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生物人教通用一轮复习方略核心素养测评 二十八 9.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doc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核心素养测评 二十八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2019哈尔滨模拟)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选B。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A项错误;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B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项错误;K值是指该环境中所能承载的该种群的最大个体数目,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D项错误。2.社鼠出生1个月后即性成熟,科研人员对湖泊中一个岛屿的社鼠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部分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上半年种群中幼年个体所占比例高于下半年C.迁入和迁出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D.种群密度增大过程中,雄性个体死亡率高于雌性个体【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与春季相比,夏秋季种群数量下降,说明社鼠在夏秋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A项错误;上半年种群数量增加,属于增长型的年龄组成,下半年种群数量下降,属于衰退型的年龄组成,幼年个体占比高于下半年,B项正确;该种群位于湖泊中一个岛屿,迁入和迁出不是影响社鼠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C项错误;春夏季节,种群密度增大,性别比例下降,雄性个体死亡率低于雌性个体,D项错误。3.(2020天津模拟)如图是草原上食草动物对于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量=光合作用合成量-呼吸作用消耗量)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a为放牧量的最适点B.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加牧草的净光合作用C.该草场的环境容纳量在b点D.没有食草动物的草地比有食草动物的草地物质循环快【解析】选D。通过图示分析看出a点牧草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最大,草场有机物积累量最大,故a点为放牧量的最适点,A项正确;通过曲线图看出,放牧量低于b点时,有食草动物的刺激比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更强,放牧量超过b点时,净光合作用弱于无食草动物水平,因此适量的食草动物能增强牧草的净光合作用,B项正确;b点时,有食草动物刺激与没有食草动物时牧草的净光合作用相等,结合B选项分析可知,b点是草场环境容纳量,C项正确;食草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项错误。4.下图中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解析】选D。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项正确;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项正确;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C项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项错误。【知识总结】不同曲线模型中“K值”与“K/2值”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5.(2019江苏高考)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解析】选B。培养条件相同,如果a批次大量细菌污染,存在竞争,则K值与b批次不可能相同,A项错误;b批次增长速度快,可能与初始接种量有关,B项正确;题图中曲线是在通气的条件下绘制的,t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说明此时氧气充足,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此时产生的酒精很少或几乎没有,C项错误;t2时,a、b均达到K值,但由于b条件下酵母菌数量首先达到K值,消耗的营养物质较多,则营养物质的剩余量相对较少,D项错误。6.(2020肇庆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中描述错误的是()A.某丛生植株可以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C.某趋光性小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解析】选A。丛生植株难于辨别个体数目,所以不宜选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A项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个体体积大,活动能力强的生物,B项正确;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C项正确;季节的变化会影响某些种群的数量,所以有些生物的种群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项正确。7.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解析】选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第24年<1,种群的增长率=-1<0,兔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据图分析可知,前4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8年间兔种群数量并非呈“S”型增长;假设刚开始的种群密度为N0,则第1年的种群密度为0.5N0,第2年的种群密度为0.50.5N0=0.25N0,第3年的种群密度约为0.750.25N0,第46年种群密度不变,第7年种群密度约为0.25N00.75 1.25,第8年种群密度为0.25N00.751.251.5<N0,即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8.(2019海南高考)将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充分混匀并随机分成不等的两组后分别进行培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酵母菌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马铃薯培养液B.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进行C.培养液被分成上述两组时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是不同的D.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解析】选C。酵母菌利用马铃薯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其种群增长所需的能量全部来自培养液,A项正确;若要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借助显微镜以及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B项正确;培养液被分成题述两组时,根据题干“充分混匀”,推测其中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应该是相同的,C项错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给营养充足的培养液通入O2有利于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加,D项正确。9.下图表示一个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B.t2t3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小,t1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大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1时防治效果最佳【解析】选D。图中纵坐标的含义是种群增长速率,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t2t3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相同; t3时甲的种群密度最大,t1时乙的种群密度最小;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1时防治效果最佳。二、非选择题(共25分)10.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J”型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黑色阴影面积可表示_ _。(2)对于一个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随着种群数量增加其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可以采用_法对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曲线表示统计结果,则时间a之后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至少答出两点)。(4)上述实验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_。(5)大熊猫数量稀少,是我国的国宝。由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和曲线可知,保护大熊猫的有效措施是_。【解析】(1)图中“J”型曲线和“S”型曲线之间的黑色阴影面积可表示被环境阻力淘汰的个体数量。(2)对“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每单位时间都按种群的一定百分数或倍数增长,其值不变。(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对锥形瓶中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若曲线表示统计结果,说明a点之后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汰,原因可能是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等。(4)上述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5)大熊猫数量稀少,由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和曲线可知,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有效提高大熊猫种群的K值(或环境容纳量),以利于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加。答案:(1)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个体数量(由于自然选择或生存斗争淘汰的个体数量)(2)不变(3)抽样检测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pH降低等(4)不需要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或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5)建立自然保护区1.(5分)(2020北京模拟)图中A、B为某群落中的两个动物种群,曲线表示(= 出生率/死亡率)随时间的变化,不考虑迁入、迁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5时刻A、B的种群密度相同 B.Ot5 B种群呈“S”型曲线增长C. t3t5B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 D. t3t5A种群密度先上升后下降【解析】选D。t5时刻A、B种群(= 出生率/死亡率)相同,不能代表种群密度相同,A项错误;Ot2 ,B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故Ot5,B种群不呈“S”型曲线增长,B项错误;t3t5B种群大于1,种群数量增加,C项错误;t3t5,A种群前期大于1,数量增加,后期小于1,数量下降,D项正确。2.(5分)下图表示生物科技工作者对某种群的值(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进行了13年的连续研究后绘制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从开始研究到第5年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先不变后下降B.第5年到第9年间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呈“J”型增长C.第10年的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D.从第11年开始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到第13年达到K值【解析】选C。由题图可知:在第1年到第5年间>1,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A项错误;在第5年到第9年间=1,种群数量维持稳定,B项错误;表示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第10年的值是0.5,因此第10年该种群的数量是第9年的一半,C项正确;从第11年到第12年<1,种群数量一直在不断减少,12年后>1,该种群数量不断上升,D项错误。3.(20分)(素养提升科学探究)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_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_,便于估算。(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_ _;图中_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_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_ _。【解析】(1)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采用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2)根据图中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都近似呈“S”型可知,其种群增长速率应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图中10 %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3)当酵母菌数量为K/2时,酵母菌繁殖最快,此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营养物质的消耗和pH改变等因素(即代谢产物的积累),导致酵母菌繁殖受影响。答案:(1)抽样检测酵母菌分布均匀(2)先增大后减小10 %(3)K/2代谢产物的积累(或答“营养物质的消耗”或“pH改变”)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