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 第2、3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
-
资源ID:25701365
资源大小:30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五 第2、3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
一年级语文 备课组 时间: 月 日 中心发言人: 课 题:语文园地五 第 2、3 课时 总计第 节教学目标1.掌握“从左到右”“先撇后捺”两种汉字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2.积累古诗,明白要珍惜粮食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规范书写“儿、林、本、天”四个生字;2.掌握汉字书写规律。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上节课我们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节课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二、书写提示回顾语文园地一书写汉字的规律,先上到下。如,三(先横后竖)。1.出示“儿、林、本、天”四个生字。先观察田字格中每个字的占位,交流提醒关键笔画所在位置,再进行书写。2.师范写。3.强调:儿和林(要注意从左到右的书写顺序),本和天(要注意先撇后捺的书写顺序)。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书写规范的作品,学生点评。6.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汉字中哪些运用了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书写顺序。三、日积月累1.启发谈话,出示课题。你们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呢?农民伯伯又是怎样种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2.初读课文,掌握字音。(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2)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3)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读古诗,划分节奏。(4)指名读,适时正音,注意纠正“锄、餐、辛、皆”的读音。3.读讲结合,理解诗意展示情景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意味,为朗读打下基础。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在什么时候?从哪里看出来是中午?出示“日当午”当指正是的意思。自己讲讲这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按什么时间,谁在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话说完整。指导朗读。看图:农民伯伯中午在地里锄禾感觉会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他很热?古诗哪一句表达了这个意思?小结:诗中前两句写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使人们明白了农民伯伯种粮食的辛苦。【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古诗的大意,再让孩子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古诗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在吃饭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古诗哪一句表达了这个意思?齐读三四句,说说大概的意思。教师提示:“盘”不单指盘子,主要指饭菜;“餐”就是饭;“皆”是“都”的意思。小结:这两句是作者看到农民伯伯的辛苦所想到的。4.总结课文,深化理解请同学们完整讲述古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来感受和农民伯伯的辛苦。这首古诗通过描述对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说明粮食的来之不易,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5.指导朗读,练习背诵。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一边画,注意停顿和词重音。多种形式(教师引读、学生接读、填空等)自由练习背诵,指名个别学生背诵。6.悯农二首是李绅的早期作品。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课本中的是其中第二首,所以叫“其二”,老师把第一首也找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悯农 (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四、学习“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结合文中学习伙伴的提示:后来怎么样了?大胆想象故事后面的内容,或仿照故事语言表达方式,把小猫和小老鼠来帮忙的内容补充完整。第三课时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