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docx

    • 资源ID:25736833       资源大小:14.3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docx

    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1、设计资料 某水工厂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其建筑平面布置(楼梯间在此平面外)如图1所示。具体要求如下: (1)该建筑位于非地震区。 (2)3级水工建筑物,基本荷载组合。 (3)结构环境类别一类。 (4)楼面做法(如图2):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kN/m3),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板下15mm后混合砂浆抹面(=17 kN/m3)。 (5)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q k= 5.2 kN/m2 (6)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5 ;梁内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 ,板内钢筋采用HPB235,箍筋采用HPB235。 (7)外墻厚480mm。梁、板入墙长度:板120mm、次梁240mm、主梁360mm。 (8)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b×h = 400mm×400mm 图1 楼盖建筑平面布置 图2 楼面做法 2、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及构件尺寸确定 结构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跨度为7.5m,次梁跨度为5.7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跨度为2.5m。按板周边支撑条件,将板区分为中间区格板(A)、边区格板(B、C)和角区格板(D)。 主梁:h=(1/151/10)l=(1/151/10)×7500=500750mm,取h=700mm。 b=(1/31/2)h=(1/31/2)×700=233350mm,取b=300mm。 次梁:h=(1/181/12)l=(1/181/12)×5700=317475mm,取h=450mm。 b=(1/31/2)h=(1/31/2)×450=150225mm,取b=200mm。 板厚:hl /40 =1/40×2500=62.5mm,对工业用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故取h=80mm。 图3 结构平面布置图 3、板的设计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板实际跨数大于5跨,按5跨连续板计算。(1)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l0=min(l n+h/2,l n+a/2)= l n+h/2=2200mm 中间跨:l0= l n=2500200=2300mm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五跨。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4所示。 图4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泥砂浆面层20 mm厚0.02×20=0.4 kN/m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80 mm厚0.08×25=2 kN/m2 板下混合砂浆抹面15 mm厚0.015×17=0.255 kN/m2 小计 2.655 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5.2 kN/m2 永久荷载设计值:g=2.655×1.05=2.788 kN/m2 可变荷载设计值:q=5.2×1.2=6.24 kN/m2 荷载总设计值:g+q=2.788+6.24=9.028 kN/m2 (3)弯矩及配筋计算 根据端支座支撑情况,查表9-2(课本248页)确定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见表1。计算边跨跨中弯矩时,l0取本跨跨度;计算离端第二支座负弯矩时,l0取相邻两跨的较大跨度值。当单向连续板的周边与钢筋混凝土梁整体连接时,可考虑内拱的有利作用,除边跨和离端部第二支座外中间各跨的跨中和支座弯矩值可减少20%。表1中,配筋计算参数取:b=1000mm,h0=h25=55mm,f c=16.7 N/mm2(C35混凝土),f y=210 N/mm2(HPB235)。 板配筋图详见图5、图6。 表1 板弯矩及截面配筋 图5 板配筋平面图 图6 板配筋剖面图(参见例题图2-31a) 4、次梁的设计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具体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简图7。 图7 次梁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参考例题59页图2-32) (1)次梁的计算跨度 边跨:l0=min(1.025l n,l n+a/2)= l n+a/2=5430mm 中间跨:l0= l n=5700300=5400mm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2)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由板传来 2.655×2.5=6.6375 kN/m 次梁自重0.2×(0.45-0.08)×25=1.85 kN/m 梁两侧抹灰0.015×(0.45-0.08)×17×2=0.1887 kN/m 小计8.6762 kN/m 可变荷载标准值:由板传来 5.2×2.5=13 kN/m 永久荷载设计值:g=8.6762×1.05=9.11 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q=13×1.2=15.6 kN/m 荷载总设计值:g+q=9.11+15.6=24.71 kN/m (3)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次梁端支座支撑情况,查表9-3(课本248页)确定各控制截面的弯矩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弯矩设计值见表2。计算边跨跨中弯矩时,l0取本跨跨度;计算离端第二支座负弯矩时,l0取相邻两跨跨度平均值。 次梁弯矩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见表2,其中计算参数取b=200mm,h0=h 40=410mm,f c=16.7 N/mm2(C35混凝土),f y=300 N/mm2(HRB335),f yv=210 N/mm2(HPB235)。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b f=l0/3=5400/3=1800mm=1.8m,b f=b+s n=200+(2500-200)=2500mm=2.5m,h f /h00.1,取b f=1.8m。 f c b f h f(h0- h f/2)=16.7×1800×80×(410-80/2)=889.776 kN·m 表2 次梁弯矩及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16+120 216+120 218 316 218 (4)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根据次梁端支座支撑情况,查表9-4(课本248页)确定剪力系数,计算各控制截面的剪力设计值见表3。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要求,支座边至距支座边1.05h0的区段内,应将箍筋计算用量增大20%配置。 表3 次梁剪力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5)次梁配筋图 次梁配筋图如图8。 图8 次梁配筋图(参考例题62页) 5、主梁的设计 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并考虑支座弯矩调幅15%,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见图9。 图9 主梁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参考例题63页) (1)主梁的计算跨度 边跨:l0= 1.05l n=7413mm ln=7060=7500-200-240 中间跨:l0=1.05l n=7455mm 因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2)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由次梁传来8.6762×5.7=49.45 kN 主梁自重(折算为集中荷载)0.3×(0.7-0.08)×25×2.5=11.625 kN 梁两侧抹灰(折算为集中荷载)0.015×(0.7-0.08)×17×2×2.5=0.791 kN 小计61.866 kN 可变荷载标准值:由次梁传来13×5.7=74.1 kN (3)内力计算 按3跨等跨连续梁计算,弯矩和剪力计算结果详见表4和表5。 计算步骤如下: 取附录中所列内力系数,分别计算出在恒载和活载单独作用下,各控制截 面处的内力标准值。 根据活载最不利布置工况,并取相应的分项系数,求出各控制截面处的最 不利内力。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求得其余截面的内力设计值。 绘制活载各种最不利工况的内力图,叠加后得到内力包络图10。 表4 主梁弯矩计算 表5 主梁剪力计算 图10 弯矩包络图和剪力包络图(参见例题64页)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6。中间支座栏中括号内数值是弯矩调幅15%后的结果。按照式()0 1 1.022 l A B M M M M + +(M 0为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最大弯矩;M l 为调幅后跨中的最大弯矩)计算,支座弯矩调幅15%后,相应工况下边跨及中间跨的跨中最大弯矩分别为:297.61 kN·m ,147.284 kN·m ,故边跨及中间跨的跨中弯矩设计值不变。 配筋计算时,梁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 =300 N/mm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T 形截面的翼缘计算宽度:b f =l 0/3=7455/3=2480mm=2.48m ,b f =b +s n =300+(5700-300)=5700mm=5.7m ,h f /h 00.1,取b f =2.48m 。 f c b f h f (h 0- h f /2)=16.7×2480×80×(660-80/2)=2054kN·m 该值大于各跨跨中截面弯矩设计值,故各跨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表6 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注意事项

    本文(混凝土课程设计例题.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