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 资源ID:2573635       资源大小:319.5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

    ,.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1: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目的:熟练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的加热,仪器洗涤的操作实验器材:镊子、药匙、试管、量筒、滴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锌粒、盐酸、碳酸纳粉末、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实验步骤:一、药品的取用1、用镊子夹取了粒锌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2、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半试管放在试管架上。3、量取2ml盐酸加入到试管2中,往试管一中滴加盐酸。二、结物质的加热:取2ml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三、洗涤仪器:将本实验中所用的试管、量筒洗干净。实验现象:一、3加入盐酸后产生大量气泡,试管外壁发热。二、先产生蓝色紫状况淀,受热后,变为黑色的沉淀。分析及结论:一、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盐酸也锌粒反应放出氢气。二、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生或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我们安全、正确、快速的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及氧气的性质实验目的:1、掌握用KMnO4制取O2的方法2、了解O2的化学性质。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试管、水槽、集气瓶、镊子、KmnO4、木炭、石灰水、细铁丝、酒精实验步骤:一、氧气的制取:1、查,先在水槽中装适量的水,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装,往试管中装入KMnO4,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定,固定各仪器(注意,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酒精灯与试管底部的距离)。4、倒,把两个装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倒立在水槽中。5、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集中加热。6、收,待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收集好后在水中盖上玻璃片取出正放于桌上。7、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8、灭,最后熄灭酒精灯。二、氧气的性质:1、把烧到发红的木炭伸入到氧气瓶中,熄灭后滴入石灰水,振荡。2、把细铁丝先沾点酒精,点燃,再伸入到O2瓶中。实验现象:1、木炭在O2中燃烧,发白光、放热、滴入的石灰水变浑浊。2、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一种黑色的熔融物。分析及结论:1、,CO2使石灰水浑浊2、3、可燃物如: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更剧烈;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如铁却可以在氧气里燃烧,说明O2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3: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目标1、 通过自行设计并动手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2、 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变化的一般思路3、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讨论法、实验法。实验准备:焦炭、木炭、纸条、木条、石块、砖块、铁丝、烧杯、铜片、白磷、水、坩埚钳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 引入:投影以上图片导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提出问题:燃烧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物体燃烧时有哪些现象发生呢?请各小组同学把桌上的木条点燃,我们仔细观察。师:同学们发现了哪些现象?教师出示三根蜡烛和三个打火机,其中一根蜡烛没有灯芯,一个火机没有火石。【问题实验】你们能用打火机将这三根蜡烛点燃吗师:由此,同学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问题?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的问题和想法。总的来看,主要是燃烧是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从点蜡烛的情况看,燃烧的确还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个问题。看通过我们的研究,你们能否找到这两根蜡烛不能燃烧的原因。师:要了解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应该怎样来研究呢?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分小组实验,通过实验研究燃烧需要的条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走下去参与若干小组的实验探究,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师:请你说出探究一此方案设计的目的师:请你说出探究二此方案设计的目的师:请你说出探究三此方案设计的目的师:分析上述现象,你对燃烧条件有哪些新的理解?并解释问题实验现象师:有了这三个条件,能否发生燃烧呢?师:如果只满足一个或两个条件呢?来源:中国教育#*出 观看屏幕图片 物体在燃烧学生分组实验木条燃烧时发光了,还产生了热。生:木条燃的时候还冒烟。生:我的这根木条,燃完了的变成了白色的灰,没有燃完的变黑了。生:我还发现,木条放在火焰上,不是马上就能燃起来,要过一会才能燃。点燃后,离开火焰,还在继续燃烧。生: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猜测】生:我认为燃烧必须得有东西,还要有火。生:我看过钻木取火的故事,燃烧需要摩擦,火柴一擦就能燃起来。 生:做实验。探究一:分别用酒精灯去点焦炭、木炭、纸条、木条、石块、砖块、铁丝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结论:能燃烧的物质不能燃烧的物质学生讨论:探究二:1、用放大镜汇聚阳光的光线将火柴点燃2、镊子、一根小木条、一小块煤、酒精灯、火柴。学生讨论:探究三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90的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着火点约为40)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块干燥的白磷学生讨论:学生归纳总结: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学生思考回答这个设计很有创意,它的好处不仅是为学生判断什么是燃烧提供了一个前概念水平的标准,避免了一些干扰主要认识的枝节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台下同学议论纷纷,急于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学生的兴趣更浓材料的准备注重了结构性,有能立即燃烧的可燃物,也有短时间不能燃烧的可燃物,有能发热发光却并没有燃烧的细铁丝,这能加深学生对可燃物的理解,又为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行为。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反思能力和习惯。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感觉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系统梳理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课后拓展师:先面老师请大家看一段资料。(课件出示:火灾带给人类的危害。)?师:燃烧对我们有益也有害。但这些有害的燃烧发生后,应该怎么办?师:你们想不想参加灭火?师:那么我们想一想你有哪些灭火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学生课下完成当学生看到熊熊的大火吞噬了房屋,森林,夺去人们的生命时,眼中对火充满了仇恨,完全融入到情境中了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4: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设计CO2的制取装置并验证产生的气体实验器材:锥形瓶、长颈漏斗、集气瓶、导气管、试管、大理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实验步骤:1、思考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考虑的因素2、选择P111上提供的仪器设计出制取CO2的装置,并相互讨论、交流,选出最佳装置。讨论的结果是最佳装置有两种,分别应包括以下仪器:试管、导管、集气瓶。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3、制取并检验CO2实验现象: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缩小甚至会消失。2、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后,石灰水变浑浊。分析及结论:1、实验室制取气体应先考虑选择适当的反应。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用排空气法还是排水法收集气体。2、大理石与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CO2+H2O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实验教案实验名称5:一定浓度溶液的配制实验课题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授课教师滕召银授课时数1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步骤和所需的仪器;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3、练习称量、量取、溶解等操作。4、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和所需的仪器教学难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步骤和所需的仪器教 法引导与自我探究相结合的方法教 具托盘天平、钥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细口瓶第 1 课时课型分组实验课累计课时数 1 节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输液,许多就是氯化钠生理盐水(即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食盐水);农业生产上常用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浸种。那么你知道怎样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吗?在前面我们讨论了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完成课前检测。二、课前预习:1.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0%2.配制 50g 溶质质量分数为6% 的NaCl溶液时:(1)经计算在 上称量 gNaCl并倒入干燥洁净的烧杯里,然后用 量取 ml蒸馏水倒入装有NaCl的烧杯里,并用 不断搅拌,使NaCl完全溶解,即得所需溶液。(水的密度约为1g/ml)(2)称量一定质量的NaCl时,应先放 ,后放 ,砝码放在 ,NaCl放在 ,且在托盘两边各放一张 。天平接近平衡时,为使药品不过量,添加药品的技巧是 。(5g以下用游码)(3)量筒使用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快接近刻度线时,改用 加液体。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小组讨论练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个人展示答案。然后思考: 利用提供的氯化钠和仪器如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三、合作探究: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50g(水的密度1g/ml)小组讨论:需要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 教师提示: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步骤、仪器。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来熟悉一下桌上的药品和仪器,看演示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引导:1、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2、边做边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配制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过渡:同学们都已经配好了,那么在组内交流一下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组作出说明。学生讨论、总结,教师点拨。你发现了吗?(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1、 称量氯化钠时需不需要用到砝码?2、 将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时,还有部分氯化钠固体留在纸上,则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6%;3、 某同学由于紧张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不慎溅到烧杯的外面,则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6%;4、 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进试剂瓶时,仍有部分留在烧杯中,则所配得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6%;洗涤仪器:学生完成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有几个步骤?用到哪些仪器四、课堂训练1.配制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 C D2.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盖紧瓶塞,并贴上标签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 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 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 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撒出部分溶液4.欲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 (1)实验步骤应 、 、 、 、 。 (2)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3)在托盘天平上称取 氯化钠,用规格为 的量筒量取 水。 (4)将称量的氯化钠和水倒入烧杯中,为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常用的方法是 、 、 。 (5)在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偏高、相等、或偏低)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教学方案计划教案.doc)为本站会员(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