗、消毒5.7.1给水管道 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水流速不宜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