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政治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重难突破·强技提能: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doc
-
资源ID:2566105
资源大小:207.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版政治名师讲练大一轮复习方略浙江专用重难突破·强技提能: 3.3.6我们的中华文化 .doc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重难突破强技提能考点一中华文化两大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比较“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侧重不同纵向的时间层面,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不断横向的内容层面,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表现不同主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表现在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等方面联系互为因果、互相促进:因源远流长才有时间发展、丰富自己;因博大精深才具有了强大生命力,才能源远流长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1)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范围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国家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各民族文化共同熔铸了中华文化。(2)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世界范围看,中华文化也属于区域文化;从国家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由不同的区域文化构成,不同区域文化之间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3)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有重合的部分,但不能把二者完全等同。区域文化包括民族文化。3.中华文化的特点与前后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使人们在交往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要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3)中华文化与文化创新:我们应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中华文化的创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4)文化的力量与中华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创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考查角度一:源远流长1.(2018浙江4月选考真题)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世纪金榜导学号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B.C.D.【解题思路】【解析】选A。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国家宝藏讲述了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等,这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故符合题意。国家宝藏让观众了解它们承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且节目内容丰富、内涵深厚,这体现了。题意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无关,也与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无关,故不选。考查角度二:博大精深2.(2016浙江4月选考真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解析】选A。材料中唐诗的艺术成就,反映了中华文化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唐诗流传久远,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也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C、D都不符合题意。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侧重点不同(1)源远流长侧重于历史悠久、绵延不断,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2)博大精深侧重于丰富厚重,具体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社会广角】2019“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营开营2019年7月9日,“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北京营开营。来自美国、德国、斯洛伐克、阿联酋等10个国家的340名营员参加了开营仪式。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在大洋彼岸的北美,一群从小生活在那里的孩子,怀着对父辈口中遥远故乡的憧憬,迈上了他们的中国之旅。思考:为什么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提示: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内在标识,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全面把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2)前提: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3)表现:在对待传统文化上,主要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在对待外来文化上,主要体现在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4)对“求同存异”与“兼收并蓄”的正确理解: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吸收;求同存异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体现,兼收并蓄则要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是“全盘外化”、丧失民族个性。2.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1)原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中华文化具有了巨大的力量。(2)表现:从对外来看,中华文化始终显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从对内来看,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考查角度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3.(2019绍兴模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党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而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期的“敬德保民”思想。从“敬德保民”到“以人民为中心”,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世纪金榜导学号()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特有的包容性A.B.C.D.【解题思路】【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有的包容性。题中强调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时期的“敬德保民”思想,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正确;题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党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一以贯之的根本遵循,说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正确;与题干不符,题中强调中华文化的传承,并没有涉及中华文化的区域性,排除;与题干不符,题中事例强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并没有涉及博大精深、独领风骚,排除。考查角度四:中华文化的力量4.(2019宁波模拟)2019年俄罗斯将在全国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高考)中首次把汉语作为选考科目。俄罗斯政府公布了汉语考试的样卷,分为听力和笔试,同时给出了评分标准。爱尔兰也将于2020年将汉语列入高考选修科目。这主要表明()A.教育考试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B.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C.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D.中华文化越来越被其他国家所认同【解析】选B。2019年俄罗斯将在全国统一考试(相当于中国高考)中首次把汉语作为选考科目。爱尔兰也将于2020年将汉语列入高考选修科目。这主要表明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B符合题意;教育考试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不是手段,A错误;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D错误。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解析】本题要求运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成为我们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理解。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从中华文化的特征、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力量等角度组织答案。答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滋养。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兼收并蓄、保持创新活力,成为中华民族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根基。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