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我的长高啦》.doc
小幼课题:小班数学我的长高啦江苏省镇江京河路幼儿园 孙国梅 212000课题:数学活动我的长高啦教材简介:我的故事是反映小班幼儿认识自我的教育内容,由于认识、探索的对象来自于认识肢体的自身,这对小班幼儿来讲无疑是件神秘又充满情趣的乐事,于是引导他们通过自己周围的人际环境来认识自己,使幼儿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通过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大胆展示自己,并进一步通过游戏、手工活动,让幼儿大胆想象,创作不一样的自我,获得一种愉快的自我体验。 主题目标: 1、以课程为主的课程安排,重在引导幼儿对个别性的“我”的感知与体验。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更进一步地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更加喜欢自己。本节课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学习了数数,比较,排序,孩子们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说话习惯也得到了培养。此次活动还特别重视幼儿的自主性,能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充分的表达和表现,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一、 目标预设:1猜猜自己有多高。和自己的好朋友比比,比谁高,比谁矮。 2能自由想象并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3体验自己长高的乐趣,愿意和同伴共同讲述比较结果。二、 重点:知道三个相同物体的高矮排序。难点:自由想象,大胆讲述。三、 设计理念:“长高个”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总是希望自己比别人高。如何帮助幼儿怎样正确知道自己的高矮,我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夸张的图像比较以及幼儿自身参与活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开拓了幼儿的思路,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引发了幼儿探索学习数学和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孩子们的讲述画面的能力,培养具有大胆表述与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四、 设计思路:小班幼儿数学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在日趋提高,如果一味地让幼儿只去听,不去思考,不去想象,那么将不利于促进幼儿语言的正常发展,也不利于幼儿思维创造力的发展。本次绘本活动充满了童趣,又利用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形式,为幼儿提供了思维的空间,并为幼儿创设了大胆想象、自由表达语言的机会,进一步在老师是引导下开拓思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五、 教学过程:一、活动目标 : 1.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能为同类物体比较高矮。 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2.引导幼儿描述比较结果,初步探索高矮排序的规律。3.让幼儿体验“我长大长高”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搜集幼儿以前和现在的对比照片。比高矮的课件。 歌曲我又长高了磁带三、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思考:你长大了吗?鼓励、启发幼儿想办法、找理由证明自己确实长大长高了。(1)通过小时侯的照片与现在对比,证明自己长大了。(2)穿一穿小时侯的衣服,穿不下了,证明长大了。(3)展示小时侯用过的物品,现在不用了,证明长大了。(4)用自然参照物对比证明自己长高了,如:原来够不着窗台,现在已经能看到窗外的景色了。二、引导幼儿学习和好朋友比较高矮小朋友都长高了,想和好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吗?1.学习两个小朋友比较高矮。这两个小朋友哪个高?哪个矮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呢?(让他们站在同一平面上,如:都站在地面上)。 小结:原来比高矮的时候,要让他们站在同一平面上,靠在一起,这样就能看出哪个高,哪个矮了。 2.学习三个好朋友比较高矮,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问:现在玲玲,俊俊还有悠悠三个好朋友一起来比高矮了,又该怎样比了呢? 引导小朋友说出:××是高的,××是矮的,××是最矮的。 3. 引导幼儿按照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的排序(站队)“看看谁排在前面,谁排在中间,谁排在后面。” 三、看课件学习比较高矮。 1.爸爸妈妈和宝宝比高矮 2.小动物们比高矮。 3.小树叶比高矮。 四、请幼儿三三结伴用目测的方法比较高矮,从矮到高的排序表演我长高了,引导幼儿演唱并大胆表演动作。