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doc
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步骤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出问题学生分组阅读,解决问题教师点拨-拓展延伸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有求知欲。1、营造氛围,提供学习英语语境。教师要刻意创造英语环境。不必担心学生听不懂而影响教学进程,可用明显的体态语言,必要时用中文翻译,使学生明白。要淡化课堂意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参与性很强,课堂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乐于去看去读英语文章。2、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诱导学生的好奇心理。阅读题材的趣味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教材中有许多有教育意义的阅读语篇。二、教师提出问题,问题要起到统领性、启发性、拓展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设计问题有如下5种逐层递进的类型:1、文意处理型问题设计A、文意概括型:指通过提问训练学生直接从文中找出段落的关键词、主题句,逐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以培养学生概括性思维的能力,它包括以下两种训练策略。B、文意扩充型:学生基本理解课后文,教师以课文内容为基点,提一些延伸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2、综合分析型问题设计:通过提问训练学生捕促文中的信息词,信息句或段落,进行合理分析,推断出课文中没有明确表述的意思,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3探求意图型问题设计:这类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体会作品中对话的语气,准确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作者意图,从而提高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4、联系实际型的问题设计:将课文的话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引发其联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处理和表达日常生活实际问题。5、引导评价型问题设计: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后,对文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描述评价,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以已有的背景知识为基础,进行探索和创新,这类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正体现了学语言的目的运用。三、分小组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疑问,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自学中可让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后再合作探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起来,讨论问题气氛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重点。这一学习方式,利于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教师主要点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拨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点拨重点单词、短语、句子,语法项目等。点拨易错点和易忽略点。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做到精益求精,知识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教师点拨之后,要再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重新思考,消化吸收自学阶段以及教师点拨过程中的困惑,小组合作探究,使课课堂中部分有困惑的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教师应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五、拓展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以课文内容为基点,提一些延伸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会根据所学内容,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小组内展开十分热烈的讨论,然后由一位同学汇报全组讨论情况,回答问题十分踊跃,全体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培养。教材中有些课文以对话形式出现,我们可以要求同学以短文形式进行改写,有些课文则要求改编为对话形式,有些课文要求进行课文续写,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